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科钦</h3><h3> 科钦(Cochin),位于印度的西南岸,喀拉拉邦的埃尔讷古勒姆区,锡鲁万纳塔普拉姆城北约220公里处。面对阿拉伯海,拥有优良的海港,水上运输非常发达,被誉为"阿拉伯海之皇后"。更是印度喀拉拉邦最大的城市。其地域包含埃尔讷古勒姆市、柯枝古城、贡巴兰吉和外围岛屿。 科钦的港口城市位于群岛与狭长半岛之上。</h3> <h3> 印度国旗</h3><h3> 旗面为长方形,长宽之比为3:2。全旗由橙、白、绿三个相等的横长方形组成,正中心有一个含24根轴条的蓝色法轮。橙、绿、白三种颜色分别是印度教、伊斯兰教和其他宗教的象征;把它们横着排列,具有“各种宗教大联合”的深刻含义。同时,橙色象征了勇气、献身与无私,也是印度教士法衣的颜色。白色代表了真理与和平。绿色则代表繁荣、信心与人类的生产力。</h3><h3> 法轮是印度孔雀王朝的第三位君主阿育王在位期间修建于佛教圣地石柱柱头的狮首图案之一。一般说来,人们笼统地称它为“阿育王法轮”(阿育王笃信佛教,对佛教的传承与发展有着莫大的贡献)。神圣的“阿育王法轮”象征着真理与道德,也代表了印度古老的文明。法轮的24根轴条则可代表一天的24小时,象征国家时时都向前进。</h3><h3> 1931年,全印国大党委员会任命7人委员会负责国旗的起草,1947年7月22日印度制宪会议批准这面旗帜为印度的国旗。</h3> <h3> 印度国徽</h3><h3> 印度国徽图案是来源于孔雀王朝阿育王石柱顶端的石刻,圆形台基上站立着四只金色的狮子,象征信心、勇气和力量。</h3> <h3><br></h3><h3> 科钦堡是印度喀拉拉邦科钦市西部的一个滨水区域,毗邻麻坦切里。在殖民时代以前,科钦只是一个渔村。1503年,因为阿方索·德·阿尔布克尔克帮助土王击败了卡利卡特,土王将今天科钦堡一带滨水地区赠给葡萄牙人,以保护他们的商业利益。葡萄牙人在堡垒后面建立了居留地。他们还建立了一个木结构教堂,1516年重建为永久建筑,今天称为圣方济堂。葡萄牙拥有科钦堡160年。1683年荷兰人从葡萄牙人手中夺取科钦堡,摧毁了许多葡萄牙人机构,特别是天主教修道院。荷兰拥有科钦堡112年,直到1795年英国击败荷兰。外国对科钦堡的控制结束于1947年印度独立。该区有很多混合葡萄牙、荷兰和英国殖民时期的所建的老房子。</h3><h3> 以下9图为葡萄牙殖民者为当地、当时土王建的堡垒——</h3> <h3> 科钦最古老的欧洲建筑是建于1503年的圣弗朗西斯教堂——一座葡式风格的基督教教堂。据历史记载,葡萄牙人达·伽马是第一位发现印度的西方人。1498年,在阿拉伯航海家艾哈迈德·伊本·马季德的带领下,达·伽马率领的船队借着印度洋季风,于5月20日抵达了科钦北部250千米的卡利卡特。同年8月29日,达·伽马满载着印度香料和财宝返回了里斯本。1524年4月,达·伽马第三次来印度,染疾后死于科钦,他的遗体被安葬在科钦的圣弗朗西斯教堂。14年后,其遗骸被运回了里斯本安葬,而他的纪念碑却留在了教堂里。这个教堂里的碑太多,哪个是达伽马的咱就不知道了,挑有家族徽章滴放上两张看看。</h3><h3> 现在的科钦堡也是欧洲的游客最多。街上的小店卖着不知道是什么年代的古董。从长长的独木舟到印度教的神牛,从骑马的国王到各路诸神。徜徉在这些店里,慢慢地品味着这些宝贝到也其乐融融。</h3> <h3> 中国自郑和之后禁海,海上丝绸之路凋零的是咱中国航海家。以后的西方沿着海上,一直向东。最先来到喀拉拉的是葡萄牙人,之后,荷兰人、法国人、英国人接踵而至,并为印度香料买卖的庞大利益大打出手,掀起了著名的“黑胡椒战争”,开始了在整个东南亚长达450年的殖民历史。欧洲人分赃的结果,是后来居上的英国人在印度占据了统治地位,印度尼西亚成了荷兰人的势力范围,而印度支那则落入了法国人之手。</h3><h3> 位于科钦港西边的科钦堡留有许多数百年来殖民时期的遗迹,著名的景点包括16世纪兴建的圣弗朗西斯教堂、犹太教堂、荷兰宫、犹太城及圣芳济教堂等。漫步科钦堡的街头,如棋盘式交错的巷弄里,看不到传统印度庙宇,反而是浓烈的欧洲风情,随处可见当年欧洲商人们在此生活的印记。</h3> <h3> 下午乘飞机去果阿,在科钦机场候机厅一角,新摆的一组印度教神像,吸引了我们的眼球——</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