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学习(三)

镇安县医院药剂科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167efb">第九章 药品储备和供应</font></b></h1><font color="#ff8a00">第九十二条</font> 国家实行药品储备制度,建立中央和地方两级药品储备。<br>  发生重大灾情、疫情或者其他突发事件时,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规定,可以紧急调用药品。<br><font color="#ff8a00">第九十三条</font> 国家实行基本药物制度,遴选适当数量的基本药物品种,加强组织生产和储备,提高基本药物的供给能力,满足疾病防治基本用药需求。<br><font color="#ff8a00">第九十四条</font> 国家建立药品供求监测体系,及时收集和汇总分析短缺药品供求信息,对短缺药品实行预警,采取应对措施。<br><font color="#ff8a00">第九十五条</font> 国家实行短缺药品清单管理制度。具体办法由国务院卫生健康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等部门制定。<br>  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停止生产短缺药品的,应当按照规定向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br><font color="#ff8a00">第九十六条</font> 国家鼓励短缺药品的研制和生产,对临床急需的短缺药品、防治重大传染病和罕见病等疾病的新药予以优先审评审批。<br><font color="#ff8a00">第九十七条</font> 对短缺药品,国务院可以限制或者禁止出口。必要时,国务院有关部门可以采取组织生产、价格干预和扩大进口等措施,保障药品供应。<br>  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药品生产企业、药品经营企业应当按照规定保障药品的生产和供应。<br><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167efb">第十章 监督管理</font></b></h1><font color="#ff8a00">第九十八条</font> 禁止生产(包括配制,下同)、销售、使用假药、劣药。<br>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假药:<br>  (一)药品所含成份与国家药品标准规定的成份不符;<br>  (二)以非药品冒充药品或者以他种药品冒充此种药品;<br>  (三)变质的药品;<br>  (四)药品所标明的适应症或者功能主治超出规定范围。<br>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劣药:<br>  (一)药品成份的含量不符合国家药品标准;<br>  (二)被污染的药品;<br>  (三)未标明或者更改有效期的药品;<br>  (四)未注明或者更改产品批号的药品;<br>  (五)超过有效期的药品;<br>  (六)擅自添加防腐剂、辅料的药品;<br>  (七)其他不符合药品标准的药品。<br>  禁止未取得药品批准证明文件生产、进口药品;禁止使用未按照规定审评、审批的原料药、包装材料和容器生产药品。<br><font color="#ff8a00">第九十九条</font> 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对药品研制、生产、经营和药品使用单位使用药品等活动进行监督检查,必要时可以对为药品研制、生产、经营、使用提供产品或者服务的单位和个人进行延伸检查,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予以配合,不得拒绝和隐瞒。<br>  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对高风险的药品实施重点监督检查。<br>  对有证据证明可能存在安全隐患的,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根据监督检查情况,应当采取告诫、约谈、限期整改以及暂停生产、销售、使用、进口等措施,并及时公布检查处理结果。<br>  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进行监督检查时,应当出示证明文件,对监督检查中知悉的商业秘密应当保密。<br><font color="#ff8a00">第一百条</font> 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根据监督管理的需要,可以对药品质量进行抽查检验。抽查检验应当按照规定抽样,并不得收取任何费用;抽样应当购买样品。所需费用按照国务院规定列支。<br>  对有证据证明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的药品及其有关材料,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可以查封、扣押,并在七日内作出行政处理决定;药品需要检验的,应当自检验报告书发出之日起十五日内作出行政处理决定。<br><font color="#ff8a00">第一百零一条</font> 国务院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定期公告药品质量抽查检验结果;公告不当的,应当在原公告范围内予以更正。<br><font color="#ff8a00">第一百零二条</font> 当事人对药品检验结果有异议的,可以自收到药品检验结果之日起七日内向原药品检验机构或者上一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设置或者指定的药品检验机构申请复验,也可以直接向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设置或者指定的药品检验机构申请复验。受理复验的药品检验机构应当在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规定的时间内作出复验结论。