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宝岛台湾——这称呼在还没明白台湾究竟在什么地方时就听说了。那个年代全国人民都很关心台湾,一是因为那里有很多宝,天堂般,但眼下被蒋匪占去了;二是宝岛那里还有许多我们的同胞,水深火热,民不聊生,需要我们去解救。作为主人公不能不担负起这个责任。</h3> <h3>宝岛这说法来自官方,让人不得不信,但也有些人将信将疑,如同“美国是个纸老虎”,毕竟绝大部分人都没去过。那年代已经有一些人喜欢把官方的话反着听,台湾究竟是不是宝岛,不少人存疑。我也是。</h3> <h3>在很多年里,去台湾看看是没法想的事,太难了,甚至比出国都难。出国还有可能是公干(如海员),去台湾那基本就是投敌,掉脑袋的事。也根本不存在去台湾的途径,再说国民党残酷迫害共产党人的各类作品天天听着看着,一想着去台湾就有掉进虎穴狼巢的感觉,相信很多人连做梦都做不到去台湾。</h3> 信息渠道不通,仅有的相关消息还受到删简甚至改编,只能道听途说,老感觉像眼镜度数不对,怎么看怎么糊涂,一堆矛盾概念,例如台湾明明是个宝岛,国民党还带去大量金银财宝和人才,却要我们去解放,因那里的百姓在水深火热中。 对于台湾的信息基本是碎片化的,每个说法听着都有些道理,可彼此没法相互印证,不能用逻辑推论。越没法了解就越好奇,许多大陆同胞都有个台湾心结,如同许多人想看看“野人”究竟长啥模样,搞得湖北神农架人气很旺。 世道有变,今年总算完成了绕宝岛一周的夙愿。虽不可能面面俱到,却也大致点到为止,多少也窥视了一下宝岛真容。行程是台北进台北出,逆时针环岛一周,历时约两周,算台湾自由行打了一圈卡。 因曾去过台北,这次到台北的第二天一早就去了九份,话说台湾只能顺理成章地从九份开始。实话说,直到这次去台湾之前才听说台湾有个九份老街,后来一了解才知道这个九份算得上台湾最热闹的景点之一,是个被强烈推荐要打卡的地方。 九份是个看得见海景的山间小镇,离台北个把小时车程,甚至不用咬咬牙跺跺脚当天来回都行。但很少有人会这么选择,因九份不是看西洋镜的,没法瞄一眼就走人,是体验氛围搞情趣的去处,得悠闲溜达慢慢感受,或者说是去发呆,得给点富裕时间。 我是到了九份才知道这是被侯孝贤的《悲情城市》搞火的景点。大凡被电影炒红的景点我都不太看好,也很少愿意品尝厅里挂满名人和老板合影照片的餐馆。不过这次侯孝贤还真没太走眼,九份身材不错,还是双眼皮,在台湾这地盘上演个把主角也算说得过去。 说是去九份老街,其实看海景才是去九份的重中之重。在我看来,九份之所以能成为今天的九份,其要点是这无敌海景。台湾岛不缺海景。台湾女性共有1175万,可蔡英文和林青霞是一回事么? 看海可分近看和远眺两种。能近看的要求水质好沙滩美,适合远眺要求海岸线曲折复杂视角开阔。台湾的海景大都建议远眺为宜。首先台湾真没有太像样的(白)沙滩,水质也平平,虽然东海岸一侧略强些,但不足以让人惊叹。<br> 如果台湾看海适合远眺这个判断不差,那九份就算的上台湾看海的最佳地点,至少是之一。九份正好在半山腰,正面对一段极多变化的海岸线,里面有基隆屿、八斗子、番仔澳、鼻头角。听听看:鼻头角,多么有起伏曲线的称谓。而且这只占视野中的二分之一,另外二分之一则是群山叠峦,二者一合,上海观众恐怕会情不自禁地叫道::不要太美哦! 九份还是个看晚霞的好地方,居高临下面对大海,视野宽广,一览无余,关键是正好面朝西。 海岸线曲折,山梁层层叠叠,再配上些暖色斜阳,哪怕是一个不懂构图的摄影小白,也会被眼前的景色迷住。甚至会情不自禁地打听:这该用什么光圈?如果是迷恋“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不要轻易错过九份。如果是摄影发烧友,已经到了九份,黄昏时段不要干别的,找个视野宽阔的角度等夕阳。 九份的夜晚和白天几乎完全是两个地方,连繁华度都得乘N倍,这个小镇白天一直在昏昏沉沉地瞌睡,晚霞闪过红灯笼一亮才开始苏醒。不在九份过个夜,能算是去过九份么?重要的事说三遍:去九份,要过夜,要过夜,要过夜。 只要汉语还不错的人都会感觉九份这个地名有点怪。我自作聪明地以为应该和日本有关。九份这地方能发展成这规模还真和日本人脱不了干系。