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向北——中俄边境自驾游2018年7月4日——7月21日

老白

<p class="ql-block">中俄边境游是我多年的梦想。</p><p class="ql-block">小时候我就对历史和地理感兴趣,我的课外读物大部分都与历史故事和地理内容有关。那时从书本上知道沙俄侵占了我国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大片的国土,那是一片富饶而美丽的地方。还有边境线上的日军要塞,当时感觉很神秘。随着年龄的增长,总想着能到黑龙江边、乌苏里江边看一看,但是那个年代只能是梦想。近些年的旅游热,又一次唤醒了我游中俄边境的欲望。经过充分的准备,做足了功课,终于在2018年7月踏上了征程。历时18天,从图们江口开始,一路向北,经过兴凯湖,从乌苏里江的起点顺江而下到终点——中国的东极黑瞎子岛,再沿着黑龙江逆江而上,向西北方向一直到中国的北极——漠河的北极村。这一趟下来,围绕着鸡头转了大半圈,此次旅行总行程6500公里。</p><p class="ql-block">这次自驾游,我走的是边境公路和沿江公路,因为靠近边境,车少人少,可以尽情的欣赏绝美的景色。左手边山林沟壑,右手边界江风光。一路的景观大道,是自驾的天堂。</p><p class="ql-block">下面我就把这次旅行主要的、有意义的景点记录下来,回顾白山黑水的自然风光和所发生的一些历史事件。我的美篇难免有编辑的不合理、照片选的不合适、文字不通顺等等不足之处,恳请各位朋友提出宝贵建议和指导,以便更好的完善我的作品。谢谢!</p> <p class="ql-block">2018年7月4日,我们夫妻二人带着小外孙从沈阳出发,一路向东,经过抚顺、通化、白山、到达临江市。在临江枴向沿江公路,这是沿着鸭绿江边的一条路,左边是青山,右边是鸭绿江,对岸是朝鲜。鸭绿江从这里向上属于上游,江面不宽,对岸的状况一览无余。走在这条路上心情舒畅,青山绿水,景色如画。快到长白县的时候,路过十五道沟望天鹅景区,在十五道沟玩了一天。由于回来的时间太长了,很多照片都弄没了,就剩了几张孩子的照片。</p> <h3>从长白县向北,路过长白山天池景区的西门、北门继续向东北方向行驶200公里,到达珲春市的图们江边。当时长白山大雾弥漫,能见度50米。</h3> <h3>图们江是中朝界河,干流长525公里,中朝边境510公里,俄朝边境15公里。</h3> <h1>《图们江口的防川村》</h1> <p class="ql-block">珲春市敬信镇的防川村是吉林省最东边的一个村,在中国版图的鸡嘴位置,这里是中俄朝三国交界地带,是“一眼望三国”景区。“鸡鸣闻三国,犬吠惊三疆”。</p><p class="ql-block">从敬信镇到防川,有一段国土狭窄到只剩下公路,是我国最窄的领土,这段路叫洋馆坪大堤,路实际就是图们江的江堤,路的南侧是图们江,北侧路基下铁丝网与公路同行,铁丝网的外侧就是俄罗斯领土。1957年江堤路被洪水冲毁,进出防川村只能借道俄罗斯领土,1983年国家花巨资在江湾中用巨石垫起了江堤路,从此进出防川通车了。1992年又加宽加固了这条路,铺上了柏油路,现在这条路长880米,宽8米,非常漂亮,是防川的一道风景线。</p><p class="ql-block">防川是中俄东部边境的起点。</p> <p class="ql-block">1860年中俄签订了“中俄北京条约”,条约规定乌苏里江以东,图们江口以北到黑龙江入海口以及漫长的海岸线归俄国所有。从此中国东北没有了出海口,吉林省离日本海最近确成了内陆省。