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陶行知说,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知行合一是上游学校芬兰研学团队始终追求的目标。经历了初识芬兰教育面貌和深入课堂观察以后,我们按照小组自由选择了课题,各组分别准备一节45分钟的课程,然后进行了15分钟的展示。坐而论道,不如起而实践,这次课例体验让我们对芬兰教育中的核心理念有了更深的体悟。<br></h3> <h3> 芬兰教学环境中随处可见的运动器材,老师们随时进行的学科融合给了我们很多启发。所以在选择课题时,体育老师刘历红副校、语文老师蔡维君认为可以把运动和文化结合,于是选择了“学校动起来”课题;法律专业娟副校、政治老师王煜婷、美术老师蒋淼淼,选择了“规则与建立”这一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现象作为“现象式教学”来设计;数学老师李彦明、化学老师陈桂玲、英语老师叶延娇则以一节数学课为基础,设计“协助合作学习”活动,物理老师邱奇权、王伟利用物理的实验特点,选择了“做中学”课题。</h3> <h3> Schools on the move(让学校动起来)</h3><h3> 小组成员:刘历红 蔡维君</h3><h3> </h3><h3> 最新数据表明,芬兰基础教育阶段90%的学校(2116所),在日常教学工作中融入体育运动,实施了“School on the move”项目。2016年,芬兰推行新课改,国家倡导基础教育阶段学生每天运动3小时,学校体育特别关注学生的运动量及身体运动的频率,体育教学由此前重运动项目训练转变为重运动技能的锻炼。追求通过运动技能锻炼,创造学生对自己能力有自信的感觉,在奠定一切体育活动基础的同时,培养学生积极生活的能力,促进学生健康生活。</h3> <h3> 研修体验中,刘历红与蔡维君老师认领的课题恰巧是School on the move。经过共同备课,俩人按要求备好了45分钟的课,并现场展示了15分钟。课题是“Are you learning Kungfu”,并填写了老师发放的教学设计表:目标,时间与核心部分,教学方法,教具,评价等。</h3> <h3> 现场演示时,基于上游结构化教学,两位老师简单介绍了教学内容:中国功夫(武术)的选择初衷,之后讲解、示范了武术运动的基础元素,即基本手型、步型,在带着大家初步练习后,提出问题“基本动作命名有何规律?”大家观察、模仿后,发现了答案,即“步型+手型”,如弓步推掌,就是步型弓步+手型推掌。在此基础上,引导各小组创造2-3个连贯的动作,并提示中华武术博大精深,重礼仪,所以开始动作需以抱拳礼开始……最后,还学习了吐纳式放松方法。</h3> <h3> 芬兰老师对中国功夫很感兴趣,引导大家思考在不同学科可以怎样融入武术活动,如课堂中,可让学生通过吐纳放松等。各组同学现场体验后,深受启发,认为可以在自己的教学中融入School on the move内容,既增强学习兴趣又改善脑功能,以此提高学习效率。</h3> <h3> 芬兰教育中无时无刻不注重运动,课间休息,课堂上都尽最大努力让孩子动起来,无时无地不追求运动,为了让孩子动起来,甚至把课椅变成瑜伽球、摇摇椅。我们有博大精深的运动传统,只要积极改变观念,一定能让孩子动起来,让思维活起来。</h3> <h3> "Phenomenon-based teaching"(现象式教学)</h3><h3> 小组成员:刘丽娟、蒋淼淼、王煜婷</h3><h3>芬兰现象式教学法</h3><h3> 现象式教学(Phenomenon Based Learning),或称"跨学科学习模块",由芬兰国家教委会2014年12月发布1-9年级《基础教育国家核心课程大纲》提出。新大纲明确提出,每所学校每一学年至少要进行一次跨学科学习模块,也既现象式教学(现象一词,指事物的整体面貌,而非分割为各个领域与学科)</h3><h3><br></h3><h3></h3> <h3> 设计意图:将法律、道德与法治、艺术三门学科合成一堂课。</h3><h3>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规则(如我国法律)的制定过程</h3><h3> 图示说明:<br> 浅蓝色为A组,深蓝色为B组<br> "?"为两组不相同的部分<br> "红色阴影"为两组相同的部分</h3> <h3> 过程:<br></h3><h3> 1.四人一组,共分两组,分别是A组和B组。</h3><h3> 2.每组一盒扑克牌,小组内先出完者获胜,其他规则小组内自定。</h3><h3> 3.游戏结束后,两组成员分别描述本组的游戏规则,将两组相同的规则提炼出来,不相同的部分继续讨论,再次在体验过程中提炼出相同的规则,如此反复。