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1936~1937年栟茶初中学生姚雪芹的成绩单和学费通知书<br><br></h3><br><h3>南沙明远堂文生2020.1.20整理</h3><br><h3>前几天上海某会长姚韧九先生发给我一张珍贵史料照片,这是他二爷爷(姚国珉)女儿姚雪芹的初一成绩单及初二学费通知书,由栟茶中学首任校长徐一朋亲笔签发。姚雪芹女士,字云荪,栟茶名人姚国珉的三女儿,也是最小的女儿,丈夫胡汉霄。</h3><br><h3>该史料照片内容如下:</h3><br><h3>径启者,兹将学生姚雪芹第一学年第二学期各科成绩及下学期应纳各费详列于后。敬希贵家长 鉴詧(察)。</h3><br><h3>谨启,七月三日。</h3><br><h3>此单只限于报告家长,不得作为转学之用。</h3><br><h3>一年级学生姚雪芹二十五年度(1936)第二学期各科成绩表</h3><br><h3>学科 成绩</h3><br><h3>公民 乙</h3><br><h3>国文 甲</h3><br><h3>算术 乙</h3><br><h3>生理 甲</h3><br><h3>植物 甲</h3><br><h3>历史 甲</h3><br><h3>地理 甲</h3><br><h3>图画 甲</h3><br><h3>劳作 乙</h3><br><h3>音乐 甲</h3><br><h3>英语 /</h3><br><h3>体育 乙</h3><br><h3>平均 甲</h3><br><h3>名次 伍</h3><br><h3>操行等第 甲</h3><br><h3>操行评语 端庄勤勉可嘉 </h3><h3>校长徐一朋【红色方印】</h3><br><h3>附记 /</h3><br><h3>二十六年度(1937)第一学期应纳各费表</h3><br><h3>费别 费额</h3><br><h3>学费 10元</h3><br><h3>杂费 2元</h3><br><h3>体育费 1元</h3><br><h3>书报费 1元</h3><br><h3>讲义费 1元5角</h3><br><h3>刊物费 1元</h3><br><h3>飞机捐 1元</h3><br><h3>赔偿准备金 1元</h3><br><h3>制服费 4元</h3><br><h3>书籍费 4元</h3><br><h3>图工费 5角</h3><br><h3>膳费 22元</h3><br><h3>宿费 2元</h3><br><h3>合计 通学生27元 寄宿生51元</h3><br><h3>开学期八月廿日</h3><br><h3>注释</h3><br><h3>“径启者”指直接收读信函的人,旧时书信中套词,不作寒暄恭维,直接陈事时用之。“及下学期”这四个字模糊不清,此为猜测。落款时间为“7月3日”,说明此时放暑假了,1935~1936学年已经结束。“谨启”上面还有椭圆形的紫色公章。椭圆形外围有密集均衡分布的轮齿,里面有内圈,写着“私立栟茶初级中学”,因栟茶中学为当时东台县、如皋县(现在东台、海安、如皋、如东)农村地区第一所中学,为私人创办,直到1938年才增设高中部。</h3><br><h3>在内外圈之间有两排汉字,上面一排是“江苏东台”,因当时栟茶镇为东台县第四区区公所驻地,实际上东台县上面还有行政督察专员公署,但国父孙中山早就规定了省县两级制度,蒋介石虽然做了调整,但在1936年及以前行政督察专员公署仍为临时设置的机构。“江苏东台”四个字从右向左,“苏”看不出来,只能推断,下面一排是“栟茶北街”,交代了学校的地址。内外圈之间两端还有一对很小的图形,像是国民党党旗“青天白日旗”。</h3><br><h3>从成绩表看,姚雪芹成绩很好,合计12门科目,她修了11门,英语不知为何不修,也许初二才学英语。她11门科目中有7门得了甲、4门得了乙,综合平均成绩甲,全班第五名,非常厉害的女学霸。表中所有等级均用红字。公民课类似于后来的思想品德课,植物课在民国时期被高度重视,有中国植物学会,但不知动物课为何不设。同时她学习态度、为人处世也很高,操行等第为甲,等地即等级次第。徐一朋校长的评语仅仅六个字,书法很美,对姚雪芹的评价也很高,也许当时学生数量不多,所以校长逐个写评语。