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市台儿庄区张山子镇唐庄村鲁南民间收藏馆暨八路军一一五师陇海南进支队驻峄滕铜邳四县边联办事处旧址

八路军一一五师运河支队办事处旧址

<h3>鲁南民间收藏馆坐落在山东省枣市台儿庄区张山子镇“黄邱山套”北麓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山村唐庄村。此院落就是曾经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一一五师陇海南进支队驻峄(县)滕(县)铜(山)邳(县)四县边联办事处旧址,1953年土地改革后为区部,1966年-1975年成立侯孟乡粮管所,1975年-1980年成立大队部。2003年归还唐庄村开明乡绅李功铸(巨)之孙李冠勤先生。</h3> <h3>此馆为山东省收藏家协会常务副主席、收藏家协会会员、唐庄村开明乡绅李功铸(巨)之孙李冠勤先生私人投资,利用自己的老宅旧屋改建而成,藏馆改建于2015年6月,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建筑面积845.8平方米,整个展馆坐北向南呈长方形四合院构造,青瓦灰墙,古朴典雅,可展现545.8平方米。鲁南民间收藏馆所在地域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文化遗址众多,文物资源丰富。处在清代刘平幅军起义的营寨穆柯寨山脚下,东距偪阳古城遗址2公里,北距京杭大运河4公里,南距八路军115师运河支队革命根据地黄邱山套3公里,展馆紧邻台儿庄古城,紧靠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江苏省徐州市接壤,与京沪高铁、206国道穿村而过。</h3> <h3>虽为民办博物馆,目前是鲁南地区红色文化旅游景点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枣庄市台儿庄区唯一一家省级备案的综合性民办展馆,也是唯一一家关于运河支队抗战史资料收集研究基地而闻名遐迩。也是第一家具有可移动文物修复资质的博物馆。为了方便大家参观,本馆根据文物藏品的特点共设计了9个展室1个展廊。2015年正式免费对外开放。</h3> <h3> 《铁打的唐庄》 </h3><h3>“铁打的唐庄”,是民国初年周边方圆几十里百姓对唐庄的别称。因为当时的唐庄如同铁壁,能保一方平安,人民得以安居乐业。民国初期,鲁南一带盗匪遍地,抢劫烧杀时有发生。山东省副省长孔庆堂下令各县办理乡团以维持治安,唐庄李功藩因智勇兼备,被委任为铜、滕、峄三县治安团总指挥(每县设一个团,每团三个营,每营连、排、班不等,总团部就设在唐庄)。民国十六年(1927)直皖开战兵匪混杂,三月初一千余乱匪攻圩劫寨,枪炮声震动房土下落,李功藩一边安抚村民,一边率领士兵奋力反击。深夜派二十余健壮青年迂回到敌人背后偷袭,敌人伤亡惨重。激战一昼夜,唐庄未破,敌人只好撤去。同年底,峄县境内悍匪邵八等率匪众千余人,大炮二门围攻两昼夜,李功藩亲率全村民众及兵士沉着应战,情况危急,有知情者叹曰:“唐庄必亡。”天亮匪首喊话,索要金银财宝数万,李团总厉声回应:“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誓死保卫唐庄的一草一木。遂令继续还击。由于指挥得当,抵抗顽强,且有援兵支持,内外夹击,邵八遂被当场击毙,其余匪徒死伤过半。两场战斗虽然惨烈,但村内民众却安然无恙,唐庄的军事力量可抵御上千敌人,小股毛贼更不在话下。</h3><h3>民国十八年(1929)土匪曹文型调集百余人枪抢劫单庄后妄想掠夺唐庄,还未靠近唐庄反被打得落花流水,曹文型被活捉(后被送交峄县),抢劫的财物全部返还单庄。</h3><h3>李功藩之侄李德英,曾任唐庄自卫团团长,民国二十年六月二十九日随总团长李功藩赴杜安剿匪不幸牺牲,被追认为革命烈士。