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h3><h5><ul><li>拜然姑拜 </li><li>拜然姑拜
</li><li>盘江河畔 </li><li>云贵高原
乌蒙山脉
</li><li> 悠悠青山 </li><li>拉开梦的画卷
层层梯田
</li><li>看一看刺绣 </li><li>青青的石板路
伸进了山寨
</li><li>是爱的节奏 </li><li>尝一尝美酒
清新的空气
</li><li>走一走山路 </li><li>去江中游泳
</li><li> 壮美的大峡谷 </li><li>把我的情带走陪你去贞丰
</li><li>家住在吊脚楼 </li><li>去看双乳峰
布依姑娘
</li><li>陪你去贞丰 </li><li>去看三岔河 </li><li>山青水秀
</li><li>人在画中游</li></ul></h5> <h3> 伴随着优美的布依族民歌,穿越茫茫群山,车辆如同一叶扁舟,颠簸在九曲回肠的盘山小道上。</h3><h3> 鲁容乡,一个隐藏在云贵边境群山之间的小镇。</h3><h3> 我们来了!</h3> <h3><b> 山沟沟里的小冲子</b></h3><div><h3> 鲁容乡是贵州省黔西南贞丰县的一个小乡镇,主要居民是布依族。 “鲁容”是布依语,意思是生长着绿杨柳的冲子。应该是个美丽的地方。</h3><h3> 可资料显示,贞丰县鲁容乡是贵州省二十个极贫乡镇之一,全乡总人口19168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7534人,贫困发生率为39.31%。</h3><h3></h3><h3> 这里人均耕地面积虽然有3.5亩,但是85%的土地是25°以上的陡坡地,由于山势峻峭,雨水留不住。山下江水奔腾,山上却干旱频频。山高、缺水、无路,长期交通不便,让这里一直是深度贫困山区。</h3><h3> 面积大,人口少,很难形成区域性的交易中心。即使是乡政府所在地,也只有稀稀拉拉的几家小店散布在马路边。</h3><h3> 清末贞丰籍生员谭世禄有一首竹枝词,描写了当地的贫困,“楼居古甸说僮徭,粤地分来此最硗。休讶山居穷措大,年年食少卖新苗。”</h3><h3></h3><h3>
</h3><h3></h3><h3><br></h3></div> <h3> 鲁容虽然是孤岛,但它不孤独,国家没忘了它。</h3><h3> 脱贫攻坚,就是要让大山里的鲁容人摆脱千百年来的绝对贫困,既不当“山居穷措大”,也不要“年年食少卖新苗”。<br></h3> <h3> 举一个例子,就可以了解这个地方的交通有多难。由于鲁容是全省的极贫乡,而处于最东南角落卡务村,又是全乡最贫困的村。前些年,有的村民还住在棚子里。出山的路也不好,全是黄泥巴,要穿水靴才行。</h3><h3> 当地村民说,38公里的山路,从卡务村坐摩托车一个小时,才能到临近的纳瓮村客运站,如果没有摩托车,走路要两个多小时。</h3><h3> 而走路两个小时到达的地点并不是乡政府所在地,而纳瓮村客运站也是由于精准扶贫的帮扶才得以开通的。
贞丰县农村客运车司机说:中巴车每天只有两趟,纳瓮到贞丰是25元一个人,县城一趟来回要50块钱,这对山里的人来说,还是一笔不小的开支。<br></h3><h3> 在纳翁,有个幼儿园,是当地的一个名人刘鹰投资建设的。</h3> <h3><b> 深山里的幼儿园</b></h3><h3> 如果没有幼儿园,漫山遍野的孩子,真的时时面临着意外伤害的危险。</h3> <h3> 这是幼儿园园长王东花写的一段感受:2012年的春节,鲁容乡纳翁村的一个平常的清晨。太阳像是一朵含苞待放的的花蕾从山腰慢慢绽放,阳光穿过密林与薄雾像是一副朦胧又唯美的油画。
刘鹰开他的皮卡车缓慢的路过这里,这里有一棵上了年份的老树,大树边传来小孩的打架与哭泣的声音。</h3><h3> 他闻声前行,一直到一座用空心砖垒起的房子里,这所房子的窗子没有完整的玻璃,暴露在外的钢筋,也因为长时间风吹日晒,已经全部生锈。大门的下半截基本腐蚀,一阵风都吹的摇摇欲坠。
大门上还写着吴美午托室,往房间里一看,几个衣衫褴褛的孩子,衣服裤子仿佛是拿油浸泡后再拿泥来附上去一样,坐在用木板架在空心砖做的凳子上,桌子是简易的木头木板。虽然有的孩子连鞋子都没有穿,脸上黑漆漆的、身体瘦瘦的,可孩子们眼神里满是对知识的渴望。</h3><h3> 纳翁孩子的眼神,简陋和破旧的午托班环境,从此让刘鹰夜不能寐,山高路远村寨山区,这群对知识向往和外面世界的渴望的孩子,刘鹰立即投资600万元,建起纳翁村的第一个幼儿园。<br></h3><h3><br></h3> <h3> 在深山里的纳翁幼儿园,孩子们可以像城里的孩子一样快乐安全的学习、游戏、玩耍。</h3> <h3><b>致富的金果果</b></h3><h3> 2016年,贵州省委、省政府对934个贫困乡(镇)评估后选出20个极贫乡(镇),由20位省级领导分别包扶。