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本次的驴行,三辆自驾车共15人,从临海城区驱车匕十多公里到桃渚镇小岙村。走的是个环线,从小岙村出发,没想到,上山伊始就给人一下马威,桔园山路狭小陡峭难下脚,紧接着又是坡度较高的两段乱石岗,让随行的部分初驴走的脸色发青、大汗淋漓。<br></h3> <h3>大尖山,临海市桃渚镇的一座小山尔,海拔最高处也仅425米。但大尖山处于东海之滨,为桃渚的最高峰,在海平线上却如泰山般的巍峨挺立。它与西边杜桥镇海拔506米的白岩山影相应。当地人称:“上白岩,下蛟巉。”巉一字,就说明了大尖山的山势非常的高峻陡峭。</h3><h3><br></h3><h3>而随后的六个半小时的艰辛驴行更是印证了这个说法。对于喜爱驴行的人来说,不走寻常路,钻丛林、走山脊、爬岩壁,偶尔有点小挑战小刺激,才会激发内心隐匿的勇 敢。<br></h3> <h3>一位队友采摘农友留下桔子证据</h3> <h3>一个人追逐风景太过孤单,而约上几十号人出行,十来个同行刚刚好。然,每次群中一呼,总是应者寥寥,不是被工作就是被琐事所约束,心有戚戚焉!<br></h3> <h3>大尖山的岩石都有六边形柱状节理<br></h3> <h3>
大尖山到过的人很多,因为山上有个云雾寺,路况也相当好。云雾寺始建于清乾隆十二年(1747),光绪二十四年(1898) 重修。后废,1991年重建。</h3> <h3>绕过云雾寺后,开始下山。狭窄的靠人踩出来的山道略显拥挤,也给这本宁静的山间,带来了几分热闹。此时,上午还有些雾霾阴沉的天,开始晴亮了起来,山色也感觉越来越美了。</h3><h3><br></h3><h3><br></h3> <h3>稍下走片刻又是一处石景
年已不惑,各种的兴趣爱好都已逐渐慢慢变淡,唯有对看风景的热爱依然。旅行或驴行,不仅仅是目标的简单达成,追逐别样风景过程中的惊喜更是一种历练。<br></h3> <h3>略有恐高的两位驴友,在随行强驴的帮助下,虽是有些紧张,但也小心翼翼攻克了各种悬崖之巅的挑战,值得祝贺。驴行虽艰辛,但痛并快乐着,团队间的互帮互助在途中展现的淋漓尽致。在此特别要感谢强群主及小崔以及其他提供帮助队友的付出。以上这些或许也是他们这次户外行的收获和惊喜吧!<br></h3> <h3>群主为大家披荆斩棘好辛苦!</h3> <h3>低矮的灌木丛中,穿着各色衣服的驴友人头攒动,点缀着这青色山坡,倒也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了!世上本无路,走的人多了,便也成了路!确实很映衬。<br></h3> <h3>钻小树林刺激</h3> <h3>
风景虽好,路途却坎坷。路陡荆棘茂密,脚下还不时有些蔓藤绊脚。有时也会攀爬一些小崖壁。一些新驴走的那个胆战心惊。而对于能力强一点的驴友来说,这些算什么?胜似闲庭信步。</h3><h3><br></h3><h3>接下来的旅程,一路艰辛攀越而上,周边奇石无数,风光无限。攀越岩壁,小心翼翼贴着悬崖前行,虽是有些小刺激,但也让同伴中一些初次参加活动的伙计,真正的体会到了休闲游与驴行的不同。绝美风景的差点插肩而过、失而复得,这或许也是驴行的一大惊。<br></h3> <h3>克服乱石岗后,一路的山脊的上上下下,怕热穿着短袖开路的我,双臂被荆棘丛划得伤痕累累啊!虽是如此,但心情无疑是美好的。一路的开心与欢笑,不知不觉,本来还在远处模糊的大尖山主峰雷达站突兀在眼前。只见一峰直冲云天,周侧崖壁深深,险峻陡峭,仿佛不可攀登。崖顶一座圆球状物体如同外星飞船般,让人好奇。<br></h3> <h3>队友小崔帮我锯龙头捌杖,为此还丢了手机,幸好及时记起,返了一段山路取回,我深表歉意与感谢!</h3> <h3>很快就到了有一座石砌破房子的垭口,这也是驴行的节点之一。可以选择下山结束驴程,走了一段后感觉不对,山的西北边有较大的采石矿,山口坡上的石头形状奇特,好像是攻略中有的。于是赶紧对轨迹,原来差点漏过了此行风景最漂亮的一段老鹰岩岗了。<br></h3> <h3>途经石苍村边一折点池塘,再翻一座山背就到了停车点</h3> <h3>不知不觉,翻了几个山头后,俯瞰脚下垭口,一座新修的凉亭印入眼帘,连着一条宽润下山石阶步道。此处也是一个节点,步道下山就是小岙村。如果觉得能量还有,穿过凉亭继续向对面的山脊走,下山可到达牛路头村,再回到小岙村。</h3><h3><br></h3><h3>考虑队中实际情况,有一个队友体力吃不消,其他队友都喜欢走山脊,望他孤单一人下山,需然我也喜欢走山脊,忍痛选择陪同下山,回到停车处,结束了本次的大尖山环线穿越之旅。<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