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2015年6月28日下午游览瑞典老城。瑞典老城的历史可追溯至13世纪。城内有中世纪小巷、圆石街道和古式建筑,深受北日耳曼式风格影响。
大广场是老城中央的一个广场,被斯德哥尔摩证券交易所大楼和其他旧商人的房屋包围。1520年11月,丹麦国王克里斯蒂安二世就在这广场屠杀了反对他的瑞典贵族,史称斯德哥尔摩惨案。这场屠杀激发起民众起义,最终选举出古斯塔夫·瓦萨为瑞典国王,带领瑞典脱离卡尔马联合。<br></h3> <h3>老街在中世纪时的市中心大概只是一个露天市集,位于市镇厅和村内唯一一座教堂的南方。市集起初比现时的较小,但于是15世纪初的一场火灾后扩建,并逐渐被永久建筑物包围,从而发展成今日的大广场。尽管斯德哥尔摩于历史上快速扩张,但是其扩张过程仍存在争议。这些争议包括它是否依照南方的样式(如吕贝克)和是否由比耶亚尔和马格努斯三世直接监督等。尽管如此,中世纪时已有大道从大广场通往四方:<br></h3> <h3>现存的小巷与中世纪时的老城的外观大有分别。当时一系列的建筑面对街道,有一些窗户以贩卖货物;废物、凹凸不平的地面和手推车使人寸步难行;空气中充斥着粪便、食物、鱼类、皮革、火炉和香料的气味。夜间(尤其是冬夜)的城内是完全黑暗的,只有零星的火警纠察和夜行人士所持的火把发出微量的光。那里也没有任何指示外来人士的路标,因为所有街道都未有名字,人们只称呼街道为“从外南门通往教堂的那条大道”,后来的小巷才以住在那条街上的著名人物命名。<br></h3> <h3>下午4点钟参观瓦萨沉船博物馆。瓦萨沉船博物馆是瑞典众多博物馆中一座独具特色的博物馆,它是专为展览一艘从海底打捞上来的瓦萨号沉船而建立的。
斯德哥尔摩的瓦萨沉船博物馆建于瓦萨号遗址附近,号称为当年最豪华的战舰,1628年首航时不幸遭遇强风沉没在距离港口仅2公里处。瓦萨号是世界上唯一保存完好的17世纪船舶。<br></h3> <h3>富有传奇色彩的打捞过程和她的沉没历史同样引人入胜;而且博物馆中所有珍贵的物品都是从海底打捞上来的。馆内还介绍了瓦萨号是如何建造、如何沉船、以及如何从斯德哥尔摩阴暗的梅拉伦湖中打捞出来,并保存完整供后人景仰。<br></h3> <h3>瓦萨沉船博物馆瓦萨是一艘古战船之名,它是奉瑞典国王古斯塔夫二世的旨意于1625年开始建造的。 这艘战船本来是单层炮舰,可是,国王得知当时瑞典的海上强敌丹麦已拥有双层炮舰,便不顾当时本国的技术条件,下令把炮舰改造为双层。1628 年8月10日,斯德哥尔摩海湾、风和日丽、一艘旌旗招展与威武壮观的大型战舰,在岸上人群一片欢呼声中,扬帆启航。不料刚刚行驶数百米,一阵微风吹来,瓦萨号战舰就摇晃几下,竟立即连人带船沉入30多米深的海底。<br></h3> <h3>3个多世纪过去了,1959 年,有关方面着手进行打捞,直到1961年4月24日,这艘在水底沉睡了333年的战船又重新露出水面,之后,又经过潜水人员与考古人员的艰苦劳动,终于在沉船附近与船体内部找到了大批极为珍贵的实物。1964年,在打捞沉船的现场建起一座颇具规模的水上博物馆,并正式开放。为便于游人就近参观,又可以妥善地保护文物,博物馆的设计者根据舰船本身布局,沿船体四角设双层看台,除去支撑船体下部吃水部位外,我们走进馆内,就可看到舰船底层的内部设施;登上了一层楼后,在高台走廊上,可把船上的景物一览无余。</h3> <h3>2015年6月29日早上从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出发前往哥德堡。经过7个小时的车程才抵达哥德堡。哥德堡,瑞典第二大城市,仅次于斯德哥尔摩,位于斯德哥尔摩西部海岸线上,是瑞典著名的旅游城市。</h3><h3>哥德堡是瑞典西南部海岸著名港口城市。位于卡特加特海峡,约塔运河畔,与丹麦北端隔海相望。人口90万(2016年)。哥德堡坐落在瑞典的西海岸卡特加特海峡,是瑞典最大的河流-约塔河的出海口,全市人口约90万,是一座风光秀丽的海港城。哥德堡港终年不冻,成为瑞典和西欧通航的主要港埠。因为哥德堡地处哥本哈根、奥斯陆和斯德哥尔摩三个北欧国家首都的中心,有450多条航线通往世界各地,是北欧咽喉要道,方圆300公里内是北欧三国工业最发达的地区,是北欧的工业中心。<br></h3><h3>2019年12月26日,位列2019年全球城市500强榜单第250名。<br></h3> <h3>哥德堡的意思是“哥特人之城”。直至前一世纪,哥特人仍生活在此(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东部地区)。哥德堡已有近400年的历史,它最初是由荷兰人设计建设的,故此城市有荷兰风格。1619年瑞典一代雄主国王古斯塔夫二世下令重建城市,作为抵御丹麦的重要军事堡垒。
18世纪初,随瑞典向外开展海运而繁盛。1870年引进蒸汽机后,发展成全国第一大港。港口终年不冻。运河网围绕城市。有铁路通连各经济重镇。有造船、汽车、炼油及食品工业。出口纸、木材和木材副产品。进口石油、金属矿和水果等。在希辛延岛上有全国最大的船厂,附近有飞机场。<br></h3> <h3>后来为了广泛吸收外国的先进技术和经验,加速经济发展,又鼓励德国人和苏格兰人来此定居,哥德堡于是便发展成为大商业中心。时至今日,哥德堡仍遗留有荷兰的某些特色。1731年瑞典东印度公司在哥德堡建立,1832年约塔运河修通,哥德堡港口愈益扩大,城市更趋繁荣。二三百年前,瑞典开往中国的第一艘商船也是从这里启航的,商航从中国带回的丝绸、香料、瓷器和茶叶等,至今仍陈列在市历史博物馆里,作为瑞中两国文化交流源远流长的历史见证。作为瑞典的第一大港口,哥德堡港自约塔河北岸向西延伸拐入北部海湾,航道宽阔,交通繁忙,全长20多公里,分自由港、集装、散装、滚装、汽车、客运和油港等十几个作业区,年吞吐量达3000万吨,海港设有贮藏、维修、供应、服务等各种基础设施。哥德堡港已实现了电子领航交通管理和计算机管理运作系统。哥德堡也是瑞典的旅游胜地之一。城市风光秀丽,并建有国际机场,每年吸引着数十万的国内外观光客云集于此,争睹此城中17世纪建造的皇家住宅、1699年建造的旧市政府厅、18世纪中叶建造的瑞典东印度公司以及1815年建造的大教堂等名胜古迹。<br></h3> <h3>
哥德堡是瑞典西南部海岸著名港口城市。位于卡特加特海峡,约塔运河畔,与丹麦端隔海相望。<br></h3><h3>下午4点钟游览哥德堡大教堂(玛斯塔盖特大教堂)矗立于一座名叫玛斯塔盖特的山丘之上,它鲜明的标志就是60多米高的教堂钟楼。站在山丘之上,基本可以鸟瞰整个哥德堡城市风景,约塔河两岸鳞次栉比的楼房,入海口繁忙的港湾,尽收眼底。</h3><h3>哥德堡大教堂最早是在1633年建成,但是遭遇了两次大火,两次重建,现在这一座是在1816年重建的。教堂的规模虽不大,但它是一座代表浪漫风格的北欧建筑,已成为哥德堡的一个象征。教堂城堡红色的墙体显得壮重大气。教堂的顶部是木质的,表现了瑞典的传统风格,从里面看很像一艘船的船身。</h3> <h3>教堂和欧洲其他国家的知名教堂相比,这所教堂朴实很多,没有精彩绝伦的大师画作,也没有美轮美奂的彩绘玻璃,圣坛装饰里的浮雕,算的上是教堂里最奢华的部分,浮雕由三部分组成,分别刻画了耶稣升天,耶稣在蒙难地以及被钉死在十字架上,圣坛两边分布着四位福音传道士和两位天使长。</h3><h3>教堂入口的左手边,悬挂着一艘帆船模型,是教堂成立30周年时海事博物馆捐赠的。</h3><h3>圣坛装饰里的浮雕,算的上是教堂里最奢华的部分,浮雕由三部分组成,分别刻画了耶稣升天、耶稣在蒙难地以及被钉死在十字架上。</h3><h3>圣坛两边的两位天使长教堂所在的山丘上,有一个很大的观景台,可俯瞰哥德堡市容。约塔河两岸鳞次栉比的楼房,入海口繁忙的港湾等尽收眼底。</h3><div>我们在哥德堡就看了一个大教堂,回到酒店已经是下午7点钟。这也是在瑞典的最后一次停留。</div> <h3>2015年6月30日早上从瑞典哥德堡驱车前往挪威首都奥斯陆(6个小时的车程)。挪威王国(简称“挪威”), 意为“通往北方之路”,是北欧五国之一,位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西部。挪威领土南北狭长,海岸线漫长曲折,沿海岛屿很多,被称为“万岛之国”,领土与瑞典、芬兰、俄罗斯接壤,属地还包括斯瓦尔巴群岛和扬马延岛。首都为奥斯陆。</h3><h3>9世纪形成统一王国,8~11世纪进入维京时代的北欧海盗全盛时期。14世纪开始衰落,从1397年起是受丹麦控制的卡尔马联盟成员。1814年起成为瑞典属国,1905年宣布独立。</h3><h3>挪威是高度发达的工业化国家,石油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挪威也是西欧最大的产油国和世界第三大的石油出口国。自2001年起挪威已连续六年被联合国评为最适宜居住的国家,并于2009年—2018年连续获得全球人类发展指数第一的排名。</h3><h3>挪威是一个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也是当今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之一,北约成员国之一,经济是市场自由化和政府宏观调控成功结合的范例。挪威还是创建现代福利国家的先驱之一。此外,造纸,造船,机械,水电,化工,木材加工也是挪威的传统发达产业。挪威还不是欧盟成员国,不使用欧元。</h3><h3>2017年,挪威被联合国评为世界上最幸福的国家。2019年2月,2018年全球幸福指数出炉,挪威排名第二。</h3> <h3>中世纪:在9-11世纪北欧海盗时期,曾不断向外扩张,进入鼎盛时期。
从9世纪开始,挪威被许多小王国统治而且侵略集团到达诺曼底,冰岛,格陵兰,苏格兰和爱尔兰以外的岛屿,及新世界海岸,挪威最终于12世纪统一并在13世纪到达它中世纪繁荣的高度。<br></h3><h3>公元9世纪形成统一的王国。900年,国王霍尔法格统一挪威。约950年,先挪威王国立(教化),此为挪威史溯之始。</h3><h3>近代:<span style="color: inherit; line-height: 1.5;">1814年,丹麦把挪威割让给瑞典,换取西波美拉尼亚。1814年5月17日通过宪法规定挪威为世袭君主立宪国,定该日为国庆日。</span></h3><h3>独立:1905年,挪威终止遥尊瑞典,遥尊瑞典王国的挪威王国亡,今挪威王国独立。瑞典王国承认挪威王国独立。并选丹麦王子卡尔为国王,称哈康七世。</h3><h3>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保持中立。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被法西斯德国占领,哈康国王及他的政府流亡英国。<br></h3> <h3>挪威,位于北欧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西北部,西临挪威海,与丹麦隔海相望。国土面积为385155㎞2,包括斯瓦尔巴群岛(斯匹次卑尔根群岛)、(布维岛-挪威自然保护区)扬马延岛等属地。地处北欧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西部,东邻瑞典,东北与芬兰和俄罗斯接壤,南同丹麦隔海相望,西濒挪威海。</h3><h3>海岸线长2.1万公里(包括峡湾),多天然良港。是南北狭长的山国,斯堪的纳维亚山脉纵贯全境,高原、山地、冰川约占全境2/3以上。南部小丘、湖泊、沼泽广布。大部分地区属温带海洋性气候,内部山区气候寒冷。挪威是世界重要的海事国之一,其海岸线曲折,近海岛屿达15万多个,既是优良港口,又是风景优美的游览区。</h3><h3>挪威境内最高峰为格利特峰,海拔2470米。</h3><h3>挪威本土属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南部属温带海洋性气候,斯瓦尔巴群岛、扬马延岛属苔原气候。首都年平均气温7℃,年降水量740毫米左右。</h3><h3>截至2018年10月,挪威总人口达到529万。96%为挪威人,有萨米族约3万人,主要分布在北部。官方语言为挪威语。90%的居民信奉国教基督教路德宗,挪威教会成员占人口总数的71.5%。<br></h3> <h3>奥斯陆,挪威首都和第一大城市,是挪威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和主要港口,也是挪威王室和政府的所在地。
