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h3><h3> 这份温暖总会直达心底。望春风,回忆又过千里,远望着的依旧还是故土的山和故乡的人儿…… ——题记
父亲又开车带我回家过年了,透过窗子看到天上的白云,路上还有没化的积雪,漫山顶上也覆盖着白白的一层。走过这一路的雪景,不免又回想起儿时的往事,我总会记起那柔软翠绿的河边柳树;听见知了一夏的鸣叫和孩童放学后的呐喊与尖叫;我想起家后边哗哗流淌的河水,金黄的麦子,绿油油的高粱地,漫山的槐花香,温顺的羊群,连绵不绝的青山,这便是生我养我的那个小村庄——石匣。<br></h3><h3></h3> <h3> 故乡的雪,常常是不经意的,鹅毛大雪一夜之间就会覆盖整个村落。记得那时的我五六岁,父亲喝了点酒便一时兴起带我去南坡后顶“拾兔子”,脚下踩着厚厚的积雪,发出“嘎吱嘎吱”的声响,总还觉得十分有趣。父亲是极疼爱我的,我不时停下脚步,看看这里说说那边,他一次也没有催促过我。皑皑的白雪,满山望去可总还是看不到一个兔子的身影,更不要说“拾兔子”了。越走也愈发觉得劳累,父亲索性把我背了起来,我跨在父亲背上,双手搂住他的脖子。虽然累但他只是嘿嘿地笑着,边走边和我说道:“说起套兔子,你爱平大爷可是一把好手!”
说起爱平大爷总还是记忆犹新,爱平大爷爱看书,记得小时候暑假我跟着爸妈去济南打工,爱平大爷也在,晚上休息时他总会给我讲起杨家将、岳飞的故事,言谈之间总能感觉到爱平大爷对于文学的热爱。爱平大爷歌唱的也好,干活之余总会哼唱起一首动听的“牡丹之歌”,现在因工作在外很少回老家,和大爷也少有联系了,但偶尔翻看朋友圈总能看到爱平大爷拍的家乡美景,每次也都会勾起我的回忆。<br></h3> <h3> 野兔有个弱点,就是会走老路。只要是不被打扰或惊吓,总会天天来回走同一条路。对这样一条它自己踩出来的路,也总是深信不疑,久而久之,就在山里林间踩出了一条依稀可辨的小路来。尽管是到了冬季,野兔还是不改初衷。在野兔经常走过的地方用细钢丝一头紧紧绑在旁边的树杈上,那个空套则会悬起,野兔在经过的时候,恰好能把脑袋钻进去。当路过此处时,兔脑袋一下子就钻进了这个钢丝套里,于是,立马就被套住了,百试不爽。
我和父亲顺着山路满山寻兔,刘家峪、风坡、北岭、相峪岭一一都去了,可还是一无所获,回家后母亲生气的说:“两个傻瓜,不下套子怎么拾兔子!”最后此事在湿了大半身棉裤和一家人的哈哈大笑中不了了之了。<br></h3> <h3> 冬天去山上玩耍是不大可能了,除了打雪仗,堆雪人还有一件最为有趣的,那便是捉家雀儿。下点小雪是不太行的,总得等到积雪覆盖房顶一两天,家雀儿满地找吃的时候才好。轻轻扫开一块雪,露出一块地面,用一支短的高粱杆子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粮食,杆子上系一根长毛线绳,人躲在远处牵着,等到家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家雀儿就被罩住了,这是国庆叔教授的方法。我却总也耐不住性子,没等家雀儿进入陷阱总会提前收网,最后结果总是一无所获。期间最为害怕的可能是奶奶忙前忙后的进出“饭屋”(一般是南屋,做饭之地,供奉灶王爷之处)总会惊的家雀儿不敢下来觅食,如果中间突然来上一句闲语真可谓是前功尽弃了。听人说家雀儿是一道美食,虽说家雀儿不是一种益虫,可总还是不敢吃,逮住后捉玩一会儿总也会将其放走,大概可能是又想起姥姥不让杀生的嘱托吧。<br></h3> <h3> 过了年,便会“唱老戏”(即“章丘梆子戏”发源于章丘官庄石匣村,现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小时候的我对于白天“唱老戏”是没有太大兴趣的,因为总也听不懂,父亲和国庆叔他们总是听得津津有味,有时还会跟着哼唱一番。到了晚上也会人群攒动,这时村里的年轻人多会聚集起来,一台燕舞牌收录机,几个150瓦的大灯泡就把舞台搭建起来了,后来才知道这是德新大爷他们自导自演的一场文艺演出。
德新大爷给我的印象总是一席黑色风衣,锃亮的背头,十分干净。从那时德新大爷组织村里年轻人搞文艺晚会到现在德新大爷在自家小红楼组织“济南文峰书院作家创作基地”、“驴友之家”,不禁敬佩德新大爷的组织能力和创新意识。
九十年代初,那时才刚刚兴起打工、下海做生意,大部分的人还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安静日子。对于霹雳舞、小品、歌唱这些新兴事物大家是带着新奇目光的。虽说现在手机网络这样发达可总还是少了父亲常常谈起的属于他们那个年代的纯真和快乐。<br></h3> <h3> 如今石匣老家的变化是巨大的,章丘梆子戏曲博物馆建立、六月二十过半年、攒文化兴起、农家乐的兴起,焕然一新……
“心逐南山去,影随乡土来。故园石间草,昨日盼花开。”流淌在我记忆深处的童年回忆,总会幻化成丝丝温暖直抵心间,脚步慢一点,心也静一点,不禁感叹那时候的戏曲真好听,那时候的雪景真好看啊!<br></h3> <h3>【作者简介】</h3> <h3> 于金鹏,1994年生于山东济南,莱芜区汶源学校初中部语文教师。大学期间其作品《岁月伴书香》在东营市首届读书节征文比赛中获得一等奖。作品《阅读,斜风细雨终是你》在东营市第二届读书节征文比赛中获得优秀奖。作品《让生命里生长出高的树》在黄河口晚刊发表,文章《成长路上的诗与远方》在济南市教育局公众号发布。其作品多次在在莱芜文艺报刊发表。<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