鲁容乡名列其中,由此迎来剧变。</h3><h3> 借力中组部“精准扶贫院士专家行”咨询服务活动,鲁容乡邀请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贵州省农科院等权威科研机构实地论证,在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确定了热带精品水果产业的发展路线。低热河谷成为发展热带精品水果的气候优势,政府决定把它作为脱贫攻坚的支柱产业。</h3><h3> 贞丰县制定“一江两果”规划,在北盘江流域,发展火龙果和百香果产业。政府请来了专家团队,为村民提供指导和服务,打消了老百姓不懂技术的顾虑。
2017年3月,鲁容惠农公司投资3000万元建设2000亩百香果科技示范园,百香果见效快,当年就可以挂果。
为了确保种植户不亏本,市场行情不好的话,龙头公司按协议以每亩4000元的保底价收购;市场好的话,每亩年利润5000元以上。国家林业局还特别批复,将贵州百香果列为退耕还林树种。也就是说,老百姓既能赚卖水果的钱,还能享受退耕还林的补贴。
在龙头企业带动下,全乡9个行政村和1个居委会都成立了水果产业合作社,带动种植百香果、芒果分别达万亩以上,目标是“人均2亩创收1万元以上”。<b><br></b></h3> <h3> 这片百香果是贞丰县广发农产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h3><h3> 合作社负责人刘鹰告诉人民政协报记者,贞丰县广发农产品农民专业合作社在鲁容乡政府及江育村村民的大力支持下,2017年,在江育村坝郎组清水江边,新建了百香果基地2000余亩,通过入股分红方式,流转当地农户土地资源,带动贫困群众增收脱贫,同时解决了当地100余户的劳动就业问题。
</h3> <h3> 中央财经大学的新闻系主任谭云明教授在调研山区脱贫情况!</h3> <h3> 布依族少女在采摘百香果</h3> <h3> 刘鹰告诉人民政协报记者,江育村常年阳光充足、无严寒、属缓坡地势,排水良好、加上刚好位于清水江边,水资源丰富,非常适宜百香果的种植及生长。
目前,该社已投资近1000万元新建果园,带动当地产业使农户不用离乡背井外出务工,让当地村民在家门口就能实现勤劳致富的愿望。</h3><h3> “2019年已实现全园挂果,进入盛产期,亩产值在4000元左右。为农户收入创新高。”刘鹰告诉记者,以目前市场的需求判断,百香果产业将是非常具有前景的产业之一。</h3><h3> </h3> <h3> 有了龙头企业,有了产业基地,远处的荒山也会变成绿水青山金山银山。</h3><h3> 刘鹰表示,在果园成林发展成熟后,还将引进更新的技术及设施设备进行产业链的发展。</h3><h3> “响应国家政策,跟随党的步伐,带动全社成员、全村人民走上致富之路是我矢志不移的目标。”刘鹰告诉记者,“山区美丽乡村建设任重道远,我们的资本、技术力量还是不足。众人拾柴火焰高,期待社会力量支持百香果深加工产业链。希望社会上有识之士,有实力的食品加工企业,能够助力我们山区的百香果产业发展。”</h3> <h3> 江育村坝郎组,外出打工的青年,带着孩子回到家乡。了解到在家的阿乜(布依族妈妈)每月能收入2000到3000元,直言,比在城里打工还要实惠!<br></h3> <h3><b>布依族阿乜的一笔账</b></h3><h3> “过去,种的粮食换不成钱,卖点东西要走三四个小时。没钱,贫穷,老伴和孩子们都跑出去打工,家里就剩下一个人,日子没有盼头。现在好了,去年,在家里都收入好几万。”</h3><h3> 江育村坝郎组,53岁的阿乜韦乜论算了一笔账,她在家里,由于加入广发农产品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土地入股分红方式,去年分红9000元;她平时作为合作社的职工,到地里工作,计算工钱,每天收入100—200元不等。她去年工作了有六个月,月收入在2000元以上。</h3><h3> 阿乜说,她的孩子在城里打工,每月也不到3000元,还要租房子住。</h3><h3> “过了年,孩子不要外出打工了,跟我一起在家里就业,家人一起,再也不用分开了。”阿乜开心地说。</h3><h3> 55岁的韦修权在广东江门市一家电风扇厂上班,除了租房吃饭,每月收入剩不到3000元,爱人韦乜邓在家乡,土地流转收入9000元,每月在合作社上班也收入到2-3000元。这也让韦修权坚定了回家工作的信心!</h3><h3> </h3><h3><br></h3><h3><br></h3> <h3>“不忘初心感党恩</h3><h3>后发赶超奔小康”</h3><h3>这是阿乜家贴的春联,不仅表达着布依族阿乜的心声,也是山区布依族乡亲们的心声!</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