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古月山踏雪寻春

江南梦

&nbsp; &nbsp; &nbsp; 古月山又称胡山(古月为胡,当地人俗称为名),在百脉泉正南八公里处,层峦叠嶂、崖青壁绿。被列入章丘十二景观。古月山巍峨挺拔,雄奇秀丽,横亘耸立在章丘中南部,素有“小岱岳”之美誉。主峰海拔693米,公园东邻朱家峪,西接锦屏山旅游度假区,北瞰百脉泉景区,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公园内森林覆盖率达95.6%,以侧柏为主要树种,混有少量阔叶树种。园内环境清幽,空气清新,鸟语花香,风光旖旎,是名副其实的“天然氧吧”。 古月山踏雪寻春路线(1) 古月山踏雪寻春路线(2) 一年来琐事缠身,向往登山之心日渐强烈,时值周日,终于得以成行。周家大院,开始登山。 熟悉的登山小道,开始吧 山底残雪未消 红栌小径 熟悉的三大罐 枯树.残雪 分手坡回望 梯田植树造林 远眺三大罐最高处 开山修路植树,变化之大,沧海桑田。 山顶变通途 路遇小驴友 白雪皑皑.崎岖登山台阶 山顶厚厚的积雪,今年雪好大。但城里气温高,雪边下边化,早看不到了。 驴友雪印 阳光映白雪 轻松地松林小道 山中石屋 龙马山远眺,白泉就在山坳处。 远眺小胡山,日观亭隐约可现。 远眺胡山林场,日观亭隐约可现。 远眺五峪顶 远眺五峪顶 山坳处可通朱家裕 远眺小尖山,又称小胡山。 远眺小尖山 传说中的龙马客栈---旭升农校 传说中的龙马客栈---旭升农校 传说中的龙马客栈--旭升农校 远眺小尖山,又称小胡山。 雪中大胡山 阳光.白雪.古月山远眺 古月山雪景 古月山雪景 古月山雪景 古月山雪景---马兜铃 古月山雪景 山顶远眺----古月山道教历史悠久,是山东宗教文化的重要发祥地,道教历史上山东除泰山、崂山,古月山并列其后。自唐代时古月山顶峰上就有庙宇,建有东天门、西天门,远近百姓前来上香祈愿。庙宇曾由僧侣和道士交替主持,自清康熙后,一直为全真教龙门教派主持。上世纪60年代初中苏关系交恶,山顶的庙宇及佛塔被炸掉,修建了钢筋水泥和石块的瞭望哨塔,现遗址只留下老君词、庙宇庙门基石和残存的石碑和驮碑的无头。 古月山山顶远眺----古月山可以说是当地百姓心中的一座“神山”。它到底“神”在何处呢?用村民们的话说就是:这里不但异鸟成群,而且还有千年狐仙以及得道的高人隐藏于山,山上大大小小几十个洞穴,皆深不可测。<br>较之周围的山脉,古月山山体最为巍峨,山脉东西走向,山上苍松翠柏、壁仞岭峭,海拔693米的最高峰仿佛远在天边,让人不敢攀越。山上植被茂密,耳边不时传来阵阵清脆的鸟鸣,让人顿觉神清气爽。 神鹰石----落鹰石并不是一块石头,而是一片孤立突出的山壁。落鹰石高约30米,整座石壁直上直下,从半山腰突然斜插出来,像一把利刃,锋利无比,让人无法攀越。落鹰石是古月山的一大景观,也是村民们敬仰的一个地方。<br>&nbsp; &nbsp; &nbsp;“落鹰石”被李开先誉为古月山八景。明代大文学家、大戏曲家,被称做八大才子之一的李开先曾为古月山题过八景,诗句早已失传。据说,原先在古月山主峰上立有一石碑,上面记载了落鹰石的一个故事:道光十八年,古月山山谷里突然飞来一群黑鹰,在落鹰石四周盘旋。后来,越来越多的黑鹰从四面八方聚来,形成一道奇观,引得四周百姓争相观望。当地人都说,因为这落鹰石是古月山山神的居所,所以每隔60年,山神便召集鹰群在此聚会。而且人们认为,古月山山神其实也是一只大鹰。相传,北宋熙宁年间,章丘城北的女郎山上住着一个道士,叫穆子衡。此人为人正直,专心学道,总是救助山下村民,因此颇受敬仰。有一天,穆子衡正在静坐,忽然有一只白鹤盘旋而下,口吐人言:“古月山有千年人参,你吃了它便可成仙。”说完后,白鹤便飞走了。次日,穆子衡赶往古月山。刚上山,突然下起了大雨,穆子衡赶紧找地方避雨。就在他着急的时候,突然发现山林深处有一间茅屋。穆子衡便跑过去敲门,一个白胡子老翁打开了门。穆子衡把自己寻参一事告诉了老头。没想到老头说:“我也是寻找人参的,住在这里已经三十年,却从来没有找到。恐怕这古月山上根本就没有人参!”穆子衡顿时有些失望,打消了寻找千年人参的念头。等到雨停了,穆子衡向老翁告辞。老翁拿出一件黑色衣服,非要送给穆子衡当礼物。穆子衡推辞不过,只好穿上。