防川到日本海仅15公里,只能望洋兴叹!俄国人从中国掠走10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就差这15公里吗?他们就是要围堵中国,恶心中国。</p> <h3>下面两张地形图是从网上下的,便于了解防川的地理位置。</h3> <p class="ql-block">土字碑</p><p class="ql-block">1886年清朝庭派督办边务大臣吴大澂勘察东部边境,他长途跋涉,不辞辛苦,实地勘察,发现俄国人在1861年把中俄界碑立在了距图们江口23公里的地方,把敬信镇和防川村圈进了俄国境内。“中俄北京条约”规定:界碑应该立在距图们江口10公里的地方,吴大澂据理力争,与沙俄进行了多次艰苦的谈判,最后俄方同意将界碑立在距江口15公里的地方,从此中国将自己的土字碑立在了此处。吴大澂为中国争回了敬信镇和防川村,同时也争得了图们江口的出海权。但是此后中国人出海受到极大的限制,两国关系好时可以通行,关系紧张时禁止通行。</p><p class="ql-block">土字碑虽然字不多,但它凝聚了中华民族太多的屈辱,同时也体现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1993年,在它的旁边新立了423号中俄界碑。现在土字碑已成文物。</p><p class="ql-block">一位前中央领导人在视察防川时感叹:图们江水向东流,土字碑前路断头,登上哨所望沧海,旧事不堪再回首。</p><p class="ql-block">土字碑后面是俄罗斯。</p> <h3>这是防川的最高建筑“龙虎阁”,最上层11层是观景台,可以看到三国的全貌,下面多层是防川国防教育展览馆。展览馆内有众多的实物和图片,展示了防川和东北边境的变迁史,以及中国人民顽强抗争的历史。</h3> <h3>在龙虎阁观景台上拍照的图们江和俄朝铁路大桥,大桥像锁链一样封住了图们江,而且桥修的非常低,距离水面7米,大型船只根本过不去。改革开放后,经过多次的谈判,俄方同意中国渔船挂中国国旗,可以在俄方一侧进入日本海进行季节性捕捞,其他的商船禁止通行。</h3><h3>在龙虎阁的观景台上,举目相望,是标准的一眼望三国景观。左侧是俄罗斯,江的右岸是朝鲜,江面大桥是俄朝铁路大桥,中间的三角地带是中国境内,大桥前方10公里是日本海。</h3> <h3>这是用望远镜拍摄的俄朝铁路大桥及入海口的江面。</h3> <h3>铁丝网左侧是俄罗斯,右侧是中国。</h3> <h3>《镜泊湖景区》</h3> <h3>7月8日到达境泊湖</h3><h3>镜泊湖中国最大,世界第二大堰塞湖。</h3> <h3>吊水楼瀑布</h3> <h3>这是中华民国1924年立的“吊水楼”瀑布石碑。</h3> <h3>《中俄贸易的重镇——绥芬河》</h3> <p class="ql-block">绥芬河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是一座风光秀丽的山城,是沙俄修建中东铁路后兴起的城市,对外国际贸易已有百年的历史。绥芬河有一条铁路,两条公路与俄罗斯相通,被国家定为一类通商口岸。在绥芬河市区到处都是俄罗斯人,他们多数是来上货的。</p> <h3>《中俄边境最大的军事要塞——东宁要塞》</h3> <h1>7月10日到达东宁要塞</h1><h1>东宁要塞位于黑龙江省东宁县的中俄边境线上。从1934年开始,侵华日军在中俄边境修筑了17处要塞群,东起吉林省珲春,西至内蒙古阿尔山。