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在课堂教学中贯彻以 “语言训练为主线、思维训练为主体,”的教学思路,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话要说、有话可说;让孩子学会与他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与结果,能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做到言之有理,在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能运用数学语言合乎逻辑地进行讨论与质疑。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把它当作一门特殊的语言来研究,要确立数学语言培养的观念。</h3> <h3>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认为:“一个人的智力发展和形成概念的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语言” 。一直以来苦恼学生数学课上说话的完整性不够,准确性不够,简洁性不够。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各种数学能力的提高。偶尔在一个数学活动上和孙晶老师交流这个问题,孙老师一席话点醒梦中人,“让学生多讲题,每天选择一道学过的题目让学生回家讲给家长听,学生会讲了,讲清楚了自然就进步了”。</h3> <h3>于是我们开启了平邑县金银花实验学校第一届“数学达人秀”我是小小讲师活动,活动一开始得到了全校数学老师的大力支持。各个年级学生迅速参与到活动中。</h3> <h3>提高学生数学表达的参与性,教师要让每一个学生获得数学表达的机会,包括搭建平台,营造环境,给予时间,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数学表达的机会。</h3> <h3>孩子们已经喜欢上了“每日一讲”。</h3> <h3>平邑金银花实验学校“数学达人秀”寒假篇开启。</h3> <h3>数学表达的参与性还表现在让学生经历数学表达的全过程。</h3> <h3>总之,学生的语言表达过程是学生的思维过程,在教学的实践中,让学生经历敢说、想说、能说、善说的过程,学生会用准确、精练、清晰、连贯的数学语言,表达操作过程、计算算理、解题思路以及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学生既想说又会说,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培养了学生思维的逻辑性、灵活性、准确性,从而提高了学生的数学知识技能,促进了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