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门,溪水之上

旷野

<h3>  冬日,微雨,我独自行走在龙门溪畔。看细雨蒙蒙,远山隐隐,心儿特别宁静。</h3><h3> 这一溪畔,我不知走过多少回,去去来来,从不厌烦。吹着溪边的风,喝过溪里的水,我在溪边渐渐长大。这溪就像一本书,里面的每一块石头,每一汪流水,甚至每一根水草,都承载着动人的故事。</h3><h3> 龙门溪源自龙门山,山泉潺潺,汇流成溪,七弯八拐,奔腾而下,由南向北穿越古镇,古镇一分为二。沿溪两岸,民居林立,斗角飞檐,古朴依旧,沧桑依然。这溪在村北与剡溪(剡溪源头在上官,经龙门、环山到中埠流入富春江)相交,形成丁字水系,成为辨认古镇地形的重要标识。</h3><h3> 我在两溪交汇处折入龙门溪畔,沿着冬雨润湿的卵石小路行走。清溪流水,徐徐流淌,溪水之上,一座古旧的石板廊桥,映入眼帘。三俩乡邻,正闲坐在桥边靠椅上,家长里短,无话不唠,几只猫猫狗狗追着躺着,这古镇便瞬间鲜活了起来。这桥,名庆锡,桥边原来有块很大的空地,这一说大概是二三十年前了,空地有个好听的名字——鹭鸶园,大约早时光这里是乡野田园,鹭鸶飞翔,风光旖旎,生态甚好吧。有几个诗人曾经赞誉过这里,高岑先生有诗曰:绕村溪水日潺湲,小筑真堪避世喧。爱煞樟桥东去路,行人犹识鹭鸶园。俞校先生写过八首《鹭鸶园纳凉词》,其七曰:半亩方塘彻底清,夜凉时送桔槔声。但无愁绪萦心上,尽可消闲趁月明。可惜的是,现在这里已是房屋林立,乡野无存了。</h3><h3> 过庆锡桥不到百米,又见一桥,名万庆桥,村人叫它石桥头。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这桥确实是石板砌的,桥上横梁至今仍有数根遗落在溪畔,成为护栏,也是乡邻的坐凳。万庆桥位于龙门古镇中央,贯通着上、下老街,过去曾是进出龙门上官的交通要道。此桥为界,村子分为桥上、桥下两半。我站立石桥之上,近看,黑瓦白墙的古镇民居鳞次栉比,古老的台门,烟火味的墙面,无不流淌着浓郁的岁月气息;远观,富阳区第一高峰龙门山傲立于东南,云雾缭绕,青峰绵延,一泓山泉缓缓而来,潺潺湲湲。相传古镇之名,源于东汉严子陵所说——此地山清水秀,胜似吕梁龙门。严子陵何以有如此观感?其实他只要站在此桥之上就可以观看得到!</h3><h3> 桥横头有孙晓梅烈士纪念馆,也是孙晓梅、何满子姐弟故居所在,回老家时,我经常会过去看看。房子很平常,但所居之人不平常。他们祖上是七代书香,堂内悬挂“高等文官”牌匾即可为证。他们的家风素有美誉,孙晓梅爷爷曾撰过一副对联告诫子孙——祖有遗言,莫纵摴蒱莫纵酒;家无长物,半藏农器半藏书。及至孙晓梅、何满子姐弟,更是将一生过得轰轰烈烈。孙晓梅是抗日英烈,牺牲时年仅29岁,著名经济学家薛暮桥先生曾高度评价她的一生:二十年华运帷幄,文精武壮女中魁。昔日洒下一腔血,今朝腾起千支梅。而何满子先生,则是一届很有血气的文人。他做过记者、编辑,以真率为性格,一生编、撰各类书籍38本,是首届鲁迅杂文奖获得者,并致力践行鲁迅倡导的”以心而伟大”之精神。这姐弟二人之气节与风骨,令人敬仰。</h3><h3> 而万庆桥,于我而言,也是最有感情的。因为老家就在桥边,我家房头属耕读世家。回想三四十年前,这桥头,这溪水,都是我们的欢声笑语。