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读红楼之八——谈容人

任世贵

<h3><br></h3><h3> 曾在前面几篇再读红楼的个人文字中,谈到过有关格局和境界的话题,今日看到网络版的白话(个人定义,大家懂得,嘻嘻),便有了再谈“容人”之话题。不妨先从白话说起吧,原文大概如下:</h3><h3> (白)……当我看到《道德经》第十七章时,乐了——“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这是对领导的评价和划分。最好的领导什么样?你不过知道有这么一个领导存在,说明他懂得道法自然,工作条理顺畅,不用天天开会也能做到一切井然有序。还有一个版本更极致,叫“太上,不知有之”,最好的领导是感觉不到存在的领导。想想也是,感觉不到存在,一切都井然有序,这是多高明的领导艺术啊。排第二位的领导是被人赞扬的领导。排第三位的领导是被人畏惧的领导。最差的领导是被人天天拿在嘴上骂的领导……</h3><h3> 我暂且不去考究白话之本意,让我从这个话题来引入今天的我的所思所感吧。</h3><h3> 所有的领导,不论是本单位的还是别的外人,或多或少人们对其总有一个评价,一人之评价叫一家之言,不一定站得住脚,大家几乎一致的评价就是公论,说到公论,当然除了能力,也许还能讨论到格局,比如容人比如容事,所有的事都是人做的,所以归根到底还是一个话题:容人。容人是一种格局一种境界,容人更是一种涵养一种美德,正如前日恩师韩处长诲我所言,有本事不算本事,有本事会说话才算本事,某某从基层干到那样的高层,最后出事了,德不配位,本事又何为?容人并不是单单的一个情商高低,而是贯穿于一个人终老一生的正面标签。</h3><h3> 我们看到在《红楼梦》第10回,张友士太医(友士,谐音“有事”)通过秦可卿的脉息,指出了她的病源:“大奶奶(秦可卿)是个心性高强聪明不过的人,聪明忒过,则不如意事常有,不如意事常有,则思虑太过”。按照读者的理解,以秦可卿这样的性格,经常想到的是不如意的事,其实就是曹老师笔下所写的——别人做的事让秦可卿感到不如意、不满意,并由此生发出对某些事的看不惯,以及对做这些事的人的失望、愤懑……作为一个大管家,在红楼大幕刚开启的舞台上,她可是同王熙凤一样有着身份和权力的大半个主子啊,可是,因别人让她不如意、不满意,她不能从自身出发去考虑“容事、容人”,而是思虑太多,这话不是我们读者给下的结论,是从一个太医口里说出来的(太医不是赤脚医生啊,那时候也不可能花钱买个假冒医师资格证去皇宫欺骗皇上爷吧,那可是要掉脑袋的欺君之罪啊)。太医的职业主要是就病论病,当然从皇宫走出来的,也敢下定论,用太医那见多识广、层层递进、很难辩驳的话来说,秦可卿肯定会有事的……果不其然,结局也就如此,没过多久她就死掉了(有地位的主子死了,第13回写得特别隆重,用秦可卿人生最后的一句话来说:“三春去后诸芳尽,各自需寻各自门”,只是不知她死后,是否能入那扇容人之门)。</h3><h3> 正所谓“性格决定命运”,秦可卿心思太重的小女人性格,也就是她容不下别人的狭隘,限制了她的格局,紧缩了她的境界,制约了她的大度,暴露了她的小气,由此早早就结束了她在红楼上的出场,注定了她在红楼中的悲情的结局,这个结局,其实根源我认为就在于她的容人方面,太过于较真(当然放过这一切不说,也可能有人认为她是敬业和认真把自己累死了,她死了为王熙凤“金紫万千谁治国,裙衩一二可齐家”的大总管做了个铺垫,世界的舞台上从来不缺领导,呵呵)……</h3><h3> 再来看王夫人,应该是王熙凤的亲姑姑,这姑侄二人在红楼,真的是有得一拼,你看——</h3><h3> 睛雯已四五天水米未进,大概应是形容枯槁、憔悴不堪,“恹恹弱息”可见已是将死的境地了,可王夫人叫人把她从炕上拉下,而且只给她贴身的衣服,还是“撂出去”的,这一“拉”、一“撂”,试想如果一家人养个猫,要是突然死了,我们也不至于这样对待吧?