<br><font color="#ff8a00">第一百零三条</font> 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对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药品生产企业、药品经营企业和药物非临床安全性评价研究机构、药物临床试验机构等遵守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药物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等情况进行检查,监督其持续符合法定要求。<br><font color="#ff8a00">第一百零四条</font> 国家建立职业化、专业化药品检查员队伍。检查员应当熟悉药品法律法规,具备药品专业知识。<br><font color="#ff8a00">第一百零五条</font> 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建立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药品生产企业、药品经营企业、药物非临床安全性评价研究机构、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和医疗机构药品安全信用档案,记录许可颁发、日常监督检查结果、违法行为查处等情况,依法向社会公布并及时更新;对有不良信用记录的,增加监督检查频次,并可以按照国家规定实施联合惩戒。<br><font color="#ff8a00">第一百零六条</font> 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公布本部门的电子邮件地址、电话,接受咨询、投诉、举报,并依法及时答复、核实、处理。对查证属实的举报,按照有关规定给予举报人奖励。<br>  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对举报人的信息予以保密,保护举报人的合法权益。举报人举报所在单位的,该单位不得以解除、变更劳动合同或者其他方式对举报人进行打击报复。<br><font color="#ff8a00">第一百零七条</font> 国家实行药品安全信息统一公布制度。国家药品安全总体情况、药品安全风险警示信息、重大药品安全事件及其调查处理信息和国务院确定需要统一公布的其他信息由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统一公布。药品安全风险警示信息和重大药品安全事件及其调查处理信息的影响限于特定区域的,也可以由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公布。未经授权不得发布上述信息。<br>  公布药品安全信息,应当及时、准确、全面,并进行必要的说明,避免误导。<br>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编造、散布虚假药品安全信息。<br><font color="#ff8a00">第一百零八条</font>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制定药品安全事件应急预案。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药品生产企业、药品经营企业和医疗机构等应当制定本单位的药品安全事件处置方案,并组织开展培训和应急演练。<br>  发生药品安全事件,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按照应急预案立即组织开展应对工作;有关单位应当立即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置,防止危害扩大。<br><font color="#ff8a00">第一百零九条</font> 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未及时发现药品安全系统性风险,未及时消除监督管理区域内药品安全隐患的,本级人民政府或者上级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对其主要负责人进行约谈。<br>  地方人民政府未履行药品安全职责,未及时消除区域性重大药品安全隐患的,上级人民政府或者上级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对其主要负责人进行约谈。<br>  被约谈的部门和地方人民政府应当立即采取措施,对药品监督管理工作进行整改。<br>约谈情况和整改情况应当纳入有关部门和地方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工作评议、考核记录。<br><font color="#ff8a00">第一百一十条</font> 地方人民政府及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不得以要求实施药品检验、审批等手段限制或者排斥非本地区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药品生产企业生产的药品进入本地区。<br><font color="#ff8a00">第一百一十一条</font> 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及其设置或者指定的药品专业技术机构不得参与药品生产经营活动,不得以其名义推荐或者监制、监销药品。<br>  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及其设置或者指定的药品专业技术机构的工作人员不得参与药品生产经营活动。<br><font color="#ff8a00">第一百一十二条</font> 国务院对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等有其他特殊管理规定的,依照其规定。<br><font color="#ff8a00">第一百一十三条</font> 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发现药品违法行为涉嫌犯罪的,应当及时将案件移送公安机关。<br>  对依法不需要追究刑事责任或者免予刑事处罚,但应当追究行政责任的,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应当及时将案件移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br>  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商请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生态环境主管部门等部门提供检验结论、认定意见以及对涉案药品进行无害化处理等协助的,有关部门应当及时提供,予以协助。