小伙伴们一起奔跑玩耍游戏,一起光着小脚跳下溪水洗澡,一起捧着饭碗闲聊……如果龙门溪真是一本书,这一段一定是属于我最精彩的章节。现在,耕读世家这一片被称为”溪畔人家”,这也说明我们这一房人丁兴旺喽!说起耕读世家,一定不能绕过我们的先祖孙孟骞。孟骞是大儒,也是义士,是当年龙门德高望重之人。他倡导耕读传家并身体力行,他行走于田园亦写诗授徒,他发起建造同兴塔文昌阁花甲楼,更重要的是,他看到村里人缺水洗东西不便,竟别出心裁地把西流的龙门溪改道,由南向北穿村而过,溪道呈S形,融太极而达阴阳平衡。从此,龙门古镇因水而灵动,临溪而建的民居也越来越多。</h3><h3> 过耕读世家,继续前行,不一会就能望到一座拱桥,像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横跨在溪水之上,这便是古镇里有名的太婆桥。桥以人名,自有渊源——相传嘉庆年间,永安太婆为方便人们通行,再此处建造石拱桥,合拢之际,来了一顶花轿。太婆要求新娘说句吉利话,新娘子轻轻地说:新新娘子新新轿,千年太婆万年桥。说得真好呀!既秀了自己,也赞誉了太婆与新桥,自此,太婆桥之名就流传下来了。漫步桥上,凝望水里的人影、树影、鱼影,看溪水潺潺而过,时光恍若回到从前。</h3><h3> 桥那头,有一棵数百年的香樟树,撑开绿色巨伞,无论风里雨里,始终护卫着这一虹石桥。桥这头,是一些民居和健身设施,不过几十年前,这里原本是乡野田园,有一个名字叫瓜一滩:说是孙权祖父孙钟从王洲来到龙门种瓜,他找到这里,整了一滩瓜地。有一年,也不知什么原因,瓜地上只长出一个瓜,后人就称此滩为“瓜一滩”了。</h3><h3> 瓜一滩对面,有很多厅堂,都带个“百”字,由南至北依次为百狮厅、百花厅、百步厅。这些厅,都还没有开发出来,但那原汁原味的面貌更值你一观。百步厅特点是大吧,从东往西可以走上足足一百步;百花厅的梁柱、雀替上都雕刻着精美的花朵,梅、兰、菊、牡丹、荷花,应有尽有;百狮厅的雕刻更是巧夺天工、叹为观止了,厅堂的梁上、牛腿上都雕有狮子,有的拱着绣球,有的撒开四蹄,有的则睁开圆圆可爱的眼睛,姿态各异,栩栩如生,而且这样的狮子据说有一百余头。徜徉在这样的厅堂里,我只是沉醉不知归路了。</h3><h3> 出百狮厅,真的只剩山色水声了。一片广阔的田地,绽开莹莹绿色;一座座青山,在湿润的云雾里忽隐忽现。听着汩汩淙淙的水声,溯溪而上,可以寻一绝佳去处——龙头石。我愿意把这里叫做龙门溪的上游,因为溪两岸的石堤坝到此而止,再上面可以说成是龙门山的山涧了。龙头石是一块巨大岩石,耸立于溪水一隅,背后连着绵延群山,宛若一条游龙飘飞在天宇之间,而这巨石,便是像极了的龙头。龙门古有八景,这“龙头怪石”便是其一,《龙门孙氏家谱》中记载有许多描述它的诗句,兹录一首:突兀峥嵘怪亦幽,万山迢递汇龙头。有时际得风云会,直欲扬鬐到帝州。而且,这龙头石也是极具灵性的,据说它原来会动,后来被孙十六太公敲掉下颌,才变成现在这模样。</h3><h3> 啊!我们这龙门溪,不知藏着多少故事呵!千百年来,它静静地流淌,静静地滋养着古镇。它与古色民居一起,与淳朴乡邻一道,演绎出清淡、安逸、单纯、快乐、和谐……生活在此处,美丽心情也会不断孕育出来。</h3><h3> 龙门,原来就在溪水之上。</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