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里老家——剧头村

野百合

<h3>&nbsp; &nbsp; &nbsp; &nbsp; 坐落于福建省母亲河闽江中游的樟湖镇,有个秀丽的古村落——剧头村。据说全村吴氏家族来自中原吴氏入闽第一家的延平区南山镇,其祖上曾经出过叔侄二人同年中进士,却不求功名,后来创办了著名的“两吴书院”,其弟子多达三千人的辉煌历史。<br>&nbsp; &nbsp; &nbsp; &nbsp; 这个文化底蕴深厚的村落,至今保留着相对质朴的风貌,值得去探访、去漫游、去感受隐于内心的乡愁。<br></h3> <h3>&nbsp; &nbsp; &nbsp;&nbsp; 我,因为工作的缘故,时常路过这里,也因为喜爱摄影原由,于是便有了与这个古村多次不同时节的谋面。<br>&nbsp; &nbsp; &nbsp; &nbsp; 寒来暑往,四季轮回。又一个春节就要来临了,临近春节,离下一个春天就不远了。记得,自己是在春意盎然的时节来到这里的。一直以来想动笔留下一点记忆,留住几帧画面,却迟迟没能去做。<br></h3> <h3>&nbsp; &nbsp; &nbsp; 也许有人会说,南方的四季不分明,景色的更替变化不够分明,可若用心去细致的观察,大地的景观也会有全然变换与更新的时刻。尤其在传统的农耕社会,春种、夏锄、秋收、冬藏,全都按照自然的节奏,悄无声息地交替变化着。这是我所喜欢的,或许这与我童年生活于类似的生活环境有关。<br></h3> <h3>&nbsp; &nbsp; &nbsp; 剧头村历史文化悠久,古村落保护完好,是典型的传统农业村。2016年被列入第五批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2019年6月,被列入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足可见其历史文化的魅力。<br>&nbsp; &nbsp; &nbsp; &nbsp;从316国道拐入一个村道不远,便有一幅美丽的山水田园风光映入眼帘。一幢幢土木结构的古厝和一条条曲径通幽的石板小巷交错纵横,四周低矮的群山和门前广阔肥沃的农田交相辉映。</h3> &nbsp; &nbsp; &nbsp;&nbsp; 春天的燕子和散养的鸡鸭来来往往,充满着生机和泥土的气息,令人放松、令人舒坦。几棵树龄有600多年的高大雄壮的樟树、榕树矗立在村头,不仅遮阴蔽日,也是剧头村发展变迁的见证者。古宅、古井、老树共同构成了村落的历史和灵魂。<br>&nbsp; &nbsp; &nbsp; &nbsp;人们常说有了农业才有村庄,同样,这里的村民围绕着四季的节气周而复始地轮作生产。在花红柳绿的春天,他们开始下地耕作种植、上山挖笋晒笋干。曾经,村里的土地以种植烟叶、水稻为主,随着外出人口的增多,种植能手日渐希少。<br>&nbsp; &nbsp; &nbsp; &nbsp;2017年,村里成立了乔峰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开始以种植食用荷花、茄子、丝瓜、玉米等农作物为主,种植面积达600多亩。今年,在村庄对面的316国道旁边,村民又新开发土地300多亩,准备立春时节种植脐橙等优质水果。为此,古村变得热闹了起来。<br> &nbsp; &nbsp; &nbsp;&nbsp; 夏日的剧头村最为秀美和热烈。百亩荷花齐齐绽放,吐露芳香;百亩瓜棚豆架,硕果累累;百幢老宅装扮一新,古韵犹存。漫步乡间小路,于是拥有了“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映入池塘。水晶帘动微风起,满地荷花一院香”的诗意。<br>&nbsp; &nbsp; &nbsp; &nbsp;秋天的剧头村展开了一片辉煌灿烂的景象,瓜果飘香,玉米、茄子、丝瓜随风招展,展示自己最甜美的时刻,村民们忙着收割,那灿烂的笑容难以掩饰。<br> &nbsp; &nbsp; &nbsp;冬天的剧头村显得有点萧瑟安宁,万物仿佛进入了冬眠期,为迎接来年的春天孕育着力量。直到正月十五元宵节的到来,仿佛一夜之间冬的幕帐被彻底地扯下。<br>&nbsp; &nbsp; &nbsp; &nbsp;这一天,村民每年自发组织“青竹蛇灯闹元宵”活动,家家户户用树枝制作成板凳灯,然后连接而成一条长长的蛇灯,在夜幕降临时分,沿着村庄和田埂快速行走,犹如一只火蛇在空中飞舞,璀璨的烟花不停地互相呼应,惊艳了山村的夜空。<br> &nbsp; &nbsp; &nbsp; &nbsp;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以来,老村的古建筑群越来越受到重视和保护,2017年,在延平区档案馆的协助下,村里利用一座古厝,建起了“乡村记忆档案馆”,馆里陈列了许多旧物品,粮票、火车票、结婚证、学生证等,以及农民日常的生产和生活用具,除了实物,还有图片和文字说明,一个个小小的山村,有这样具有地方特色的档案馆,从而打开了他乡游子的记忆和乡愁。<br> <h3>&nbsp; &nbsp; &nbsp; 乡村,也许永远是这样的一个轮回: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这里的山清水秀,这里的鸟语花香,这里百姓的生活淳朴,共同构筑了自然与人类的和谐之美。<br>&nbsp; &nbsp; &nbsp; 我想,这才是我们的现代生活,才是我们的美丽乡村,我会和那些慕名而来的游客、文化艺术工作者一样,在来年的春天再一次来到这里。<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