</h3><h3>李功藩为铜滕峄三县乡团总指挥,参加大小战斗百余次,每次战斗不但躬亲指挥,而且身先士卒,却从未受伤。因剿匪治安有功,山东省民政厅厅长朱熙特送给他匾牌一块,题为“保卫桑梓成望重”;峄县士绅送匾,题为“惠仰帡蒙”……</h3><h3> 又据《族谱》载:“民国元年李功敏因事赴徐州发现时局动荡,恐从此家乡多事,即约叔伯兄弟子侄率全村百姓修筑围墙数百丈,炮楼四座。”当时圩寨分内外两层,第一层包围当时唐庄村十户大家(即十大家)、四座炮楼分别处于内圩的东南角、西南角、东北角、西北角,外围内居住平民百姓。外圩有东门、南门、西门便于百姓出入。当时保安措施得力,秩序井然,人们安居乐业。</h3> <h3> 《唐庄村开明乡绅李功铸》</h3><h3>李功铸又名李功巨,字均宇生于1890年,自幼家庭富足,拥有农田3000余亩瓦舍50余间以及油坊、酒坊、学堂、武馆等设施...李功铸(巨)天资聪明,8岁入学,17岁考入齐鲁大学,接受中西文化教育,学业有成后,回乡创业,良田增近2000亩,拥有房舍100余间,骡马100余匹,农具一应俱全,方圆百里有名的小康之家。另外改善家里的办学条件,加大教学投入,广招贤达人士,扩大教师队伍,不分穷富,不分姓氏,不分性别,不分村内村外,凡愿意入学者皆一律接纳,本村的刘.蔡.吴.周家境贫困,李功巨(铸)就给他们提供房屋和土地,其次创办药房,以方便村民及周边父老乡亲就医,由于其德高望重,深受父老乡亲的拥戴。</h3><h3>1931年~1936年被国民政府委任为铜山县贾汪区第九区区长(当时贾汪属峄县管辖)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日本人的铁蹄踏向国内,国将不国,他常做静思,想起祖父教诲的话语:穷则弱,富则强,一国弱则一家弱,一国强则一家强!国家有难匹夫有责。 </h3><h3>1939年4月,八路军陇海南进支队司令员钟辉派遣胡大勋、胡大毅、陈诚一、高守云等12人带着200个八路军的臂章秘密进驻在唐庄村李功铸家,成立了陇海南进支队驻峄、滕、铜、邳四县边联办事处,胡大勋任主任,胡大毅负责军事,陈诚一负责党群。唐庄村开明绅士李功铸(巨)腾让三进大院作为秘密办公场所,并组织乡民积极为办事处输送给养和兵员,从此李家便成了抗战人员的集合点和宿营地。 </h3><h3> 1940年以后唐庄周围:村西、杜安集、小杏窝、大路、贾汪村北、杨埠、平山子村东、侯孟、泉源、单庄、六里石都住有顽匪,日伪军与我军抗日力量对抗,可谓敌中有我,我中有敌,唐庄处境十分险峻,然而李功铸不畏强敌,不顾持怀疑态度人的反对,毅然接纳抗日队伍,坚信只有共产党才能旧中国,从此踏上了支持抗日艰苦的历程,无悔奉献。</h3><h3>几年间,李功铸把所有精力都注入到运河支队。由于本人识大局轻财重义,豁达明理,所以运河支队有求必应,绝不吝啬。起初把自己的主房让给胡大勋等人使用,运河支队成立后他腾让出三进大院作为运河支队办公宿食场所,生活的每日三餐早吃早办,晚吃晚办,从不缺少一顿。平时常嘱咐家人仆人为队员们缝补洗晒衣服鞋袜,一年四季,一丝不苟,如果活动路途较远或托运辎重军资,他会主提供车辆牲口,做好后勤保障工作。</h3><h3>1942年运河支队壮大靠一己之力已无法满足运河支队的需求,便动员其他九位堂兄弟及其家人,出资出力共同供给,保证队伍的正常活动,1943年部队进入最艰苦时期,他一次卖掉500多亩地用来部队购买军需物品,他不仅在物资上大力支持运河支队,还亲自参加抗日活动,开始进行组建部队的活动。</h3><h3>当时贾汪、唐庄均属于山东滕县第九区区划,贾汪维持会会长李功俊1936年接任李功铸(巨)贾汪区第九区区长职务,(地下工作者,1947年在阴平李楼牺牲烈士)只要贾汪、本人有活动,李功俊就会第一时间把情报送到唐庄,再由李功铸转达给运河支队先后为夜袭贾汪,解放杏窝惩治叛徒杨茂铺,消灭侯孟,泉源据伪军立下汗马功劳,他在任期间也采取对八路军疏通关系,应付我军的政策,给我军扩大政治影响,组织建立抗日武装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为运河支队提供了大量的情报,为更好的打击日寇作出了最大的贡献。 </h3><h3>因此唐庄是运河支队的起点,是运河支队萌芽状态滋生的沃土,是运河支队发展壮大的温床,如果没有唐庄李功铸等人的无私奉献就不可能有运河支队发展壮大,如果没有李功铸的深明大义就不可能有运河支队的辉煌成就,如果没有李功铸的毁家难,就不可能有运河支队的名垂千史。</h3><h3>由于李功铸的善行义举,在抗日战争时期受到运河支队广大群众的尊重和敬仰,受到唐庄及周围群众的拥护和爱戴。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对其也特别关爱,1953年土改时期,特由一处宅院归其所有,还被冠以“开明地主”之名,没有被政府打压,没有被人名群众歧视,允许他的三个儿子参加祖国建设,先后分别成为两名军人和一名人民教师并入党提干,有各自的岗位,建功立业,这一切都是李功铸用他博大的胸怀,睿智的抉择,无悔的奉献,为子孙铺设一条奔向光明的前途,也是他一生收货最大的财富。李功铸与1959年因病去世终年69岁,他的一生是平凡的、辉煌的一生,值得世人尊重和敬仰的一生!!</h3> <h3> 《胡大勋进驻唐庄村》</h3><h3>1939年4月初的一个下午,12个身穿灰色军衣,佩戴着“八路军”臂章的人,牵着马来到贾汪东北的唐庄村。这个地区沦陷以来,人们还是第一次看到这样的人,所以都投以好奇的目光。他们在李功铸地主家里宿了营,村长出出进进负责接待,这些人从哪里来,到唐庄干什么?这还得从徐州沦陷以后说起。</h3><h3>1938年春夏之交,国民党军队在徐州、台儿庄一线跟日军进行了一次大会战,接着向后撤退了,日军占领了徐州和津浦铁路沿线。津浦路柳泉车站附近西堡村有个胡大勋,此人在他胞弟胡大毅和陈诚一、张启曙、王兆祥等共产党的支持下,组织起一支约200人党的抗日武装,活动于贾汪-柳泉铁路线一带,由于时局混乱,同乡的国民党人韩治隆也拉起了抗日武装,胡大勋与其合并,取名为“苏鲁边抗日游击司令部”韩治隆任司令,胡大勋任副司令。铜山县另一支抗日游击队的高守云司令,也携带人枪200多、重机枪二挺、八二迫击炮一枚,投奔胡大勋,地方上许多小股武装,不断的前来投奔,数月之间,苏鲁边抗日游击队发展到千余人。</h3><h3>1939年1月,八路军陇海南进支队挺近苏北,为了抗击侵华日军,当时苏皖特委和陇海南进支队负责人,考虑到铜、滕、峄、邳四县边境地方需要,同时也感到胡大勋回到家乡闹革命更能有所作为。1939年4月初八路军陇海南进支队司令员钟辉派遣胡大勋、胡大毅、陈诚一、高守云等12人带着200个八路军的臂章,身负重任,离开了邳县。他们沿途看到萧条荒凉的四野,炊烟稀少的茅舍,心情沉重,感慨万千。就这样,他们怀着杀敌报国的宏愿,一个木刻的办事处关防和一部分经费,来到了(山东滕县九区)铜、滕、峄三县交界处黄邱山套北麓的唐庄村,唐庄东南沿就是黄邱山套的最高峰-穆柯寨,传说《杨家将》中穆桂英,曾在这里占山为王。村东八华里是初秋时代古国偪阳城遗址,自古以来这里就是兵家必争之地。</h3><h3>1939年4月至1942年8月,胡大勋等人秘密客居在山东滕县贾汪第九区唐庄村李功铸(巨)家,胡大勋等个在唐庄刚落脚,就着手组建部队,他利用自己在家乡的影响力,四处派人跟津浦路、贾柳路两侧熟悉的关系进行联络。争取唐庄上层对他们组建部队的支持。唐庄李姓的十多位地主,在周围数十里是富有的大户,为保产保家,对八路军进驻唐庄十分的欢迎。就这样唐庄的工作初步打开了局面。客居期间,成立了陇海南进支队铜、滕、峄、邳四县边联办事处,胡大勋任主任,胡大毅负责军事,陈诚一负责党群。唐庄村开明绅士李功铸(巨)腾让三进大院作为秘密办公场所,而后又成立了抗战小学,并组织乡民积极为办事处输送给养和兵员,以此为源点。1940年罗荣桓政委命名115师运河支队,胡大勋率领的抗日武装被编为八路军115师运河支队,至此运河支队正式成立。 </h3><h3>胡大勋先后任山东纵队陇海游击支队参议、 八路军115师运河支队参谋长、第三任支队长等职务,与战友们一起开辟了黄丘山套革命根据地,开展游击作战,沉重打击了侵华日军的嚣张气焰,为抗战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虽然客居异乡,但他与房主李功铸(巨)同吃同住,和睦相处,建立了深厚的革命友谊,启发李氏家族十多人踊跃参军支前,成为鲁南抗战的重要力量。 </h3><h3>目前张山子镇“黄邱山套”,位于鲁南山区,这里山连山、山套山,连绵不绝、山势险要。较大的村庄有18个,民风强悍,长期由土匪控制,易守难攻。东侧是穆柯寨,传说《杨家将》中穆桂英,曾在这里占山为王。胡大勋在加入运河支队之前,率领他的运河大队,硬是挤进了黄邱套,为之后运河支队建立黄邱套根据地打下了基础。</h3><h3><br></h3> <h3> 《唐庄村泉》 </h3><h3> 唐庄村因泉而立,唐庄原名唐贾庄,起源于元末,兴于清盛,据说元末有唐贾两位秀才为取功名多次进京应试,由于二位文才有限,屡次不第,但他们并不甘心,又一年还是不中,二位心情沮丧,一路风餐露宿,非常苦闷,一日来至某山脚下,又渴又累,偶遇一泉,便俯身饮水,泉水甘甜爽口,几口水下肚,顿时感觉精神抖擞,全身轻松,如释重负。于是便驻足休息几日,野果泉水充饥,其乐融融。产生留恋之情,另外考虑回家难面对父老乡亲,二人便商量以此为家,于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繁衍子孙,后来其他姓氏陆续入住,即成了村落,取名唐贾庄,该泉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村民,后来村民感恩山泉,在泉西上方树立了一块石碑, 正面记载泉与庄的联系 ,人与泉的情怀,背面刻有护泉民约,落款是大明国兖州府杜安乡唐贾庄,唐贾周蔡四姓立,时间为明“嘉靖”二十三年。即公元154年,建于日久年远,石碑被风化,现在无丁点遗物,只有络绎不绝的泉水和潺潺流淌的泉水在继续书写着新的历史。</h3> <h3> 《唐庄村银杏古树》</h3><h3>唐庄村著名乡绅李功铸(巨)的祖父在清道光年间已有良田三千余亩,学堂、药房、酒坊、油坊一应俱全,富甲一方家境殷实,清中晚期盗匪猖獗,李家人身和财产安全常受侵害,另外李家也多有少妇早逝,仅李功铸(巨)一人就有三位母亲仙逝,匪患和亡妇是困扰李家的两大顽疾,为了抑制厄运的再次发生,李家想法设法求得高人指点,栽植鸭脚树(鸭脚即压角)压住厄运,避免灾难,借鸭脚之名长寿之意,祈求李家人才两旺,平安吉祥。村西栽银杏树处名为:“杜园”,此乃百年老园,取意抑恶除邪从源头(园头),于是这里便是最佳选择,同治十二年(公元1873年)春,李功铸(巨) 的父亲李化久先生去韩庄在码头粜米时购买的此树,种植时仅有大拇指粗细,迄今已有一百四十余年了,解放前该园地是东去峄县、台儿庄、枣庄、西往贾汪、徐州的必经之地,于是在银杏树东建两层岗哨,高达5米,上层设有东西南北四个瞭望窗,一旦发现盗匪及其他情况摇银杏树发出信号,让其村门紧闭,防盗效果极好。1939年,胡大勋、胡大毅、陈诚一等人驻进唐庄,发展抗日队伍,这里便成了运河支队的哨所和议事堡,也是铲除汉奸杨茂蒲的佯地,银杏树见证了运河支队三大队的诞生和发展,一枝一叶镌刻着李功铸(巨)等十几位绅士的睿智、豁达和笃定。现在树体魄苍劲,躯干挺拔、枝繁叶茂,冠形优美,高达19.6米,周粗4米,2006年被枣庄市列为二级文物。</h3> <h3> 《唐庄村抗日小学旧址》 </h3><h3>唐庄村抗日小学成立于1940年初,它的前身是唐庄村十大绅士各家私塾学堂组合而成的“修德学堂”,四合院共12间房舍,1939年春天,胡大勋、陈诚一等12人秘密进驻在唐庄村发展抗日武装,同年9月陇海南进支队铜、滕、峄、邳四县边联办事处在唐庄村成立,党组织在该地全面开展工作,于是便把“修德学堂”改名为:“抗日小学”。 学生来源于唐庄村及周边村庄和部分官兵家庭,学校在传道授业的同时解“抗日救国”之惑业。