这17处要塞群分为特、甲、乙、丙、丁五种级别,其中东宁要塞、虎头要塞、海拉尔要塞、瑷珲要塞为特种要塞,防御功能和进攻性能是最强的,在这些要塞群中规模最大的是东宁要塞群,它紧邻中俄边境,唯一以进攻为目的大型永久性阵地群,是掩护日军主攻部队,发起侵苏战争,最前沿的火力支撑点,被关东军称为“国境一级阵地”。东宁要塞群纵深50公里,主要工事分布在距边境3——5公里范围内,地上地下设施一应俱全。地下有升降井,作战指挥室,通讯室,发电室,弹药库食品库,厨房,浴室,军官宿舍士兵宿舍,慰安所等等,特殊位置分上中下三层,四通八达。这些工程全部是钢筋水泥灌注,异常坚固,有观察孔,射击孔,火炮发射孔等。东宁要塞修建时动用中国劳工和战俘17万人。日军为了保密的需要,工程完工后几乎全部杀害,幸存者寥寥无几。有的工程到日军投降还没有完工。</h1> <h1>被炸塌的要塞入口处</h1> <h1>要塞的有些关键部位和出入口在战斗结束后,被苏军有意的炸毁了,他们怕以后中国人利用要塞对付他们。</h1> <h1>1945年8月9日,苏联红军发起对要塞的进攻,在暴风骤雨般的炮火打击下,要塞的通讯设施被炸坏,与外界完全失去联系。战斗异常激烈,日军依靠坚固工事顽强抵抗。8月15日日本天皇发布投降诏书,要塞内的日军没接到投降诏书,拼死抵抗。苏军对要塞轮番轰炸,在飞机坦克的掩护下,还是久攻不下,可见要塞的坚固。后来苏军从别处押来一个已投降的日军军官进入要塞,宣读投降诏书,901名日军官兵打着白旗走出要塞,时间是1945年8月30日,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结束。战后有中、俄、日的历史学家考证,东宁要塞是二战的最后一战。</h1> <h3>《中俄界湖——兴凯湖》</h3> <h1>兴凯湖在黑龙江省密山市的东南部,距密山市35公里。兴凯湖原为中国内湖,1860年中俄“北京条约”签订后,成了中俄界湖,中国占了北面的三分之一,俄占了南面的三分之二。兴凯湖的面积和青海湖的面积大体相当,都是4000多平方公里。</h1><h1>中俄边界从兴凯湖开始以水为界。</h1> <h1>兴凯湖以“水域浩瀚,气势磅礴”著称,站在岸边:烟波浩淼,水天一色。兴凯湖浴场的沙滩是最美的,沙滩细腻,没有一个贝壳和卵石,踩在上面非常柔软。这里是孩子们的天堂。</h1> <h1>下面三张照片是兴凯湖度假村的景色,这里不似江南胜似江南。是避暑胜地,因为地处边境,人烟稀少,加之保护力度的不断提高,保持了较为原始的生态。整个湖区包括浴场,卫生状况极好,看不到垃圾,给人一种舒适的感觉。这个湖的魅力远比你从照片上了解的要好很多。它还是国家重要的湿地保护区和国家地质公园之一。</h1><h1>从密山市兴凯湖一线开始,往北行驶进入三江平原地区,就是北大荒地区,如今已变成了北大仓。</h1> <h3>《乌苏里江》</h3> <h1>乌苏里江上游有两个源头,一条在俄罗斯境内,另一条在中国境内,从兴凯湖流下来的一条河流,两个源头在虎头镇汇合后称为乌苏里江起点。</h1> <h3>《珍宝岛》</h3> <h1>珍宝岛是黑龙江省虎林县乌苏里江中的一个小岛,自从1969年中苏珍宝岛之战,该岛名扬中外。</h1> <h1>珍宝岛位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中国一侧,原本它是中国岸边伸向江中的半岛,经过江水的冲刷与岸边分开,形成岛屿,理应属于中国领土。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苏军开始在岛上巡逻,1964年中苏关系进一步恶化,苏联边防军开始驱赶上岛的中国边防人员,到1967年双方边防人员从互相对骂推搡到开枪射击,军事冲突升级。1968年年底,党中央和毛主席做出了自卫反击战的决定。