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影流过五十年,岁月悠悠一首歌——南宁市第十一中学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往事追忆

嘎子哥

<p>图/嘎子哥、各队友、校友</p><p>文/嘎子哥</p> <h3> 一条长路,一方舞台,有一拨人用五十年回眸来寻找她,追忆她……。</h3><h3>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有一条长路,从市中心一直通向这座城市近郊的一道弯弯曲曲的长堤,这条长路叫东葛路,这道长堤叫十三弯。在这条长路的尽头、在这道长堤的附近有一所中学——南宁市第十一中学。</h3><h3> 每当夜幕降临,这所中学大榕树旁低矮的食堂那一百多平方米的餐厅里总是灯火通明,路过这里的人们总会听到、看到歌声、器乐声、朗诵声、舞步声和一群忙碌的年青身影。这样的情景一年四季不曾中断。在这个简陋的排练场里,常年活跃着一支年轻的业余文艺队伍——南宁市第十一中学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h3><h3> 每天清早,在这所学校教室的走廊里、操场上,总有一些年青的身影闪映在熹微的晨光中,他们或压腿劈叉、或跨跳腾跃、或吊嗓练声、或吹号操琴……。坚持苦练基本功,以良好的状态参加每一场演出,为团队争气,为学校争光,成为每一位队员的行动自觉。在那个朴素的年代里,在每一个晨光熹微的黎明,队员们用蓬勃跃动的身影编织着自己质朴而又美丽的青春花环……。</h3><h3> 那个年代,没有高大上的舞台,没有耀眼的镁光灯,宣传队演出的舞台在学校操场、乡村晒场、工厂车间、部队军营、野营拉练的路上……。只有在每年市里的汇演或重大节日的演出时,这支队伍才有机会登上真正的舞台。为工农兵服务,为人民大众服务,为广大同学服务是那个时代方向性的标配。尽管舞台简陋,但并不影响这支队伍的演出质量,现代芭蕾舞剧《白毛女》、《红色娘子军》片段,现代京剧《沙家浜》、《红灯记》选段,藏族舞蹈《洗衣歌》等都演绎得有模有样,原创作品配乐诗表演《金训华之歌》、《我是劈山开路人》、小话剧《电镀车间》等也得到了好评,有的还获得了市里汇演的一等奖。</h3><h3> 铁打的学校,流水的学生。随着学业的结束,一批又一批队员离开学校,他们带着不舍和这个团队所给予的素养走向社会,去经历自己的风雨人生……。此后,无论顺境逆境,无论弯道坦途,他们都不会忘记那条晴天风尘扑扑、雨天湿漉泥泞的长路所带给自己的青春记忆和精神上的充实,不会忘记夏夜行走在这条长路上的那一片蛙声和那一阵阵唧唧虫鸣,当然还有夜空中那一路陪伴前行的熠熠星光……。</h3><h3> 青春远去,韶华不再。岁月如流水,逝者如斯夫。然而,这一方芳华四溢的舞台从未消逝,因为它早已定格在这个团队每一位成员的心中。就让我们从那仅存的一帧帧发黄的光影中去追忆那四、五十年前如烟的流年往事吧,那首悠悠岁月的长歌会一直流淌在我们的心里……。</h3> <p class="ql-block"> 六十年代的南宁十一中校园——凹凸不平的黄土操场,晴天土扬尘,雨天泥如浆。</p> <p class="ql-block"> 那个年代比共青团的名称还要响亮的青年群众组织——红卫兵。</p> <p class="ql-block"> 1969年宣传队的“全家福”——队员中有的是刚进校园不久的初中生,有的则是历经“文革”风雨的老三届的大哥哥、大姐姐们。</p> <p class="ql-block"> 1970年宣传队的“全家福”——多了些学弟学妹,少了些学哥学姐。</p> <p class="ql-block"> 1971年宣传队的“全家福”——已经没有了“老三届”的身影,几乎是青一色的新人了。</p> <p class="ql-block"> 1972年宣传队的“全家福”——又一批老队员即将离队,照片里出现了更多稚嫩的面孔。</p> <p class="ql-block"> 1972年南宁十一中的高中毕业照——拍完这帧集体照后,一批老队员正式离队。</p> <p class="ql-block"> 1971年南宁十一中“红代会”代表在学校简陋的舞台上合影,其中相当一部分代表是宣传队队员。</p> <p class="ql-block"> 1970年初夏,宣传队到百色地区田阳县演出,全体队员在县委县政府办公楼前合影。</p> <p class="ql-block"> 1970年初夏,宣传队到百色地区田阳县演出,当地领导、带队的工宣队师傅及老师与女队员在县委县政府办公楼前合影。</p> <p class="ql-block"> 1970年初夏,宣传队到百色地区田阳县演出,带队的工宣队师傅与部分队员在县委县政府办公楼前合影。</p> <p class="ql-block"> 1970年初夏,全体队员在南宁人民公园烈士碑前合影。</p> <p class="ql-block"> 那个年代宣传队文艺节目中最经典的造型</p> <p class="ql-block"> 1969年夏天,宣传队的四名女队员在南宁人民公园烈士碑前排练诗表演。那极富时代特色的动作使人瞬间回到了那个年代。</p> <p class="ql-block">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宣传队在乡村舞台上演现代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片段,这是清华抗争的剧照,足尖功夫了得。</p> <p class="ql-block">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宣传队的现代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排练照——常青指路有模有样</p> <p class="ql-block">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宣传队在学校操场彩排现代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片段,这是清华冲出虎口的剧照。