<h3><font color="#39b54a"><b>童年的回忆——三山秋月旅社</b></font></h3> <h3><font color="#39b54a"><b>三山秋月、双渚烟帆、芦岸渔舟、古祠晓钟、石岩仙洞、龙王灵矶、黄生醴井、邮亭夜柝,合称“三山八景。”</b></font></h3><h3><font color="#39b54a"><b>三山耸峙,澄江如练,矶湾芦荡,细波绵绵,月挂中秋,水轮水镜,倒映山月,碧透澄心。此谓古繁昌十景之“三山秋月”。</b></font></h3><h3><font color="#39b54a"><b>三山秋月旅社因此名胜得名。</b></font></h3><h3><font color="#39b54a"><b>秋月旅社在我记忆中是三山最早的一家旅社,八十年代后合商部门开办了一个迎春旅社,再后来又有了许多家装璜越来越漂亮,档次越来越高的各种名称的旅店。然而这所有的旅店在我看来都只是一个建筑,一个供客人休息、休闲的场所,唯独秋月旅社深深地刻印在我的记忆里,成了我童年记忆中最鲜艳的一页,它装载着我许多的童趣,让我难以忘怀。</b></font></h3> <h3><font color="#39b54a"><b>秋月旅社在公路街和三华路交界的下坡地界,那时还不叫公路街,是一条三山通往繁昌和芜湖等地的主公路,后来修建了S321省道,这条公路便成了三山境内一条街道的通道,就是现在的公路街,随着城镇多次规划,现在的公路街和兴隆街,三华街都在一个水平面上了,原先公路街到兴隆街和三华路的两个大坡都已填平,商品房鳞次栉比,秋月旅社也在改革大潮和规划建设中不复存在,但我记忆中的秋月旅社还是那样的光彩夺目,令我回味无穷。</b></font></h3> <h3><font color="#39b54a"><b>秋月旅社在我家的斜对面,从我家堂前的窗户能看到秋月旅社的大门,在我很小的时候奶奶就常带我去那儿玩。旅社门向朝东,冬天太阳来的早,晴天时,爸爸会把火桶搬到秋月旅社值班室窗前的空地上,那里是旅社隔壁榨油厂晒油饼的道场,宽敞平整,很多小孩都去那儿玩,奶奶会把我喝水的小茶缸和暖水瓶带上放在旅社的窗台上,抱着我在火桶里烤火取暖,我站在火桶里隔着窗栅能看到值班的阿姨们在里面打算盘,织毛衣,觉得很好奇,很好玩。</b></font></h3> <h3><b><font color="#39b54a">稍大一点,我就会自己去玩了,才开始玩的最多的是玻璃门,把一只手放玻璃门里层,一只手放玻璃门外层,想抓,想挠、想碰,想握就是搞不了,反复做反复试,还是抓不到,有时也会和其他小朋友一道做,也抓不到,不知经历了多少次的失败,有过多少次的不甘心,后来就不玩这个了。</font></b></h3> <h3><b><font color="#39b54a">再大一点,我会“搭墙靶”了,就是两手撑在地上,两只脚往墙上搭,整个人是倒立的,很好玩,有时我们五六个小伙伴一道搭,外层的几个人,脚都够不到墙了,直接搭在小伙伴的腿上了,这样感觉更好玩,夏天的时候我们玩的更多,因为旅社的地是碎石头片子和着水泥做的,光滑、细腻、凉爽,比学校的土地面好,比我家的木地板也好。</font></b></h3> <h3><b><font color="#39b54a">秋月旅社是一个长方形的房子,很长,长度由一个我们经常搭墙靶的大厅的长度加一个七八个阶梯的长度再加六个房间的长度和最后面一个水房和简易厨房的长度组成,宽度就是一个大厅加一个值班室的宽度组成,值班室和大厅的上面有一个二层楼,是一个可以放两张梢大一点床的大客房。</font></b></h3><h3><b><font color="#39b54a">沿着大厅往里走到客房部,需要经过一个约七八个台阶的石梯,在过石梯时能看到一组大照片挂在醒目的墙中央,依次是:马克思、恩格斯、毛泽东、列宁、斯大林的头像照片,走到下面,是左右两边各有六个客房的客房部,左右两边客房中间过道很宽,夏天的时候,旅社会给住客准备凉床,可以在过道纳凉,因为比起前面大厅,这里就是楼下,而且穿风,夏天很凉快,因此,我和小伙伴们也经常在这里玩游戏,跳绳,跳橡皮筋,“跳房子”。为了画“房子”,我口袋里常常备有老妈裁衣服时用的“画笔”,后来念书了,我又会随时收集一些老师用剩的粉笔头,在这里玩“跳房子”最好,首先是地好,轻轻地画一下,“房子”就很清楚,不浪费笔,然后就是安全,把瓦片甩到“房子”的过程中不怕碰伤到人,特别是背过脸,把瓦片从头底往后甩时,在其他地方容易误伤到人特别是和我们一样差不多大的孩子,在这里,来住店的都是大人,他们会远远地就让过去了。</font></b></h3> <h3><b><font color="#39b54a">有时候,我们也会到公路旁边玩,那里有个很高的电线杆,上面有一个大广播,每天早、中、晚播音三次,像闹铃那么准,每次播音先唱《东方红》,歌声嘹亮,激动人心。还有一个大路灯,晚上的时候,大人孩子都会去哪儿,大人们下棋、聊天,孩子们捉迷藏、疯跑。从公路到秋月旅社这短短的五十米,成了当时那个年代三山最繁华的地段。</font></b></h3><h3><b><font color="#39b54a">有时我们正在公路旁边玩,看到有拎着包,说外地话,平时又没有见过的人,就知道他是要住旅社,然后尾随其后,不紧不慢地跟着,果然到旅社了,他和值班的阿姨说了几句话,阿姨就拿着钥匙领客人看房间,我们继续跟随,阿姨帮客人拿水瓶冲开水去了,我们还在那里玩,直到客人把行李安顿好了,没事了,坐在板凳上看我们的时候,我们觉的没什么好玩的了便走开,这时,我们会到其他客房去玩,门关着的就算了,只要门有一点点开的,我们就会推开门,看他们在做什么,探个究竟……</font></b></h3> <h3><b><font color="#39b54a">楼上那个大客房很少有人去住,不知道为什么,后来想想也许是价格高一些,也或许是上楼麻烦些。</font></b><b><font color="#39b54a">平时没什么人住时,我们也很少上去玩。有</font></b><b><font color="#39b54a">一个外地人时常来这里住旅社,而且每次都是住楼上,这个人</font></b><b><font color="#39b54a">大概五十多岁,头发稀少,已拜顶,个子不高,感觉长的像列宁,穿</font></b><b><font color="#39b54a">的比其他人好,比较讲究,夏天的时候他会带一把折叠扇,好时髦,那时很少有人有这么漂亮的扇子。</font></b><b><font color="#39b54a">他一来,我们就上楼玩,和往常一样,看服务员给他开房门、打开水,看他把包里带的东西拿到桌上,</font></b><b><font color="#39b54a">有时他还会把糖果给我们吃,和我们说话,算是“熟人”了,在他房里玩几圈,我们就会</font></b><b><font color="#39b54a">顺着那个木头扶手从二楼滑下来,再上去,再滑下,再上去,再滑下,大概要玩十几个来回,才会消停下来……</font></b></h3> <h3><b><font color="#39b54a">一晃几十年过去了,很多事情都已淡忘,很多记忆已渐行渐远,唯独这段记忆越来越清晰,越来越温暖,禁不住用笔记下这难忘的回忆。</font></b></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