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六吃“杂饭”——管窥邯郸(四)

李明海

<p class="ql-block"> 整月十六早起“烤年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过春节几乎就是中国传统习俗的“大检阅”,老辈儿留下的规矩特别多。有的说是精华上升为文化才得以保护加以发扬光大,更多的是植根于民间的传统习俗被人们默默的传承着,不曾辉煌也不会没落。</p> <p class="ql-block"> 庚子年正月十六送祖宗轴</p><p class="ql-block"> 曲周博物馆李馆长(2020.0209)拍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单是正月十六这一天的说道就特别多,在我们老家早起天不亮起床“烤火”(又叫“烤年灯”)、早晨这顿饭要吃“杂饭”、吃完早饭还要举行仪式——送祖宗(2020.1.18美篇《年味了何时飘来》有较详细介绍,在此不再赘述)。今个儿咱就专门唠唠正月十六吃“杂饭”。</p><p class="ql-block">&nbsp; &nbsp;&nbsp;吃“杂饭”源于何朝何代已无从考证,杂饭里都有什么食材也没啥统一规定,反正饺子、红薯、面条……只要是吃的东西在正月十六早晨的米汤锅里出现都不奇怪。反正从我记事儿我们家早饭的米汤锅里饺子、面条、青菜叶是少不了的,在城里长大的孩子对此很是不理解,这样的煲粥搭配的确“很是另类”。</p> <p class="ql-block">借用“吉县人在太原”杂饭图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所谓的传统大多来源于过去的生活,吃“杂饭”应该也不例外。我查了好多资料,有的说吃“杂饭”不生病,有的说是祈求新的一年五谷丰登,大都是一些美好的愿望,还有的演绎一些美丽的传说。我对此不是多相信,倒是年迈的父亲为我解开了这个谜。</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家里珍藏有光绪乙酉年梅月(1885年农历四月)乡眷恭贺升迁赠送的匾额。</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父亲说以前富裕人家家里雇长工,约定俗成的合同到期日是正月十六,一如现在正月里的招工和跳槽。春节前后是大户人家最繁忙的时候,这个时候的长工也最辛苦(鲁迅先生的《祝福》里有所描述)。</p><p class="ql-block"> 还没出正月,家里过节的饭菜比平时要好,长工们的合同到期,有的和老东家续约,有的可能去找新的雇主。老东家为了表示对长工们一年工作的认可和感谢,把家里能吃的东西都放到锅里做成“杂饭”,好给长工们留个念想。</p><p class="ql-block"> 年复一年,吃“杂饭”成了一个习俗,在漫长的岁月里人们又赋予祛灾去病、五谷丰登等等更多的内涵。。</p> <p class="ql-block">&nbsp; 这是祖爷爷的坟茔</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关于正月十六吃“杂饭”在我们家族里还留下一个歇后语“五老旺喝麦仁儿——吃也后悔,不吃也后悔”,表示遇到某些事情不好取舍、让人左右为难。</p> <p class="ql-block">祖上耕读传家,几代先人受过好的教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祖上以前家境不错,五老旺是家里的长工。正月十六照例是长工和东家从新订立合同的日子。家里除了早起给长工吃“杂饭”外,中午的正餐也相当丰盛。五老旺喜欢喝麦仁儿汤大家都知道,这一年负责给长工做饭的师傅和五老旺开了个玩笑,给五老旺蒸了满满一大海碗的麦仁饭而不是麦仁汤。一边是满桌的鸡鸭鱼肉,一边是东家体恤自己的大碗麦仁饭,五老旺很是纠结。放弃鸡鸭鱼肉对不起自己的肚子;剩下东家关怀自己(难得东家还想着自己的爱好)专门做的麦仁“汤”吧对不住东家的一片心意,五老旺很是为难。</p><p class="ql-block"> 现在老家农村还保留着吃“杂饭”的习俗,城里的我们已经不习惯这样的“混搭”,但我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追求永不改变、一脉相承!</p><p class="ql-block"> 今天十六,你吃“杂饭”了吗?</p><p class="ql-block">&nbsp;</p><p class="ql-block">2015.3.7</p> <p class="ql-block">附注:</p><p class="ql-block"> 1-烤火的图片均借用于曲周博物馆李治山先生,在此表示感谢!</p><p class="ql-block"> 2-曾祖李极先生中过秀才,在县里教育部门任职。家里珍藏有光绪乙酉年梅月(1885年农历四月)乡眷恭贺升迁赠送的匾额。</p><p class="ql-block"> 3-祖爷爷的坟头怎么看也不是圆的,没错,这个坟头里埋葬着三个祖奶奶,并排着四个墓室,填成个圆形的占地太多了。</p><p class="ql-block"> 4-十六早饭后送祖宗,在2020.1.18美篇《年味儿何时飘来——管窥邯郸》有较详细介绍。</p><p class="ql-block"> 5-年灯,用黍面做成油灯状的面食。正月十五加食用油插上灯芯给祖宗和家里请的神明点灯。年灯or黏灯?</p><p class="ql-block"> 6-封面图是2020年10月份在邯郸园博园——邯郸非遗展馆拍摄的。也才知道涉县的“茶饭”和老家的杂饭异曲同工!</p><p class="ql-block"> 7-小麦磨掉表皮,煮着吃。在以前算是好饭食,现在吃的人不多了,在老家曲周现在夏天还煮汤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