獾的礼物

饭饭

<p>这本书讲了一个什么故事:</p><p> 獾是一个让人依靠和信赖的朋友,他总是乐于帮助大家,他已经很老了,老到几乎无所不知,老到知道自己快要死了,獾并不怕死,他担心的是他离去之后朋友们的感受,他告诉他们,自己不久就会去下面的长隧道,当这一天到来时,希望他们不要太悲伤。</p><p> 有一天,獾吃过晚饭,坐在桌子前写了一封信,然后在火炉边的摇椅上睡着了,他做了一个奇怪却很美的梦,梦见自己在奔跑,前头是一条好长好长的隧道。他越跑越快,最后脚离开了地面,他觉得自由了,好像已经脱离的他的身体。</p><p>第二天,因为獾没有像往常一样出来说早安,他的那些朋友都等在了门口,狐狸报告了一个悲伤的消息:獾死了。他把獾的信,读给大家听:我去下面的长隧道了,再见!</p> <p>  &nbsp;&nbsp; 故事说到这里,显得有些悲伤,有人也会因此把这本书排除在给孩子阅读的书目之外,我们总是习惯性的回避让人不舒服的感觉。那么,苏珊.华莱,一个二十岁出头的学生,《獾的礼物》是她的毕业习作,这本绘本何以能够风靡全球,成为了一部经典之作呢?它教会了我们什么?</p> <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关于死亡</span></p><p> 未知总是让人恐惧,没有人知道死后的事情,死亡对于我们大多数来说都是一个暗黑的话题,我们几乎不会谈到它。在这本书中,作者把死亡比喻成“走向长长的隧道的另一头”。对于一个对死亡充满了恐惧和未知的孩子来说,这是一种再形象不过的解释了。记得我儿子在三岁多刚上幼儿园的时候,曾问过我:</p><p>“妈妈,你死了怎么办?”</p><p>“我会尽量活的长久,陪着你。”</p><p>“我死了怎么办?”</p><p>“我会非常非常的难过。”</p><p>“我的爷爷呢?”</p><p>“他去世了?”</p><p>哦?什么是去世呢?爷爷为什么会死呢?……</p><p> 等他再大一些到大班的时候,跟我说:妈妈,我长大了奶奶就死了。我说你怎么知道这个的呢?他说:我自己想出来的。</p><p> 我惊讶于一个小孩子的思考,也无疑,他们小小的年级已经开始思考有关死亡的问题,它到底是什么?如果这个时候,你越是避而不谈,越是制止他的思考,让他知道这是一个忌讳的不能提及的让人害怕的东西,恐惧就会加深。最好的办法,就是直面它。死亡是我们人生的一部分,我们每个人都要经历它。</p><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真实,具有强大的抚慰力量。</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生命的意义</span></p><p> 在彭懿的《世界图画书阅读与经典》中,让我们深入讨论作品的最后,说:獾给动物们留下了那么多美好的回忆,教会了动物们那么多的技艺,可这就是獾的礼物么?不,獾还教会了动物们生命的意义。</p><p> 生命的意义?獾教会了动物们的生命的意义到底是什么?我找出这本绘本,反复翻阅。獾给每个朋友都留下了离别礼物,他们可以永远珍藏下去,有了这些礼物,他们就能够互相帮助。獾把本领教会给动物朋友们让他们可以更好的面对生活。仅此而已么?</p><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一个人的成就,不是以款项衡量。</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而是一生中,你善待过多少人,有多少人怀念你。</span></p><p>记得电影《寻梦环游记》中爱克托的好友消失的时候,他诠释了什么是终极死亡,就是当活人的世界没有人再记得他。</p><p>獾活在每一个动物朋友们的心中。</p> <p>&nbsp;&nbsp;&nbsp;&nbsp;&nbsp; 除了死忙和生命这样庞大的主题,它还很好的诠释了“朋友”一词,像獾这样的朋友,你有吗?成为一个像獾一样的朋友,你准备好了么?像“獾的礼物”这样的礼物你收到过么?</p> <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下雪了,雪盖住了乡村,但盖不住朋友们的悲伤,动物们常常说起獾还活着的那些日子。鼹鼠告诉大家獾是怎么教他剪纸的,青蛙告诉大家他是怎样跟獾学溜冰的,狐狸想起来獾教他系领带……这些技艺,都是獾留给他们的礼物,这些礼物让他们能够互相帮助。等到最后的积雪融化了的时候,动物们的悲伤也慢慢地融化了。每当提到獾的名字,说起獾的又一个故事,大家都露出了微笑。</p><p>这微笑,穿越悲伤,到达嘴角。</p> <p>哀而不伤,温情隽永。</p><p>绘本推荐阅读《獾的礼物》,生命教育经典绘本。</p><p>原创分享:饭饭</p><p>儿童阅读推广人</p><p>儿童阅读指导师</p><p>参考书籍《世界图画书阅读与经典》彭懿</p><p><br></p> <p>有关失去的话题,总是有些沉重,如果你感到悲伤,请允许自己,让悲伤的情绪得以表达和释放,给心灵腾腾空间,美好才能装进来。</p><p>所谓的成长,成熟,好心态,无非是我们如何以一个全新的视角来面对失去。我们以为我们失去亲人,朋友,友谊,爱……</p><p>有时候,当你牺牲了一件宝贵的东西的,其实你并没有真正的失去他,你只不过是将他传递给了另一个人。</p><p>他只不过是变成了另一种形式的存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