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年”的名义逃离这座城——回家过年

GM

<h3>春节即至,游子归绪,谁能解?</h3><h3>又有谁能领略?</h3><h3>世界再大,总有人盼你回家。</h3><h3>一直有个疑惑:</h3><h3> 年是什么?</h3><h3> 为什么要过年?</h3><h3> “年”在古代中国传说中是消灭了凶猛怪兽“夕”的神仙。“夕”在腊月三十的晚上来伤害人,神仙“年”与人们齐心协力,通过放鞭炮赶走了"夕"。人们为了纪念“年”的功绩,把三十那天叫"除夕",即除掉了猛兽“夕”,为了纪念"年",把初一称为“过年”。</h3> <h3>  “有钱没钱,回家过年”这句耳熟能详的话,从小就听父亲说起过,虽不是国家法律,大家却在默契的遵守着,不分男女老幼、不分贫富贵贱,而且传承的那么好,大家的信念又是那么的坚定,让中国独有的 “春运”,几十亿人口大迁徙,规范有序,平安顺畅。</h3><h3><br></h3><h3>记得在七八年前,第一次留在广州过年,诺大的一座城市,万街空巷,俨然成为一座空城,街上开阔无边,安静的掉根针都能让人听见。商铺全都拉下了卷闸门,就剩下一排排红色的对联在值班,显的意外夺目。大年初一,菜市场都不开档,用冷清来形容是不为过的,慌乱的心,极为不安,六天的春节假期让煎熬充斥而满,发誓今后一定要回家过年,否则担心会让自己的灵魂走失。</h3> <h3>地铁上空空如也</h3> <h3>  我在想,假如过年回家,没有春运,没有抢票的环节,那年的味道是否会减掉好多呢?</h3><h3>换个角度,换个思维,过年了,天增岁月人增寿,你又老了一岁,如何验证你的智商未因年龄的增加而受影响呢,因此老天特别安排了一场年关大考,考生是全国人民,考卷是全国交通工具,阅卷标准是安全抵达。与14亿考生PK,斗智斗勇,练手指,验思维,你一旦拿到票,象中彩票一样开心,成就感、幸福感十足。加上泡面的味道,大包小包,再重的行李提到回家就不觉得重。所以反过来,抢票和春运是年味的核心要素,同时还要感谢全国人民的14亿的群众演员(自费)友情出演,是他们衬托了你的精彩、显示了你的不凡。</h3><h3> 在此,特别说声谢谢!</h3> <h3>慌慌张张,只为碎银几许;</h3><h3>碎银几许,能解慌慌张张。<br></h3> <h3>长沙南站</h3> <h3>G534</h3> <h3>10:40到达郑州东站</h3> <h3>东站客运站</h3> <h3>上了晋城的大巴</h3> <h3>  过年过的是家的味道,家的温暖,家的团聚,若不回家,味从何来。</h3><h3><br></h3><h3>每每初夕,听到“春节序曲”的音乐,如果你漂泊在外,没有父母和孩子在跟前,那情境是不敢想象的,不信,你可以试试。因为亲情,总是我们心中最柔软的地方。</h3><h3><br></h3><h3>过年不过是一场团聚,应该把时间留给最珍贵的人。</h3> <h3>在我们眼中,</h3><h3>时间是一天一天地过,</h3><h3>可在父母眼中,</h3><h3>却是一年一年地过。<br></h3><h3>原因就是你不在他们身边,<br></h3><h3>期盼着,期盼着<br></h3><h3>推开门那一瞬间<br></h3><h3>爸,我妈呢……<br></h3> <h3>人生中最不能错过的</h3><h3>两件事:</h3><h3>1、莫过于回家的末班车;</h3><h3>2、那些深爱着你的人。</h3> <h3>一直在忙着向前</h3><h3>追逐梦和远方,</h3><h3>却忘记了回头来看看,</h3><h3>身后追着我们的目光!</h3><h3>是不舍,</h3><h3>是担心,</h3><h3>是期待,</h3><h3>更是祝福!</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