1969年3月2日,苏军在珍宝岛上开枪射击我边防人员,我边防部队奋起反击,自卫反击战开始。苏军动用坦克、装甲车向我边防部队发动多次进攻,我边防部队发扬当时的“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打退了苏军的多次进攻,3月17日终于将苏军赶出了珍宝岛,我军大获全胜。珍宝岛的胜利,又一次打出了解放军的军威。战斗中我军还缴获了一辆苏军坦克,现在在北京的军事博物馆里展出。缴获这辆坦克,对我国来说意义非常重大。对当时是超霸的苏联是颜面丢尽。</h1><h1>中俄两国在百年的无数次边境争端中,我们没有赢过。珍宝岛自卫反击战,在毛泽东的领导下,我们第一次战胜了对手。</h1><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h1>1991年中苏签署协议,边界按照乌苏里江主航道划分,珍宝岛划归中国。直到2004年“中俄东段边界补充协定”签订之后,珍宝岛从法律上完全归属中国。</h1><h1>珍宝岛自卫反击战之后,当时的中央领导人认识到:我们最大的敌人不是美国,应当与美国及西方国家拉近关系。中央及时调整了军事和外交策略,并积极与美国等西方国家建立外交关系,特别是与美国建交后,我国国际威望空前提高,为以后的中、美、苏三国鼎立的局面打下了坚实的基础。</h1> <h1>江边的“一岛独胜,百年首捷。”纪念碑</h1> <h1>珍宝岛现在归部队管理,军事管制。散客不准上岛,团体游客用介绍信提前一天与部队联系,征得同意后乘坐部队巡逻艇上岛参观。这里说的团体游客是指国家机关和大企业的人,有头有脸的人,一般的旅游团也不行。人是分等级的。</h1><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h1>下面是用望远镜拍摄的珍宝岛画面。</h1><h1>珍宝岛风光秀丽,景色宜人。</h1> <h3>《中国最东端——黑瞎子岛》</h3> <h1>7月13日到达抚远县</h1> <h1>抚远县在2016年升格为黑龙江省的一个县级市。</h1><h1>抚远县在祖国版图的东北角,地处黑龙江与乌苏里江的汇合处,这里是三角形的极角,是雄鸡鸡冠处的下端,又是祖国的最东端,被誉为“华夏东极”。</h1><h1>抚远最著名的景点是“乌苏镇”、“东极广场”和“黑瞎子岛”。</h1><h1>乌苏镇在黑瞎子岛没回归之前,是中国东部边境的最东端。它南面是宽阔的乌苏里江,东北方向是抚远水道,乌苏里江在这里被分为主航道和抚远水道,跨过抚远水道就是黑瞎子岛。</h1><h1>黑瞎子岛是黑龙江和乌苏里江冲积而成的岛系,由多个岛屿组成,被称为“抚远三角洲”,总面积340平方公里,西半部回归中国171平方公里,归抚远市管辖。</h1><h1>黑瞎子岛历史上是中国领土,1929年在中东铁路事件中,被苏联顺势霸占,直到2004年,两国经过多年的谈判,才回归了半个黑瞎子岛。</h1><h1>1929年,易帜后的张学良年轻气盛,傲气冲天,没有仔细分析当时中苏实力,冒然收回中东铁路的一部分管理权,将中东铁路的苏联工作人员遣送回国。苏方严正交涉无果,随后大兵压境,国民政府对苏宣战,这下捅了马蜂窝,苏军从东北边境东西两线进攻中国,东线苏军攻占了同江、富锦一带,炮击乌苏镇,占领黑瞎子岛,东北军惨败。最后张学良派人与苏方签订了“伯力协定”。一切又回到了原点,苏方又恢复了在中国的一切权益。这次事件中,最痛心的是丢了黑瞎子岛。偷鸡不成蚀把米。这是国际共产主义的领袖、中国人的老大哥斯大林同志执政时期干的“好事”。什么沙俄时代,什么社会主义时期,都是一路货色。