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167efb">第十一章 法律责任</font></b></h1><font color="#ff8a00">第一百一十四条</font> 违反本法规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br><font color="#ff8a00">第一百一十五条</font> 未取得药品生产许可证、药品经营许可证或者医疗机构制剂许可证生产、销售药品的,责令关闭,没收违法生产、销售的药品和违法所得,并处违法生产、销售的药品(包括已售出和未售出的药品,下同)货值金额十五倍以上三十倍以下的罚款;货值金额不足十万元的,按十万元计算。<br><font color="#ff8a00">第一百一十六条</font> 生产、销售假药的,没收违法生产、销售的药品和违法所得,责令停产停业整顿,吊销药品批准证明文件,并处违法生产、销售的药品货值金额十五倍以上三十倍以下的罚款;货值金额不足十万元的,按十万元计算;情节严重的,吊销药品生产许可证、药品经营许可证或者医疗机构制剂许可证,十年内不受理其相应申请;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为境外企业的,十年内禁止其药品进口。<br><font color="#ff8a00">第一百一十七条</font> 生产、销售劣药的,没收违法生产、销售的药品和违法所得,并处违法生产、销售的药品货值金额十倍以上二十倍以下的罚款;违法生产、批发的药品货值金额不足十万元的,按十万元计算,违法零售的药品货值金额不足一万元的,按一万元计算;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产停业整顿直至吊销药品批准证明文件、药品生产许可证、药品经营许可证或者医疗机构制剂许可证。<br>  生产、销售的中药饮片不符合药品标准,尚不影响安全性、有效性的,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可以处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的罚款。<br><font color="#ff8a00">第一百一十八条</font> 生产、销售假药,或者生产、销售劣药且情节严重的,对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没收违法行为发生期间自本单位所获收入,并处所获收入百分之三十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终身禁止从事药品生产经营活动,并可以由公安机关处五日以上十五日以下的拘留。<br>  对生产者专门用于生产假药、劣药的原料、辅料、包装材料、生产设备予以没收。<br><font color="#ff8a00">第一百一十九条</font> 药品使用单位使用假药、劣药的,按照销售假药、零售劣药的规定处罚;情节严重的,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有医疗卫生人员执业证书的,还应当吊销执业证书。<br><font color="#ff8a00">第一百二十条</font> 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属于假药、劣药或者本法第一百二十四条第一款第一项至第五项规定的药品,而为其提供储存、运输等便利条件的,没收全部储存、运输收入,并处违法收入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并处违法收入五倍以上十五倍以下的罚款;违法收入不足五万元的,按五万元计算。<br><font color="#ff8a00">第一百二十一条</font> 对假药、劣药的处罚决定,应当依法载明药品检验机构的质量检验结论。<br><font color="#ff8a00">第一百二十二条</font> 伪造、变造、出租、出借、非法买卖许可证或者药品批准证明文件的,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并处违法所得五倍以上十五倍以下的罚款,吊销药品生产许可证、药品经营许可证、医疗机构制剂许可证或者药品批准证明文件,对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的罚款,十年内禁止从事药品生产经营活动,并可以由公安机关处五日以上十五日以下的拘留;违法所得不足十万元的,按十万元计算。<br><font color="#ff8a00">第一百二十三条</font> 提供虚假的证明、数据、资料、样品或者采取其他手段骗取临床试验许可、药品生产许可、药品经营许可、医疗机构制剂许可或者药品注册等许可的,撤销相关许可,十年内不受理其相应申请,并处五十万元以上五百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对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的罚款,十年内禁止从事药品生产经营活动,并可以由公安机关处五日以上十五日以下的拘留。<br><font color="#ff8a00">第一百二十四条</font> 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没收违法生产、进口、销售的药品和违法所得以及专门用于违法生产的原料、辅料、包装材料和生产设备,责令停产停业整顿,并处违法生产、进口、销售的药品货值金额十五倍以上三十倍以下的罚款;货值金额不足十万元的,按十万元计算;情节严重的,吊销药品批准证明文件直至吊销药品生产许可证、药品经营许可证或者医疗机构制剂许可证,对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没收违法行为发生期间自本单位所获收入,并处所获收入百分之三十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十年直至终身禁止从事药品生产经营活动,并可以由公安机关处五日以上十五日以下的拘留:<br>  (一)未取得药品批准证明文件生产、进口药品;<br>  (二)使用采取欺骗手段取得的药品批准证明文件生产、进口药品;<br>  (三)使用未经审评审批的原料药生产药品;<br>  (四)应当检验而未经检验即销售药品;<br>  (五)生产、销售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禁止使用的药品;<br>  (六)编造生产、检验记录;<br>  (七)未经批准在药品生产过程中进行重大变更。