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公碗的故事🐓🐓🐓

岭海渔夫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h1><b> 雞公碗的故事🐓🐓🐓 </b></h1><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七、八年前,我向我的學生講述中國傳統文化之衣食住行時,曾經提到雞公碗,并展示鷄公碗里所描畫的形态各畢、生動傳神的公鷄形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雞公碗,作為傳統餐具,備受中國人尤其是廣東人的喜愛,50後、60後幾乎沒有人沒見過、沒用過。碗上描畫的大公雞(粤语稱作鷄公),形體健碩,神氣十足,而且色彩鮮麗。這些出自陶瓷藝人手筆的作品,有著天真、諧趣、清新、健朗的民間作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可是,90年代以後,也許因為碗上的圖案——公雞、花卉、草木與蕉葉都是手工繪制的,制作起來頗為繁難,便鮮有見到了。沒想到,聽課的同學中,有一位來自佛山的90後學生,在他的童年時代,與雞公碗結下了一段不解的緣份,課後,即以《鷄公碗》為題,寫作了一篇敘述童年往事的散文作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作品敘述童年時期的“我”,每每嘴饞,便去同城的外婆家蹭飯吃。外婆總是會煮一碗面條,外加一個荷包蛋,用家裏唯一的一個雞公碗盛上來,然後坐在“我”旁邊,慈祥地看著“我”把面條、雞蛋連同湯水全部吃完。外婆說:“你來外婆家,外婆就給你用雞公碗,煮好吃的。但是,得吃完啊!吃完了,就會像碗裏畫的大公雞一樣,雄糾糾,氣昂昂,肥嘟嘟!”“我”本來挑食的,還經常剩飯。可是,用雞公碗,卻總是能把碗裏的飯菜吃得幹幹凈凈。不知不覺,挑食、剩飯的毛病也改了。念小學時,能吃能睡,能跑能跳,身體棒棒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作品末尾寫到:“我”生肖屬雞,對公雞有特別的好感。去外婆家用雞公碗吃飯,是童年時最快樂最開心的事。今天,見到雞公碗,重溫童年時光,重新回憶起外婆的慈祥與關愛,也格外想念在天堂裏的外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讀來讓人聳然動容。一個雞公碗,居然記錄了一個兒童宝贵的成长的经历。而且,尤其让人难忘的是,孩子的外婆,一個善良、慈愛、智慧的老太太,巧借雞公碗,關愛和呵護著孩子的成長。這個充滿溫馨氣息與顯示優美人性的故事,也讓我情不自禁地想起了我的童年時光和我的祖母、外婆。我相信,在中國,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在他們的孩提時代,都有著相類似的成長經歷和情感體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可惜,當時我沒有留下作文底稿,連這男生的姓名也記不起來了。然而,這個學生與雞公碗的故事,卻長駐心頭,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鈍老師記,2020.01.17.</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