突然,穆子衡觉得那衣服越来越紧,而且和自己的皮肉长在了一起。转眼间,穆子衡已经变成了一只黑鹰。这时,只听老翁笑道:“我便是那古月山千年人参,本为古月山山神,因修行圆满,已成神仙。我看你素有品行,便骗你入山,继我之后为古月山山神。从此之后,你要永远守护着古月山和这里的百姓。”说完,老翁化作一只白鹤飞走了。从此,黑鹰便成了受人爱戴的古月山神。 古月山西天门 山顶俯瞰太平村 踏雪而行 踏雪而行 崎岖山路变通途,穿越大胡山和五峪顶之间的峡谷,一直想东北方向走,前方就是鲁班庙、朱家裕。 野酸枣干果挂枝头。 &nbsp; &nbsp; &nbsp; 鲁班庙位于朱家裕村西南的古庙 ,史载古月山东麓原来有风门三庙,即山神庙、老君庙和鲁班庙。三庙东西并列,坐北面南,建于明末清初,重修数次,最后一次复修于清道光岁次乙巳(1845)荷月。领袖朱调、朱希渊、朱士哲、马笃实、李杰等十一人。现只存鲁班庙。 &nbsp;鲁班庙此庙不大,建筑独特,完全用等面大青石咬合相扣而砌。朱家裕秀才朱延鸿为鲁班庙题书,并刻石立于庙门左右,依然尚存。<div>石楹联横批:大匠师表,楹联:规矩千秋不易,准绳百世之师。鲁班系我国古代的建筑工匠,旧时,建筑工匠尊其为“祖师”,并为历代工匠所崇祀。<br></div> &nbsp; &nbsp;朱家裕被誉为" 齐鲁第一古村,江北聚落标本"。位于山东省济南市东部郊区,距离济南城区40余公里。古村大小古建筑近二百处,大小石桥三十余座,井泉二十余处,庙宇十余处。康熙立交桥、文昌阁、魁星楼、关帝庙、朱氏家祠、双轨古道、坛井七桥、东领朝霞、古柏亭立、团山瀑布,碧塘倒影、仙人桥等人文、自然景观数不胜数。 <p class="ql-block">朱家峪冬日风景</p> <p class="ql-block">民居</p> <p class="ql-block">康熙年间立交桥</p> <p class="ql-block">街心</p> <p class="ql-block">关帝阁</p> <p class="ql-block">三街口</p> <p class="ql-block">山村小巷</p> <p class="ql-block">山村民居</p> <p class="ql-block">扭秧歌</p> <p class="ql-block">冰天雪地</p> <p class="ql-block">闯关东博物馆</p> 朱家裕雪景 朱家裕雪景 <p class="ql-block">文峰山</p> <p class="ql-block">雪地🌠</p> <p class="ql-block">雪地留影</p> 朱家裕文艺打卡地 明进士朱逢寅的故居:宅门院,主屋院,私塾院,和藏书楼于一体,该院建筑时间略晚于北 楼。 光绪庚寅岁(1890) ,朱逢寅被皇帝钦命"明经进士" 。相继山东布政司赠镏金大匾。悬挂宅门正上方, 以示光宗耀祖,感昭后人,朱逢寅光绪年间的著名私塾,他的得意门生当属翰林编修主持刘元亮(章丘旧 城西南温家庄人氏) ,和奉天总兵刘仲度(今官庄乡刘家赵庄人) ,两名学生一文一武,名震天下。 &nbsp; &nbsp;&nbsp;朱氏北楼,建于嘉庆初年,至今两百年以上,除木檐腐朽外,整座楼房依然十分坚固,其楼 青石根基,纹理显露,一看便给人历史的沧桑感,楼房原主人,乃二百年前的朱访,因牧羊发家,建楼是 一个十分有趣的故事,而卖楼则是朱家最痛苦的历史。 北楼西院是清代的一处私塾。 朱氏家祠,建于清光绪八年(1882) ,领袖朱士杰,朱秉忠和朱秉刚,建祠近六十年之后,复 修于民国二十六年(1937) ,推拉式铁质祠门别具一格,坚固,美观大方,在祠门正上方,镶嵌着一"七星 图" ,其中有个悠久的故事,南宋理学家,哲学家,教育家,东方文化贵族的杰出代表,儒家学说的正宗继 承者朱熹,他出世时,在脸部有七颗黑点,恰似北斗星,据说这是文运之标志。 后来,同属沛国世胄的朱氏宗祖,将朱熹脸上的七颗黑点组成一个"七星图" ,悬于祠门,以此激励后人,刻苦读书,成为国家栋梁 之材。 在祠门最顶部,匀称设有五个大白球状之物,名曰"五元相生"吉祥图,即火星,土星,金星,水 星,木星,五星依次相继而相生,这五颗星由南向北,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周而 复始,五元相生,象征人丁兴旺。 