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前 言</h3><h3> 秦始皇赢政(公元前259年一210年),中国古代政治家、战略家、改革家,首次完成中国大一统的政治人物,也是中国第一个称皇帝的君主。灭六国,结束了千百年诸侯割居争霸,完成了统一中国大业,建立起一个中央集权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一一秦朝。在中央实行三公九卿,管理国家大事。地方上废除分封制,代以郡县制,统一文字、统一路轨、统一度量衡。对外北击匈奴,南征百越,修筑万里长城,修筑灵渠,沟通水系。简单说,结束了奴隶制社会,开启了封建社会,推动了历史发展,改革了社会结构,促进了中华文明的进程,奠定中国二千余年政治制度基本格局,被明代思想家李贽誉为“千古一帝”。</h3> <h3>兵马俑的发现,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20世纪考古史上的伟大发现之一”。</h3> <h3>明代思想家李贽称秦始皇为“千古一帝”!自古至今,历代帝王,文豪诗圣对秦始皇评价浩如瀚海,摘毛泽东评品:</h3><h3> 秦始皇是中国封建社会第一个有名的皇帝,我也是秦始皇,林彪骂我是秦始皇,中国历来分两派,一派讲秦始皇好,一派讲秦始皇坏,我赞成秦始皇,不赞成孔夫子。因为秦始皇第一个统一中国、统一文字,修筑宽广的道路,不搞国中之国,而用集权制,由中央政府派人去各地方,几年一换,不用世袭制度。</h3><h3> 翦伯赞:…在中国历史上,消灭了封建领主制,开创了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专制主义的新的历史时代。</h3><h3> 柳翼谋在《中国文化史》:始皇时代之法制,实具伟大之精神,以一政府统制方数千里之中国,是固国家形式之进化,抑亦其时思想之进化也。</h3><h3> ……。</h3> <h3>李贽:始皇帝,自是千古一帝也。始皇出世,李斯相之。天崩地坼,掀翻一个世界。是圣是魔,未可轻议。祖龙是千古英雄挣得一个天下。</h3> <h3> 秦 始 皇 帝 陵、秦 始 皇 地 宫</h3><h3> 秦始皇死后埋在骊山墓秦始皇陵。秦始皇陵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向东5公里处的骊山北麓。秦始皇陵建于公元前246年至208年,历时39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规模庞大,设计完善的帝王陵寝。</h3> <h3>骊山墓每年用工70万人修建。留存的墓从外围看周长2000米,高55米。内部装修极其奢华,以铜铸顶,以水银为河流湖海,并且布满机关,顶上有明球做的日月星辰。秦始皇陵筑有内外两重夯土城垣,象征着都城皇城和宫城。陵冢位于内城南部。据史料记载,秦陵中还建有各式宫殿,陈列着许多奇珍异宝。秦陵四周分布着大量形制不同、内涵各异的陪葬坑和墓葬,现已探明的有4000多个。</h3><h3> 秦始皇兵马俑只是这4000多个陪葬坑、墓葬的极小部分。</h3> <h3>高高的封土堆下,有秦始皇、秦二世征集70万民工,历时39年修建的地下皇城。这座皇城历时2200多年,成为现今中国的一张名片,国家重点文物保护遗址。根据司马迁《史记》的祥细记载,解放后历次考古钻探的资料,大帅们绘制了这幅辉宏壮观的秦皇地宫图。因地下有海量水银,加之技术、保护、保存等诸多因素,中国首屈一指的金字塔仍然是与埃及金字隔空遥望的两个文明的珍贵遗存。</h3> <h3>秦始皇博物馆前秦大帝摊手迎客。</h3> <h3> 秦 始 皇 帝 陵 博 物 院</h3><h3>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是以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秦始皇帝陵遗址公园(丽山园)为依托的一座大型遗址博物院。也是以秦始皇帝陵及其众多陪葬坑为主体,考古遗址的保护与展示,教育、科研、游览、休闲的公共文化空间,国家5A级景区、国家一级博物馆。