九份是个金矿,黄金的金。换句话说,九份是座金山,现在黄金没了,是名副其实的“旧金山”。 说起九份的黄金,爱国仁人志士们会满眼都是泪。1893年九份发现有金矿,清政府随即设置了“金砂总局”管理开采。可是,1894年甲午战败,1895年马关条约,台湾成了日本殖民地,原本是大清的金子自然也归属了日本。 说是九份的金矿成色好,产量高,曾被誉为“亚洲第一金属矿山”,除了黄金,银、铜、锡都很丰富。网上有“最高产量以吨计”的说法,但没有明确究竟是年产量还是日产量或XX产量。但这个“顿”字很有煽动力。看来九份的黄金大部分是被日本人拿走的,可九份的地名还真不是日本人起的。 百度上有两种说法:一,当地土语中“有金子的地方”发音为goubenna,被后来的广东移民误作“九份”;二,早年这地方共住了9户人家,每次外出购物都是每样“九份”,九份就成了这里的地名。这地名太有优势了,地方没到,光这名字就够你品一阵子的。有这类名字的想不火都难,例如狗不理包子。 九份的名字虽不是日本人起的,但这小镇发展成这等规模,长成这等模样和日本人的关系就密切了。凡是在日本小镇溜达过,很容易在九份品出日本味来,要不是街道两旁看板上少了点日本假名,一到九份感觉就如同到了日本。 现在人都知道,游日本光在银座秋叶原附近转转显然是不够的,除非你只对日本的马桶饭锅感兴趣。日本有味道的是小镇老街,日本人叫做“下町”。但在我眼里,日本那么多的下町在自然环境能赶上九份的还真不多。 日本下町(老街小镇)的形成和政治文化有关系。下町是相对于“山の手”而言的。“山の手”的中文意思大概是高尚区,主要居住幕府将军、达官显要、大寺院…等上等人,用上海话说就是“上只角”,而周边才是普通百姓的地方,所以叫“下町”。所以“下町”的选址很少有概率会在半山腰。有点小山坡就算地势上有讲究了,如清水寺前面的老街。可要面朝大海,还有一览无余这就是难为他们了。 九份是因金山而形成的小镇,只能坐落在山上,这山坡又偏偏面向大海。这缘分珍贵,得天独厚,可以说这在其它东亚文化圈内比较罕见。我们东方人认为苦海无边回头是岸,过日子能离海远些尽量远些。想着法要从窗户里看见苦海那是脑子进水。另外适合居住的山坡上大都被达官贵人占去了,再往深山老林去那是不食人间烟火的修行者干的事,普通老百姓只能在山脚下待着。中国人如此,深受中国文化影响的日本人也差不了太多。 这样一来九份就特显珍贵了。不知是侯孝贤特具慧眼还是歪打正着,九份的火具有必然性,同样是老街小镇,这里的地理位置难以匹敌。游九份所有的动作(action)都要加一个条件:“在无敌海景的背景下”,例如:在无敌海景前我们一边数着基山街的石板,一边品尝着赖阿婆的芋圆。 正像所有的旅游景点那样,九份小吃无疑是吸引游客的重头戏,也同样落入另一个俗套:所有景点小吃的品质都要打折扣。可以这么说,在九份,如果你眼睛并不特别具备辨认美景的功能,那你辨识美味的功力也没多大施展空间。不过九份小吃的确很丰富,价格也不离谱,绝不是一个靠宰游客获得自豪感的地方。<div><br></div> 在九份有个怎么也躲不了的地方叫“阿妹茶楼”。不仅地理位置比较中心,人气也旺到你永远也没法说:我到了九份但没看到阿妹茶楼。对毫无预备知识的我,被阿妹茶楼门前的热闹劲儿着实惊得不轻。整个九份本来就够热闹了,可阿妹茶楼门前何止是热闹俩字,至少是无比热闹四个字,甚至是热闹的不行不行了八个字。 拍这些照片的时候我是跟风,根本不知道为啥这么多人要在这里照相。从照相的角度这里没啥太值得关注,倒是从商业角度看这里流量不错,算是交通要道。仔细一看是个茶楼。正好走得有点累,进去缓缓神。居然还人满为患,等了一会才有了一个略偏的位置。大妈服务员一上来居然直接开日语。甚至连茶单都是日语。 而且价格还小贵。不过座位靠窗,斜斜地还有海景。茶单上虽然有一些选项,可大妈很有把握地推荐了一款套茶:一壶茶水配上三五样茶点(周围大多数客人的桌上都是这款)。大妈示范了一下如何泡茶就让我们自己玩。这招蛮灵的,既减轻了服务员的工作量还让客人很有成就感,甚至乐在其中。 虽是茶馆,进来也的确喝茶,可很少真有人把这当茶馆,大都是来感觉一下,体验一下,证明一下而已,所以换台很快,不一会旁边一桌换成了两位日本姑娘。