光绪庚寅岁(1890) ,十四世朱逢寅被皇帝钦命为"明经进士" ,癸已岁(1893) ,十六世朱凤皋考中 五品举人,遂于祠门立旗杆座,这是为官之标志。 朱氏家祠共分为里外两院,外院是空地一方,祭祖前在 此正衣冠,方可入内,外院照壁(东墙)南北各有一面方碑,乃二次复修之志,南面石碑志系民国年间章 丘著名文人,律师朱秉宪撰文,照壁中央镶嵌一大圆形"进宝吉祥图" ,此图案系用青砖雕成的九个方孔铜 钱,组成一个圆形图案,四面八方各成直线,喻示后人,生财要堂堂正正,不走歪门斜道,方能"八方进 宝" ,面对"文运图腾""五元相生"和"八方进宝"吉祥图,静定深思,回味无穷。 里外两院之间,设 , 有二道屏门,一进屏门,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三次修复朱氏家祠的照壁碑文,自二次修复之后,又历时六 十余年,因历史交故,祠门将倾,断墙残瓦,朱氏后人,面对旅游开发区,不忍先祖伟业毁于一旦,便城 2 乡同步发动募捐,于 2001 年夏,全面修复,再现原貌之壮观,里院有建筑古朴而壮观的祠堂,前厦四柱等 距相擎,四柱上部各镶嵌木雕龙首,面南而视,屋脊中央,宝鼎端立,屋脊东西两首,二龙相视,正面东 西两条屋哨上,分别匀称布有九位鸟,兽,仙人, (和平鸽,天马,麒麟,雄狮等) ,共守家祠,以示吉祥。 祠堂系细凿大青方石,青砖,木椽,小瓦,翘檐,出厦之结构,祖传,略仿岱庙而建,堂前院中原有名木 四株,现只存高大百年桧柏一棵,依然生机勃勃。 旧时,每年正月初一早晨,朱氏后人聚祠堂内祭祖, "入 室思静,肃然致哀, "非敢谓光前裕后,实不忘根本追远,以激励后人,不断进取,再创辉煌。 山阴小学,民国时期,章丘教育先师朱连厚(字敦夫) ,一向十分重视文化教育, 他常向学生讲"要达强国富民之目的,若忽视教育则将一事无成" ,就在这种正确思想的指导下,他积极敦 促颇有社会能力的朱连勋等人,大力发展募捐活动,不断筹措建校资金,于民国三十年(1941)兴工创建朱家峪山阴小学,竣工于民国三十三年(1944)先后由毕资杰、张子源任校长,校门系仿黄埔军校门而建,校门内一条笔直的中央 甬道直达后院,四进院落格局和谐对衬,构成一长方形整体,学校建筑结构全是青石根基,砖镶玻璃门窗, 小瓦屋面,白灰墙,系上世纪四十年代初的章丘一流学校。 自该校创办以来,先后八九所学校在此办学, 有的在此就读小学,有的就读师范,有的就读中学,可谓莘莘学子,济济精美,层出而不尽然,从该校走 向社会的各类知名人士,已在此校布展。 村庄山路---双轨故道(双名义道) :北起礼门,南至汇泉小桥,长约三百米,双轨,即指上行与下行,旧时, 不论出村或入村,人与车马均靠右边走,秩序井然,正与当今交通规则不谋而合,在数百年前,朱家峪古 人能意识到这一步,难能可贵。 文昌阁,领袖朱志广倡义举,建于清道光十八年(1838) ,系善起文运,精通风鉴的浙江绍兴人朱 霞所设计,创建,文昌阁座北面南,正与文峰山顶魁星楼南北遥遥相对,魁星点状元,文昌主仕途,其内 涵融为一体,这种互应式道教建筑,在全国实属罕见。 文昌阁主体工程全用大青方石筑成,上建阁楼,下 筑阁洞,浑然一体,造形古朴而壮观,令人注目的是,文昌阁屋脊是由十余块大形方砖透雕而成的二龙戏 珠,横贯于屋顶,被专家誉为"清代精美之作" ,建阁至今,160 年过去了,历经沧桑,未修复一次,依然 坚固原貌。 文昌阁,景点名曰"危阁连云" ,古村八景之一,每逢盛夏逢雨之时,云雾缠绕,浓云低垂, 1 浓雾不时从阁顶飘然而过,不时从阁洞穿越而行,文昌阁若隐若现,别有仙阁之意境。 文昌阁,系文曲星, 主宰读书人功名禄位,旧时为世人所崇尚祭拜,文昌身前左右侍奉神童,一曰: "天聋, "一曰: "地哑" , 用其以示"知者不能言,言者不得知" ,即天机不可泄露。文昌阁原有"德"一匹(传说中的吉祥兽,其形 非马非骡,文昌驾"德"出行,以示世人,什么都可缺,就是不可缺德。 全国著名专家,经多次认真考 ) 察,一致认为"朱家峪地理风水结构良好。 "是中国北方地区少有的山村型古村落。 庚子鼠年新春祝福 古人游胡山诗篇 感谢欣赏古月山之旅!祝福各位驴友新春快乐!事事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