</h3> <h3>秦始皇兵马俑,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秦始皇陵。1974年3月,兵马俑被发现,1987年,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并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h3><h3> 秦始皇陵中有一张特殊的脸,专家也无法解释,如今禁止对外展出。看到那颗痣,是不是浮想联翩?</h3> <h3>1979年10月1日,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建成开放。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是在秦始皇兵马俑陪葬坑遗址上建立的,主要参观点有兵马俑一、二、三号坑、铜车马陈列厅及相关展览。“</h3> <h3>这组陶俑情态各异,穿戴不同,展示着不同的人物身份:文官、武将、军官、士兵……。</h3> <h3>兵俑牵的是真马吗?那马真是栩栩栩如生啊!</h3> <h3> 立 射 俑</h3><h3> 出土于2号坑,在玻璃橱窗内展示。秦俑中的一个特殊兵种,持弓弩与跪射俑组成弩兵军阵。身着轻装战袍,束发挽髻,腰系革带,脚蹬方口翘尖履,轻便灵活。与《吴越春秋》史记吻合。</h3> <h3> 跪 射 俑</h3><h3> 身穿战袍,外披铠甲,头顶左侧挽一发髻,脚蹬方口齐头翘尖履,左腿蹲曲,右膝着地,作握弓状,表现出一个持弓单兵操练动作。</h3> <h3> 文 官 俑</h3><h3> 相比军士、将军俑要瘦弱一点,头上戴的冠和发髻的形式代表着官阶的大小。</h3> <h3> 御 驾 俑、车 兵 俑</h3><h3> 给皇帝驾车的称为御驾俑,在战车上除驭手,驾车者外的士兵称为车士。车兵俑身穿长袍,外披铠甲,胫着护腿,头戴中帻,手执矛、戈、戟等长武器,或按车边,或双手拉缰,有战斗的车士俑,也有指挥的军吏俑。</h3> <h3>牵马俑</h3> <h3>兵马俑</h3> <h3>将军俑</h3> <h3>沉睡了2200多年,1974年才苏醒。</h3> <h3>兵马俑坑气势壮观。</h3> <h3>文官俑</h3> <h3>将军俑</h3> <h3>军官俑</h3> <h3>大将军、文相俑</h3> <h3>双目炯炯有神,时刻准备出击!</h3> <h3>镇馆之宝:铜车马</h3> <h3>兵马俑坑出土的陶俑原来都是彩色的,出土时彩色大部分己经脱落,仅存斑驳残迹,残存颜色较多的个别俑色泽如新。在众多颜色中,粉绿、粉紫、丹红、天蓝这四种颜色使用最多。化验表明这些颜色均为矿物质,由铅丹、赭石、孔雀石、褐铁矿、高岭土等矿物制成。表明2000多年前中国劳动人民己能大量生产和广泛使用这些颜料。</h3> <h3>兵俑出土。</h3> <h3>跪射俑</h3> <h3>完工后的陶俑所使用的颜料。</h3> <h3>跪立兵俑</h3> <h3>排列的战马阵。</h3> <h3>2019年12月我们来到西安临潼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游览参观,门上的大字是国家主席叶剑英元帅亲手书写的。</h3> <h3>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大门入口处。</h3> <h3>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内部,后为兵马俑一号坑遗址展厅。</h3> <h3> 第 一 节 兵 马 俑 一 号 坑</h3><h3> 这里是《秦兵马俑一号坑遗址》大门口。 秦兵马俑一号坑展馆展示千尊陶俑,站在展厅俯瞰,仿佛能感觉到当年秦始皇统一中国的恢宏气势。</h3> <h3>秦陵兵马俑一号坑遗址展厅外的巨型雕龙宝瓶。</h3> <h3>1974一1977年在秦始皇陵东一千米处,发掘出陪葬坑一号兵马俑坑,长216米,宽62米,面积13260平方米,出土8000多个兵马俑,三坑出土战车100辆,战马100匹,武器数万件。