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h3><h3> </h3><h3> </h3><h3><br></h3><h3><br></h3><h3> </h3><h3> 手绢也叫手帕。小时候我们都会一首儿歌叫《丢手绢》。“丢手绢、丢手绢,轻轻地放在小朋友的后面,大家不要告诉他,快点快点抓住他。"后来我们知道了大家不要告诉他不是说假话,是游戏里“善良的欺骗"。现在的孩子即使知道手绢为何物,可能也不知道手绢为何用了。那么一大块尿不湿用完就扔了,谁还会再反复去洗那一小块手绢。</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h3> </h3><h3> </h3> <h3> </h3><h3><br></h3><h3> 出于环保和节能考虑,有人提出要恢复使用手绢,减少使用纸巾。可现在已失去了用手绢的现实基础。原来手绢是用来擦汗和擦鼻涕的,或吃过饭用于擦嘴。先说头两条,现在的人一年四季都很少出汗,更不流鼻涕,偶尔运动出个大汗,回家就能洗澡。况且运动时可以带毛巾,何必手绢?二是吃饭擦嘴,现在人吃饭都油大、辣椒多,吃过饭如用手绢,用一次就得洗一次,哪谈得上方便?还有就是作为礼物送人,可现代人早已不吃“礼轻仁义重"这一套了,谁还会送手绢?不过天无绝绢之路,手绢有可能和扇子一样会“沦落"为艺术品,上面名人手书字画、诗词佳作,何愁送不出去。再不行上面印上二维码扫一下就能得200元钱,不信没人要。影视作品也可以挽救手绢,在作品里让亿万富翁家的富二代相互以手绢传情,政府官员清正廉明的不收礼物,只收手绢,让手绢成为时尚。抗日影视可以导演用手绢杀鬼子,扔出去的手绢平展飞出,直斩鬼子脖子。手绢穿过,鬼子头落。继续飞行,一只手绢飞来飞去,能杀掉鬼子一个涡轮增压小队,手绢不流行才怪。</h3> <h3> </h3><h3><br></h3><h3> 纸巾和塑料袋是当今消耗量最大的物品了,原因还不是纸巾便宜或不要钱,什么都可以擦。塑料袋便宜或不要钱,什么都可以装。社会的进步反而使我们的生活在某些方面变得单一而乏味,过去买菜买东西,拎筐、拎蓝、拎网兜,上面的图案、颜色、形状本身就是一大风景。尤其是身材好的女子,挎个篮子去赶集,走路时怕踩到地上的鸡屎,小心翼翼的步履,绝对赛过现在走模特的演员好看。最能率先恢复使用手绢的,我觉得还是我那一群学国学的同修们,他们学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讲孝、讲节俭.、讲爱惜物命。可能是学了《了凡四训》的改过之法,感悟"上帝好生,物皆恋命,杀彼养己,岂能自安?又思血气之属,皆含灵知,既有灵知,皆我一体。”一思及此,将有对食伤心,不能下咽者矣。又有《太上感应篇》上说“切勿无故杀龟打蛇。"所以他们都开始食素,因为吃饭节俭不剩余物,又不食荤腥,用起手绢来就方便多了。况学国学之人渐渐变得文明,用手绢也显得儒雅。因此可将手绢的使用,由他们先带起来,从而带动更多的人,让丢了的手绢重新回归。提倡人们多食素、少吃荤,远离"三高"疾病,吃的简洁、干净,回归自然,爱惜物命。让纸巾、塑料袋不再满天飞,让世界充满手绢。</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