奥斯陆位于挪威东南部,是全欧洲最富有、安全和拥有最高生活水准的城市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城市之一。
奥斯陆是1952年冬季奥运会的主办城市。奥斯陆也是诺贝尔和平奖的颁奖地,每年的颁奖仪式就在奥斯陆市政厅举行。
奥斯陆是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上最为古老的都城。它名字来源于古老的挪威语,一个是“神”一个是“草地”。始建于1048年,1814年起成为挪威首都,昔日曾称“克里斯蒂安尼亚”,后改为现名。据说,奥斯陆意为“上帝的山谷”,也有意为“山麓平原”的。
奥斯陆坐落在奥斯陆峡湾北端山丘上,面对大海,背靠山峦,城市布局整齐,风格独特,环境幽雅,风景迷人。城市濒临曲折迂回的奥斯陆湾,背倚巍峨耸立的霍尔门科伦山,苍山绿海相辉映,城市既有海滨都市的旖旎风光,又富于依托高山密林所展示的雄浑气势。
根据考古学研究,奥斯陆于1000年前后建城。奥斯陆老城区是北欧除了维斯比以外最大的中世纪城市,而且至今仍然保存完好。
由于奥斯陆三面被群山、丛林和原野所环抱,城市街道两旁的建筑大多只有六七层,带有浓厚的中世纪色彩和独具一格的北欧风光。苍山与绿原相辉映,风景十分迷人。
2019年12月26日,位列2019年全球城市500强榜单第83名。<br></h3> <h3>1814年,随着丹麦-挪威共主邦联的瓦解,奥斯陆(克里斯蒂安尼亚)重新获得首都地位。许多市内的地标都建于19世纪,这包括奥斯陆王宫(1825年-1848年)、议会大楼(1861年-1866年)、大学、国家剧场和证券交易所。当时,居住在奥斯陆的著名艺术和文学家包括亨利·易卜生、爱德华·蒙克、克努特·汉姆生和西格丽德·温塞特(汉姆生和温塞特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奥斯陆在1850年超越卑尔根成为挪威人口最多的城市。</h3><h3>市内大教堂前还竖有克里斯蒂安的塑像,以纪念这位现代奥斯陆的创始人。1905年独立时政府就设在奥斯陆。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挪威被纳粹德国占领。1945年解放后,政府重返奥斯陆。</h3><h3>传说“奥斯陆”的意思是“上帝的山谷”,但在挪威语中,它指“林间空地”。1050年,挪威最后一位海盗国王哈罗德·哈德拉德把他的政府建在了艾卡堡山脚下奥那河与奥斯陆湾汇合处的土地上。他将首都的名称定为奥斯陆,而这个名称一直被沿用到1624年。就在1624年9月24日那一天,一场大火将奥斯陆整座城市烧得干干净净。重建后,这座城市改名为克里斯蒂安尼亚。作为杰出的建筑师和城市规划者,丹挪联合王国的国王克里斯蒂安四世亲自设计了新城市的蓝图。</h3><h3>1814年以前的奥斯陆从严格意义上讲并不能算作是首都,实际上它只是由丹麦任命的总督官邸所在地。自拿破仑战败和“基尔条约”签订以后,奥斯陆这座沉睡的“乡村”小镇才逐渐开始苏醒,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挪威首都。</h3><h3>就其发展和人口而言,奥斯陆是个起步很晚的城市。900多年前,这里只是奥斯陆峡湾的一个不到3000人的小商埠,一色的木房子,又矮又小,只有极少数的公共建筑是用石头砌筑的。</h3><h3>19世纪80年代和19世纪90年代,著名画家爱德华·蒙克将奥斯陆画成了一个充满幽灵的城市。男人和女人全都穿着黑色的衣服,帽沿压得很低,脸色惨白。对蒙克来说,他们就如同“活着的死人,由弯弯曲曲的路径走向坟墓”。这就是过去的奥斯陆,一个阴郁的城市,欠缺哥本哈根或斯德哥尔摩的活力。蒙克于是离开了这里,搬到柏林和巴黎。</h3><h3>将近100年之后,在19世纪80年代中期,奥斯陆许多的文化特色仍然都是外来的,国内的有才之士不愿待在奥斯陆,纷纷到更光明的城市去寻求发展机遇。即使是20世纪初时,奥斯陆的人口也只有1万人。奥斯陆唯一具有文化吸引力的是一些以探险家和滑雪家事迹为主的博物馆,市内有各种博物馆、美术馆、展览馆等。</h3><h3>到了19世纪80年代晚期,奥斯陆才开始成为国际性的都市,部分归功于人民意识上的觉醒,部分则是由于石油所带来的财富。若是能吸引有才能的人士回国,情况就必然会有重大的变化。他们回国了。在石油带来的经济景气下,有愈来愈多的钱财用于艺术上。许多艺术家原本仍靠着奖学金逗留国外,但是突然之间,他们发现国内环境改变了很多,让他们忍不住想回国看看。有一位著名的挪威人士在其艺术生涯中,始终对奥斯陆忠心耿耿,她就是女演员丽芙·乌尔曼,她时常回到奥斯陆,在易卜生的戏剧中担纲演出。</h3><h3>奥斯陆临近北海大西洋,受盛行西风以及沿岸暖流的影响,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气候相对温和,全年降水较多。奥斯陆城市面积的75%为森林和耕地,人均绿化面积居欧洲各国首都之首。城市位置濒临海湾,空气湿润,气候温暖适宜。<br></h3> <h3>下午3点钟游览奥斯陆市政厅。市政厅是这座海洋城市奥斯陆的政治中心,由挪威的艺术家们从1900年至1950年不断的装饰和润色才得以完工。它全面的向人们展示了挪威的历史、文化以及人们的工作和生活。这座砖红色的建筑于1950年为庆祝奥斯陆建城900年而建,周围有大量雕塑,表现了挪威人生活的各个方面。<br></h3> <h3>2015年6月31号早上坐游轮游览恩松峡湾。松恩峡湾是挪威最大的峡湾,也是世界上最长、最深的峡湾,全长达240公里,最深处达1308米。两岸山高谷深,谷底山坡陡峭,垂直上长,直到海拔1500米的峰顶。松恩峡湾内有许多分支,其中一个分支纳柔依峡湾在2005年与盖朗厄尔峡湾一起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遗产。松恩峡湾中最原始、最壮观的分支:艾于兰峡湾。 恩松峡湾沿途田野、湖光山色风光优美。<br></h3> <h3>真是风景如画呀!</h3> <h3><font color="#010101">松恩峡湾的壮美和迤逦,难以用语言形容。这里被称作挪威的缩影,汇聚了挪威峡湾的精华,小镇,木屋,陡峭的悬崖和一望无际的海水。所有的一切仿佛就像天堂。</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坐在游轮上,宛如观赏一部360°的全景电影,船到峡湾口,窄细的峡口如同一面虚掩的大门。你永远不知道过下一个峡湾口,眼前又会展现出一幅什么样的画卷。伴着猜想和期盼的,是格里格的抒情音乐,还有娓娓道来的解说。</font></h3> 有水缠绕的山总是备显婀娜多姿,有山环绕的水总是备显灵气。随着一步步深入挪威松恩峡湾,一章章“山与水”的壮丽诗篇开始在眼前展现。<h3>蒙蒙薄雾间,明镜般澄澈的绿水在林间若隐若现。碧波荡漾的湖水与森林相互缠绕着,绵延着,化为了一幅《爱丽丝梦游仙境》中的幻影。放眼望去,波光粼粼的湖面上,宛如玛瑙般的小岛星星点点地散落在碧水之间,美轮美奂……</h3> 随着船行,移步换景,两旁不时有小村庄出现在视野里,那些红的白的小木屋犹如童话里一般,如此的安静,开始怀疑是否是精灵们的家。<h3>终于理解美国国家地理将挪威峡湾列为世界最美的五十个自然景观之首的原因了,峡湾的美就在于它的荒凉,在于那来自大自然无人触动的亘古,在于婀娜多姿的雪峰和千形万态的山峦,在于高山流水,悬冰瀑布,冰碛湖,冰川巨砾,森林和苔藓,而那用荒野的自然亲吻着苍天,拥抱着冰海,在大自然中生生不息的美,深深打动着我们每一个人!</h3> <h3><font color="#010101">挪威多雨,晴天看峡湾和雨天完全是两种样子,雨中的峡湾亦幻亦美,别有一番情调,湖水在林间若隐若现地浮了出来,与森林缠绕着,一起绵延着,始终不离开我们的视线,那五彩的森林倒映在水中,氤氲出一片奇幻瑰丽的色彩。</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峡湾的水清澈透明,水面如镜。在没有游船经过时,峡湾的水面几乎没有任何波浪。</font></h3> <h3>挪威的冬天非常的漫长而寒冷,因此峡湾小镇的建筑具备两个特点,一个是房屋油漆得色彩艳丽,另一个是屋顶种植草坪。十九世纪中叶,就已经广泛的使用草皮的屋顶,在屋顶种草很回归自然,有独到的美,但屋顶种草并不是仅仅为了装饰,更多的是形成保暖层,当然屋顶建筑的要求是能够承重和排水。这就使我联想到我国山东荣成的海草房,都是同一目的,既能够保暖,又很具有自然的美!<br></h3> <h3>小镇建筑的另一个特色是房屋油漆得色彩艳丽。峡湾小镇的每一栋房子都被树木和花草包围着,一年中从10月起进入冬天,因挪威冬天太漫长,在白天最短的日子里,几乎见不到太阳,皑皑白雪和漫漫黑夜笼罩着城市,因此挪威人总是把房子粉刷得艳丽多彩,以便在黑白相间的日子里增加更多色彩。<br></h3> <h3>往峡湾小镇的途中见到了挪威最为古老的木教堂,乌尔内斯木教堂始建于12世纪,这座木教堂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然而,它的独特并不仅仅是因为其悠久的历史,它的艺术性也非常高。可惜我们仅仅是在旅游车上得以一见,没有能够走进教堂,欣赏那独到的艺术装饰。这座木教堂能如此古老,原因很简单,那就是所有的木建材全建在石头上,根本不与水土接触,所以才能保持久远。</h3> <h3>峡湾是挪威最有代表性的景观,甚至连地质专家都将挪威称为“峡湾国家”,只有在欣赏了挪威西海岸连绵不绝的曲折峡湾和由无数冰河遗迹构筑的峡湾风光之后,才能感受到这个神奇国度最动人心魄的魅力。
峡湾的形成要追溯到冰川时期,由于冰川的侵蚀作用,在陡峭的山谷和崖壁之间形成了很多“U”和“V”字型的山谷,海水流入这些海湾之后,就形成了人们所见的绝地美景。在挪威的峡湾中,名声最大且各有特色的莫过于四大峡湾。<br></h3> <h3>2015年7月1日游览挪威王国。它是挪威的地标,国王生活办公、处理国事的地方,对面是奥斯陆市中心主要街道——卡尔约翰大街,皇宫前面广场上有国王卡尔约翰十四世铜像。奥斯陆皇宫,也是奥斯陆是最著名的建筑和景点之一。1825年10月1日由国王卡尔约翰奠基,怎么有一种国庆节的感觉呢,1849年7月26日国王奥斯卡一世期间正式投入使用。皇宫现在依然是国王王后的居所,也挪威君主处理日常事务的地方,国王还在此召开国务会议,举办国宴,招待其他国家的领导人。皇可以入内参观,不过必须参加约的讲解团,皇宫外的广场和草坪是免费的,可以随意参观拍照。皇宫前巨大的骑马人像是曾经挪威的国王——卡尔·约翰十四世。百度了一下,这位仁兄同时也是瑞典的国王,不过名号略有不同,而且生于法国,在拿破仑的法兰西第一帝国当过元帅,还真是一个有奇特经历的人。</h3> <h3>皇宫的后面是一大片花园,绿草茵茵喷泉绽放,绿头的野鸭在水中游荡,又一派田园野趣。1848年,由卡尔约翰十四世完成的黄色建筑。每日下午13:00起可以参观卫兵换岗仪式。王宫仅庭园对外开放。寂静的树林中小路弯曲,将商务街与住宅街连接起来。 5月17日宪法纪念日,在中央车站附近的斯托尔托利耶广场到王宫一带将举行花车游行。沿着卡尔约翰大道一直走就是奥斯陆皇宫啦,一栋黄色的楼上插着挪威国旗,王室成员居住在这里。和丹麦一样,游客可以随意在房子周围散步,围着房子的一圈有卫兵把守。这座皇宫不算很古老的历史建筑,于1849年开始投入使用,国庆节时王室成员也会从阳台上向外面挥手致意。<br></h3> <h3>皇宫建在一片高地,正对面是市区主要街道-卡尔·约翰大街,环绕王宫的是330亩林地和公园,穿过这里的公共大道直通市中心的商业区。当哈尔拉国王在王宫时,王宫上空会飘扬起红底金狮的皇家旗标,如果旗标上有一个三角形的缺块,就意味着国王不在王宫。<br></h3> <h3>皇宫的功能是多样的,既是国王王后的居所,也挪威君主处理日常事务的地方,国王还在此召开国务会议,举办国宴,招待其他国家的领导人。皇宫占地3320平方米,内部共有173间房间,装饰十分高贵豪华。皇室广场是挪威最大的庆典广场,每年5月17日挪威国庆节,皇室成员会出现在皇宫阳台上,向广场上的游行队伍挥手致意。皇宫只在夏季对公众开放,必须加入向导团才可以参观。挪威皇宫,一座没有冰冷铁栅栏的皇宫,一座可以随意观看的皇宫,外观没有太多浮夸的装饰,和周围环境完美融合在一起的皇宫,奥斯陆是一个不大的城市,当你走在大街上,突然进入了一片绿树成荫,鸟语花香的公园时,很有可能就走到了皇宫广场。