在第一任校长李德宜、李德宣和谢少白等4位老师的共同努力下,适龄少年积极踊跃入学,由初期二十几个人发展到后来的八九十人,“小红孩、抗红抢(红缨枪),打鬼子、保家乡”是孩子们经常吟唱的歌谣,在孩子们的影响下,很多“奶奶、妈妈”们也参加了识字班,学习思想认识得到了提升,纷纷加入抗日之前队伍,为战士们缝补衣服,纳鞋做袜,烧饭做菜,抗日工作在唐庄村及周边开展的如火如荼。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少年,如:李姓族人李德超、李德凯、李德兹、李德允、李德全、李德璞、李德让、李功志、刘兆桐、李冠元、李鲁、李冠昭、李冠军和谢运堂等部分干部子弟,他们都是运河支队不可缺少的有生力量。注:朱道南,1902年8月31日出生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张范乡北于村,1940年1月1日八路军115师运河支队成立,朱道南被委任运河支队政委,朱平坦是朱道南之子,1934年出生,老人思路清晰,饶有兴致的给我们说起1942年是运河支队抗日战争最困难的时期,当时他只有8岁,和支队领导的十几个孩子一起被寄养在酒老板李功铸(巨)家,李功铸(巨)让家人每天给做不重样的饭菜,一定要让他们吃饱,都曾经在抗日小学读过书...谢绍唐1904年出生,山东省原峄县第六区谢庄人(观属枣庄市台儿庄区侯孟乡)1940年八路军115师运河支队宣布成立,任第二大队侦查参谋。谢绍唐之子谢玲老人家的回忆原话:我家逃反(那时为躲避敌人而离家出外躲避称逃反)到唐庄,住在李德灿家(李德灿家开酒坊,他在兵工厂后来叛变,投靠敌人,解放后被镇压在后孟集被枪决)。后来我家转移到葫芦套,但我哥哥谢琦谢珂仍在唐庄抗日小学学习。(谢少白任校长)。现在健在的老人口述当年也就是现在的江苏徐州市贾汪区、利国等村民都在抗战小学读过书。</h3> <h3>自2015年向公众免费开放之后,鲁南民间收藏馆免费开放4年来,参观人数一直稳中有升。其中包括:枣庄各级政府领导、各中小学学生、社会各界人士等…期间曾受到省、市、区及镇政府领导的赞扬和肯定。</h3><h3>成为党性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的红色基地。唐庄村先后被评为“山东省旅游特色村”、山东省 “乡村记忆”工程示范点、山东省第二批历史文化展示工程“十百千”示范点 、山东省县及县以下历史文化展示工程示范点,这一项项荣誉犹如一串串璀璨的珍珠,让唐庄村熠熠生辉,正吸引着更多的游客前来观光游览!&nbsp;</h3><h3><br></h3> <h3>2019年12月21日上午电视剧《京杭大运河》剧组成员及省.市.区.镇领导莅临我馆调研指导工作!领导不仅赞叹藏品的红色价值,还高度评价了李馆长倾其所有为传承红色基因弘扬抗战精神抢救性保护运河支队旧址的善举。</h3> <h3>2020年1月15日下午,枣庄市人民警察学校总支委员曲乃彬、副校长黄应华及高级讲师:孙佑莲、王铁山、陈庆思、陈鹏、隋军、滕波等领导...在张山子镇派出所所长宋将的陪同下,前来八路军一一五师陇海南进支队驻峄、滕、铜、邳四县边联办事处旧址参观调研工作!</h3> <h3>中央电视台【我眼中的八路军】摄制组来八路军一一五师运河支队峄、滕、铜、邳四县边联办事处旧址拍摄大型系列纪录片,关于抗战时期八路军战士英勇奋战的纪录片,分上、中、下三集,每集50分钟,在中央电视台一频道播出。</h3> <h3>枣庄市台儿庄区张山子镇23中学《传承红色基因,做好时代好少年》主题教育活动前来八路军一一五师运河支队办事处旧址参观学习。</h3> <h3>运河支队的抗战精神激励着人们前赴后继,党的好政策让这个曾经有着辉煌历史的小山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那些具有“运河支队”的红色传承者,正在这片红色热土上奋勇拼搏、只争朝夕。人们有理由相信,唐庄村的明天,一定会更美好!</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