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br></h3><h3>有灵之飞翔</h3><h3>有心之照耀</h3><h3>不问千年风</h3><h3>不问万年雪</h3><h3>那是一场亘古的相遇</h3><h3>久远的梦想在草原驰骋</h3> <h3> 2019年,注定是呼伦贝尔这片土地风声水起、美名远播,而又不平凡的一年。当她凝聚千万年天地灵气的玛瑙滩即将殆尽之际,当她炼五色石于千古的姿容即将黯淡之际。在呼伦贝尔草原深处的边境城市满洲里市南郊,又出现了一片五彩斑斓、灵动珠润的玛瑙滩。</h3><h3> 这片百亩玛瑙滩,从她诞生之日起就吸引了国内外的众多粉丝,为她激动,为她倾倒。</h3><h3> 然而,在一片赞叹和惊呼声中,却很少有人知道,这片玛瑙滩的恢复,倾注了一对归乡游子夫妇毕生的心血。这对夫妇就是孙笃春、尹玲玲。</h3><h3> 孙笃春毕业于黑龙江大学,尹玲玲毕业于保定大学。他俩结婚后,便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来到了更拥有商机、更适合发展的山东青岛开拓更美好的生活。在青岛,经过他夫妻二人不懈努力,没几年就拥有了自己的店铺和房产,有了稳定舒适的生活。然而,这一切在2002年发生了改变,确切的说是给孙笃春这位游子的心灵上带来了震撼。</h3> <h3> 当时,孙笃春回满洲里探亲,初冬第一场雪后的一天,朋友带他去欣赏雪原美景。他们来到一个干涸的湖床,五颜六色、晶莹剔透、美仑美奂的玛瑙散落在皑皑白雪之中,在夕阳的照耀下盛开出绚烂的花朵,又有牧归的牛羊做衬托,瞬间定格成一幅绝妙的画卷。这画卷赋予草原上的生灵万物,永恒的吉祥平安。此情此景,深深的吸引了孙笃春,他彳亍而行,流连忘返。</h3><h3> 回到家之后,夕阳、雪野、玛瑙、牛羊,那一刻的美景在他的脑海中萦绕回旋,久久不能离去。</h3> <h3> 几年之后,孙笃春又回到家乡满洲里。旧地重游,十几公里长的玛瑙滩早已消失不见。经过多方打听,他得知:一些外地人偷偷的到草地低价收购玛瑙,回去后冠以别名,成为异地商品。孙笃春在《今生,与呼伦贝尔玛瑙结缘》一文中写道:“湖岸满目砂砾,再不见玛瑙精灵的身影,他们像是被拐卖的孩子,流落他乡,更名换姓,与故土永别,天各一方!看着数十个玛瑙滩就这样渐渐消失,十分痛心,产生了收集、保护当地玛瑙的想法。”他把这个想法与妻子尹玲玲说了,没想到妻子比他更喜欢玛瑙,一拍即合,夫唱妇随。</h3><h3> 就这样,他们卖掉了在山东青岛的店铺和房子,放弃了三岁儿子更好的教育条件,又一次背起行囊,匆匆的踏上了归乡的路。</h3><h3> 游子归乡,人却已到中年。夫妻俩又开始了第二次创业,个中滋味,可想而知。然而,他们却义无反顾。</h3> <h3> 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对玛瑙的认知问题,要从单纯的喜欢,上升到研究。一步一步,从无到有,从无识到灵魂相拥。就要有一个飞跃,一个质的飞跃,一个质的变革。为了研究玛瑙,孙笃春四处请教名师,到其他玛瑙产区学习,参加全国各地举办的各种宝石展览会等。