</h3> <h3>坑的中间,排列着38路战车和步兵纵队,组成军队的主体。</h3> <h3>跨度宽70米左右,高度55米,长206米的钢架大棚扣在兵马俑坑遗址上,四围、侧面、顶部都有大面积玻璃窗透光,因此展览馆内采用自然光,禁止使用闪光灯。</h3> <h3>游客从四周的步行道游览参观,但不得进入兵马俑坑,南北两侧都有进出口。</h3><h3> 一号坑的兵马俑军阵十分的壮观。恰好有一大队日本游客与我同行参观。他们一进遗址展厅,个个激动的轻声叫喊,纷纷快速挤在栅栏前拍照。</h3> <h3>展馆后部是阅兵方队,兵俑身高普遍在180厘米,像貌、身材都比较标准,很象现代的阅兵部队。</h3> <h3>阅兵方队。</h3> <h3>一号坑外部环境。</h3> <h3> 第 二 节 兵 马 俑 2 号 坑</h3><h3> 2号厅所展示的被认为是秦代军事编制和作战方法最直观的体现。</h3> <h3>2号坑长96米,宽84米,面积6000平方米。布阵更为复杂,兵种更为齐全,是3个坑中最为壮观的军阵。</h3> <h3>2号坑由骑兵、战车和步兵弩兵组成的多兵种特殊部队。</h3> <h3>2号坑有陶俑陶马1300多件,战车80多辆,青铜兵器数万件,其中将军俑、鞍马俑、跪射俑为首次发现。</h3> <h3>发掘现场。</h3> <h3>兵马俑出土。</h3> <h3>兵马俑坑底铺的青砖,历时2200多年,仍然是有棱有角,完整无缺。</h3> <h3>兵马俑修复现场。</h3> <h3>发掘修复现场。</h3> <h3> 皇 陵 春 秋</h3><h3> 一号坑、二号坑都有火烧痕迹。兵马俑也是秦始皇改革葬礼制的重大举措。秦以前,帝王驾崩,都用活人陪葬,野蛮残酷,同时也有大量活的畜禽陪葬。秦始皇改为陶俑陪葬。陪葬坑深5一30米不等,中间有夯土隔墙,底铺方砖,侧有立柱,顶上圆木密排,圆木顶上盖草席,上复炒熟的黄土,防止生虫生草腐烂,建成的通道高3米,宽5一6米,中间放置马兵马俑。兵马俑烧制得精彩无比,再由画师涂上矿物颜料,更是栩栩如生。这样的地下军团是由70万人,花39年时间打造的,堪比埃及金字塔。</h3><h3> 秦未农民起义,军伐贵族混迹其中。项羽攻入临潼秦国国都,因与秦皇世仇,将皇宫、皇陵洗劫后付之一炬,大火烧了数月,可怜阿房宫、始皇陵、兵马俑全数变为焦土。兵马俑遭到灭顶之灾,被打碎,烧毁,填埋,此后二千多年无人问津。</h3><h3> 1974年3月临潼县骊山镇西杨村农民打井发现真人大小的陶俑,经陕西省考古勘探和试掘,兵马俑重见天日。经国家、省市考古学家、专家、民工近40年的发掘、研究、修复、建设,秦始皇陵兵马俑已成为中国最响亮的一张名片。</h3> <h3>神情并茂的大将军!</h3> <h3>牵马俑</h3> <h3>坑里的兵马俑碎片。</h3> <h3>还未深入发掘的俑坑。</h3> <h3>坑内布局分为4个单元,第一单元,东端立式弩兵俑60个,阵心由八路160个跪弩兵,轮番射击;第二单元,右侧8列8乘共64战车,每车真马大小陶马4匹,每车兵俑几人;第三单元,中部,19辆战车,264个步兵和8个骑士组成方阵,分3列;第四单元108个骑士和180匹陶鞍马成11列骑兵阵。首次展示了2200年前古代骑兵、轻车兵和弓箭手的形象资料。</h3> <h3> 第 三 节 秦 兵 马 俑 3 号 坑 遗 址</h3><h3>3号厅展示的军队的指挥系统。</h3> <h3>三号坑遗址面积520平米,共出土兵马俑68个。3号坑未被火烧,俑身上彩绘残存较多。3号坑是1、2号坑的指挥部。3号坑是世界考古史上发现时代最早的军事指挥部的形象资料。</h3> <h3>3号坑提供了研究古代军事指挥部形制、占卜及出战仪式,命将制度,仪仗服的服饰、装备等问题的珍贵资料。</h3> <h3>3号坑内部景象。</h3> <h3>博物馆内的大树。</h3> <h3>隶篆书雕刻的秦始皇兵马俑简介标志。</h3> <h3>博物馆内部景象,左侧建筑为2号坑,右侧建筑为铜车马展览馆。</h3> <h3>2号坑兵马俑遗址展厅及广场。