<br></h3> <h3>团友们在挪威王宫广场上照相留念</h3> <h3>“阿克斯胡斯”是奥斯陆一个邻郡的名字,但对于旅游者来说,它也是矗立在阿克海角边上一座雄传的城堡的名字,从这座城堡几乎可以俯瞰市政厅和奥斯陆市中心的全貌。阿克斯胡斯是挪威喻康五世国王为抵御外来侵略,于1300年设计并建造的,是中世纪最具代表性的建筑之一,城堡在1308年国王去世前不久竣工。在1319年后的60年间,挪威王一直居住在此。</h3> <h3>阿克斯胡斯城堡刚建成不久便成功地抵御了瑞典埃里克公爵的进攻,并且在这以后的历次战役中证明了它的坚不可摧。哈康六世还曾将这座城堡作为他的皇家宫邸。我们所见到的这座大型建筑是坚实要塞与华丽宫殿的绝妙组合。这主要应归功于克里斯汀四世时的著名建筑大师汉斯·斯汀文寇,是他在17世纪初时对这座古堡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建和装饰。文艺复兴式的建筑风格,便是他的杰作。如今,城堡经常用来招待外国贵宾。<br></h3> <h3>城堡为伸出海面的城寨建筑,最具中世纪代表性,是坚实要塞和华丽宫殿的绝妙组合。<br></h3> <h3>城堡内的军事博物馆</h3> <h3>女人最大男人最小雕像<br></h3> <h3>城堡内抵抗外敌的炮台<br></h3> <h3>站在城堡上看大海景色</h3> <h3>高大威猛的挪威卫兵在城堡内值勤。</h3> <h3>与挪威卫兵合影留念</h3> <h3>和卫兵合影,自己就是个小矮人。</h3> <h3>2015年7月2日游览维格朗雕刻公园。维格朗雕刻公园简称“雕刻公园”,位于奥斯陆城内,由挪威著名雕刻家古斯塔夫·维格朗在1906~1943年间的雕刻作品组成,占地80公顷,按几何图形设置,共有192座雕像和650个浮雕。这些雕塑作品绝大部分为裸体,有石雕,也有铜雕,个个栩栩如生。桥的栏杆上装饰着58座青铜雕像。奥斯陆也被称为“雕刻之城”。<br></h3> <h3>维格兰雕塑公园又被称为福洛格纳,位于奥斯陆的西北部。公园占地近50公顷,并以挪威的雕塑大师古斯塔夫·维格兰的名字命名,园内有192座裸体雕塑,所有的雕塑中共有650个人物雕像,所有雕像都是由铜、铁或花岗岩耗费20多年精心制成。<br></h3> <h3>公园有 192 座雕塑,总计有 650个人物雕像。这些由铜、铁和花岗石制成的雕像,是维格兰 20 多年心血的结晶。公园内虽然雕像比比皆是,但是多而不乱,错落有致。园里有一条长达850 米的中轴线,正门、石桥、喷泉、圆台阶、生死柱都位于轴线上,主要雕像、浮雕分布其间。石桥两侧各有 29 座彼此对称的铜雕。喷泉四角,各有5 幅树丛雕,四壁为浮雕,中央是托盘群雕。圆台阶周围是匀称的 36 座花岗岩石雕,中央高耸着生死柱。全部雕像,形成几幅美丽的几何图案,匀称和谐,浑然一体。公园里所有雕像的中心思想,集中突出一个主题——人的生与死。如喷泉四壁的浮雕,从婴儿出世开始,经过童年、少年、青年、壮年、老年,直到死亡,反映人生的全过程。而四角的树丛雕,一角是天真活泼的儿童,一角是情思奔放的青年,一角是劳累艰苦的壮年,一角是垂暮临终的老年,组成人生的 4 幅画面。圆台阶的 36 座石雕,也是从婴儿出生开始的,游人依次环行,渐渐看到人生各个时期的形象:孩子们在捉迷藏,少年们在扭打玩耍,情人在窃窃私语,老人们熬度暮年,环绕一周,到第 36 座死亡球塔为止。石桥两边的护栏上,安放着反映日常生活的 58 座青铜雕像,塑造了许多青年男女和儿童。体格雄健的男子、绰约多姿的少女和纯真无邪的儿童组成了大组群雕。它们有的在尽情地跳舞,有的在谈情说爱,也有丈夫打骂妻子儿女的……维格兰在这组雕像群中,穿插了一个新的主题思想——父亲与孩子们在一起。相传 20 世纪初期,在西方男人们的心目中,料理家务、养儿育女和经营“后方”乃是妻子们的事。他们一方面向往成家立业,另一方面却又不甘心陷入家庭生活的网套。他们厌烦婚后的生活,企图挣脱妻子儿女们的纠缠。但现实生活像一团团乱麻,剪不断,理还乱,将他们和家人盘绕在一起。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尊嚎啕大哭的小男孩雕像,只见他跺着双脚,挥动着胳膊,仿佛寻求父母之爱。圆台阶中心的生死柱,无论在艺术技巧上,或是思想内容上,都算得上园中具有代表性的杰作。它是维格兰花费 14 年心血雕成的。石柱高达 17 米,周围上下刻满了 121 个裸体男女浮雕。柱上死者惨相目不忍睹,有夭折的婴儿,不幸的青年,披头散发的妇女,骨瘦如柴的老人。这根“生死柱”描绘了世人不满于人间生活而向“天堂”攀登时,相互倾轧和相互扶掖的情景。人们有的沉迷,有的警醒,有的挣扎,有的绝望,组成了一个陡峭上升的旋律,令人惊叹不止。<br></h3> <h3>维格兰公园围绕“人生”这一主题,在中轴线上设计了四个部分,象征着人生从出生至死亡的四个阶段:<br></h3> <h3>第一阶段:生命之桥。两边桥头上共雕塑了男女老幼、形态各异的58尊铜塑人物。有天真无邪的儿童,健壮的男子,风姿绰约的妇女......<br></h3> <h3>“愤怒的小孩”是游客非常关注的雕塑。愤怒的小孩(左拳头被游客抚摩的亮闪闪 )<br></h3> <h3>第二阶段:生命之泉。穿过生命之桥映入眼帘的是一池清澈的喷泉,池中央有四座石雕巨人共同用力托起一只巨大的石盆,盆中涌出一股股泉水沿盆边洒落池中,不间断的循环。水池外沿围圈矗立一组精美的石雕。象征人活着就要背负不同时期的重担。<br></h3> <h3>第三阶段:生命之柱。绕过生命之泉,踏上层层台阶到达生命之柱。这根高17.3米、直径3.5米、重270吨的圆形石柱耸立在椭圆形平台的中央,柱上密密麻麻交叠着雕有121个神情不同、首尾相接向上盘旋、竟相争求光明、奋力抗争不甘人下的裸体人体浮雕,四周烘托着36组花岗石人体雕像,以表现尘世的悲欢而与天堂对照。因此也称“人生柱”。这是公园里人物最多也最具有震撼力的一组雕塑,是公园的制高点,由三位工匠历经14年完成。<br></h3> <h3>生命之环;位于公园的最深处,这是由4个成年人和3个儿童组成青铜雕塑圆环,每个人之间手脚相连,循环往复,同样喻示了人类生老病死的历程,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br></h3> <h3>漫步在雕塑公园里,我们从人生的终点走到了人生的起点,看到了人的生与死,爱与恨。这里面的每一个雕塑都有自己的故事,从呱呱坠地新生婴儿到灯枯油尽的年迈老人,从年轻羞涩的怀春少女到成熟性感的健壮男人,爱恨情仇,在这里交织成平凡生活中的一段段不平凡的光阴。这里,需要我们静静地行走,去细细地去品味人生的喜怒哀乐,体验短暂人生的生老病死。<br></h3> <h3>此时此刻,我的思绪如同天上的云在脑海里不停地翻卷,感慨万千:从出生到死亡每个人都要走过,地球上生存的都是同路人。为什么不能相亲相爱走到下一个轮回,而要被功名利禄迷住双眼,为满足自己的欲望自相残杀,不惜生命,最终是害人害己,一无所有......
维格兰虽说没有等到公园全部建成就辞世了,但他的诺言最终实现,到挪威旅游观光的人们维格兰公园是必去的景点。公园果真闻名世界,维格兰在天国中一定会满意地微笑九泉......<br></h3> <h3><font color="#010101">结束了挪威的旅游,风光秀美,峡湾、湖泊、山地、草场、公园,城堡,世外桃源般的村落、童话般的小屋构成了我对挪威的完美印象。明天我们要乘坐DFDS号豪华邮轮前往丹麦首都哥本哈根。</font></h3> <h3><br></h3> <h3>2015年7月3日早上乘坐DFDS邮轮前往丹麦首都哥本哈根。登上邮轮后,放下行李,就来到了宽敞的甲板上。帮团友们照相,此时风和日丽,海水湛蓝,海天一色。挪威高高低低的建筑呈现在眼前,市政厅、阿克什胡斯城堡等,完整的奥斯陆呈现在眼前。来之前这些陌生的地方,现在看起来好亲切。我特别喜欢这种登高望远的感觉,它能让人跳出迷茫的状态,豁然开朗,对一个地方有一个宏观全新的认识。邮轮前行,远处的山、近处高高低低的建筑越来越小,奥斯陆渐行渐远,再见了,美丽的奥斯陆,再见了,来之前魂牵梦绕的挪威。相信不远的未来,我还会踏上这片土地。那时再来欣赏你的风采吧。<br></h3> <h3>随着邮轮的前行,陆地彻底看不见了。我们漂流在无边的大海上。海水无风时,波涛安悠悠。此时云淡风轻,正适合拍照。无边的大海是最美的背景。把大海的美景收入镜头。似乎是为了配合我拍照,一会儿海面上过来一艘大船,给无边的大海增加了一丝动感,一会儿一艘快艇划过,船尾激起一道白色的波浪,美极了。我就这样从船头走到船尾,边走边拍,不亦乐乎。<br></h3> <h3>过了一会,海面起风了,而且越来越大,海上的波浪也越来越大,风声夹杂着波浪声直击人的耳膜,海浪拍打着船尾,浪花似雪。
游轮餐厅非常大,分成了好多个区域。各种蔬菜、水果、肉类、海鲜类、咖啡、饮料、酒类,应有尽有。服务生是清一色的高个俊男美女,他们服务周到,彬彬有礼。餐厅里白头发的、黄头发的、黑头发的人都有,俨然是一个国际大聚会。我们选了个靠窗的座位,这样可以一边吃饭,一边观景。透过硕大的玻璃窗,外面的景色一览无余。在这样的环境中吃饭,吃什么、喝什么已经不重要了,我们的心已经醉了。</h3> <h3>我陶醉于大海的美景,流连忘返。美丽的童话王国丹麦,我来了!<br></h3> <h3>丹麦,北欧六国之一,是一个君主立宪制国家,拥有两个自治领地,法罗群岛和格陵兰。北部隔北海和波罗的海与瑞典和挪威相望,并与之合称为斯堪的纳维亚国家,南部与德国接壤,首都兼第一大城市是哥本哈根。人口:551.94 万(2009 年1 月) 国土面积:4.31万平方公里 。</h3><h3>约公元985年形成统一王国,8~11世纪进入维京时代的北欧海盗全盛时期。14世纪成为欧洲强国之一,1397年6月在女王玛格丽特一世的主导下与瑞典、挪威组成卡尔马联盟, 并成为联盟的领导者。世界上第一面国旗便是1219诞生的丹麦国旗,被称为“丹麦人的力量”。</h3><h3>丹麦是一个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也是北约创始国和欧盟成员国之一。该国拥有极其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经济高度发达,贫富差距极小,国民享受极高的生活品质。 2019年2月,2018年全球幸福指数出炉,丹麦排名第三。</h3> <h3>丹麦王国位于欧洲大陆西北端,日德兰半岛上。东靠波罗的海与俄罗斯隔海相望,西濒北海,北面隔斯卡格拉克海峡、卡特加特海峡和厄勒海峡与挪威、瑞典隔海相望,南部毗连德国。
本土由日德兰半岛和菲英岛、西兰岛、博恩霍尔姆岛等406个大小岛屿组成,面积为43096平方公里。此外还有自1953年起正式成为其领土的格陵兰岛(面积217.5万平方公里)和享有自治权的法罗群岛(面积为1399平方公里,由21个岛屿组成)。海岸线长7314公里。
地形地貌:地势低平,平均海拔约30米。日德兰半岛西部是起伏低缓的冰水沉积平原,北海沿岸有着宽阔的沙滩,沙丘上长着丛丛灌木。这里海风习习,景色迷人,是旅游度假区。日德兰半岛东部和中部是欧洲研究冰河期沉积地形最典型的地区之一。广阔的丘陵几乎纵贯整个半岛,东部沿岸夹湾和沟谷横切其中,有些沟谷又宽又长,两壁十分险竣,谷底流淌着弯弯曲曲的河水。东海岸没有直接受到强风浪的冲击,保护得很好,所以形成许多深湾和优良港口,如奥尔堡港、腓物烈港、奥胡斯港等。半岛中部到处是沼泽地、湖泊和突起的丘陵地。
气候特征:丹麦属温带海洋性气候。平均气温1月-2.4℃ ,8月14.6℃。年均降水量约860毫米。丹麦并不象人们想象的那么冷,大部分地区气候与我国相似。丹麦的气候介于北欧和中欧之间,属温带海洋性气候。由于受到大西洋吹来的西南风影响,丹麦气候冬暖夏凉,最热的7月平均气温不过15度至17度。<br></h3> <h3>早期历史:公元前1万年左右,日德兰半岛开始有人类居住,以狩猎为生。</h3><h3>公元前4200年~前3400年左右,定居在这一地区的人类进入新石器时代,开垦土地,耕耘农作。公元前400年左右进入青铜时代。