</h3><h3> 为了更好的了解和保护呼伦贝尔玛瑙,2007年,他自己开车2000多公里,从内蒙古的东部满洲里到西部首府呼和浩特的内蒙古地矿厅,请教专家进行考证。有探寻就会遇到机会,孙笃春碰到了老地质专家李海负老师。毕业于长春地质学院的李海负,在内蒙古从事地质矿产开发和科研工作,多次来到呼伦贝尔草原,由于项目的偏重,他对呼伦贝尔玛瑙有初步的了解。可是,当李老师看到孙笃春带去的玛瑙样品时,被深深的吸引和触动了。李海负对孙笃春说:没想到,草原环境能进化出如此完美的玛瑙!无论从宝玉石特性还是观赏石属性上讲,它都有不可多得的特质表现,值得保存和保护,避免“玛瑙湖”迅速消失的悲剧再次重演。正是李海负老师这些正面的肯定和鼓励,鼓舞着孙笃春下定决心,与石相约,干出一番事业。</h3> <h3> 开弓没有回头箭,路在脚下也在前方。在呼伦贝尔当地,当时没有对呼伦贝尔玛瑙研究的专门机构和专家,更没有系统的科研文章和书籍资料的艰难情况下,孙笃春就自己沉下心来,潜心进行研究和考证。自费到全国各地参加学习,参加各种宝玉石展览,以增强横向对比和学习。回来之后,他把呼伦贝尔玛瑙进行了分类,仅“情人岛”一处,就有十几个稀有种类的玛瑙:蓝玛瑙、黑玛瑙、粉玛瑙、响石玛瑙、水胆玛瑙、天眼玛瑙、闪光玛瑙、空胆玛瑙、苔藓玛瑙、钟乳玛瑙、葡萄玛瑙、鸡骨玛瑙、筋脉玛瑙、发丝玛瑙、锦花玛瑙、柏枝玛瑙、鱼籽玛瑙等。这种现象,在全国玛瑙产区也是奇迹。</h3><h3> 在研究的过程中,孙笃春还把玛瑙拿到北京、上海等地进行对比交流,呼伦贝尔玛瑙硬度更高,珠宝属性更强,性能更稳定,且品种及其丰富。这跟呼伦贝尔地区夏季高温,冬季高寒的温差大有直接关系,也造就了呼伦贝尔玛瑙独有的气质。同时也给打磨雕刻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在过去的时间里是打磨雕刻不出作品的。记得在二十几年前、十几年前、五六年前,只要有人提起当地玛瑙,就会有人说:那玛瑙不行,太硬,打不了首饰,一打就碎。每每想起这些话,笔者总会惋惜一段时日。</h3> <h3> 而今,看到孙笃春精雕细刻打磨出来的一件件玛瑙首饰和作品,大家都赞不绝口、爱不释手。而谁又能真正体会到,孙笃春是用了17年的时间进行的反复研究、试验、打磨。周而复始、年复一年。用“不用扬鞭自奋蹄”来形容他,一点也不为过。春夏秋冬、寒来暑往。他踏遍了呼伦贝尔的每一个角落,在大兴安岭、在达赉湖、在呼伦贝尔草原上,都留下了他深深的足迹。每年去多少次,他自己也记不清了。有时,妻子尹玲玲也会陪她去。有一次,他们在去达赉湖的路上,天突然下起了雨加雪,水汽遮挡了视线,失去了往日的参照物,广袤的草原难辩方向,车如行舟,漫无边际的缓慢穿行。夜幕悄悄的降临,油箱里的油所剩无几,只好驻车等待。手机没有信号,失去了与外界的联系。草原雨后的清冷入骨,那时仿佛与世隔绝。雨拍打着车窗,风在耳边呼啸......当雨后的黎明来临,被百灵鸟的叫声唤醒,绚丽的晨光洗净阴霾,送走了狼的嚎叫,疲惫的身躯在朝阳下伸展。</h3> <h3> 功夫不负有心人。孙笃春对玛瑙的研究一步步的深入、透彻。他先后撰写了《原来玛瑙的历史竟然如此久远》《呼伦贝尔草原玛瑙》《等你来》《呼伦贝尔草原玛瑙滩的传说》《玛瑙文化与历史传承》《如诗如画如仙境的绝美——玛瑙》《呼伦贝尔北红玛瑙》《玛瑙的传说及历史文化传承浅谈》《今生,与呼伦贝尔玛瑙结缘》等文章。