</h1><h1>中东铁路事件,是张学良执掌东北政权后干的第一件大事,彻底暴露了他不懂政治,不会调兵打仗的无能表现。这次事件最严重的后果是:暴露了东北军的外强中干,彻底摧毁了东北军将士的斗志,为后来的对日不抵抗奠定了基础。驻东北的日本关东军看清了东北军的不堪一击,两年后便发动了9.18事变。</h1><h1><br></h1><h1>为了更方便了解其地理位置,下了两张地图。</h1> <h1>东极广场也叫太阳广场,在乌苏里江与抚远水道的交汇处,这里是除黑瞎子岛之外中国的最东端。</h1> <h1>这是东极广场上的东极极标,用白钢铸成,不管你从哪个方向看,都是一个“东”字,最上端的金色圆球代表太阳,象征着祖国每天的第一缕阳光从这里升起!</h1> <h1>乌苏大桥是跨过抚远水道,连接乌苏镇与黑瞎子岛的特大桥梁。也是一个景观。</h1><h1>2004年,中俄两国签署了“中俄东段边界补充协定”。2005年,俄罗斯联邦和我国人大都通过了这个协定。这个协定的签署,标志着包括黑瞎子岛在内的所有中俄边境遗留问题全部得到解决。中俄两国4300公里的边境线得到最终确认,一百多年的争端画上了句号。</h1><h1>如果在这个协定之前签订的一切中俄条约都是不平等条约,那么这个协定就是在两国平等的条件下签署的平等条约。这是有法律效力的。</h1><h1>在这之前,中国人总认为中俄“瑷珲条约”和“北京条约”是不平等条约,有朝一日,等我们强大了,把丢失的国土再拿回来,其实那只是一个梦想而已。现在“中俄东段边界补充协定”的签定,这回连“梦”都没有了。</h1><h3><br></h3><h1>下面是2008年中俄在黑瞎子岛上举行的边境界碑勘定现场。</h1> <h1>259号界碑是标志性界碑,是中国在黑瞎子岛上最东端的界碑。</h1><h1>界碑后面是俄罗斯。</h1><h1><font color="#010101">世界独一无二的一岛两国格局由此形成。</font></h1> <h1>这是半个黑瞎子岛回归之后,在岛上修建的“东极宝塔”,上面有观景台,可以看到黑瞎子岛的全貌。“东极宝塔”与259号界碑近在咫尺。</h1> <h1>黑瞎子岛上的熊园。</h1> <h1>黑瞎子岛上的湿地公园。</h1> <h1>这是曾经的俄军兵营和哨所。俄军撤出时,俄军要拆除所有建筑,中国方面出资20万美元,买下了俄军的这些建筑,以供游人参观。</h1><h1>由此可以看出俄国人的贪婪。</h1> <h1>经过十天的跋涉,完成了由南向北的中俄东部边境的旅程。</h1><h1>从现在开始,由抚远向西北方向行驶,沿黑龙江逆江而上。</h1> <h3>《三江口景区》</h3> <h1>7月15日到达同江市,同江市有一景观:三江口。</h1><h1>三江口:松花江与黑龙江汇合后当地人称“混同江”,黑龙江、松花江、混同江,故名为三江口。</h1><h1>黑龙江水由西向东流淌,江水平稳呈墨绿色,松花江水喘急呈淡黄色。两江汇合后江水十几公里不混,是一道自然奇观。</h1> <h1>可以看到江中的两种颜色。</h1> <h3>《历史古城——瑷珲》</h3> <h1>7月17日到达黑河市</h1><h1>黑河市有两大景区:瑷珲历史陈列馆、黑河市知青博物馆。这两处景观都在黑河市瑷珲镇。</h1><h1>黑河市和瑷珲镇都在黑龙江边,两地相距35公里。瑷珲始建于康熙年间,为了长期抵抗沙俄,修建了军事重镇——瑷珲城。最初建在江左岸,后来因隔江交通不便改建在江右,就是现在的位置。</h1><h1>瑷珲城的最高长官是黑龙江将军,掌管黑龙江两岸的一切军政事务。瑷珲在当时相当于黑龙江省的省会。