<br>  销售前款第一项至第三项规定的药品,或者药品使用单位使用前款第一项至第五项规定的药品的,依照前款规定处罚;情节严重的,药品使用单位的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有医疗卫生人员执业证书的,还应当吊销执业证书。<br>  未经批准进口少量境外已合法上市的药品,情节较轻的,可以依法减轻或者免予处罚。<br><font color="#ff8a00">第一百二十五条</font> 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没收违法生产、销售的药品和违法所得以及包装材料、容器,责令停产停业整顿,并处五十万元以上五百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药品批准证明文件、药品生产许可证、药品经营许可证,对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的罚款,十年直至终身禁止从事药品生产经营活动:<br>  (一)未经批准开展药物临床试验;<br>  (二)使用未经审评的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或者容器生产药品,或者销售该类药品;<br>  (三)使用未经核准的标签、说明书。<br><font color="#ff8a00">第一百二十六条</font> 除本法另有规定的情形外,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药品生产企业、药品经营企业、药物非临床安全性评价研究机构、药物临床试验机构等未遵守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药物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等的,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逾期不改正的,处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五十万元以上二百万元以下的罚款,责令停产停业整顿直至吊销药品批准证明文件、药品生产许可证、药品经营许可证等,药物非临床安全性评价研究机构、药物临床试验机构等五年内不得开展药物非临床安全性评价研究、药物临床试验,对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没收违法行为发生期间自本单位所获收入,并处所获收入百分之十以上百分之五十以下的罚款,十年直至终身禁止从事药品生产经营等活动。<br><font color="#ff8a00">第一百二十七条</font> 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逾期不改正的,处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的罚款:<br>  (一)开展生物等效性试验未备案;<br>  (二)药物临床试验期间,发现存在安全性问题或者其他风险,临床试验申办者未及时调整临床试验方案、暂停或者终止临床试验,或者未向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br>  (三)未按照规定建立并实施药品追溯制度;<br>  (四)未按照规定提交年度报告;<br>  (五)未按照规定对药品生产过程中的变更进行备案或者报告;<br>  (六)未制定药品上市后风险管理计划;<br>  (七)未按照规定开展药品上市后研究或者上市后评价。<br><font color="#ff8a00">第一百二十八条</font> 除依法应当按照假药、劣药处罚的外,药品包装未按照规定印有、贴有标签或者附有说明书,标签、说明书未按照规定注明相关信息或者印有规定标志的,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情节严重的,吊销药品注册证书。<br><font color="#ff8a00">第一百二十九条</font> 违反本法规定,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药品生产企业、药品经营企业或者医疗机构未从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或者具有药品生产、经营资格的企业购进药品的,责令改正,没收违法购进的药品和违法所得,并处违法购进药品货值金额二倍以上十倍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并处货值金额十倍以上三十倍以下的罚款,吊销药品批准证明文件、药品生产许可证、药品经营许可证或者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货值金额不足五万元的,按五万元计算。<br><font color="#ff8a00">第一百三十条</font> 违反本法规定,药品经营企业购销药品未按照规定进行记录,零售药品未正确说明用法、用量等事项,或者未按照规定调配处方的,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情节严重的,吊销药品经营许可证。<br><font color="#ff8a00">第一百三十一条</font> 违反本法规定,药品网络交易第三方平台提供者未履行资质审核、报告、停止提供网络交易平台服务等义务的,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二十万元以上二百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并处二百万元以上五百万元以下的罚款。<br><font color="#ff8a00">第一百三十二条</font> 进口已获得药品注册证书的药品,未按照规定向允许药品进口的口岸所在地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备案的,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逾期不改正的,吊销药品注册证书。<br><font color="#ff8a00">第一百三十三条</font> 违反本法规定,医疗机构将其配制的制剂在市场上销售的,责令改正,没收违法销售的制剂和违法所得,并处违法销售制剂货值金额二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并处货值金额五倍以上十五倍以下的罚款;货值金额不足五万元的,按五万元计算。