海盗时期:丹麦人擅长航海,常南下罗马帝国以琥珀、燧石等换取谷物和其他用具。他们往往亦商亦盗,在夏季纠众出海进行抢劫。<br></h3><h3>公元793年丹麦海盗袭击了英格兰的林第斯法恩岛。自此以后,丹麦海盗对英格兰的侵扰规模越来越大。871年丹麦海盗占领伦敦。878年英格兰国王阿尔弗烈德大帝和丹麦海盗媾和,双方平分英格兰,丹麦移民在英格兰东北部建立“丹麦区”。1016年丹麦国王克努特大帝攻占英格兰全境,并建立了版图包括挪威、英格兰、苏格兰大部和瑞典南部的“北海大帝国”。这个帝国在1042年瓦解。</h3><h3>卡尔马联盟及对外战争:12世纪中期以后,瓦尔德马一世(1157年~1182年在位)开创了强盛的君主专制封建王朝,通过侵略战争占有爱沙尼亚、易北河以北地区和果特兰岛。</h3><h3>1397年在丹麦女王玛格丽特一世(1353年~1412年)主持下召开卡尔马会议,丹麦、瑞典和挪威组成联盟,丹麦处于统治地位。卡尔马联盟前后共维持了126年。原挪威属地格陵兰、法罗群岛转归丹麦管辖。在此期间,丹麦为打破汉萨同盟对波罗的海经济支配权继续对外扩张,经过长期战争并吞了石勒苏益格和荷尔斯泰因。长期战争耗费了丹麦大量财力,导致赋税加重。富豪贵族兼并土地引起农民暴动。</h3><h3>14世纪中叶黑死病又夺走近一半人口的生命。为平息不满和动乱,国王克里斯蒂安一世(1448年~1481年在位)于1468年召集了四级会议寻求支持。但是暴动连绵不断,尤其在瑞典。克里斯蒂安二世(1513年~1523年在位)于1520年亲率重兵攻克被瑞典独立派占领的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并且屠杀了大批参与叛乱的瑞典贵族,触发了达拉纳起义,1523年丹麦军队战败,瑞典宣布独立。此后,丹麦为争夺波罗的海控制权和周围地区同瑞典反复较量,如1563年~1570年北方七年战争、1611年~1613年的卡尔马战争等,但历次战争都以失败告终,致使疆土日益缩减。</h3><h3>三十年战争期间,丹麦情况更为不利,1657年全境为瑞典所占领。其后,在1675年~1679年斯堪尼亚战争、1709年~1720年北方战争中也败于瑞典。由于国力削弱,丹麦避免卷入当时欧洲大陆的混乱纷争。在七年战争、英法战争(1766年~1783年)以及法国大革命初期丹麦都保持中立或避免介入。</h3><h3>丹麦航运业和海外贸易十分发达,商船队仅次于英国居欧洲第二位,并拥有一支规模可观的舰队。16世纪末丹麦成立东印度公司,在西印度群岛和几内亚拥有殖民地。1767年丹麦宣布同俄国、瑞典组成“武装中立同盟”,在美国独立战争期间独善其身,法国大革命期间丹麦再次中立,英国便不宣而战,于1801年发动哥本哈根之战。又于1807年派遣名将霍雷肖·纳尔逊率领的舰队炮轰哥本哈根,丹麦海军全部覆灭。丹麦转而支持拿破仑一世,1807年~1814年期间同法国结盟对抗英国。拿破仑失败后,瑞典国王贝尔纳多特又从丹麦手中抢走了挪威。</h3> <h3>资本主义的发展。</h3><h3>连年战乱使丹麦经济受到很大破坏,农业尤烈。政府不得不进行改革,限制地主贵族的特权。丹麦本土在1799年、石勒苏益格和荷尔斯泰因在1804年先后将农民的义务劳役制改变为佃赋制,从而结束了中世纪以来农民对地主的人身依附。为了缓解财政困难,丹麦将西印度和几内亚的殖民地出售。直到19世纪中叶,财政状况才有所好转。</h3><h3>由于德意志民族主义的影响和普鲁士的直接干涉,石勒苏益格和荷尔斯泰因局势动荡不安,1848年爆发起义,要求脱离丹麦并入德意志联邦。丹麦与这两个公国进行了近 3年的战争,最后在普鲁士停止向石勒苏益格进军情况下勉强取得胜利,保住了这两个公国。1864年丹麦宣布将石勒苏益格并入丹麦并使它和荷尔斯泰因分离,普鲁士便联合奥地利出兵干涉。丹麦失败后签署了《维也纳和约》,将石勒苏益格和荷尔斯泰因割让给普鲁士和奥地利。</h3><h3>在1848年法国、德国等欧洲国家民主运动的影响下,丹麦立宪会议颁布了宪法,废除君主专制政体,改行君主立宪制,并实行有财产限制的普选制。1870年代表富农阶级利益的左翼党成立。1871年丹麦社会民主党成立,并在全国各地建立起工会组织。19世纪末叶,丹麦工业化迅速发展,造船、电信和制造工业开始具有一定规模。农村村社制为合作社制所取代,农业向专业化方向发展,成为世界主要农业国之一。</h3><h3>世界大战时期</h3><h3>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丹麦执行中立政策,后应德国的要求布雷封锁了松德和贝尔特海峡水域。德国投降后,丹麦要求在石勒苏益格举行公民投票解决归属问题。1920年通过公民投票石勒苏益格北部归还丹麦。</h3><h3>1924年丹麦社会民主党首次单独组成政府。面对棘手的失业问题和经济萧条,社民党政府提不出妥善解决办法,执政两年后被迫辞职。1929年经济大衰退时期,社民党大选获胜,和激进左翼党联合组阁,此后除有几次短暂失利外直到70年代均由社民党单独或联合组阁。在经济方面,30年代西方经济大萧条亦波及丹麦,1933年失业率达40%,政府将货币大幅度贬值以刺激出口。1933年、1934年同英国、德国先后签订了农产品协议,并相应调整了农业生产,缓和了经济萧条的影响。</h3><h3>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丹麦没有卷入欧洲大陆的纷争,并于1939年接受德国提出的互不侵犯条约。但是法西斯德国背信弃义,于1940年4月9日大举进攻,丹麦政府当天宣布投降。1941年格陵兰、冰岛和法罗群岛由美军占领,与丹麦失去联系。1944年冰岛独立,格陵兰、法罗群岛归还丹麦。</h3><h3>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丹麦人民在“自由委员会”、“国土与人民”等组织领导下,以各种方式展开了反法西斯德国和本国纳粹分子的斗争。随着德国统治和搜刮的变本加厉,斗争规模越来越大,由小型的破坏活动发展到大规模怠工和总罢工。地下抵抗组织不仅在丹麦本土活动,还在瑞典成立了一支由5000人组成的武装力量“丹麦营”。1945年5月4日德国占领军投降。</h3> <h3>战后时期:1947年丹麦接受马歇尔计划。1948年4月丹麦加入欧洲经济合作组织,1949年4月加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5月加入欧洲委员会。</h3><h3>1950年5月11日丹麦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h3><h3>1953年丹麦再度修改宪法,规定丹麦为君主立宪国家,议会为一院制。对外积极发展北欧合作。1973年加入欧洲共同体。丹麦女王为玛格丽特二世(1972年登基)。1982年P.H.施吕道任首相。</h3><h3>2015年3月28日,丹麦加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h3> <h3>哥本哈根是丹麦王国的首都、最大城市及最大港口,也是北欧最大的城市,同时也是丹麦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世界著名的国际大都市。
哥本哈根坐落于丹麦西兰岛东部,与瑞典第三大城市马尔默隔厄勒海峡相望。
哥本哈根曾被联合国人居署选为“全球最宜居的城市”,并给予“最佳设计城市”的评价。哥本哈根也是全世界最幸福的城市之一。丹麦全国重要的食品、造船、机械、电子等工业大多集中在这里,世界上许多重要的国际会议都在此召开。
哥本哈根既是传统的贸易和船运中心,又是新兴制造业城市。全国1/3工厂建在大哥本哈根区。
哥本哈根市容美观整洁,市内新兴的大工业企业和中世纪古老的建筑物交相辉映,使它既是现代化的都市,又具有古色古香的特色,是世界上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丹麦标志美人鱼雕像在海边静静沉思,充满童话气质的古堡与皇宫比邻坐落在这个城市中,古老与神奇、艺术与现代。<br></h3><h3><br></h3> <h3>12世纪时洛斯基勒的阿布萨隆重主教在此筑起要塞,兴起了“商人之港(哥本哈根)”。它不仅是丹麦国内、也是北欧的大门。是重要的港口城市,整个城市洋溢着的浪漫气息迷倒了所有前来游览的人。蒂沃利公园和美人鱼像可以说是哥本哈根的象征。还有世界第一条步行街斯特洛伊艾,那琳琅满目的商品会让并不喜欢购物的人也为之动心。富有魅力的不仅是购物,逛逛博物馆和美术馆,感受这里的历史,会使您的旅行留下更深刻的印象。如果走累了或者肚子饿了,可以在露天咖啡座或餐馆略事休息。哥本哈根的中心街区有各色饭馆,不仅提供丹麦传统菜肴,还有世界各国的美味。何不夹杂在当地居民的人群中尽情体味首都氛围?<br></h3> <h3>哥本哈根位于丹麦最大的岛西兰岛上,与瑞典的马尔默隔海相望。城市的一小部分位于阿玛格尔岛上。请注意,哥本哈根和哥本哈根县是两回事,哥本哈根并不属于哥本哈根县,而是一个独立的市。</h3> <h3>哥本哈根气候温和,从图上可以看出大温度计最高温度为摄氏30度,最低温度为零下20度,哥本哈根的历史上从来没有超过这个温度范围。丹麦人热爱自然,由丹麦画家维格·维涅柏设计的旅游招贴画“鸭妈妈”画的是一位警察阻断了所有交通以便让一个母鸭子带领小鸭子横过马路。有的人甚至极端到连苍蝇也不打,认为“他们也有生存权利”。城中没有太高的建筑,风景秀丽。有好几处市政府为旅游者免费提供的自行车,由在车轮上做广告的公司提供财政支出。
哥本哈根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四季温和。夏季平均气温最高约为22℃(72℉),最低约为14℃(57℉),而冬季的低温约在0℃(32℉)左右。降雨量也十分适中,但全年四季皆有雨。冬季仅有少量降雪。<br></h3> <h3>长堤公园最吸引人的亮点就是美人鱼铜像和神农喷泉雕塑。小美人鱼铜像是一座世界闻名的铜像,她位于丹麦哥本哈根市中心东北部的长堤公园,已经是丹麦的象征。远望这个人身鱼尾的美人鱼,她坐在一块巨大的花岗石上,恬静娴雅,悠闲自得;走近这座铜像,您看到的却是一个神情忧郁、冥思苦想的少女。铜像高约1.5米,基石直径约1.8米,是丹麦雕刻家爱德华·艾瑞克森根据安徒生童话《海的女儿》铸塑的。<br></h3> <h3>《美人鱼的故事》选自安徒生童话,是安徒生先生在1837年的作品。讲述了人鱼公主和王子从相见到相爱再到无法在一起的凄美爱情故事。</h3><h3>小美人鱼,不像其它童话中的女主角那么幸运,在儿童文学中,她是一个悲剧形象,也是安徒生在童话中树立的一个尖锐,生动的形象。亚里士多德认为理想的悲剧人物应该是本身具有某种缺陷或者是犯过失的的人。作为童话中的女主人公,小美人鱼是一个近乎完美的角色,她有着别人无法比拟的美妙声音——同样在现实中安徒生也曾经有过一副好嗓音。此外,小美人鱼是海底世界中最小的公主.也是最受宠爱的公主,她的鱼尾在海底世界中是最漂亮的,但对于岸上世界来说,鱼尾是丑陋的不被世人所接受的。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小美人鱼的鱼尾叫做缺陷,为了克服这个缺陷,小美人鱼找了可怕的海巫婆求助,并最终用她的美妙声音换了两条漂亮的腿,同时她又有了另外一个缺陷——哑。小美人鱼拥有自己的花园,其他公主都种上了自己收集的奇异的珍宝,但小美人鱼的花园里面只有一座王子的雕像。由此可见,小美人鱼渴望被爱,她想同真正的人类恋爱,喜欢听所有人类的故事。</h3><h3>童话中的王子代表着安徒生的理想世界,他不到16岁,英俊,就像美人鱼花园中的雕像。故事情节中提到王子让小美人鱼永不离开他,这样的情节,代表着忠诚。</h3> <h3>神牛喷泉位于美人鱼雕像不远处,是一个美丽的丹麦神话雕像。相传女神卡菲尔受命要在一天内把整个西兰岛的所有土地耕完,她于是把四个儿子都变成牛,终于完成任务,而这个岛也成了她的领土,神牛喷泉就是为了纪念这则故事而建造的,把女神驱使4头神牛耕耘的动作刻划的精巧细致,栩栩如生。在环形水池中央,有一块巨大的圆石墩,石墩底部四周喷泉射出瀑布似的泉水,墩上坐着一位半身裸露的女神,右手挥舞长鞭,发辫在疾风中揭起,面部表情刚毅,她驾驶着的四头牛正垂头拉引。<br></h3> <h3>2015年7月4日上午游览丹麦市政厅广场。市政广场位于哥本哈根市中心,步行街的另一头,与国王新广场遥遥相对。广场的中心建筑市政厅建于1905年,由建筑师马丁·纽阿普设计。<br></h3> <h3>这里是丹麦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中心,广场上有0公里的起点,表示所有距哥本哈根的距离都从这里开始测量。市政厅广场也是哥本哈根最古老的商业市场,具有800年的历史。每到傍晚,许多商贩在广场摆上货物,向游客们兜售。其中多数商贩来自南美的厄瓜多尔、秘鲁等国。<br></h3> <h3>这里是哥本哈根的地标性建筑。古香古色的高楼外表点缀着代表权威的装饰,高大的钟楼直指蔚蓝色的天空,在周边众多楼宇间鹤立鸡群的矗立让人肃然起敬。