这些文章,既传承了玛瑙文化,又提升了呼伦贝尔玛瑙的历史地位和品质,使呼伦贝尔玛瑙在全国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认可。而且,孙笃春是第一个在文章中把呼伦贝尔玛瑙定名为“呼伦贝尔北红玛瑙”。这一命名等于呼伦贝尔玛瑙在玛瑙界有了一席之地,不再是一个无家可归的孩子,能够顺理成章的登上大雅之堂。当然,也得到了玛瑙界的赞同,尤其是呼伦贝尔人的赞同。</h3><h3> 他在《呼伦贝尔北红玛瑙》一文中写到:兰雕玛瑙玉石馆率先提出“呼伦贝尔北红玛瑙”概念,致力于本地区玛瑙的认知、论证、定位,符合北红玛瑙大视野、大格局、大发展的要求,更好的推动呼伦贝尔北红玛瑙事业的发展和保护。文章中还提到:呼伦贝尔草原地处黑龙江中上游,其下辖的莫力达瓦旗宝山矿玛瑙与黑龙江逊克玛瑙矿,同处于大兴安岭褶皱带东南翼,出露地层为侏罗系上统下兴安岭组中基性火山岩和白垩系下统中性火山岩。无论在地域上,还是地质学上及北红玛瑙的特质上,呼伦贝尔玛瑙当属北红玛瑙之列。</h3> <h3> 在这些文章的论述中,孙笃春还掌握了大量详实的第一手资料:呼伦贝尔玛瑙颜色丰富,有红、黄、蓝、绿、紫、粉、灰、白等。而且,在呼伦湖,仅露出地表的玛瑙滩(湖)就有几十处,大到几十平方公里,小到几平方公里,是名副其实的玛瑙湖。</h3><h3> 在勘探理论研究之后,孙笃春并没有停留在研究学者的层面上。他又身体力行,亲自操刀,当起了雕刻师傅。他将学者和雕刻师合二为一。在2017年,他夫妻二人自筹资金成立了兰雕玛瑙玉石馆,其宗旨是:以石会友,弘扬呼伦贝尔北红玛瑙文化,保护和传承呼伦贝尔北红玛瑙悠远的历史,开拓呼伦贝尔北红玛瑙无限光耀的未来。在《等你来》中,孙笃春写到:“开间石馆,只为自己喜欢,让时间慢下来,细细品味。没有服务生,没有人声嘈杂,几幅淡雅的国画。几件旧物件,一杯清茶,几方讨巧奇石茶宠,三五石友来聚,让时光漫流......”因为玉石馆的高雅脱俗、清新奇巧,前来参观的客人络绎不绝,有知音石友,大多是慕名而来的爱好者。还有许多来满洲里旅游的游客,之前就听说满洲里有个兰雕玛瑙玉石馆,到满洲里就来到馆里看看。2019年,随着第一个人工玛瑙滩的恢复,配合精品展馆的展示,得到了专业人士、文人雅士、各级领导的好评。相信在各界人士的关注和支持下,呼伦贝尔玛瑙会以全新的面貌展示在世人面前,使人一睹其芳华风采。</h3> <h3> 石生幽谷,不为莫服而不美。在呼伦贝尔这片土地上,聚魅力与万千宠爱的玛瑙,经孙笃春、尹玲玲夫妻俩的精心打理,已石声渐起,脱颖而出。沉寂多年的草原瑰宝,逐渐回到人们的视野,给人以自然美的震撼与享受。目前,满洲里兰雕玛瑙玉石馆已有二万多件藏品及各类矿标,还有随形制作的各类工艺品,各具特色,个性十足。</h3><h3> 在荣誉面前,孙笃春和尹玲玲并没有骄傲,而是以此为动力,继续埋头前行,打造出符合呼伦贝尔北红玛瑙发展的人文环境。孙笃春说:我最大的心愿就是恢复草原上的玛瑙滩,保护好草原母亲的玛瑙精灵。</h3><h3> </h3> <h3>作者:冰鑫</h3><h3>摄影:尹玲玲 冰鑫</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