</h1><h1>1858年,沙俄不满足尼布楚条约规定的外兴安岭以北地区,开始侵占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地区,以武力逼迫黑龙江将军奕山签定“中俄瑷珲条约”。条约规定,黑龙江以北至外兴安岭60万平方公里国土划归俄国,乌苏里江以东40万平方公里的广大地区为中俄共管。</h1><h1>瑷珲条约是奕山与沙俄签订的,最初清政府不承认。</h1><h1>两年后的1860年,中俄两国政府又签订了“中俄北京条约”,不仅认同了瑷珲条约,还把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中俄共管地区划归俄国。沙俄不费一枪一弹,从中国掠走10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比东三省的总面积还大,东三省总面积是80万平方公里,一个库页岛是两个台湾省的面积。还有从图们江口到黑龙江口漫长的海岸线。</h1><h1>更重要的是,俄国打开了通往太平洋的通道,而我们却失去了东北的出海口。白山黑水支离破碎。</h1> <h1>瑷珲历史陈列馆坐落在瑷珲城中,原黑龙江衙门驻地,也是签订瑷珲条约的地方。</h1><h1>从“瑷珲条约”签订以后,清政府认为这下安全了,放松了对黑龙江右岸的防御,将黑龙江衙门改为副都统衙门,由副都统掌管军政事务。</h1> <h1>走进瑷珲陈列馆大门,有一种凝重和庄严的感觉。</h1><h1>瑷珲陈列馆大门上方的警世钟。</h1> <h1>陈列馆主干道两侧高大的松树,每棵树下都有一块石头,上面写着江东六十四屯每个村屯的名字。</h1> <h1>瑷珲历史陈列馆内有大量的图片、雕塑、文字、实物等。反映了中俄边境的演变史,是全国唯一一座全面反映中俄东部关系史的专题性博物馆。</h1><h1>陈列馆门外有挂着1858个风铃的风铃墙,风铃随风飘动,叮当作响,告诉人们不要忘记屈辱的1858年。</h1><h1>虽然对这一段历史略知一二,但在参观过程中,面对直观、生动的图片、展品和众多开放式还原场景,还是感受到心灵的震撼。</h1> <h1>黑龙江由西向东流淌到瑷珲附近几百公里的江段,改为由北向南流淌,所以江左岸俄地界称为江东。</h1><h1>江东的“海兰泡”和六十四屯,在明末清初就有中国人在那里生活,这里有黑龙江沿岸最富饶的黑土地,是粮仓,除了自给外还有剩余。海兰泡的商家店铺有几百家。清朝中、后期是一派繁荣景象。</h1><h1>瑷珲条约规定,黑龙江以北归俄国所有,基于江东有大量的中国人居住,中国政府对这一地区有永久的管理权,中国人有永久的居住权。这个条约真荒唐,土地的主权都没有了,还谈什么各项权利。此项规定埋下了祸根。</h1><h1>从1858年——1900年的42年间,两国表面上相安无事。沙俄远东军民的给养和生活用品,大部分由海兰泡和江东六十四屯供应。这期间俄国人往这一带大量移民。</h1><h1>1900年7月,沙俄军方为了全面霸占黑龙江以北的土地,制造了惨绝人寰的海兰泡大屠杀和江东六十四屯大惨案。在海兰泡沙俄军队抓捕中国人3000多人,赶至江边,用辫子把几个人绑在一起,用刀刺、斧砍、枪击等方法,驱赶到江中淹死。不敢下水的直接击毙,连怀抱的婴儿也不放过,在江中泅渡的中国人,遭到俄军射杀,随江水漂流到对岸的幸存者只有80余人。从7月17日——21日,俄军共进行了四次大屠杀,5000多人遇难,浮尸飘满江面,江水变成红色。就在海兰泡开始屠杀的第二天,江东六十四屯也遭到另一支沙俄军队的大屠杀。大屠杀之前,知道信息的大批屯民连夜过江,躲过了一劫,没来得及逃的,有2000多人全部遇难。这两地的大屠杀,在历史上被称为“庚子俄难”(1900年农历是庚子年)。