<br></h3><h3>其建筑风格是古代丹麦与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结合.,建筑结合了古代丹麦与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风格。<br></h3> <h3>市政厅前有一座维京人雕塑。维京人指生活于公元800年至1066年间的丹麦人,从事海外贸易和殖民扩张。维京人对英国海岸及欧洲大陆的修道院、教堂发起猛烈进攻,他们既是开拓者又是侵略者。雕像是两个衣着盔甲的海盗,他们正在使劲的吹响手中的海盗长号(名为S形铜号手)。S形铜号是一种德国管乐器,用青铜制成,声音类似伸缩喇叭。它可能是由两个人同时演奏,通常用于典礼上。第一个S形铜号是于1793年在丹麦被发现,这也解释了为何他们会被放在首都中心广场上当做纪念。<br></h3> <h3>市政厅正门左侧,有一尊丹麦伟大的童话作家安徒生的雕像。到访的游客都要与童话大师合影握手,沾染一下大师的气息。<br></h3> <h3>安徒生丹麦作家。1805年4月2日生于丹麦菲英岛欧登塞的贫民区。父亲是个穷鞋匠,曾志愿服役,抗击拿破仑·波拿巴的侵略,退伍后于1816年病故。当洗衣工的母亲不久即改嫁。安徒生从小就为贫困所折磨,先后在几家店铺里做学徒,没有受过正规教育。少年时代即对舞台发生兴趣,幻想当一名歌唱家、演员或剧作家。1819年在哥本哈根皇家剧院当了一名小配角。后因嗓子失润被解雇。从此开始学习写作,但写的剧本完全不适宜于演出,没有为剧院所采用。1822年得到剧院导演约纳斯·科林的资助,就读于斯莱厄尔瑟的一所文法学校。这一年他写了《青年的尝试》一书,以威廉·克里斯蒂安·瓦尔特的笔名发表。这个笔名包括了威廉·莎士比亚、安徒生自己和司各特的名字。1827年发表第一首诗《垂死的小孩》,1829年,他进入哥本哈根大学学习。他的第一部重要作品《1828和1829年从霍尔门运河至阿迈厄岛东角步行记》于1829年问世。这是一部富于幽默感的游记,颇有德国作家霍夫曼的文风。这部游记的出版使安徒生得到了社会的初步承认。此后他继续从事戏剧创作。1831年他去德国旅行,归途中写了旅游札记。1833年去意大利,创作了一部诗剧《埃格内特和美人鱼》和一部以意大利为背景的长篇小说《即兴诗人》(1835)。小说出版后不久,就被翻译成德文和英文,标志着作者开始享有国际声誉。<br></h3> <h3>登上广场内高110米的钟楼,就可俯览整个哥本哈根的市容。在钟楼门的上方,人们可以看到著名的“世界钟”。该钟有13套机机械装置同时运行,显示全球各地时间以及各种天文时间。<br></h3> <h3>建筑的正门上方的镀金塑像是哥本哈根的奠基人阿布萨隆大主教。哥本哈根的盾形市徽也陈列在大门上方,市徽上展示着由阿布萨隆修建的第一座城堡。<br></h3> <h3>
丹麦的许多重大活动都在市政厅广场举行。1945年5月,10万人在此聚集,庆祝丹麦从德国的占领中解放。1992年夏天,丹麦国家足球队获得欧洲冠军时,也有10万人在此狂欢庆祝。<br></h3> <h3>在哥本哈根市内,有一个 叫作城堡岛的地段,是哥本哈根的著名建筑云集之地,也是国外游客的必到游览区之一,我们也无例外地被导游带到了那一条街上。下车后,首先跃入眼帘的是一排长方形、棕褐色的恢弘建筑,导游介绍说这里是克里斯钦堡宫。因为丹麦国会就在这座城堡里面,所以人们通常把克里斯钦堡宫。</h3><h3>克里斯钦堡宫建于十八世纪的1773年,至1775年完工。当时丹麦的克里斯钦六世国王将原居住的哥本哈根宫推翻重建,在原址上修建了这一座外表华丽、宏伟,内廷豪华、舒适的新宫殿。建成后,克里斯钦六世国王便常年居住在此,故名为克里斯钦堡宫。<br></h3> <h3>克里斯钦堡宫的前面有一个广场,广场的周边用一些未经加工的原生态石块围成一圈,这在我以前所到过的欧洲城市中极少看到。细细想来,也许这些原始质朴的大石块就是起着栏杆之功效吧,大石块之间只有单个人可以穿插通过,起到了保护皇宫安全的作用。<br></h3> <h3>克里斯钦堡宫的右侧广场上有一栋非常漂亮的赭红色荷兰文艺复兴式建筑~建于1619年的股票交易所。据说,当时的国王酷爱文艺,因此要求建筑的外形必须具有突破性的创意,因此在这栋建筑的顶部有一个非常独特的龙尾塔,四条龙的龙尾交错盘绕成一根渐变的尖柱。<br></h3> <h3>在克里斯钦堡宫的周围,还有不少哥本哈根市内的著名建筑:紧挨着国会大厦的那一栋建筑是哥本哈根老剧院,是世界上同类剧院里比较古老的一座,如今已成为剧院博物馆;在国会大厦对面的一栋独立建筑是皇家图书馆;与皇家图书馆花园相邻的是兵器博物馆。<br></h3> 阿美琳堡王宫位于哥本哈根市区东部欧尔松海峡之滨,是丹麦王室的主要宫殿。丹麦女王伉俪每年多半时光在这里度过。<div>十八世纪中叶,王宫位于克里斯钦堡内。在规划阿美琳堡宫所在地的城区时,菲特烈五世国王决定在这里建造一个新的中心,为此,他把这块地皮赠送给丹麦的四大贵族,要求他们必须在此各建一座外观完全相同的宫殿。该宫殿由最著名的建筑师尼古拉·伊格维设计,并要为国王塑制一座骑马铜像。经过紧张的施工,四座宫殿在1754年至1760年期间相继建成。<br></div><div>丹麦是一个最古老的君主立宪制国家,至今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令人不可思议的是,丹麦君主国的王朝的消亡与兴起,并不是篡权夺位而成,经历了一千多年的风云变幻,但几十位君主中,都有着各种血缘关系,丹麦的王位从来没有旁落到其他家族手中。<br></div><div>一个家族的王朝传承了一千多年,这期间发生了多少风霜雨雪,时代更迭,然而丹麦依然固我,人们习惯于有一个象征着国家的国王,当然丹麦国王也是明智的,他们不过问政治,遵从宪法,生活节俭,所以仍旧得到人民的崇敬。国家的传统与人民的创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现代的丹麦,一个有童话的国度,一个珍爱自己的传统文化的国家。<br></div> 这四座宫殿的前面形成了一个八边形广场,1768年请法国雕塑家萨利制作的菲特烈五世国王的骑马铜像被安放在广场中央,当时,宝隆洋行还用对华贸易赚取的金钱,为铜像修建了围栏,后来,这四座宫殿曾几易其主,但一直由贵族居住;1794年克里斯钦堡被大火焚毁,王室决定移驾阿美琳堡四宫殿。自那以后,此处一直是王室的住所,现在,每当女王玛格丽特二世住在王宫时,其所在的建筑物上便会升起丹麦国旗。游人在此可以领略到私人房间的豪华、雅致、陈设及布置。<br> 王宫的洛可可式建筑风格依然是简朴古雅,倒是那些守护王宫入口的卫兵很有趣。<div>他们个个都是1.9m的个头,头戴高高的、毛茸茸的熊皮帽,身穿古老的传统军装,镶红边的深蓝色上衣(节日改为红色上衣)、两排金属纽扣,镶白边的蓝裤子,脚蹬黑色皮鞋;白手套握着上了刺刀的步枪,胸前交叉着白背带,身后还有佩剑与子弹匣,这身装扮完全符合安徒生童话里的“洋铁兵”。<br></div> <h3>2015年7月5日中午12点来到德国。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在两德统一前简称联邦德国或西德。
1990年8月31日,两德政府签署关于实现政治统一的“统一条约”;1990年9月12日,苏、美、英、法4国和两德外长在莫斯科举行第四轮“二加四”会谈并签署《最终解决德国问题的条约》;1990年9月21日,两德议会批准两德统一条约;1990年10月1日,英国、法国、美国、苏联和两德外长们在纽约签署一项宣言,宣布停止英、法、美、苏4国在柏林和德国行使权力;1990年10月3日,两个德国实现统一。德国面积35.74万平方公里。2018年底德国人口8300万。
联邦德国(西德)建立于其初期范围包括二战后由美国、英国和法国所占领的德国领土而除了德国西部的领土外,东德境内、德国原本的首都柏林市区西半部在当时也属于西德非法定的事实领土。如此一来,西柏林成为一个飞地,被东德领土所包围。<br></h3><h3>联邦德国位于欧洲中部,东邻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捷克,南接奥地利、瑞士,西界荷兰、比利时、卢森堡、法国,北接丹麦,濒临北海和波罗的海,是欧洲邻国最多的国家。地势北低南高,可分为四个地形区:北德平原,平均海拔不到100米;中德山地,由东西走向的高地块构成;西南部莱茵断裂谷地区,两旁是山地,谷壁陡峭;南部的巴伐利亚高原和阿尔卑斯山区,其间拜恩阿尔卑斯山脉的主峰祖格峰海拔2963米,为全国最高峰。主要河流有莱茵河(流经境内865公里)、易北河、威悉河、奥得河、多瑙河。较大湖泊有博登湖、基姆湖、阿莫尔湖、里次湖。西北部海洋性气候较明显,往东、南 部逐渐向大陆性气候过渡。平均气温7月14~19℃,1月-5~1℃。年降水量500~1000毫米,山地则更多。1995年1月1日起,根据1982年国际海洋法协定,德国在北海和东海的领海由3海里增至12海里(约22公里),其面积各增加4100和1700平方公里。
联邦德国首都为波恩,两德统一后,由波恩迁都到柏林,柏林同时也是一个联邦州。位于哈弗尔河及施普雷河畔的北德低地,有众多的湖泊。柏林的地势高低不同,从海拔30米到115米。面积882平方公里。人口342万。有很多大学位于柏林,如1809-1810年成立的洪堡大学、1948年成立的自由大学和柏林工业大学。柏林的戏剧学校也很有名。
<br></h3> <h3>5世纪末,延续了几个世纪的法兰克王国建立,其中包括莫洛温王朝和卡洛林王朝的辉煌时期。在查理曼大帝的统治下,王国几乎拓展到了今天的法国和德国的绝大部分地区,称为查理曼帝国。由于领地内各地区间缺乏文化和经济的联系,封建割据势力强大,王国在查理曼大帝死后陷入一片混战。<br></h3><h3>公元843年,法兰克国的疆域按照凡尔登条约分成三部分,西边的部分即莱茵河左岸的西法兰克王国就成为后来法国的基础;而东边的部分即莱茵河右岸操德语的东法兰克王国成为后来的德意志王国的基础,成为未来的神圣罗马帝国,也是今天德国的雏形;中间的部分成为了后来法德争斗的根源。</h3><h3>公元919年,萨克森公爵亨利一世当选为东法兰克王国的国王,建立了萨克森王朝,正式创立德意志王国。萨克森王朝的地域大致位于今荷兰、德国西部、瑞士和奥地利。这是严格意义上德意志历史的开始。</h3><h3>公元962年,德意志国王、萨克森王朝的奥托一世在罗马由教皇约翰十二世加冕称帝,到973年在位,成为罗马的监护人与皇帝和罗马天主教世界的最高统治者。1157年,这一帝国得到了“神圣帝国”的称号。1254年,帝国第一次开始使用头衔“神圣罗马帝国”,此后作为官方名称沿用直至1806年。</h3><h3>在弗兰肯王朝统治期间(1024年-1125年),意大利北部和勃艮第加入神圣罗马帝国,但主教叙任权之争使皇帝的权力被削弱。在霍恩施陶芬王朝统治期间(1138年-1254年),帝国势力进一步扩张到斯拉夫人居住的地区。德意志北部地区的城镇因汉萨同盟而繁荣发展。</h3><h3>1517年,马丁·路德撰写了质问罗马天主教的《九十五条论纲》,由此引发了宗教改革。1519年哈布斯堡家族的卡尔四世即位。他不单要对抗土耳其奥斯曼帝国还要卷入了对法国及教宗的长期战争。他在帝国的地位被削弱,无力阻止宗教改革。14世纪农民就因为生活困苦而爆发起义。在宗教改革期间的1524年至1526年,甚至发展为德国农民战争。1525年在闵采尔的领导下,法兰肯豪斯的地主被废除。</h3><h3>由于德意志是1618年至1648年的三十年战争的主要战场,其经济遭到极大破坏,而且战后诸侯国各割地盘,其内部分裂变成不可逆转,间接令神圣罗马帝国变得名存实亡。黎塞留主政的法国在这场战争中取得了阿尔萨斯与洛林,为以后德法争战埋下隐患。从1740年开始,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和普鲁士王国之间的战争占据了18世纪的德意志历史。</h3> <h3>1804年5月18日,拿破仑上台。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弗朗茨二世纠合英国,俄国,瑞典和那不勒斯,组成第三次反法同盟。1805年,同盟军入侵法国的盟国巴伐利亚,另一只同盟军进攻拿破仑控制的意大利,但最终法军不但守住巴伐利亚,更攻入神圣罗马帝国的摩拉维亚,同时将同盟军赶出意大利,并在普鲁士境内打败俄国援军。1806年7月12日,在拿破仑的威逼利诱下,原来的16个神圣罗马帝国的成员邦签订了《莱茵邦联条约》,脱离神圣罗马帝国,建立了一个新的政治联合体莱茵联邦。帝国皇帝弗兰茨二世被迫退位,神圣罗马帝国彻底瓦解。