那气势、那功力颇具专业水准。</p> <p class="ql-block">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宣传队在乡村舞台上演现代芭蕾舞剧《白毛女》片段,这是喜儿扎红头绳的剧照,虽然影像模糊了些,但形象依然鲜活。</p> <p class="ql-block">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宣传队员们在学校操场上彩排藏族舞蹈《洗衣歌》的剧照,照片已经很模糊,但依然让人依稀梦回。</p> <p class="ql-block">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宣传队女队员在公园里练芭蕾的足尖照,那青春的脸庞上洋溢着自信和洒脱。</p> <p class="ql-block">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宣传队女队员在公园里练芭蕾的足尖照,那青春的脸庞上洋溢着自信和洒脱。</p> <p class="ql-block"> 飒爽英姿五尺枪,曙光初照演兵场——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宣传队的女队员在学校操场排练舞蹈——《女民兵》。图像已经不清晰,但依然能让人感受到那飒爽英姿的气势。</p> <p class="ql-block"> 飒爽英姿五尺枪,曙光初照演兵场——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宣传队的女队员在学校简陋的舞台上排练舞蹈——《女民兵》,那飒爽的英姿历历在目。</p> <p class="ql-block"> 飒爽英姿五尺枪,曙光初照演兵场——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宣传队的女队员在学校教学楼背后的稻田旁排练舞蹈——《女民兵》,姑娘们的飒爽英姿浑然天成。那道早已消失的防洪长堤——十三弯在她们身后清晰可见,令人无限感怀。</p> <p class="ql-block"> 飒爽英姿五尺枪,曙光初照演兵场——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宣传队的女队员在学校教学楼背后的稻田旁排练舞蹈——《女民兵》。姑娘们飒爽英姿的青春妆容永远定格在了岁月的风景里……。</p> <p class="ql-block">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宣传队的女队员们在学校简陋的舞台上排练舞蹈——《伟大的北京》。那甜美的微笑溢滿了青春的芳华……。</p> <p class="ql-block">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宣传队的女队员们在学校操场上排练藏族舞蹈——《洗衣歌》。她们在此留下了岁月的光影……。</p> <p class="ql-block">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宣传队的女队员们在学校操场上排练现代芭蕾舞剧《白毛女》片段——《窗花舞》。姑娘们沉浸其中,非常投入。</p> <p class="ql-block">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宣传队的女队员们在学校简陋的舞台上排练现代芭蕾舞剧《白毛女》片段——《大红枣儿甜又香》。姑娘们那活泼的动感呼之欲出。</p> <p class="ql-block">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宣传队的队员们在学校食堂餐厅里排练,那稚嫩的身影不乏青春的气势。</p> <p class="ql-block">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宣传队乐队在学校操场上的排练照——在那个年代也算小有规模</p> <p class="ql-block">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宣传队的女队员们在学校教室的走廊上苦练基本功,那如花的笑靥里洋溢出滿滿的青春气息……。</p> <p class="ql-block">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宣传队的女队员们在学校教室的走廊上苦练基本功,那如花的笑靥里洋溢出滿滿的青春气息……。</p> <p class="ql-block">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宣传队队长的练功照。作为一队之长身兼编、练、演之职,才艺了得。</p> <p class="ql-block"> 宣传队保留了传统的武术节目,这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宣传队员在公园的武术练功照,一招一式英气逼人。这些队员离队后都成了广西武术队的精英。</p> <p class="ql-block"> 宣传队保留了传统的武术节目,这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宣传队员在公园的武术练功照,一招一式英气逼人。这些队员离队后都成了广西武术队的精英。