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得益于电视剧以及民间小说对杨家将的生动刻画,我们印象当中的杨家将一直都是一群忠勇卫国、军事素质过硬的职业军人。杨门女将、佘太君老年挂帅、穆桂英挂帅等一系列传奇故事让我们对杨家将充满了敬重和好奇。作为北宋时期的一个典型军事世家,杨家无疑是北宋时期的一个鼎盛家族,那么说到这里,一些历史迷的问题就来了,北宋灭亡之际为什么就没看到杨家将大显身手,忠勇卫国呢?<br></br></h3></br>
<h3>
<h3>杨业,又名杨继业,早年又叫重贵,是太原人。他本是北汉的一员大将,被赐姓刘,国人称其为“无敌”。<br></br></h3></br>
<h3>北汉亡后,宋太宗识人惜才,将其收入麾下。归顺北宋后,他改回姓氏。北宋初年,宋太宗认为他熟悉边防,就命杨业前去驻守代州(大致位于今山西)。</h3></br>
<h3>在这期间,杨业延续了往日的骁勇。太平兴国五年,杨业在雁门关一带大破辽军,威名远播。这是杨家的第一代将领。</h3></br>
<h3>
<h3>杨家的第二代就是杨延昭,杨延昭也是杨家声名赫赫的一代将领,可是,他所处的时代,没有他父亲杨业那时候动荡,所以,他和契丹族的开战,远没有杨业那时候,那么激烈。<br></br></h3></br>
<h3>杨延昭是接替了自己父亲的职位,继续为大宋防守边界对抗契丹的。到了宋真宗继位之后,更是和契丹签订了友好协议《檀渊之盟》,也就是这个协议的签订,契丹和宋之间基本上没有了战事。</h3></br>
<h3>
<h3>随后宋和契丹后来是和平共处了,但是打仗的时候杨延昭其实也是一点不逊色于他的父亲杨业的。<br></br></h3></br>
<h3>在杨业死后,杨延昭在遂城遭遇契丹军,围城数天。萧太后亲自督战,宋兵害怕,杨延昭命全全城壮丁登城持兵器守城。</h3></br>
<h3>因遇天寒,令人取水破城墙,次日城墙全是冰,光滑坚硬,敌兵无法爬上来,只好退去。</h3></br>
<h3>
<h3>契丹又南下,杨延昭设精兵埋伏在洋山西,先是袭击敌人,边战边退,退到西山时伏兵 杀出,契丹大败,用匣子装着敌将首级献给皇帝。杨延昭升任本州团练使,与煲粥杨嗣同时受奖。<br></br></h3></br>
<h3>宋真宗曾说,杨嗣与杨延昭,忠心勇猛,很多人妒忌他们,但我会庇护的。</h3></br>
<h3>然而,在对于杨家将在正史中的记载在杨广文之后就中断了,可以判断,随着战争形式的日益复杂,杨家后人的作战范围日益扩大,而家族却没有可以传承家业的后人可以恢弘祖先师爷,因而在北宋后期逐渐名声不显。</h3></br>
<h3>
<h3>再说一点,北宋时期是重文轻武的。因为当时的人们都希望国泰民安,没有人愿意流血牺牲上阵打仗,所以大家一心都想好好学习,考取功名,早日升官发财。而且文官的收益是非常丰富的。<br></br></h3></br>
<h3>三是武将却不同,名门杨家将在北宋时期其实已经到了家族没落的时候,后代也大多沦为平民或者弃武从文了。</h3></br>
<h3>
<h3>而且就算真的有人坚持,那么从军之后也只能我下等军官,何为下等军官,下等军官就是放到现在的话就是一个片区派出所的大队长。就像水浒传里的杨志,作为杨令公的后代,却始终不得志,而且在他们的那个圈子里还备受排挤,最后被逼无奈之后上梁山做了土匪。</h3><br>
<h3>所以,北宋时期不是杨家将没有去救驾,而是北宋时期重文轻武的风气害了他们自己,也害了杨家将。不得不说这是一种无奈和悲哀。</h3><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