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丘市梁园区第二幼儿园—— 春节集五福,不如送孩子这“五福”

美友50707040

<h3>  年关将至,新一轮“集五福”活动又在网上掀起了热浪。虽然明知“换不了几个钱”,但为了新的一年换个好运气,甭管有没有支付宝、会不会上网的,都大张旗鼓的发动身边各路人脉誓要集齐“五福”。</h3><h3>  虽然支付宝的“五福”就是固定那几种,不过每个人心里期待的“五福”却各不相同。对于孩子来说,幸运的一年,是拥有父母给予的这“五福”。</h3> <h3><b><u>  01 不责福</u></b></h3><h3>  随着科技技术的发展,现在的孩子接触到的元素也是五花八门,随之而来的是父母管教孩子的难度日益提升。尤其是在父母“好言相劝”过后,孩子依然我行我素,逼得暴躁的老父亲老母亲不得不使出“责骂”这个杀手锏。特别是在春节这样的节假日,更是“熊孩子”集中“犯案”的高峰期。但无论怎样生气,还请父母一定要遵守以下两个“不责”界限。</h3><h3> 吃饭的时候不责。 很多家长脾气一上来,很容易不分场合地点开启“炮轰”模式,对着孩子一阵喋喋不休的责骂,最后饭也没吃好,一桌人也不欢而散。就像早些年热播的儿童剧《快乐星球》一样,男主乐乐在吃饭的时候跟父母坦白这次没考到第一,父母的脸瞬间就严肃起来,原本欢快的用餐氛围瞬间凝固,没吃几口的乐乐不敢面对父母失望的神情,默默放下碗筷回了房间。 有专家指出,在用餐时间批评指责孩子,除了会引发孩子的叛逆心理之外,还会造成消化不良等健康问题,时间久了甚至会造成营养匮乏、厌食等后果。吃饭原本是一个令人心情愉悦的氛围,父母若做不到在这个时间段克制自己的脾气,便会让孩子养成“吃饭+焦虑”组合的条件反射  </h3><h3> 过节不责。大家都知道春节聚会时是亲戚、邻里、家庭撕逼大战的年度高峰,很多攒了一年没说出口的“MMP”会在这一时刻集中爆发。父母也会因此不由自主把怒火转移到孩子身上,但无论怎么生气,请记住给孩子营造一个“开心和谐”的氛围才是春节的主题。</h3><h3> 那些不开心、严肃的事情,父母再生气也要避开这些时间段,调整心情后用心平气和的语气和孩子交流。而且,能够做到在重要时刻控制住情绪的家长,也会在潜移默化之中教孩子学会“大局观”。<br></h3><h3><br></h3><h3><br></h3><h3><br></h3><h3>  只有父母做到了“先开开心心过年,再慢条斯理解决矛盾”,才会使孩子目光更加长远,学到“凡事都以开心为先”,而不会只盯着那些鸡毛蒜皮,本末倒置。</h3> <h3><b><u>  02 陪伴福</u></b></h3><h3>最好的教育就是父母高质量的陪伴。<br></h3><h3> 经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研究成果表明,平均每天能与父亲共处两个小时以上的孩子,会比同龄孩子智商更高。无论是父亲还是母亲,只要双方每天或一周内共同抽出固定时间陪伴孩子,孩子的幸福感就会远超吃一次零食、买一件玩具这样外在的快乐。<br></h3><h3>  虽然很多奔波于赚钱养家的父母或许没有时间做到每天都能陪伴孩子,但可以从一周或者半个月开始,抽时间固定陪伴孩子,然后逐渐向三五天和每天过渡。或者也可以通过每日写信和纸条,放在孩子枕边的方式传递陪伴的力量,让孩子感受到父母无时无刻都在关注自己。</h3><h3>除了时间上的陪伴,另一方面,空间的陪伴也非常重要,在时间和空间上得到更多陪伴的孩子,除了对智力大有裨益之外,在心理层面也会拥有更多的安全感,较少出现患得患失的玻璃心态。所以,无论有多忙,都请一定抽出时间多多陪伴自己的孩子,相比彩色的糖果、昂贵的玩具,陪伴是他们更想要的新年礼物。</h3> <h3><b><u>  03 重视情绪福</u></b></h3><h3>心理学家说“无回应之处,便是绝境”。<br></h3><h3>  对于孩子来说,哭闹时就是向父母发出希望被关注的信号。很多父母面对孩子看似无理取闹的情绪,都选择冷处理——“让他自己哭一会就好了,不用管他”,或者干脆以暴制暴,强制孩子停止哭闹。