</h1><h1>于此同时,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广大地区,沙俄对当地的中国侨民也展开了同样的大屠杀,遇害的中国人总计不下二十万。我国的历史教科书没有这段历史,只有日本的南京大屠杀。沙俄的暴行比起日寇侵华时的烧光、杀光、抢光三光政策,有过之而无不及。</h1><h1>海兰泡后来成为俄远东地区第三大城市,首府城市,与我国的黑河市隔江相望,近在咫尺。遥望对岸,情以何堪。</h1><h1>俄军夺取了海兰泡和江东六十四屯之后,以海兰泡为基地,对黑龙江右岸进行疯狂侵略和占领。俄军在江东六十四屯向瑷珲城连续炮击数日后,渡江进入瑷珲城。四处放火,把没来得及逃走的中国军民全部杀死,大部分建筑物被捣毁,彻底毁灭了这个二百多年的历史古城。现在的瑷珲镇没有留下什么古迹,只有历史车轮碾压下的沉重。</h1> <h1>瑷珲城被毁时的一小部分还原场景。</h1> <h1>副都统衙门口的下级军官已无力回天,不能捍卫国土家园,准备自刎。</h1> <h1>奄奄一息的清兵,试图拾起钢刀,准备再战。</h1> <h1>手握大刀的铮铮铁汉则体现了瑷珲军民誓死捍卫家园,与沙俄拼争到底的民族精神。</h1> <h1>瑷珲城遭此劫难,主要建筑物全部被毁,唯独“魁星楼”奇迹般的保存了下来。</h1><h1>这是八十年代重新修缮的“魁星楼”。</h1> <h3>《知青博物馆》</h3> <h1>黑河市知青博物馆在黑河市瑷珲镇,是全国同类型博物馆中最大的一个。是国内展示知青生活全貌的专题博物馆,展馆以真人真事,真实事件为主,以版面文字、图片还有场景、雕塑、文物等再现了广大知青战天斗地、奋力抗争的大无畏精神。</h1><h1>黑河是当年接收知青最多的地区,来这里的知青有京、津、沪、浙、哈等各大城市,而且知青们在这地区从事的部门和工作多种多样,有兵团、农场、林场、插队和戍边。很有代表性。</h1><h1>知青博物馆2006年开建,2009年建成展出。每年有大批的当年知青来这里参观,重温那段难以忘怀的青春时光。</h1> <h1>走进博物馆,“中国知青与共和国同命运”十几个大字,一下子把我带回了那段难以忘怀的知青岁月,作为曾经的知青,揭开了我尘封已久的记忆。当我们进入老年之时,有人在这里修建了知青博物馆,掀开了历史的篇章,不能不令人欣慰。</h1> <h1>当年我们知青,生活极其艰苦,内心充满茫然,尝尽了酸甜苦辣。艰苦的环境,繁重的劳动,也锻炼了我们强健的体魄和内心世界,回城之后,什么困难也难不倒我们,什么环境都能适应。这也算是一种财富吧!</h1> <h1>当年1776万中国知青担负起建设边疆,保卫边疆,建设新农村的历史重任。当时我国与苏联交恶,在黑龙江边的知青,他们没有军籍,没有帽徽领章,却手握钢枪,站岗巡逻,凭着一颗红心,不辞辛苦,卫国戍边。</h1> <h3>繁重的劳动,男女都一样,严重摧残了女同学的身心健康。</h3> <h1>那时的生活,能吃上一顿饺子是最大的满足。</h1><h3></h3> <h1>这场知青运动,有赞赏、有批判、有无奈、也有不同的观念,这就是发生在我们知青身上的烙印。</h1> <h1>来知青博物馆参观的有很大一部分是当年的知青,他们千里迢迢来到第二故乡,回忆自己的青春时代,找寻逝去的年华,重温那段艰苦的岁月。</h1><h1>一张张老照片,每一幅图文,每一座雕塑,都记录着过去的印迹和回忆。讲解员是个三十多岁的小伙子,他声情并茂,带有感情色彩的讲解,把我们带回了那个激情的年代。大家都联想到自己,有的老人潸然泪下,有的眼眶湿润,因为我们每个知青都有故事,都能说上一箩筐。</h1><h1>参观完毕,我对讲解员说:你讲的太好了,讲的有感情,把我们内心的东西都讲出来了。