</p> <p class="ql-block">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宣传队员排演现代芭蕾舞剧《白毛女》片段《窗花舞》的着装照。</p> <p class="ql-block">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宣传队的经费和物资都极其匮乏,很多道具都需要自己动手制作。这是队员们在观赏自制的芭蕾舞鞋。</p> <p class="ql-block">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宣传队的队员们在进行政治学习。</p> <p class="ql-block">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宣传队的队员们在进行业务学习。</p> <p class="ql-block">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宣传队男队员的集体照。</p> <p class="ql-block">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宣传队女队员们在教室走廊上的集体照。</p> <p class="ql-block">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宣传队部分队员在简陋的学校大门前合影。</p> <p class="ql-block"> 1972年初,上一年已经离队的老队员回到队里与队友姐妹们合影。</p> <p class="ql-block"> 宣传队的管理者、领头雁——工宣队的李兵师傅。</p> <p class="ql-block">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工宣队李师傅与宣传队的女队员在教室的楼梯合影。</p> <p class="ql-block">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工宣队李师傅与宣传队的部分男队员在公园合影。</p> <p class="ql-block">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工宣队李师傅与宣传队的部分男队员在公园合影。</p> <p class="ql-block"> 1971年夏天,几位队员在南宁人民公园合影。</p> <p class="ql-block"> 1977年初春练琴合影——虽已离队数年,但已养成的才艺成了终身爱好。</p> <p class="ql-block"> 当年队长的工作日记本,现已成为文物。</p> <p class="ql-block"> 当年队长工作日记本内页——笔迹依然清晰,工作安排、工作要求细致详实,历历在目。</p> <p class="ql-block"> 三十年后重返知青点联欢,队员们的造型动作依然经典。</p> <p class="ql-block"> 在老同学的聚会活动中即兴表演——虽然已经离队近五十年,队员们的才艺依然能派上用场。</p> <p class="ql-block"> 虽然岁月飞逝、韶华不再,但队员们依然保持着练功的习惯,这是当年的女队员们在练习武术。</p> <p class="ql-block"> 离队数十年后部分队友的一次小聚</p> <p class="ql-block"> 分别数十年后部分队员与李师傅在南宁有了一次难得的小聚</p> <p class="ql-block"><b><i> 凝固时光的建筑</i></b></p><p class="ql-block"> 两年前,一个偶然的机遇,笔者回到了已有五十多年历史的母校旧址,尽管校名已经张冠李戴,但看到了五十年前我们上课学习的两栋教学楼依然存在,一切恍如昨日。感谢历任校领导没有作出拆旧建新的决定,使时光得以凝固,使记忆得以留存,也使我们得以依稀梦回忆华年……。</p> <p class="ql-block"> 站在这栋斑驳的两层老教学楼前,近半个世纪前的一切又都回来了。这里记录了我们的高中岁月,朗朗的书声、年青的身影,还有学生宿舍、练功地点,一切学校生活的影像都在瞬间被激活、一一呈现……。站立于此,仿佛又听到了当年教室走廊里那轻快的青春足音……。</p> <p class="ql-block"> 站在这栋四层的教学楼前,你会想起当年的四连、五连、六连、七连、八连,或许还有九连、十连……。这栋被装饰一新的老教学楼依然“健在”,静静地看着它,你会觉得时光倒流、岁月凝固,只是那一拨青春少年再也不会回来了……。</p> <p class="ql-block">  <b><i>相聚2019 </i></b></p><p class="ql-block"> 久久不见久久见,久久相见诉思念。</p><p class="ql-block"> 2019年1月下旬的一次迎春茶叙再次将队友们聚合在一起,除了感叹岁月流逝、芳华不再,更多的是兄弟姐妹间的浓浓情谊。久别重逢总有说不完的话、叙不完的情,当然还有笑靥如花的脸庞。</p><p class="ql-block"> 正是: 清茶一杯忆当年,</p><p class="ql-block"> 情同手足心相连。</p> <p class="ql-block">  <b><i>欢聚2020 </i></b></p><p class="ql-block"> 一年又一年,花落又花开,岁月如歌去,暖阳携春来。</p><p class="ql-block"> 2020年1月初,在南宁的大部分队友们又欢聚一堂,举行迎春餐叙。大家开心地笑,舒心地谈,祈岁月安好,愿心态不老,保身体健康,祝彼此平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