再一想,刚才楼下照相人群中,说日语的比率还不小。后经查明,宫崎骏就是坐在这里喝茶时产生制作《千与千寻》灵感的。甚至还有人说,一进到阿妹茶楼就感觉进入“神秘少女”的世界里,而所谓“神秘少女”是宫崎骏经典作品《天空之城》里的一位从天而降的女主人公。 又是电影!一两部电影,几个难以证实的传说,让一个默默无闻接近废弃的山间小镇茶楼变得如此人气爆棚,真不知该说什么了。是喜?是忧?还是这有啥,不就是大家凑凑热闹,好玩么,没必要这么认真? 喜有喜的道理:精英就是精英,可以把一个默默无名的小镇,一个门前罗雀的茶楼彻底变样。丰富了文化,带动了经济,这等好事多多益善。 忧有忧的理由:审美和游玩原本是很个人的事情,并不太需要别人的指点。景点靠名人、事件而红,说明民众缺乏个人鉴别、独立判断能力,属于幼稚的从众心理。 这种因人或电影而红的景点并不罕见,相信很多人会认为这太正常不过了,不就是大家图个热闹寻个开心而已,何必那么认真——这种心胸开阔,境界远大,不得不让那些为此担忧的人自惭形秽无地自容。 可有个叫勒庞的学者对这等从众、凑热闹、扎堆儿现象感兴趣,写过一本《乌合之众(the Crowd)》,提出了一个大家常见但未必熟悉的相对于“个体”的概念叫“群体”。他考察了诸多社会现象,如社会服从和过度服从、趣味单一、大众文化、受别人支配的自我、群众运动、逃避自由投向领袖的怀抱,以及无意识在社会行为中的作用等等,提醒世人,人一旦群体化就有可能做出不可理喻的事情。 勒庞认为:一切集体,不管其成员如何,全都患有智力低下症。在群体中,人们总是倾向于变得智力平平,在一般性问题上,40名院士的投票不会比40个卖水人所投的票更高明。他甚至认为:1789年8月4日法国一群贵族们是由于一时激情,毅然投票放弃了自己的特权,他们如果是单独考虑这件事,没有一个人会干这种傻事。 他认为人类社会虽然由无数个体组成,但不管什么缘由组成了群体,可能是党派,也许是因为宗教,哪怕是一个临时的集合体如一大群上街游行示威的民众,就很有可能不用大脑而用脊髓决定行动。孤独的灵魂总会在内心深处给自己寻找精神依托偶像崇拜和灵魂的主人,让自己心安理得地做个本分的仆从奴隶。法国贵族如此,义和团勇士如此,红卫兵小将也如此。 当然很多时间即便成了群体也没太大动静,无非就是在旅行团小红旗下世界各地的闲逛,只是一群想改变经济现状的人在传销,只是因一两部电影在这里取了景,甚至只是因导演曾在这里喝了杯茶来凑个热闹而已。 有点说远了,还回到九份。九份的夜晚要比白天多热闹出九份。九份除了海景无敌其它真没啥可看的,怎么说也只是一个破落的日式小镇,窄小的街道两旁也没几栋可圈可点的建筑,成本低却气氛浓烈热闹的红灯笼成了九份夜色的一大看点。而灯笼只能在夜间欣赏。在九份的热闹路段挂满了红灯笼,这主意要比选择石狮子精明太多了,不得不说:智慧! 大红灯笼原本应该是十分地道的中国风味,可九份的灯笼虽然红的很中国,可仔细一看,其工艺是日本式的。不过也在情理之中,小镇的基调本来就是日本味,再说日本统治了台湾五十年,别说这个小镇,就是整个台湾岛哪儿哪儿不都是日本味?台湾这个“千层糕”里有一层就是日本味。 九份的夜晚热闹无比,其原因之一是气温。九份比较地势高,海风吹着,夏天少了点暑热,冬天原本就没啥凉意,一年四季都很适合逛街。即便是下些小雨,街对街门对门的,淋不着多少雨水,反而平添几分情趣。 还有就是大家心理都明白而无须说出口的品味标签。在九份逛夜市,这听着就让人感觉浑身都冒出品味,原汁原味的山间凋零的小镇,极具时代感的金矿岁月,尽管其实除了头顶上的红灯笼,甚至只是红灯笼上的“九份”俩字,眼前看的吃的哪儿哪儿都和台北或其它台湾任何夜市没啥区别。 除了红灯笼下的心灵安抚,人挤人,人看人才是九份夜晚的最大兴奋点。人们一边享受着品味境界的优越感,一边陶醉在集体无意识的人流中 当然也可以来点出格的,找个偏僻角落别人看不清你是谁甚至你自己也看不清自己是谁,望着黑乎乎大海那边做沉思状,只是别忘了自拍一张发朋友圈。 台湾行去了九份应该是个意外的收获,如果把期望值放正了,这应该是个可以悠闲几天的好地方,有景、有住、有吃、有人气,也有宁静,除此之外还想要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