</h3><h3>普鲁士崛起:1701年1月18日,勃兰登堡选帝侯腓特烈三世因支持神圣罗马帝国哈布斯堡王朝向法国波旁王朝宣战,在柯尼斯堡被加冕成为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一世,自此,普鲁士作为一个王国才正式存在。</h3><h3>法国大革命后,普鲁士参加反法同盟,但败于法军,被迫在1795年同意法国兼并莱茵河以西的普鲁士领土。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威廉三世(1797年即位)于1806年10月再度参加反法战争,随即在耶拿败于拿破仑,被迫逃往柯尼斯堡。</h3><h3>1807年普鲁士和法国在涅曼河的提尔西特缔结和约,普鲁士割让16万平方公里土地,包括普属波兰的绝大部分领土,以及易北河以西的全部领土,并赔款1.3亿法郎。</h3><h3>1812年冬,拿破仑军队自俄国败退,普鲁士遂于次年再度参加反法同盟,于1813年3月17日对法国宣战,10月24日,普、奥、俄三国联军在布吕歇尔和格奈森瑙指挥下在莱比锡大败法军。失去保护的联盟内各邦国为了自身的利益,很快就倒向了反法同盟一方。10月31日,联盟正式解体。1815年普军在滑铁卢再度击败法军。根据维也纳会议的领土调整,普鲁士疆域自默麦尔河延至莱茵河,成为德意志邦联内德语居民占优势的唯一强国,以及欧洲列强之一。</h3><h3>1848年巴黎的二月革命推动了德国城邦的三月革命的发生。普鲁士皇帝腓特烈·威廉四世迫于民间压力,修改宪法并且承认人民有集会和言论自由。自由主义运动暂时得以平息。</h3><h3>1861年腓特烈·威廉四世逝世,威廉一世即位。1862年他因军事改革所需预算及税收问题与国会发生冲突,本拟退位,但在前驻法大使俾斯麦的建议下收回成命。俾斯麦表示支持军事改革,并称若任命他担任首相,他将不惜一切强行推行陆军改革和新兵役制度。</h3><h3>1862年9月22日,威廉一世任命俾斯麦担任首相。俾斯麦出任首相,这标志着德国统一的开始。1864年普鲁士打败丹麦,收回北方近丹麦边境的多个领地。1866年普鲁士打败奥地利,迫使奥地利与匈牙利组成奥匈帝国;并合并数个邦,组成北德意志邦联。1870年普法战争爆发,德国南部几个邦脱离法国控制,至1871年德国宣布完成统一,德意志帝国成立,也称“德意志第二帝国”。</h3> <h3>1884年初,德意志帝国开始在欧洲以外建立殖民地。在柏林会议后,德意志帝国获得了包括德属东非、德属西南非、多哥和喀麦隆在内的非洲多块土地。瓜分非洲使得列强之间的矛盾日趋激化并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h3><h3>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皇储弗朗茨·斐迪南大公被刺身亡,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直接导火线。作为被协约国战胜的同盟国的成员,德意志帝国遭受了巨大的损失。1918年11月,德国革命爆发,威廉二世被迫退位,魏玛共和国成立。11月11日,德意志帝国投降,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1919年6月,德意志帝国被迫签署《凡尔赛和约》。此次谈判与以往的战后和谈不同,作为战败国的德意志帝国被排除以外。由于条约被认为过于苛刻且令德国蒙羞,促进了纳粹主义的兴起。</h3><h3>战后的魏玛共和国是在德国的土地上建立一个和平、自由、民主的政权的一次努力。开始的几年,魏玛共和国不得不忙于处理左翼和右翼相继发动的叛乱和1923年的严重的通货膨胀。接下来,由于德国与战时敌人们的关系逐渐缓和和赔偿债务的放宽,情况有了些好转。盟国一定程度上恢复了秩序和繁荣,全靠总理兼外交部长古斯塔夫·施特雷泽曼。</h3><h3>这种繁荣一直延续到1930年来临的大萧条之前。此后,经济的衰退,加上对1923年超速通货膨胀的记忆和凡尔赛条约严酷的条款引发的民族主义反对声音,从内外两方面断送了魏玛政府。阿道夫·希特勒和他的国家社会主义工人党(NSDAP,简称纳粹)利用了这一现实和不断增长的失业率。纳粹不断强调民族和种族的问题,并承诺让失业的人重新获得工作,他们把德国的许多问题都归罪于所谓的犹太人的阴谋,甚至宣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失败是由于内部的通敌造成的。
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爆发后,魏玛共和国的政局开始转向法西斯化。以希特勒为领袖的纳粹党在1933年1月30日开始掌握了德国的政权。<br></h3><h3>希特勒执政后,对内开始实行白色恐怖,残酷镇压异己分子,通过冲锋队、党卫军和盖世太保及其遍布各地的劳动营和集中营实行法西斯专政。希特勒是通过鼓吹强烈的民粹主义上台的,上台后的他开始了对犹太人疯狂的种族压迫。1935年3月16日,希特勒突破凡尔赛条约的封锁,宣布实施普遍义务兵役制,建立起50万人的军队,次年宣布实行由戈林主持的“四年计划”,工业发展速度超过西方各国。1936年3月7日,希特勒将德军开进莱茵非武装区,7月武装参与西班牙内战。</h3><h3><br></h3> <h3>11月25日德日缔结《反共产国际公约》,1939年5月22日,德国和意大利于柏林订立钢铁同盟,至此,三国正式结盟,被称为轴心国。1938年3月德国吞并奥地利,9月,在慕尼黑会议上,希特勒表示“取得苏德台区以后,德国不再有领土要求”以及英法的绥靖政策的驱使下签订《慕尼黑协定》。10月,德国背约占领捷克斯洛伐克。</h3><h3>1939年9月1日,德国对波兰发动闪电战,两天后法国和英国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德国很快就直接或间接地控制了欧洲的大部分地区。1941年,德国开始了大屠杀,有组织地杀害了约600万犹太人、约1000万斯拉夫人和吉普赛人以及约25万德国籍伤残人士等。</h3><h3>1941年6月22日,德国开始进攻苏联。1942年冬,斯大林格勒战役开始,德军失利,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h3><h3>1944年6月6日,美英联军在法国诺曼底登陆,1945年5月8日德国宣布无条件投降。</h3><h3>分裂和重新统一</h3><h3>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根据雅尔塔协定,苏美英法分区占领德国,柏林作为特殊单位由4国共同管理。1949年5月,美、英、法3国占领区合并,成立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同年10月,苏联占领区宣布成立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德国分裂为两个国家。1961年,为阻止东德人逃往西德,民主德国在东西柏林边界自己的一侧修建柏林墙,并且切断西德与西柏林的交通运输,冷战达到了最高峰。美国靠空投物资支援西柏林,即是空中桥梁。</h3><h3>战后联邦德国经济发展较快。70年代,德国出现“经济奇迹”。到统一前,联邦德国已经成为世界经济第四大国,贸易第三大国。民主德国在东欧国家中经济是发展最健康和快速的,统一前,东西德国都被世界银行列为世界十大经济体之一。由于东欧剧变等各种因素,东德于1989年11月9日下令开放柏林墙,1990年10月3日,两德统一。</h3> <h3>汉堡是德国三大州级市(柏林,汉堡,不来梅)之一,德国第二大城市,也是德国最重要的海港和最大的外贸中心、德国第二金融中心,同时是德国北部的经济和文化大都市,有着“世界桥城”的美称,汉堡是德国北部重要的交通枢纽,是欧洲最富裕的城市之一,也已成为德国的新闻传媒与工业制造业中心,汉堡是世界大港,被誉为“德国通往世界的大门”,世界各地的远洋轮来德国时,都会在汉堡港停泊,除美国西雅图外,汉堡是世界上第二大飞机制造区,生产“空中客车”,汉堡大多数工业和外贸有关。2018年9月1日,第七届“中国时代”活动在德国汉堡开幕,2019年12月26日,位列2019年全球城市500强榜单第139名。<br></h3><h3>汉堡位于不莱梅东北部易北河岸,是德国北部一座美丽的港口城市,是德国第二大城市,仅次于柏林。在行政上,它是一个州,相当于中国的直辖市,与德国其他15个联邦州地位相同,面积755.3平方公里。市中心有2个美丽的湖泊:<br></h3> <h3>汉堡地理坐标北纬53度33分、东经10度0分 。面积755平方公里,人口173万,其中14%为外国人。汉堡是一座拥有1000多年历史的城市,是德国的古老城市之一。早在公元前4世纪,汉堡一带已成为居民定居点。公元8世纪末到9世纪初,罗马帝国的查理曼大帝在这里修筑古堡设施,建立城镇,称为汉马堡。到12世纪后期,由于港口和工商业的发展,促进了城市的繁荣。进入13世纪后,汉堡同英国、荷兰、挪威、西班牙,葡萄牙等国建立贸易往来,并先后同北德和北欧地区100多个港口城市组成对中古欧洲经济起过积极作用的自由贸易联盟——“汉撒同盟”,被称为“自由贸易市”。16世纪后期,汉堡是仅次于荷兰阿姆斯特丹的欧洲重要物资集散地。17世纪,汉撒同盟解体后,汉堡仍是北德地区保存下来的3个贸易市中的最大贸易市,迄今仍称为“汉堡自由汉撒市”。
汉堡曾归属于丹麦,也曾被法国占领过,1815年加入德意志联邦,1937年成立大汉堡市。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汉堡城市遭到严重破坏,古老建筑几乎荡然无存,战后得以重建。
汉堡市距离北海和波罗的海不远,海轮可从北海沿易北河航行而抵达汉堡,易北河的主道和两条支道都横贯汉堡市区,阿尔斯特河、比勒河以及上百条河汊和小运河组成密密麻麻的河道网而遍布市区,因而汉堡港是河、海两用港,成为欧洲河与海、海与陆联运的重要枢纽。历史上,汉堡港的远洋航运和贸易往来已扩展到亚洲、非洲和美洲,1912年的海运吞吐量已位居第三,仅次于伦敦和纽约。今天的汉堡港,不仅是德国最大港口,也是国际上最现代化的港口之一。港口面积100平方公里,约占城市总面积的1/7。有大小码头60多个,可同时停泊250多艘大型货轮。航道低潮时水深也在11米以上,万吨巨轮可沿120公里的易北河航道从北海驶进港口。该港拥有300多条国际航线,同世界上1100个大型港口保持联系,每年进入港口的船只近两万艘,年吞吐量6000万吨左右,素有“德国通向世界的门户”的称号。<br></h3> <h3>汉堡市风光秀丽,文化古老,名胜众多,每年接待300多万游客,是国际著名的旅游城市。圣米歇尔教堂是一座著名的巴洛克式建筑,始建于1750年,重建于1907年,教堂塔顶有130多米高,可登临顶端眺望全市风景。建于1897年的市政大厅,外部雕刻富丽堂皇,内部装饰华贵高雅,地下餐厅声名远扬,是一座漂亮的文艺复兴式建筑。建于1868年的汉堡美术馆,收藏有德国和荷兰著名画家的艺术珍品,是德国著名的美术馆之一。
圣詹姆士教堂、圣凯琳教堂、傅斯麦纪念塔、历史博物馆、德国话剧院、州立歌剧院等都是著名建筑。素有“汉堡明珠”之称的阿尔斯特湖,分为内外两个湖区,内湖沿岸几条古老街道上,林木苍郁,花香袭人,外湖湖面白帆点点,天鹅成群,游人如潮。建于1907年的哈根贝克动物园,占地广阔,保持着原始自然环境,各类动物自由栖息,是世界上著名的自然动物园之一。市中心附近的“植物与鲜花公园”,遍栽各种植物、花卉,并建有花坛、温室、图书馆、展览厅等。汉堡市是欧洲著名的“水上城市”,拥有大小桥梁2400多座,比意大利威尼斯城还要多5倍,是世界上桥梁最多的城市,这些桥梁如一件件艺术品装点着城市。现存最古老的石桥是建于1633年的“关锐桥”,仅10多米长,造型简单,显得朴实无华。最现代化的桥是跨越易北河的柯尔布兰特公路桥,建于1974年,长约4000米,高50多米,桥面可并行4辆汽车,号称“百桥之首”。
汉堡是北德的文化中心,建于1919年的汉堡大学是全国最大的大学,还有音乐、美术学院以及工程、航海等专业学校。汉堡的交通发达,船只可沿河道从四面八方抵达市区中心,许多人乘船上班或购物。陆上交通密如蛛网,地下铁路四通八达,主要河道的河底有隧道相通。穿越易北河河底的隧道长450米,与河面上的柯尔布兰特公路桥构成两岸联系的两条纽带。<br></h3> <h3>