徐一朋是栟茶中学创始人之一,首任校长(1928-1929),1935年复任栟茶中学校长,直到栟茶沦陷前夕。</h3><br><h3>学费里面有飞机捐,这与当时特殊时代背景有关。1936年10月,蒋介石50岁大寿,国民党当局发动“祝寿献机”运动,捐款购得飞机百余架,以应对日本挑衅。但因其法西斯意味,使得此事备受责难。这次捐款献机确系效仿德国法西斯军人。1936年4月19日柏林,德国总理希特勒47岁寿辰盛典,德国退伍军人联合会以飞机一队奉献。</h3><br><h3>民国二三十年代,猪肉两毛八一斤,肥皂五分钱一块,一盒香烟只要三分六厘。外地人去上海工作,租个普通地段的套房,一个月的租金五到十银元不等。1936年一银元是栟茶九百斤盐的收购价,盐民收入太低。1936年上海一家大面粉厂的工人,一个月的收入也不过七到十元。而民国文人工资很高,《时报》编辑每月薪水八十元,鲁迅、顾颉刚等教授月薪三四百元。可见贫富差距太大,普通工人的子女想上学很困难。</h3><br><h3>此外还发现一个怪异的现象,该史料纸张右边表格文字是从右向左写,左边表格文字是从左向右写,也就是我们今天的写法。一张纸上出现两种互相矛盾的写法,在30年代中期不算稀奇,当时栟茶地图上就有这种现象,可见在当时有模仿西方文字书写方向顺序的趋势,而实际上我国从清末就开始有人从左向右书写汉字。</h3><br><h3>通学生也就是走读生,他们比寄宿生少了24元,也就是去掉了伙食费(膳费)和住宿费。伙食费惊人地高,应该是整整一学期的伙食费,即四个半月22元,相当于每个月4.89元。而1920~1936年上海1银元可以买16斤大米,1983年四川某中学学生一个月需要带30斤大米、11元菜金。因此1936年栟茶初一每名学生一个月伙食费4.89元也是可能的,不过此费用对于民国栟茶农村学生来说还是太高了。农民辛苦劳作,除了交租子和勉强填饱肚子,还有什么余钱可以供养孩子上学。因此除了商人、地主、富农外,广大贫下中农能上学的极少。而姚雪芹是栟茶街上大商人姚氏的子孙,这点学费还是足够的,姚氏家族账目里一笔几十元、几百元的记载很多。不仅如此,栟茶姚氏家族还有多名子孙考上大学,在上海、苏州、南京、南通、安徽、太原、北京等地创业成才的。栟茶姚氏家族的优秀后人姚止平校长,反哺栟茶教育事业,怀着平民情怀,为如东贫寒学子敞开一扇大门。笔者家庭十分困难,在栟茶中学就读期间(2002-2005),也受到了特殊照顾。</h3><br><h3></h3> <h3>今天姚韧九先生又发来姚雪芹初二上学期成绩单及学费通知书,内容大体相似。果不其然,初二姚雪芹开始上英语课。算术改叫算学,植物课改为化学课,又增加一个“补改科学”。此次成绩更好了,总名次提升了一位,班上第四名。徐一朋校长的评语也多了几个字,认为她“端庄勤勉,学业优良,可嘉之至”,特别是“至”字体现了徐校长对她的高度赏识。合计13门科目,她修了12门,补改科学没有。除了算学、化学、图画3门为乙等外,其它9门都是甲等。此次成绩表中增加了授课时数为512,而姚雪芹缺了4节课。现在初中一学期大概是700节课。操行等第上姚雪芹为甲上,比上学期的甲还高。取消了附注一栏。</h3></br><h3>初二下学期学费表又改为传统的从右向左书写模式,与上学期相比,书籍费涨了一元,住宿费也涨了一元。学费表左侧还有一段比较严厉的话,而上次学费表左侧只是说开学日期为八月二十日。这段严厉的话意思是,二月七日开学之前,必须缴足各项学杂费,特别是伙食费最好要缴全(这一段后来用红毛笔划掉,模糊不清),否则不准来上课。伙食费是各项费用的大头,学校强调一下也是能理解的。至于不准上课,则勾起笔者不堪回首的往事。小时候经常被教师留在学校,催要学费,甚至有教师用手托住我下巴,质问我没钱还来上什么学堂?对笔者刺激较大。</h3></br> <h3><font color="#010101"><a href="https://mp.weixin.qq.com/s/gOd2y6dP4SUJM9TYSOXVEw" >查看原文</a> 原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著作权归作者所有</font></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