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年的记忆</h3> <h3> 每每春节来临之际,便想起了小时候过年的一幕幕,虽然岁月渐行渐远,但那过往经历还是历历在目,犹如昨日。也许是童年记忆实在难眠,亦或是人过天命喜欢追忆,当年走近我们的时候,那些孩提时代的渴望和嬉闹便涌上了心头,浮现在脑海里,挥之不去……</h3><h3> 我出生在六十年代中期,那个时候人们的物质生活匮乏,粗茶淡饭也难以维继,没有电更没有便利的生活条件。煤油灯照明,石头碾子碾面。没有成衣,更没有秋衣秋裤,一切生活所需全靠母亲一双勤劳的手。你从身上看,哪一件都不是母亲自己做的?自制棉衣、棉裤、棉主祅(俗称三大件),用羊毛碾成线,再手工织成袜子,千层底布鞋(现在又变成了有钱人的奢侈品了,真是风水轮流转)。那个时候肚里没有油水,总感觉冬天特别冷,有冻手的孩子,有冻脚的孩子,所有的孩子在冬天里都是满脸冻的紫红紫红的,共同特征就是鼻子里经常流出两股鼻涕,然后再吸回去,远远地就听见了吸鼻涕的声音。棉衣大襟、袖口涂满了鼻涕,油光发亮。</h3><h3> 那个时候的母亲们特别辛苦,家家孩子少的三四个,多的八九十来个。吃饭、穿衣就足够你从早忙到晚,挑灯夜战那已经是家常便饭,含辛茹苦地维系着一家人的衣食住行。</h3><h3> 我的父母是一名公职人员,人也比较理性,只生育了我们兄妹三人,父亲说咱们没有能力去养育更多的孩子,少点能养过来,所以母亲25岁以后再没生育过小孩,倒是在父母的精心照料下,我们健康成长,先后考入大学,成家立业,娶妻生子,家庭和睦其乐融融。</h3><h3> 但是那个年代,那个初级的生活保障条件,在我的记忆中,母亲的勤劳操持还是时常想起,和众人一样,碾面、缝衣服、做鞋子……。一些劳动我也参加过,如:推碾子、合麻绳、简单的针线活、生豆芽、退鸡毛等等。</h3><h3> 那个年代市场是计划经济,生活日用品都从供销社购买,因为物质不太富足,所以实行供给制,买布要布票,买棉花要棉花证。买肉要肉票(肉票是你卖给食品猪,食品给你返还点肉票,所以也会经常出现偶遇需求,和邻里们借肉票的现象),人们很少穿新衣,吃肉更为渴望和奢侈,一条巷子谁家熬肉,满街都香。</h3><h3> 孩大老小都期盼过大年,有句谚语叫:过大年穿新衣,吃肉肉、放鞭炮。那会儿的新衣多数是穿了很久的棉衣,从新拆洗再翻色一下,也有的实在翻色也很陈旧,就用膏子染一染。肉肉的主要来源就是妈妈养的几只小公鸡,那会儿人都吃的不够,鸡也就长不大,也就是二斤把半大哇,记得一般是在腊月二十三(小年)前后杀三两只小公鸡,杀鸡、退毛、再打理忙活一上午,中午也舍不得吃,等过大年再吃呢。情况好点再买上三五斤猪肉,那就是最理想的大年啦。</h3><h3> 现在每到过年就想起那个时候,父亲去代销社去置办年货,一个用布头拼接起来的小书包,半斤红枣、半斤柿饼子、半斤糖块,总共加起来不足半书包。</h3><h3> 对了,过年还得准备一些干白菜,做半锅豆腐(和别人合起来是一锅),自制粉条,压粉那天特别高兴,能把剩余的粉头凉拌一大盆子,参与者随意吃。那时候的我经常去干体力,压“饸饹床”,我是男孩(有劲)。满家蒸汽干活人互相看不见,但是忙活的特别开心。</h3><h3> 进入腊月就有了年的气息,腊八打冰,吃豆粥。二十三过小年,吃麻糖。二十七贴窗花,和母亲一起打扫家、糊窗子。直至大年三十才能吃肉肉、穿新衣。</h3><h3> 压岁钱尽管只有几角,我们安排的井井有条,买点糖块,买几版小鞭炮,甚至于买几支零根烟用于点炮子。自制灯笼,内置煤油灯,准备熬年走街串巷用。</h3><h3> 年,有向往、有期盼、有趣味、有幸福!</h3> <h3> 那时候,鞭炮舍不得整版去放。把那100响的鞭炮拆开,放在席子地下炕(据说越炕越声音脆),然后放在兜里,走一会儿放一枚,嬉笑一气,继续玩耍。</h3> <h3> 图是借来的,记忆里没有放过整整一版鞭炮,感觉那样太奢侈了。</h3> <h3> 大年晚上,那叫熬年,吃完晚饭到处乱窜,大街上、邻里家,直至点旺火才回自己家。偶有长辈给一两角压岁钱,扣头谢过,开心死了。</h3> <h3> 改革开放,社会进步,经济高速发展,物质生活富足,精神世界丰盈。</h3><h3> 过年的景象不再是从前的样子,时代在变迁,人类在进化,对过年的奢望也就不再是过往的吃吃喝喝了,面对美好生活给我们带来的物质生活和精神世界,我们享受着幸福,沉浸在欢乐中。</h3> <h3> 魅力云州、宜居生态、火山公园、地方杂粮、品牌产业、区域文化,以及纯朴善良的父老乡亲,给我们的春节平添了不一样的味道。</h3> <h3> 春节小长假,可以出去走走,古城大同明长城的修复,北魏古都的复原修缮,云岗石窟,恒山,悬空寺……都是很好的去处。</h3><h3>值得一提的是,文瀛湖首次冰雕展,更是一个好去处。</h3><h3><br></h3> <h3>塞北大地,白雪茫茫</h3><h3>文赢湖畔,冰雕琳琅</h3><h3>高大牌坊,彰显古今</h3><h3>环形走廊,晶莹剔透</h3><h3>云岗大佛,栩栩如生</h3><h3>亭台楼阁,相互映衬</h3><h3>巧夺天工,活灵活现</h3><h3>创意新颖,气势恢宏</h3><h3>华夏儿女,笑逐颜开</h3><h3>赏心悦目,其乐融融</h3><h3>同声共誉,大美大同</h3> <h3> 逐梦中国年,不忘初心!</h3><h3><br></h3><h3><br></h3><h3><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