讲解员说:我的父母就是当年的知青,爸妈没有回城,在黑河安家了。</h1><h1>在那火红的年代,广大的知青就像开遍原野的小花,随处可见。大多数城镇家庭都有一个或二个孩子下乡,多数人都能和知青扯上关系。</h1><h3></h3><h1>中国知青在历史上是空前绝后的一代。在过几十年,等我们这代人都完蛋了,这个世界上就没有人再提“知青”二字了。</h1> <h3>《中国最北——北极村》</h3> <h1>继续向西北方向行驶,从黑河市到漠河县六百多公里,这里没有高速,两天到达。</h1><h1>漠河在大兴安岭北端,是中国最北的县,由此向北70公里有一个北极村,在黑龙江边,这是中国的最北点,犹如鸡冠上的一颗明珠,被称为“神州北极”。</h1><h1>北极村,其实是一个镇,由几个自然村组成。这里在北纬53.5度,据说是中国观测北极光的最佳地点。这里是中国北方第一哨所在地,凭借着中国最北、神奇天象、极地冰雪等国内独特的自然景观,成为五A级景区。</h1> <h1>在夏至前后到北极村旅游的,大多数人是去看极光的。</h1><h1>旅店老板讲,极光很少有人看到,想看到极光需要特定的时间和气候,就是我们当地人也不是人人都见到。天最长的时候,晚上10点半黑天,凌晨两点半放亮。</h1><h1>北极村到北极圈边缘2000多公里,只有在西伯利亚上空晴空万里的时候,北极村才能看到微弱的北极光。这么远的距离,夏至前后,没有几天是大晴天,所以根本看不到。那些专门来看北极光的,只能扫兴而归。</h1> <h1>这是北极广场的北极极标,白钢铸成,篆字体的“北”,不管你从哪个方向看,都是一个“北”字。</h1> <h1>来到北极村,这里遍地都是北,有最北邮局、最北人家、最北客栈、最北桥梁、还有最北厕所等等,这里大一点的石头上,到处都刻着北字。</h1> <h1>黑龙江那几天涨大水,把江边的多处景点都淹没了,没办法贴近照相。其实这样也挺好,要不然总有人趴在景点上,翻来覆去的照,没完没了的照,影响别人。</h1><h1>这是“神州北极”石碑。也是中国最北点。</h1> <h1>观光塔上可以看到北极村全貌和对岸的俄罗斯。</h1> <h1>最北邮局</h1> <h1>最北供销社。北极村供销社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建造的,经过四十多年的变迁,依然保持着原来的模样,就连里面的摆设和商品都是七十年代的模样,就像我下乡时的中固供销社一模一样,进去之后有一种穿越时空的感觉。</h1> <h1>中国最北哨所。近前不让拍照。</h1> <h1>“我找到北了”这块石碑,是北极村的标志性石碑。在北极村众多写有北字的石头中,具有诙谐意义的莫过于这块石碑。“我找到北了”本来是一句民间俗语,出现在这个环境里,不但没有俗的感觉,反而更有“雅”的味道,大有“俗”到绝处更高雅的意境。这块石碑是亮点,想要照相得排队。</h1><h1>奉劝那些平时迷迷糊糊的,整天五迷三道的,找不着“北”的,让他到北极村来,这里能找着北,而且都是正宗的“北”。</h1> <h1>经过18天的长途跋涉,圆满结束了这次边境自驾游。这是一次值得回味和深思的旅行,享受到绝美的风光,也感受到历史车轮碾压下心情的沉重。</h1><h1>从长白山到小兴安岭,再到大兴安岭,这一路饱览了中国最壮阔的林海,边境迷人的风光,东北最原生的民族风情。一路美景无数,不管你怎样欣赏,前方总会有新的惊喜在等待着你,若身临其境,你一定心旷神怡,陶醉忘我。</h1><h1>感叹祖国的大好河山,感悟国人还任重道远。</h1><h1> 2020年元月 </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