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心孔子学堂]快乐冬令营:大学之道,传统之美

孙怡杭

<h3><font color="#010101">&nbsp; 缓步走进学堂,红色的横幅上宣扬着传统的儒家文化,学堂地处一偶,称不上高大辉煌,但那朴素幽静如鲁迅先生笔下的三昧书屋,算得上一方净土。</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nbsp; 这里无案牍劳型,没有丝竹乱耳,只有国学生的素琴典雅放置和儒生的经书轻轻翻动。推开学堂的小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一排排经书整齐地排列着。看一个门第的修养,最合适的办法就是看他们的藏书。在学堂里你会有读不尽,悟不透的经典,书籍和知识是我们仅有的财富,从始至终。</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nbsp; “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臧也”,所说的不只是清风和明月,还有我们的精神的食粮。在学堂里,穿梭另一扇门,明黄色的桌案衬着亮白色的墙,就如同经书的黄色外皮和里面充满书香的纸张。桌案的两侧是丝绸的墙布和学生们精心创作的作品。书香是什么味道?是淡淡的弥漫在学堂里的清香,它不是化工的产品,是经典日积月累的彰显。</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nbsp; 琴茶室,书画室,调琴室...一间间小屋代表着一种种风雅。学堂虽然不大,但应有的它全有,就连藏书也五类俱全。重要的是有着一群把书看做第二生命的书友们。读书如果会累的话,一杯名茗可以扫除一身疲倦。但我们的读书不会累过,只有忘了时间和太阳的位置。</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nbsp; 静静地找到自己的位置,默默地翻开书籍,或带一杯淡茶,或只身独探书中世界。无论怎么样子,都不少乐趣。因为找不到污秽,所以心旷神怡,心无杂念。渐渐地透过南门落地窗的光线随着一天内的时间变化而变化,由微弱变得斑驳,再成为黄昏的霞红。一天这样过去,留下的除了日落前的余热还有心里的“谁谓河广,一苇杭之..."——一句句足以在心中留下痕迹的句子。</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nbsp; 学堂的一天总是短暂的,因为它太过于珍贵,所以它总是悄悄地流失,没有察觉,月已悄然悬挂。夜里的学堂更是安静,没有朱自清先生飘飘渺渺的荷塘月夜,它却有着朱先生文章里的人们逃避喧哗的静心之处。它隔离了金桥的喧闹,夜里的它像把白天里的礼节暂时放在心里。儒学生们放下了他们以仁待人的繁文缛节,静静地随着自己的喜爱去静心养性,没有了外界的纷纷扰扰。</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nbsp; 听孩子们的读经声,本被凡事吵杂的心安静了许多。榻榻米上的小屁孩们都进入梦乡了吧,我码着我的字,没有温度的键盘多了一分温热,金桥的冬天也不算很冷。深呼一口气,书香的味道因为今天的原因又浓郁些许。我不知道国学对他们未来的变化到底有多大,但我知道这些变化一定是向着《大学》,《孝经》等经典的方向发展。交给他们的是现代缺少的真善美,还有一段珍贵的与朋友间,与老师间的回忆。</font></h3> &nbsp; 这就是育心孔子学堂,没有最先进,最豪华的设备,但我们用着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做好教育,去立身行道。<div><br></div><div>&nbsp; 谢谢!</div> <h3><font color="#010101">&nbsp;&nbsp;</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nbsp;&nbsp;</font></h3>

学堂

书香

经书

育心

经典

静心

桌案

变化

没有

金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