水是城市的生命。对于汉堡来说,它几乎是一切。清澈的易北河缓缓流淌在静谧的德意志大地上,在它即将到达散步的终点时,邂逅了同样悠闲恬静的汉堡。汉堡人说他们桥的数量不比威尼斯少,因为许多建筑都建在河面上,汉堡因此素有“北方威尼斯”之称。易北河支流和湖泊把这座城市分隔成无数岛一样的存在物,河流、湖泊星罗棋布。<br></h3> <h3>阿尔斯特湖这个汉堡第一大湖,湖畔如丽人,景色美不胜收。人们乘坐游艇可以穿行的桥梁就有2000多座桥,真是犹如水上迷宫,为汉堡增添了无穷魅力。<br></h3> <h3>再挑剔的人,也会被阿尔斯特湖的美打动。轻柔的湖水,简直是汉堡闪动的星眸。阿尔斯特湖本是汉堡市内的一条河,被一座小桥分隔成东西两侧:湖西不大,游弋着许多白天鹅,人们悠闲地坐在湖边的咖啡馆外,晒着太阳,欣赏四周的风景。<br></h3> <h3>阿尔斯特湖是帆船运动员的天堂。湖边停满了许多大小形状不同与价格不一的帆船。<br></h3> <h3>从码头可步行至享有“最美丽大街”之誉的易北河大道阿尔斯特湖畔,汉堡最美丽的别墅群,也是富人的聚居地——白沙堤就坐落在此,站在白沙堤的小山上能把易北河和整个港口的美景尽收眼底。<br></h3> <h3>汉堡人和汉堡游客很喜欢围着阿尔斯特湖散步,因为这是亲水的绿色城市提供的最有价值的观光节目。此外,湖四周的阿尔斯特公园提供了大量的逗留、休闲和游玩地。<br></h3> <h3>汉堡港位于德国北部易北河下游的右岸,距入海口约76n mile,濒临黑尔戈兰湾内,是德国最大的港口,也是欧洲第二大集装箱港。始建于1189年,迄今有800多年的历史,已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自由港,在自由港的中心有世界上最大的仓储城,面积达50万平米。<br></h3> <h3>作为世界最大港口之一汉堡港是中国最重要的商贸伙伴之一。迅速发展的汉堡港不仅拥有总长超过100公里的码头,是西欧斯堪的纳维亚地区的主要海港和口岸之一和主要进出口贸易中心,而且拥有200多家船运公司,1000多家规模不同的国际贸易公司,其中有包括上海宝钢,中远欧洲公司,中国集装箱运输公司在内的320家中国公司,而且还有举世闻名,实力雄厚的造船中心,电子,电器,机械,石化,食品等生产加工和贸易基地。<br></h3> <h3>汉堡阿尔斯特湖,出现了这样一个奇特的雕像,不论是当地人还是游客,只要看到了这个雕像,都会觉得非常羞耻,当地人甚至还建议德国将这个雕像拆除,因为觉得它有伤风化,那么究竟是怎样的雕像,才能让他们这么反感呢?<br></h3><h3>其实说反感也不对,很多人都觉得这个雕像非常漂亮,并且具有艺术性,这个雕像是一个赤着身子,在阿尔斯特湖洗澡的女人,当地的游客在雕像周围划船时,看到雕像都觉得脸红不已,这个雕像是非常巨大的,她的头部仅露出水面的这部分,就达到了五米高度,至于美女的整双腿,有游客估测,至少在20米以上。</h3><h3>如此巨大的一个雕像,同时还这么性感,于是吸引了许多的游客来到此地观光,原本德国的汉堡旅游并不算太发达,但因为这个雕像,汉堡第一个月的旅游收入几乎翻倍,其实这个雕像并不是当地为了美观而建设的,之所以建立这个雕像,是德国有一家美容公司在打广告。</h3><h3>其实欧美国家对于人体艺术这方面,一直都不是太忌讳的,他们的生物学早在上个世纪,就已经剖析了整个人类的身体构造,在性这方面,他们称得上是百无禁忌,最后,对于德国汉堡湖的这个雕像,大家也觉得应不应该被撤下呢?</h3> <h3>圣米歇尔教堂离易北河很近,在河边就能看到米歇尔教堂那高大的钟楼尖顶。循着尖顶的方向走过去,很快就找到了教堂。
看到一篇文章说,在欧洲的城市旅游,其实就看三样东西:市政厅、教堂和广场。在汉堡,广场没什么特色,值得看的就是市政厅和教堂。
在汉堡不大的中心城区里,就耸立着五座古老的教堂,也正是这五座教堂高耸的钟楼尖顶勾勒出了这座城市的天际线。据说,当年海员远航归来,远远地看到这五个直刺云天的尖顶,就知道汉堡到了。<br></h3> <h3>米歇尔教堂是巴洛克风格,而巴洛克风格最鲜明的特点就是华丽而优雅。拿米歇尔教堂来说,与其他几座教堂在外观上最显著的不同就是钟楼的造型。那几座哥特式教堂的钟楼尖顶都是尖三角形,像利剑一般刺向天空,而圣米歇尔教堂的钟楼是方形塔身,数根圆柱撑起半圆形穹隆顶,构成眺望台,圆帽上再竖小尖塔。钟楼高 132米,与圣彼得教堂钟楼高度一样。钟楼四边的大钟,钟盘直径达8米,指针3-4米,据说为德国之最。<br></h3> <h3>从教堂外观上看,还算是很简洁的,没想到教堂里边却是华丽得超出想象。以前我参观过的大多数教堂,内部都是长方形的,最前边是祭坛,牧师站在那儿布道,下边是一排排座位,并且光线幽暗,色调也是以暗色为主,唯一的亮色就是墙壁上的彩绘窗户。
但圣米歇尔教堂却完全颠覆了我对教堂的这种印象:内部空间呈方形,很开阔,可容纳3000人。很敞亮,内部装饰也是以明快的白色为主。这已经够让我惊诧的了,但更让我惊诧的是,教堂内部在白色的基调下,竟然装点着的是金色的图饰。最有特点的是其布道讲坛,用大理石雕琢成高脚杯状,并且也用金色装饰。所以,整个教堂给人感觉是金碧辉煌,巴洛克风格的华丽优雅体现得淋漓尽致。</h3> <h3>钟楼的高度是132米,但眺望台的高度只有82米,但已足够高了,整个汉堡都尽收眼底。近处的汉堡中心城区,稍稍远一点的阿尔斯特湖、易北河及汉堡港,都一览无余。蓝天白云下,一片美丽的城市犹如一幅长卷在眼前徐徐展开。整个城市,最醒目的还是那几座教堂和市政厅高耸的尖顶。<br></h3> <h3>给我的感觉,甚至不像是教堂,而像是一个大剧院,墙壁上装有三部管风琴。管风琴实在是太漂亮了,简直就是艺术品,即便没有听到从中流淌出的美丽音符,只是这三部管风琴的外形就足以让人神往了。
我还下到了教堂的地下室,据说在二战时,这座坚固的地下室为汉堡人免受盟军的轰炸提供了不可多得的避难所。<br></h3> <h3>走出教堂,可以仔细地欣赏一下教堂大门上方的雕塑。这是一座反映天使米迦勒战胜魔鬼的青铜雕塑。这座教堂就得名于天使米迦勒,所以应该称圣米迦勒教堂,大概是音译的缘故吧,被翻成了圣米歇尔教堂。
教堂外边,紧贴着墙壁还立着一尊马丁路德的雕像。汉堡与北德的其他城市一样,是新教的重镇,所以会立有马丁路德的雕塑。
其实,如今的这座圣米歇尔教堂是在该位置上修建的第三座教堂。历史上的圣米歇尔教堂多次被雷电、大火烧毁,最后一次是1906年被一场大火烧毁。按原样重建后的教堂于1912年落成,又经历了二战的轰炸,战后再次修复。
</h3><h3><br></h3> <h3>汉堡市政厅位于德国汉堡市风光秀丽的内阿尔斯特湖边,它背靠证券交易所,东连内阿尔斯特湖连拱走廊。<br></h3><h3>市政厅用砂岩为建筑材料的豪华的市政厅,其建筑风格为新文艺复兴风格。描绘有汉堡守护神汉莫尼雅的镶嵌画就安放在市政厅大楼端面(正面)上方半圆形壁龛内。金色的拉丁文的意思是:“先辈赢得的自由,后人应加倍惜之”。</h3> <h3>市政厅建于1886—1897年之间,全部工程造价550万欧元,以取代被1842年大火烧毁的旧市政厅。汉堡市政厅是汉堡著名景点之一,内设房间647间,比英国白金汉宫还多6间。其内部装潢风格是新文艺复兴、巴洛克和古典风格。步入市政厅,参观者最先看到的是由16根石柱支撑起的大厅,立在石柱上的64处人像浮雕纪念各位汉堡名人。</h3><h3><br></h3> <h3>市政厅的二楼是权力机构所在地,德意志20位著名的皇帝的雕像立在各窗之间。这里有市政府会议室、市议会厅、大宴会厅、市民厅、皇帝厅、塔厅、市长厅、孤儿厅和凤凰厅。在大宴会厅里,参观者可以看到反映汉堡历史发展的5幅巨型壁画。皇帝厅原为天子召见臣子的地方,现为贵宾接待厅。市长接待室在二楼最北端。<br></h3> <h3><font color="#010101">漫步在汉堡商业街</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明天就要回国,就在汉堡商业街附近照个相吧!</font></h3> <p class="ql-block">2015年7月6日上午9点半钟在德国汉堡机场乘坐飞机回国。结束了这次北欧六国之行。</p><p class="ql-block">由于北欧旅游是在2015年去的,时间已经过去4年多,回忆当时旅游的经历还是有点难度的,当时拍摄的照片经过多次的整理,有的照片已经遗失,有的照片的顺序已经搞乱。不过在我的努力下还是勉强做成了美篇,希望朋友们能够理解,多多包涵。这次旅游主要是下面的几个景点;</p><p class="ql-block">(一)俄罗斯;莫斯科(莫斯科红场,克里姆林宫,莫斯科大学,圣瓦西里升天大教堂,亚历山大花园)等景点。圣彼得堡(冬宫,海军司令部大楼,十二月党人广场,涅瓦河河畔,瓦西里岛古港口广场)等。</p><p class="ql-block">(二)芬兰;(赫尔辛基亚历山特大街,政府宫,总统府,乌斯彭斯大教堂,赫尔辛基大教堂,岩石大教堂,西贝柳斯公园,芬兰城堡,波尔沃小镇)等。</p><p class="ql-block">(三)瑞典;斯德哥尔摩(市政厅,瓦萨沉船博物馆,尼古拉教堂,赛格尔广场,国王街,瑞典王宫)。哥德堡(哥德堡大教堂)。</p><p class="ql-block">(四)挪威;奥斯陆(恩松峡湾,峡湾小镇,阿克胡斯城堡,维格兰雕塑公园,挪威王宫)。</p><p class="ql-block">(五)丹麦;哥本哈根(长提公园,神牛喷泉,市政厅,国会大厦,阿美琳堡宫)。</p><p class="ql-block">(六)德国;汉堡(汉堡港,圣米歇尔教堂,市政厅,阿尔斯特湖)。</p><p class="ql-block">这15天行程,整个旅游总距离估计在18000公里左右(飞机,火车,游轮,大巴)。旅游过程比较辛苦,忙着赶路,再加上团队人员较多又不团结,每天打口水仗。人员来自四面八方,不讲团结,导游一心想赚钱,弄得大家心情都不好。所以出门旅游跟谁在一起旅游很重要,大家出来旅游都是兄弟姐妹,在一起是缘分。佛说“前世五百次的回眸,才换来今生一次擦肩而过”。命运给了我们数不尽的机遇和机会,也就是“缘”,只是有的人愿意为此付出,付出自己的一“分”心,将此成就了“缘分”,而有的人却只会怨天尤人,只等着老天给你做出所有的决定,至于这最终结果是不是想要的,那就不得而知。在这样的环境里面,大家在一起不能和谐相处,实在可惜。这也不能怪我们,关键问题还是在导游身上,为了自费项目,就引发了这么多矛盾。交费的人讽刺我们说;“你们没有钱就不要出来旅游,把我们害惨了”。大家听了很不舒服,所以在这么几天时间里,好比冤家对头似的,在行车路上吵声不断,有几次还影响驾驶员的心情。在这样的氛围中能开心吗。这样的旅游经历真的使我终身难忘,现在回想起来真是好可笑。</p><p class="ql-block">无论是有缘无分,还是长相厮守,还是命中注定,其实都是由天和人来共同完成的,我们不能完全依托于天,放弃自己的努力;也不能想着人定胜天,过分强求虚无缥缈,无论哪一种都是不好。</p><p class="ql-block">愿所有人都遇上自己的有缘人,愿所有人都成就自己的缘分。这就是我在旅游中想要的东西,那就是无论到走到哪里,能善待身边的有缘之人。</p><p class="ql-block">以前不出国,觉得国外什么都好,人们把外国说的天花乱坠,让一些没有出国的人心花意乱,大家都要出国旅游或是淘金。其实外国的钱也不是好挣的,在国外工作的人也很辛苦。我在德国汉堡就遇到一个南通人,她的女儿在汉堡工作,找的丈夫德国人,小夫妻俩工资福利都很好。她来这里是帮女儿带两个小孩。她丈夫在南通。我与她交谈了五分钟,感觉她在国外的生活不如意。但为了自己的女儿,没有办法只能过着老两口长期两地分居的生活。自己在外国生活不习惯,国外不是她想要过的生活,女婿是外国人,传统观念不同,有代沟。后悔自己把女儿送到国外来,现在想回国一次都难,十分思念自己的家乡。含着眼泪诉说她在外国生活的不如意。我只能劝她想开些,什么事都会过去的,一切事情都会好起来的,到国外生活总会有不适应的过程,时间待长了就会慢慢习惯的。她好羡慕我们明天就要回国,她是多么想回去看看自己80多岁的父母与公公婆婆。从她的眼神里看得出,她是多么渴望自己的家乡,像她这样的家庭实在是太多了。</p><p class="ql-block">是呀!有些事,你越是在乎,痛的就越厉害,放开了,看淡了,慢慢就淡化了。我觉得她很累,无需再对自己责备。奔波的人生,她已经用力,尽心,用毕生的经历培养女儿出国深造,却换来这样的无奈,何必还去耿耿于怀。人生就不会事事如意,样样随心,学会宽慰自己,懂得安慰自己,任何事情都是有利有弊的。人生难料,难料人生。生活是一道菜,苦辣酸甜咸,品了,叹了;人生是一场戏,生旦净末丑,唱了,醒了。红尘过往,没有人握得住地久天长,人生之事岂能尽如我意,哭笑皆由人,悲喜自己定。