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百年老字号 品味岁月醇香

高新一小六8班

<h3>  粗犷苍莽的黄土地,是中华民族粟麦文化的发样地;虎踞龙盘的巍巍帝都,是中华民族古代文明的中心。从6000多年前具有石烹文化遗风的石子馍到3000多年前“西周礼馔”的牛羊肉泡馍,从西汉宫廷的太后饼到唐代御膳坊的千层油酥饼,从“药王”孙思邈点拨巧烹的葫芦头泡馍到唐代宫廷、官邸宴席上的“见风消”泡泡油糕,从战国时的“寒肉”(腊汁肉)到汉代名吃“角子”(饺子),林林总总,不一而足,无不闪耀着绵绵的古代文明的光芒。正可谓:一动箸就挑出秦风汉调唐韵来。长安的许多“名小吃”老字号也以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而闻名遐迩。</h3><h3> 三年级八班“探秘老字号”第四小组的同学们进行了详细的前期调研后,选定了探究地中华老字号“春发生”。“春发生”始建于1920年,至今整整一百年了!葫芦头泡馍更是在2009年被录入“陕西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h3> <h3>  “两千年世纪交替春去春来春发生,八十载沧桑难改原汁原味葫芦头。”门口悬挂着陈忠实先生给老字号“春发生”书写的对联。老先生一生耿介,从不向权贵低头,能写这样的对联,也说明他对这家百年老店的认可和赞誉。据传贾平凹也对“春发生”的葫芦头情有独钟,每周要去吃两三回,甚至把这儿的门槛都磨低了三分啊!</h3> <h3>  跨入门槛,头顶挂着“中华老字号”的牌匾,迎面摆放着各类特产,一股浓浓的陕西味道扑面而来。外地慕名而来的游客在这里大快朵颐后还可以为家人朋友准备一份伴手礼,这样的服务真是体贴细致啊!<br></h3><h3> 虽然未到饭点,可是店里已经宾客满座了,好几位没有吃过葫芦头的同学已经迫不及待想要尝一尝这“长安第一名吃”啦!</h3> <h3>  我们很荣幸地请到“春发生”葫芦头泡馍第四代传承人杜彦斌老师,他为大家讲解了“春发生”的传奇故事以及葫芦头的制作工艺,你瞧,同学们听的多认真,记得多仔细!</h3> <h3>  葫芦头历史悠久,源于唐代长安食市中的“煎白肠”,千百年来,长安经营者众多,通称“猪杂糕”。药圣孙思邈曾赠店家“八珍汤”,去腥去腻,香气四溢,其味大增。为纪念药圣,经营者在店门悬挂葫芦,因此,得名“葫芦头”。 </h3><h3> 1920年,何乐义在西安市五味什字摆摊专营这种食品。由于选料独到,加工精细,泡馍而食、其香缠齿、别具一格,成为当时西安夜宵名食一绝。有位文人光顾品尝后、兴致顿生,遂取杜甫《春夜喜雨》诗中“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的名句,为该店题写了“春发生“的店名,寓意不断兴旺发达。</h3> <h3>  “给我一个馍,我能泡遍全天下!”这句火了西安泡馍的话,同学们也要实践一下。听完解说,大家知道了葫芦头不同于牛羊肉泡馍,第一是因为材料不同,葫芦头选用猪大肠,猪肚制作,二是面饼工艺不同,葫芦头用八成发面制作,更易消化,掰馍要更加细碎一些。</h3> <h3>  百年来,春发生在坚持葫芦头泡馍的传统制作工艺之外,也不断根据新的市场需求改革创新,始终如一追求品质,真正让“春发生”成为一块金字招牌!是英雄,才会在沧海横流中彰显本色。百年老店“春发生”,是西安人的一段记忆,也永远是这座城市一张响当当的名片。<br></h3> <h3>  活动结束后,同学们以调查报告、手抄报、思维导图等方式总结汇报了各自的收获。探百年老字号,品味岁月醇香,学习坚持与创新!</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