</h3><h3> 4.最终呈现出的结果是制定出一个既适用于A组又适用于B组的规则,同时遵循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这就是中国法律的形成过程,但法律在制定的过程中受到社会环境复杂性的限制,如时代变迁,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的面积只会越来越小,但不会消失。</h3> <h3> 在整个过程中,出现组间质疑与辩论,通过合作达成共识。</h3> <h3>Cooperation,group work,team sports(协助合作学习)</h3><h3> 小组成员:李彦明 陈桂玲 叶延娇</h3><h3> 内容:七年级数学《相交线和平行线》</h3> <h3> 过程:<br></h3><h3> 1.两个人合作在黑板的平面上用细绳演示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老师明晰相关概念;<br></h3><h3> 2.两个人合作将两根细绳拉直,使得一个乒乓球能从一端滚到另一端而不掉下来,并让学生说明两根细绳的位置必须要保持的关系;<br></h3><h3> 3.小游戏《接力传乒乓球》,两人一组,一共三组,进行接力传乒乓球,乒乓球不能掉地上,从最后一个人处掉入纸杯游戏结束;</h3><h3> 总结:</h3><h3> 通过一个小游戏一是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避免了枯燥乏味的学习;二是增加了学生的课堂运动,运动有利于提升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三是为学生的合作创造了机会,要想赢得比赛,六个同学必须合作默契;四是进行了数学和物理学科的整合,在这个游戏中通过数学的学习,学生又体会了物理学中乒乓球的加速运动和匀速运动等相关知识。</h3> <h3> Learning by doing (做中学)</h3><h3> 小组成员:邱奇权 王伟<br></h3><h3> Learning by doing的教育理念非常契合物理学科的特点。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既丰富了老师的授课方式,又可以帮助学生体验知识,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我们用一个非常小的实例来说明,重心是一个非常抽象的概念,对于物体的受力分析又是解决力学问题的关键,我们在受力分析时通常都会将受力点移到重心进行探究,那么重心的移动是否会影响物理的平衡状态?<br></h3><h3></h3> <h3> 我们请两位老师静止站立,此时受力平衡,然后请老师缓慢下蹲,重心也在逐渐下降,但仍然维持平衡状态。接着,我们请这两位老师前倾,此时重心也在前移,随着前倾角度的逐渐增大,老师出现倾倒的趋势,这是必须向前跨一步,防止自己摔倒。最后,我们让这两位老师紧贴墙壁,让后随意抬起自己的一条腿,在抬腿的过程中保持其余身体部分仍然紧贴墙壁,这时候大家发现很难完成,基本抬不起来,如果强行抬起,人会前倾,不再处于静止状态,但若是身体没有紧贴墙壁,也可以非常容易抬起腿。这是因为在紧贴墙壁情况下,重心在支持力的方向上,二力平衡,当抬腿时,重心前移,此时重力与支持力不共线,无法平衡,故人会倾倒。</h3> <h3> 通过实际体验,我们可以让孩子们自己感受重心的移动对物体运动状态的影响,也会引发他们探究物体平衡条件的兴趣。</h3> <h3> 上游学校追求一切从孩子的建康成长出发,与芬兰教育理念中重视孩子的成长成人这一核心不谋而合。这些理念既追求把孩子教育成一个完整的人,也追求老师的全面成长,只有这样才能承担起教育改革的重任。就像凯萨卡里奥的老师,今天教授教育理论的老师竟是昨天的滑雪教练,中学的社会学老师却曾是小学无所不能的全科老师。打破学科界限,贯通教师专业壁垒,融合生活,身心齐动,就是我们这节课例想探寻的教育本来模样。</h3> <h3> 荀子说,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教育需要实践去实现,让孩子们在学习中运动,在运动中学习,综合多种学科知识,运用各种技能去解决现实中的问题,团结协作,学会妥协,达成一致,学会制定规则并遵守规则,边做边学,边学边做,最终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做事。<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