</h3> <h3> 第四节 秦兵马俑铜车马展览馆</h3><h3> 铜车马展示厅展示了我国出土文物中时代最早,驾具最全,级别最高,制作最精美的青铜器珍品,也是世界考古发现的最大青铜器。</h3> <h3>1987年12月,秦始皇陵及兵马俑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这是标志。</h3> <h3>游客在博物馆地下厅参观铜车马。</h3> <h3>青铜之冠标牌。</h3> <h3>1980年12月,在秦陵侧7.8米深的地下发掘出两乘大型彩绘铜车马,这是我国考古史上发现最早、体形最大、保存最完整的青铜车马。</h3> <h3>每乘车前驾有四马,车上各有一御官俑。铜车马造型逼真,装饰华美,大量使用金银为饰品构件,制非常精巧,被誉为“青铜之冠”。</h3> <h3>铜车马是按秦始皇御车二分之一比例缩小制成的,车盖及车舆内外彩绘着精美的纹样;两乘铜车马上的金银饰品重达14公斤,显示了铜车马高贵的等级。</h3> <h3>俑坑内出土的青铜兵器有剑、铍、矛、戈、戟、殳、弩机及大量箭镞等,大部分兵器历经2000多年依然锋刃锐利,表现当时巳经有了很高的冶金技术。</h3> <h3>铜车马是秦始皇的陪葬品之一,象征着秦始皇銮驾的一部分。铜车马的形制是模仿实实在在的真车的形状。</h3><h3> 这是石雕铜车马雕像。</h3> <h3>这样的铜车马可以乘坐多人,相当于近代的大型黄包车,主要为秦始皇及其家人乘坐。</h3> <h3>一号铜车马各部位名称图。</h3> <h3>秦陵彩绘铜车马说明。</h3> <h3>铜车马上的黄金构件及纹饰。</h3> <h3>铜车马博物馆屋顶上的造型为“天方地圆”,中国古代对地球的唯心认识。</h3> <h3>支撑屋顶的四根石柱光滑漂亮,每根石杜上端显示“剑”形光斑,不论你从任何方向仰望石柱,上端的光剑依然清晰如故。石柱下端的垫脚石是正宗纯粹的大型蓝天玉石,又含有金玉满堂的寓意。</h3> <h3> 第五节 四 号 坑</h3><h3> 四号坑有坑无俑,只有回填的泥土,推测为秦末农民起义等因未建成。</h3> <h3>秦始皇帝陵、兵马俑陪葬坑,还有其他25座大型陪葬坑,4000多处陪葬点,坐落在骊山脚下,前方、左右有泾渭、汉水包围,被称为极佳的风水掛象。秦以后,又有汉唐宋明十九代皇帝皇后埋葬于此。此处风水好也不是空穴来风,二千多年以来,并无大的自然灾害,基本上风调雨顺,百姓安居乐业。</h3><h3> 看完帝陵,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世界第八大奇迹在西安临潼骊山的秦始皇帝陵兵马俑风景区内。埃及的法老们为他们的来世修建了石头金字塔,中国的秦始皇为他的来世修建了黄土金字塔——地下陵寝和兵马俑。但他们都没有享受到来世的荣华。创造历史、文明的是人民,而享受历史、文明的还是人民。人民才是历史的推动者和文明的创造者!</h3><h3>2020年1月16日曾宪国作于西安</h3> <h3> 《 后 记 》</h3><h3> 我进入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秦始皇帝陵兵马俑国家5星级风景区。虽是深冬,树林依然青翠,石板路沿着平缓的骊山北麓通向各景点。踏着2200多年前大秦帝国的皇土热地,去倾听秦始皇一统中华,改天换地的号角。</h3><h3> 陵区内树木茂密,道路通畅,林地整洁,植被丰富。寂静的陵区给人以肃穆壮严,豪迈宽广的感觉。我跟着游人第二次(第一次是进入秦始皇帝陵展览馆大门)进入兵马俑遗址大门。由于3个兵马俑遗址坑和铜车马展览馆相距不甚远,我为了赶时间,不漏景点,连续转了两遍。出了展览厅,听到一个导游在给一大群南方来客介绍,时而与游客互动,时而故弄玄虚娓娓道来。我被吸引住了,紧跟其后,洗耳恭听。忘记了时间,由于没有团体耳机,我只能贴身紧跟。不知不觉中,又在导游介绍下游览了第三遍。这才兴冲冲,跑起来,去追我的团队。</h3><h3> 回到家开始写作,仍有很多不明了的地方,于是查资料,看史书,折腾了近一个月,才基本有点眉目。真是活到老学到老啊!</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