<br><font color="#ff8a00">第一百三十四条</font> 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未按照规定开展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或者报告疑似药品不良反应的,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逾期不改正的,责令停产停业整顿,并处十万元以上一百万元以下的罚款。<br>  药品经营企业未按照规定报告疑似药品不良反应的,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逾期不改正的,责令停产停业整顿,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的罚款。<br>  医疗机构未按照规定报告疑似药品不良反应的,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逾期不改正的,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的罚款。<br><font color="#ff8a00">第一百三十五条</font> 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在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责令其召回后,拒不召回的,处应召回药品货值金额五倍以上十倍以下的罚款;货值金额不足十万元的,按十万元计算;情节严重的,吊销药品批准证明文件、药品生产许可证、药品经营许可证,对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的罚款。药品生产企业、药品经营企业、医疗机构拒不配合召回的,处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的罚款。<br><font color="#ff8a00">第一百三十六条</font> 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为境外企业的,其指定的在中国境内的企业法人未依照本法规定履行相关义务的,适用本法有关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法律责任的规定。<br> <font color="#ff8a00">第一百三十七条</font>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在本法规定的处罚幅度内从重处罚:<br>  (一)以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冒充其他药品,或者以其他药品冒充上述药品;<br>  (二)生产、销售以孕产妇、儿童为主要使用对象的假药、劣药;<br>  (三)生产、销售的生物制品属于假药、劣药;<br>  (四)生产、销售假药、劣药,造成人身伤害后果;<br>  (五)生产、销售假药、劣药,经处理后再犯;<br>  (六)拒绝、逃避监督检查,伪造、销毁、隐匿有关证据材料,或者擅自动用查封、扣押物品。<br><font color="#ff8a00">第一百三十八条</font> 药品检验机构出具虚假检验报告的,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对单位并处二十万元以上一百万元以下的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降级、撤职、开除处分,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五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撤销其检验资格。药品检验机构出具的检验结果不实,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br><font color="#ff8a00">第一百三十九条 </font>本法第一百一十五条至第一百三十八条规定的行政处罚,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决定;撤销许可、吊销许可证件的,由原批准、发证的部门决定。<br><font color="#ff8a00">第一百四十条 </font>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药品生产企业、药品经营企业或者医疗机构违反本法规定聘用人员的,由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或者卫生健康主管部门责令解聘,处五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的罚款。<br><font color="#ff8a00">第一百四十一条</font> 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药品生产企业、药品经营企业或者医疗机构在药品购销中给予、收受回扣或者其他不正当利益的,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药品生产企业、药品经营企业或者代理人给予使用其药品的医疗机构的负责人、药品采购人员、医师、药师等有关人员财物或者其他不正当利益的,由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三十万元以上三百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药品生产企业、药品经营企业营业执照,并由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吊销药品批准证明文件、药品生产许可证、药品经营许可证。<br>  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药品生产企业、药品经营企业在药品研制、生产、经营中向国家工作人员行贿的,对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终身禁止从事药品生产经营活动。<br><font color="#ff8a00">第一百四十二条</font> 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药品生产企业、药品经营企业的负责人、采购人员等有关人员在药品购销中收受其他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药品生产企业、药品经营企业或者代理人给予的财物或者其他不正当利益的,没收违法所得,依法给予处罚;情节严重的,五年内禁止从事药品生产经营活动。