从这里不难看出,王夫人的狠毒和毫无人性,她心目中怎么就容不下一个丫鬟?活生生一个灵巧丫头,居然还不如一只死猫……晴雯因为什么让她这样的冷酷如此的决绝啊?在读者眼里,晴雯并不是罪恶不赦一无是处,可是,哎…你再看看:中秋之后,天气已是十分寒凉,但王夫人只给晴雯贴身衣服,这是一个生命将去的16岁的女孩呀——想想咱们自己家16岁的丫头,说不定好多还在父母面前撒娇卖萌……红楼的伟大就在于作者笔下文字的艺术性(姑且这样说吧):“王夫人原来是个好善的”、“王夫人固然是个宽仁慈厚的人,从来不曾打过丫头们一下”,谁都能看出来,作者对王夫人的伪善已经出离了愤怒,只有如此反讽而已。还有:说到柳家的五儿,王夫人一句话把自己素日吃斋念佛的假面具全揭去了——“幸而那丫头短命死了,……。”生命至为宝贵,可一个年轻生命的逝去,在王夫人的心中却幸莫大焉。富人不知穷人的可怜,主子不念下人的卑微,这才是以“怜贫惜老,斋僧敬道”而倍受刘姥姥称道的王夫人的本色演出,红楼中信佛的王夫人如此,反观今天红楼外住着豪宅、自称居士、温文尔雅、道貌岸然的那些人呢?通过狂躁的社会堆积了5亿家产却一分没带走的那些富豪们呢(单从王夫人资助刘姥姥的小节来看,王夫人还是善良的还是厚施的,可是,你能否定王夫人是被刘姥姥逗乐以后的瞬间神经亢奋的冲动吗?你不认为王夫人是在众多主仆面前为自己所谓的崇佛向善的高尚品德贴金吗?你没想过刘姥姥走后王夫人是不是有过独自的暗喜吗)?</h3><h3> 但凡稍微有一点人性和同情心的读者,就算是研究红楼的那些学家眼里,我想,也会标注上,王夫人的内心是十分狠毒的这种评判。她一旦认定其他人没什么用,也就不会有什么容人恻隐之心,情急之下当然就来不及掩饰便袒露无遗——比如芳官等的干娘们向她报告芳官们不驯服,要出家为尼…王夫人脱口而出,“胡说!每人打一顿给他们,看他们还闹不闹。”还有,打金钏的那一巴掌,结果是“金钏半边脸火热”,想想一个半老女人,能把一个人打到“火热”,这打得有多狠啦(典型的红楼中的黑社会老大吗这不是)!通篇红楼我没看到王夫人上过武当山练过功夫学过太极拳啊?而且任凭金钏苦苦哀求“这会子撵出去,我还见不见人?”,刚烈的金钏啊,一句得生,一句得死,可惜你的生死予夺取于王夫人,可是王夫人还是冷残地冷酷地毫不犹豫毫不留情毫无容人之心地判了你死刑,好多次看到你自杀的章节时,金钏啊,我总是忍不住我善感的眼泪,我的眼泪里,分明还有一个大大的问号,请问王夫人,你的内心深处难道真的就没有“容人”二字吗?</h3><h3> 我从来没有完整的读完过红楼,但是通过我从曹老师笔下看到的,并由此想到的,生活于今天的我们,对于一个丫头被撵的心情难以感同身受,但据金钏所言这大概是生命攸关之事,“调戏爷们”这个莫须有的罪名成为她道德上的重大瑕疵,人言可畏,投井寻死便成了她唯一的解脱之道,而这一切的始作俑者是伪善真毒的王夫人,她没有哪怕一丁点的容人之心,要不怎会有如我这般的读者的眼泪和发问……</h3><h3> 封建大家族的主子们,容人不光是下人对你的阿谀奉承和逆来顺受,容人更是你能让仆人们做到白话所引的老祖先流传下来的“太上,不知有之”…哪怕这个世界上没有完美,当然哲学和辩证法也明确指出,世界上根本就没有完美,那么,至少让我们也能看到“其次,亲而誉之”啊?</h3><h3> 此时午夜,夜太黑,黑天未亮,全无睡意,是梦是醒,阳光依然会照进来……不急!</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