但这看似省事的办法背后,带来的是孩子因为不信任父母而逐渐出现的自闭和冷漠。 </h3><h3> 心理学家说,对孩子情绪最好的疏解,就是“看见”。去年《妈妈是超人》里,霍思燕处理儿子嗯哼情绪的办法,引发了网友高度赞赏。<br></h3><h3> 一次玩玩具时,嗯哼不小心被一块玩具咯到脚,痛的忍不住大哭起来。霍思燕一边说“妈妈知道你很痛”,一边拿起一块玩具也放到脚下踩了踩,然后说“真的很痛”,引得嗯哼逐渐停止哭泣,好奇的观看妈妈的“表演”。当他感觉自己的情绪被妈妈感同身受的“看见”后,便很快忘记疼痛,继续玩起了玩具。<br></h3><h3> 儿童心理学家爱丽丝米勒在《身体不说谎》里指出,那些童年没有被“看见”的情绪,长大后会转变成具体的身体疾病困扰着这些人。因此,最好的处理孩子情绪的办法,就是不要试图“转移”——比如孩子哭闹时用糖果分散他的注意力;也不要试图冷落。正确的做法就是陪在他身边并且告诉他,自己“感同身受”。<br></h3> <h3><b><u>  04 平等福</u></b></h3><h3>  弗洛伊德曾说过两句话,一是父母是孩子接触到的最早期的“权威”,二是孩子与父母相处的模式会影响他日后如何与他人相处。</h3><h3>  换句话说,早期经常受到父母权威打压的孩子,在学校和社会上也更容易受到同学和领导的打压。因此,用平等的姿态与孩子相处,可以保护孩子少受他人欺凌。</h3><h3> 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要动用作为父母的“权威”去打压孩子,正所谓“你不让孩子赢,那就等着他在社会中输”。让孩子意识到自己年龄虽小,但却是一个不容侵犯和打压的个体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决定了在学校他会如何判别他人眼中的自己。</h3><h3>  若他人眼中的自己是强大的,那么他的自我保护意识就越强,反之就越弱。孩子和父产生分歧的时候,一定要放下家长架子,用平和的口吻去了解他的想法,多鼓励他表达自己的意愿。能妥协于他的,就让他“赢”,实在不能的,也要耐心解说爸爸妈妈为什么要这么做、这么做的好处是什么。</h3><h3>  每一个小小的个体,都值得父母以平等姿态耐心去浇灌。</h3> <h3><b><u>  05 遵守界限福</u></b></h3><h3> 哈佛女孩刘亦婷的妈妈在教育她的时候,非常注意尊重孩子的界限,从来不会过分干涉她的选择。刘亦婷只有几岁大的时候,一次妈妈带她和邻居以及邻居的孩子一起在后院玩耍。两位妈妈闲聊之际,两个孩子开始玩起树上的虫子,邻居看到后马上把孩子抱起,并碎碎念“脏,别碰”。相反,刘亦婷妈妈却任女儿随意触摸,只是在玩完后提醒她多洗几遍手。<br></h3><h3> 刘妈妈在书里说,过分的保护孩子、干涉他们的选择,只会妨碍他们用自己的方式探索周围环境,对事物的兴趣逐渐减少,最后也会懒于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h3><h3> 没有哪个孩子的生活经验是先天继承的,不断尝试和挖掘是孩子了解周围环境、形成自己知识体系的必经之路。过度保护孩子、干涉他的选择,就等于剥夺了他体验生活、观察生活的权利。只要没有太大伤害,就尽量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尝试、选择。<br></h3><h3>  父母只要在旁守护,在孩子明确发出求助讯息时,再伸以援手,帮助他找到答案。日积月累,孩子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会越来越强,遇到挫折时,也更容易通过自己想出的办法来化解。</h3> <h3>  新的一年就要到了,希望区二幼的父母们能都攒齐这五福,送给孩子一个快快乐乐的365天。</h3>

孩子

父母

陪伴

五福

妈妈

自己

玩具

情绪

不责

刘亦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