<br>  医疗机构的负责人、药品采购人员、医师、药师等有关人员收受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药品生产企业、药品经营企业或者代理人给予的财物或者其他不正当利益的,由卫生健康主管部门或者本单位给予处分,没收违法所得;情节严重的,还应当吊销其执业证书。<br><font color="#ff8a00">第一百四十三条</font> 违反本法规定,编造、散布虚假药品安全信息,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br><font color="#ff8a00">第一百四十四条</font> 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药品生产企业、药品经营企业或者医疗机构违反本法规定,给用药者造成损害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br>  因药品质量问题受到损害的,受害人可以向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药品生产企业请求赔偿损失,也可以向药品经营企业、医疗机构请求赔偿损失。接到受害人赔偿请求的,应当实行首负责任制,先行赔付;先行赔付后,可以依法追偿。<br>  生产假药、劣药或者明知是假药、劣药仍然销售、使用的,受害人或者其近亲属除请求赔偿损失外,还可以请求支付价款十倍或者损失三倍的赔偿金;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一千元的,为一千元。<br><font color="#ff8a00">第一百四十五条</font> 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或者其设置、指定的药品专业技术机构参与药品生产经营活动的,由其上级主管机关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收入;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br>  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或者其设置、指定的药品专业技术机构的工作人员参与药品生产经营活动的,依法给予处分。<br><font color="#ff8a00">第一百四十六条</font> 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或者其设置、指定的药品检验机构在药品监督检验中违法收取检验费用的,由政府有关部门责令退还,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情节严重的,撤销其检验资格。<br><font color="#ff8a00">第一百四十七条</font> 违反本法规定,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应当撤销相关许可,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br>  (一)不符合条件而批准进行药物临床试验;<br>  (二)对不符合条件的药品颁发药品注册证书;<br>  (三)对不符合条件的单位颁发药品生产许可证、药品经营许可证或者医疗机构制剂许可证。<br><font color="#ff8a00">第一百四十八条</font> 违反本法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记过或者记大过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降级、撤职或者开除处分:<br>  (一)瞒报、谎报、缓报、漏报药品安全事件;<br>  (二)未及时消除区域性重大药品安全隐患,造成本行政区域内发生特别重大药品安全事件,或者连续发生重大药品安全事件;<br>  (三)履行职责不力,造成严重不良影响或者重大损失。<br><font color="#ff8a00">第一百四十九条</font> 违反本法规定,药品监督管理等部门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记过或者记大过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处分:<br>  (一)瞒报、谎报、缓报、漏报药品安全事件;<br>  (二)对发现的药品安全违法行为未及时查处;<br>  (三)未及时发现药品安全系统性风险,或者未及时消除监督管理区域内药品安全隐患,造成严重影响;<br>  (四)其他不履行药品监督管理职责,造成严重不良影响或者重大损失。<br><font color="#ff8a00">第一百五十条</font> 药品监督管理人员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玩忽职守的,依法给予处分。<br>查处假药、劣药违法行为有失职、渎职行为的,对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从重给予处分。<br><font color="#ff8a00">第一百五十一条</font> 本章规定的货值金额以违法生产、销售药品的标价计算;没有标价的,按照同类药品的市场价格计算。<br><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167efb">第十二章 附  则</font></b></h1><font color="#ff8a00">第一百五十二条</font> 中药材种植、采集和饲养的管理,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执行。<br><font color="#ff8a00">第一百五十三条</font> 地区性民间习用药材的管理办法,由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会同国务院中医药主管部门制定。<br><font color="#ff8a00">第一百五十四条</font> 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执行本法的具体办法,由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依据本法制定。<br><font color="#ff8a00">第一百五十五条</font> 本法自2019年12月1日起施行。 <h3><b>药剂科地址:镇安县医院一楼大厅</b></h3><h3><b>咨询电话:0914-5339383</b></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