其实吧,没心没肺的活着,似懂非懂的看着,糊里糊涂的过着,半睡半睁的眯着,挺好!到国外生活肯定不是最佳选择,现在祖国强大了,还是自己家乡好。</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inherit;">欧洲建筑是分布在欧洲的古代建筑的统称。其风格在建造形态上的特点是:简洁、线条分明、讲究对称、运用色彩的明暗,鲜淡来对视觉进行冲击,在意态上则使人感到壅容华贵,典雅,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看了真让我大开眼界。</span></p><p class="ql-block">欧洲建筑风格包括:巴洛克建筑、东正教建筑艺术,法国古典主义建筑、哥特式建筑、古罗马建筑、浪漫主义建筑、罗曼建筑、洛克克风格、文艺复兴建筑。</p><p class="ql-block">这次的北欧旅游,让我看到了欧洲的各种式样与不同时期的建筑。俄罗斯的圣瓦西里升天教堂是俄罗斯最富盛名的教堂,以九个形态和颜色各异的洋葱头教堂顶闻名于世,堪称克里姆林宫和红场一带的地标建筑。精美绝伦的东正教教堂建筑艺术在这里呈现得淋漓尽致,现在这里已经成为国家历史博物馆的一部分。围环绕着四座带有八角形塔的大礼拜堂,顶部用巨大的“洋葱头”穹顶装饰,在此四个塔楼之间的斜对角线上是四个小礼拜堂,八个塔楼的正门均朝向中心教堂内的回廊,教堂外面四周全部有走廊和楼梯环绕。教堂建于16世纪末,以纪念伊凡雷帝平定喀山汗国,传说伊凡雷帝为了不让建筑师再造一座比它更漂亮的教堂,于是便下令弄瞎了他的眼睛。这个传说在抹黑伊凡雷帝的同时倒是能反映出这座教堂有多么美丽。由此可见,在克里姆林宫里面的天使报喜大教堂,圣母升天大教堂,圣彼得堡的滴血大教堂,芬兰的乌斯别斯基教堂都属于东正教教堂建筑艺术风格。这些教堂红色的主色调配上极其有代表性的洋葱顶,教堂内部展示了在意大利艺术影响下东正教拜占庭风格的装饰。所有尖塔上的十字架面向东方,象征耶稣和十二使徒,外形十分醒目。教堂内部的穹顶描绘着华丽的饰画与宗教典故雕饰,具有浓郁的传统东正教堂艺术风格。</p><p class="ql-block">哥特式建筑在莫斯科市中心的一个建筑群,南临莫斯科河,西北接亚历山大花园,东南与红场相连,呈三角形。保持至今的围墙长2235米,厚6米,高14米,围墙上有塔楼18座,参差错落地分布在三角形宫墙上。是属于典型的哥特式建筑。莫斯科外交部大楼,离红场不远。这栋大楼更加内敛“凶猛”,风格更多地借鉴纽约哥特式建筑。莫斯科大学,1943年建成,气势磅礴,高240米,也属于哥特式建筑格。世界上最著名的哥特式建筑是意大利的米兰大教堂,西班牙巴塞罗那的圣家族大教堂,法国的巴黎圣母院。这些教堂最主要的特点是:尖塔高耸、尖形拱门、大窗户及绘有圣经故事的花窗玻璃。在设计中利用尖肋拱顶、飞扶壁、修长的束柱,营造出轻盈修长的飞天感。新的框架结构以增加支撑顶部的力量,予以整个建筑直升线条、雄伟的外观和教堂内空阔空间,常结合镶着彩色玻璃的长窗,使教堂内产生一种浓厚的宗教气氛。</p><p class="ql-block">巴洛克建筑在赫尔辛基大教堂是一座路德派新教教堂,宏伟的建筑内有很多精美的壁画和雕塑。每当教堂钟声响起,整个广场都一片肃静,众多游人一同静静感受着这种唯有宗教才能带来的让心灵宁静的珍贵一刻。丹麦阿美琳堡宫由环绕阿玛林堡广场的四座相同样式的洛可可建筑组成。另外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西班牙圣地亚哥大教堂,法国的卡尔大教堂。这些教堂都是经典的巴洛克建筑风格。巴洛克建筑风格打破了对古罗马建筑理论家维特鲁威的盲目崇拜,也冲破了文艺复兴晚期古典主义者制定的种种清规戒律,反映了向往自由的世俗思想。另一方面,巴洛克风格的教堂富丽堂皇,而且能造成相当强烈的神秘气氛,也符合天主教会炫耀财富和追求神秘感的要求。</p><p class="ql-block">法国古典主义建筑的代表作品有巴黎卢浮宫的东立面、凡尔赛宫和巴黎伤兵院新教堂等。凡尔赛宫不仅创立了宫殿的新形制,而且在规划设计和造园艺术上都为当时欧洲各国所效法。古典主义建筑造型严谨,普遍应用古典柱式,内部装饰丰富多彩。法国古典主义建筑的代表作是规模巨大、造型雄伟的宫廷建筑和纪念性的广场建筑群。</p><p class="ql-block">芬兰,瑞典,挪威,丹麦这些国家的市政厅建筑都是属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风格,市政厅都是红砖建筑,内部富丽堂皇。市政厅的建筑和装修都简单朴素。这些市政厅的共同特点就是没有警卫。</p><p class="ql-block">我印象中的北欧,有绵延清新的森林,丰富平静的湖泊,狭长曲折的海湾。北欧除了有神秘绚丽的极光,也有漫长而寒冷的冬季,由于缺乏光照,北欧人的冬天压抑感十足。尽管天气寒冷,但这里却有着世界上最为丰富的地热资源,温泉遍布,因此很多北欧人的一天都是从泡温泉开始的。</p><p class="ql-block">北欧不仅有独特的自然风光,发达的经济,更有着令人羡慕的福利。北欧人每年180多天都是假期,生了孩子的夫妻可以带薪休假480天。北欧人可以免费上学,16-20岁的孩子还会有政府的额外补贴;他们还享受免费医疗,治病完全免费,最多排个队。北欧人平均每周工作时长37个小时,而中国人的工时平均多了8小时。</p><p class="ql-block">北欧国家没有高楼大厦,这里也没有灯红酒绿的夜生活。北欧苛刻的自然环境,造就了北欧人节约的性格。人们穿着朴素,开着旧车,吃着简单的食物。北欧人对物质并没有狂热的追求,但是对生活的品质有着很高的要求。我们所熟知的北欧风格以简约著称于世,并影响到了后来的极简主义,极简主义摒弃了纷繁复杂,因其返璞归真而呈现出别样的高级美。而在中国繁华的商务中心,上班族顶着压力还在为了冲业绩,继续吃着外卖食品。在中国加班是一条不成文的规定,中国夜晚的办公楼总是灯火通明,北欧人也加班,但他们宁愿凌晨三点加班,也要保证和孩子在一起的晚餐时光。这就是中国与外国的不同之处。</p><p class="ql-block">丹麦人讲究的是一种怡然自得的生活状态,一种舒适的环境和感觉。在当下高速发展的中国,人们感受更多的是焦虑,我们害怕自己没有足够的钱去生活。相比之下,北欧人慢节奏的生活更令人向往。于是很多大城市生活的人,萌生了退休后移民北欧的想法。但舒适本身是一种理念,它不是我们孜孜以求实现的目标,而是随时随处可以进入的一种状态。</p><p class="ql-block">丹麦的冬季夜晚时间很长,他们喜欢在家中点上香薰蜡烛,享受温馨的时光,这样的生活细节就是舒适。丹麦人喜欢聚在一起喝咖啡聊天,他们认为这是舒适生活状态。我们不必将丹麦人的舒适完全复刻,对我们而言摆上茶具,沏一壶清茶,同样是在惬意地享受舒适生活状态。</p><p class="ql-block">瑞典有句老话:钱是可以储存的,而时间是不能储存的,你怎么花时间,决定了你一生的生活质量。中国人与北欧人很大的不同是,前者活在未来,后者活在当下。活在当下的人总是幸福的,因为人生唯一可以把握的就是当下,只有此时此刻是最真实的。在速度比拼中疲于奔命的人们,应该做的是给自己更多的空闲去省察自己的内心,调整自己的方向与前进的步伐。</p><p class="ql-block">中国:多数中国人加班的方式很悲情,朝九晚九、将工作摆在第一的结果就是晚归晚起,中国爸爸经常晚上回家的时候孩子已经睡了,早上起床小孩又已经上课,同住一个屋檐下,一个礼拜有五天无法见面好好说话,已经成为中国双薪家庭的生活常态。</p><p class="ql-block">北欧:即使要加班,也以不影响家庭时间为准,例如父亲宁可选择凌晨3点钟去加班,家里至少还有母亲可以陪小孩吃早餐,父亲也只损失早餐的 1小时相聚。凌晨加班听起来匪夷所思,但的确为北欧爸爸们增加了3小时的晚餐家庭相聚时光。</p><p class="ql-block">就拿欧洲的驾驶员来说;公司对驾驶员的行车时间有严格规定。工作时间不能超过8小时,每开车2个小时必须休息20分钟,每辆车上都安装了行车记录仪。有时候需要延长工作时间,导游一定要与驾驶员商量。所以在欧洲旅游时间概念一定要把握好,否则就会影响旅游的整个行程。因此,去欧洲旅游可以放心地坐在汽车上观光,绝对不会出交通事故。在国内就不同,驾驶员们追求的经济效益,工作时间都要超过10个小时,相对来说事故的概率就高。</p><p class="ql-block">快一点再快一点,你的灵魂是不是已经跟不上身体的速度,慢一点再慢一点,北欧人用他们的生活方式告诉你什么是真正的幸福。简约——降低物质的欲望,回归宁静的心灵。</p><p class="ql-block">北欧苛刻的天然环境,使节约的习惯成了必须:饭不能不吃,但不必太好;钱不能没有,但不必太多。北欧人的简约传统随处可见,穿衣打扮,不论贵贱,但求合适,符合自己的气质,凸现自我个性。七八十岁的老太太,米色风衣、呢裙、淑女皮鞋、英国女王式的头巾,气质优雅地走在街上,也是一道美丽的风景。此外,如果谁家新添了宝宝,朋友、邻居都会把合适的旧衣服洗得干干净净、熨得服服帖帖给送过来,在北欧人的生活里,互送旧衣是再平常不过的一件事。</p><p class="ql-block">巷尾街头遇到朋友,咖啡馆是首选。一杯咖啡15克朗,就是一杯浓郁可口的卡布奇诺,也不过25克朗左右。这样,沐浴着太阳浴,大半天的时间就可以和朋友舒服惬意地打发掉了。北欧国家人少地多,但道路却明显比法国要窄。在城市里,直道很少,大多是小巷。当地人开的私家车也都以小为特征,很多人则干脆骑自行车上下班,环保对他们不仅是一种时尚,更是一种高尚。高效——工作是为了更好的生活。一天懒到晚无所事事,或者朝九晚五像拧紧的发条成为上下班飞人,这两种生活状态都是北欧人无法忍受的。他们的工作相当轻松,空余的时间,足够再打一份工。但他们是绝不会这么做的,而是选择在咖啡店喝咖啡或看书消磨掉。但千万别以为北欧人每天就是喝喝咖啡、看看报纸的懒人生活,他们享受幸福的前提是高福利体制下高效和热情的工作态度。“不要考虑收入,先问自己喜不喜欢,喜欢的工作才有可能做好它”,这是北欧人的价值观,因此工作对他们来讲绝不是一种“煎熬”。为了提高效率,北欧人想尽一切办法进行创造,为的是有更多的时间休闲和陪伴家人,看看那么多诺贝尔得主和世界著名企业你就会明白。</p><p class="ql-block">只要轮到休假,大家才得以忙碌起来,变成了世界飞人,不亦乐乎地去其它国家和地区度假。北欧人爱旅行是出了名的,</p><p class="ql-block">夏季的时候,要么去度假小屋,要么满世界飞。爱家庭——小王子公主的安乐窝。北欧人的生活里,只要一放假,他们就会迫不及待的和家人一起享受阳光、海滩、滑雪、骑行带来的快乐。北欧人的家庭观念很强,即便是男人也不会以“加班应酬”为由,牺牲与妻子、孩子在一起的时光。下班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和家人一起度过不开电视机的“家庭时间”。他们一起做饭,做游戏,讲故事,聚会,很少有人在外留恋。即使要加班,也以不影响家庭时间为准。</p><p class="ql-block">北欧人的生活方式,让我们好羡慕,我们能够做到吗,不可能。传统观念不同,生活方式也不一样。对我而言,经常出国旅游,国外的东西也或多或少了解一些,适合自己的东西学一点,不适合的东西就不要去学,我们不能与外国人比。还是学一些中国人自己的东西为好,坚持自己的原则,爱我的祖国。做人要有信仰,做事要有信心。信仰是指路明灯,信心是前进动力。打跨自己的,不是别人而是你自己。不要把一次的失败看成是人生的终审,世上没有一帆风顺的事,只有坚强不倒的信心与毅力。逃是懦弱的,避是消极的,退就显得更加无能。成功的道路靠自己闯,心在哪里,路就在哪里,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p><p class="ql-block"> 人生之旅或阴或晴,风一程雨一程,但也要风雨兼程。我们时常会感觉心累,只是自己想得太多。我们总说生活繁琐,其实是自己不懂得品味。我们总是争强好胜,其实是自己虚荣心太强。</p><p class="ql-block">越是漫长的坚持,越能带给我们最永久的幸福。一个缺乏耐心的人,永远都不可能成为一名强者。要想出人头地,有所成就,就必须忍住那些扎在心头的芒刺,将其化为前进的动力。忍字不是心头的那把刀,而是刀下那颗耐心。忍住一时之气,苦撑到底,方能博得成功。要记住:越是忍住泪水,越会变成幸福的良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