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福建

LNJ刘凌

<h3>  曾去过福州、厦门、泉州的我,除对几个景点略知一二,对福建的大概念是福建人精明强干,经商有道,并不知晓其更多的人文历史和自然景观。走进福建才知晓,集中了八闽山水和人文历史精华的福建,是一个临山靠海,山、海、水、岛、洞兼备,人文自然风光并存的旅行圣地。有以丹霞地貌为特征,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武夷山;有以海岛风光为特征的鼓浪屿;有多元文化相融合,民俗风情独具特色的泉州;有海上丝绸之路,世界独一无二的山村民居建筑福建土楼等……</h3> <h3>  其实旅行并非仅仅是观风赏景,获取其旅游资源之外的信息同样不可或缺 。在行走中捕捉,在行走中获知,填充自己对一个人物,一个古迹,一段历史,一座城域的空白。</h3><h3> 纵观一路,福建的旅游资源并未过度开发,甚至还略显不足 ,更无旅游资源商业化倾向。初始,我的主观臆想是,难道是好喝茶的福建人无所作为吗?之后我是在福建的茶文化中,粗略地解读出这一疑惑。</h3><h3> &nbsp; 自古就有“闽人以海为田”之说的福建,依山傍海,九成陆地面积为丘陵地带,即便是农耕时代,其“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地理状况,决定了人们下海、出洋为谋生之途,由此也激发了福建人搏海斗浪,勇于打拼的秉性。&nbsp;</h3><h3> 以海洋港口经济为依托的福建 ,历史上就有“东方第一大港”之称,宋代曾是经济最发达区域之一。一度是四方商人汇聚之地,这种地域环境和历史渊源,一方面铸就了福建人有着超强的经商意识和能力。一方面形成以海洋贸易为龙头带动其它产业经济的理念,而旅游业只是它的经济附加值。正因如此,只有9个下辖市的福建省,能有泉州、福州、厦门三座城市进入全国经济50强城市,也就不足为怪了。</h3><h3><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nbsp; &nbsp; &nbsp;而</span>千年的茶文化史则从另一个层面塑造了福建人的矜持沉稳、睿智灵活、 待客有礼的形象。他们对茶的依恋、迷醉,可谓是一日不可或缺。“宁可百日无肉,不可一日无茶”,“宁可三日无粮,不可一日无茶”。所到之处,只见大街小巷满目的茶庄、茶馆、茶座,就连那简陋的民居、民宿也会摆上一套功夫茶茶具,三三两两喝茶聊天。茶的品种也名目繁多,有茶中之极品武夷岩茶,有中国名苑中的奇葩,国宝级的“茶中状元”武夷大红袍,还有白毫银针,福建茉莉花茶、福建绿茶,福建白茶……</h3><h3> 历来我对南方人小杯细啜慢品的功夫茶颇有微词。我常常觉得那是蹉跎时日,一道茶要经过赏茶、温壶、装茶、润茶 、浇壶、温杯、运壶、倒茶、点茶、看茶等十余道程序,最后才能品上,繁琐又耗时。而福建人却 不以为然,在他们看来茶如诗词歌赋,韵味尽在其中。<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有经验的老茶迷,品茶时往往会双目紧闭,如醉如痴,其诗情画意皆那功夫后的一品之中。难怪</span>宋代大文豪苏东坡饮了武夷茶后有“两腋清风起,我欲上蓬莱”之感。</h3><h3><span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nbsp; &nbsp; &nbsp;&nbsp;</span><span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难能可贵的是福建人品茶绝非坐而论道,虚度时日。</span><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一面品赏功夫茶,一面谈古论今、吟诗作对、会客交友、联络情感、 品茶悟道、解读人生。正是在这细啜慢饮的功夫中,商机有时尽在不言之中。</span></h3><h3> 一首耳熟能详的闽南歌“爱拼才会赢”,应该是在茶道中悟道的福建人的一张名片, “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爱拼才会赢……”。</h3><h3><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nbsp; &nbsp; &nbsp;一路行来我这才了悟 ,正</span>是在这慢悠悠的功夫茶中凝炼出“爱拼才会赢”的福建精神,凝炼出福建人豁达睿智的经营理念,凝炼出福建人富庶充沛的物质精神生活。</h3><h3> </h3> <h3>  怀揣着诗和远方的遐想,2020年的年首,选择了和家人自驾福建之旅。为圆满此次出行,在攻略上采取沿海而下,遡流而上,游历福建的九个省辖市,后因时间有限,气候不适,南平的武夷山只是经过,期待专程而去。</h3> <h3>  1. 9.当天一早,私家车碾压着南京的第一场雪开启了福建之旅。当天驱车12个多小时,一口气抵达了“中国醉美滩涂摄影基地”~宁德霞浦。一路上脑海中不时翻腾着那令人心驰神往的霞浦风韵……</h3> <h3>  没听家人劝告,一味浮想联翩,次日清晨5点,全体人员驱车摸黑行进在一条狭窄不平的渔村小道,带着一丝寒气,在拍摄点等待日出。然而老天似乎在捉弄我们,一两个小时过去了,非但没有见到日出,天也是灰蒙蒙的,眼前是一 片黄褐色的海水,一些渔船的马达声开始轰鸣起来,正准备出港作业。</h3> <h3>  霞浦光与影、点与线的构图美梦就此熄灭,耽搁了行程,出师不利。其实一次旅行就好比人生的一段阅历,机缘巧合,随缘而行,方能身心自在。进而言之,那些有历史文化内涵的景点,才更值得去细细品味。 </h3> <h3>  快出漁村口,一株树冠庞大的古榕将我们从些许失落中提起了兴致。之后所到之处我们都会置身于古榕蔽日,榕荫满城的胜境中。那古村、古刹中,数百年、上千年的、甚至 悬崖峭壁上的古榕树会让你瞠目。 </h3> <h3>  1.10.当天沿海赶往福州。福州又称“榕城”, 2000多年的积淀,让这座城市一派沉稳灵动的模样。这是一座慢节奏的城市,诸山群湖,古刹钟声、美食佐胃,一个适合在午后慢慢行走,在大街小巷逡巡流年的地方。而我们因时间受限,只能浮光掠影。分别去了集中体现闽越古城民居特色的三坊七巷和福州最美的山岳佳景~鼓山。</h3><h3> &nbsp;</h3><h3> “一片福州三坊七巷,半部中国近现代史”。占地40公顷的三坊七巷,因至今仍保留“西三个坊,东七条巷,南北一中轴”的古代城市里坊格局而得以延存。历史上在此居住的名人多达400多位,街区坊巷相连,粉墙黛瓦,民居精致,被誉为“里坊制度的活化石,明清建筑博物馆,近代名人聚居地,闽台渊源鄯显地”。</h3> <h3>  小憩的游人</h3> <h3>  巷内的古榕树</h3> <h3>  店铺里一位精神矍铄的老者正在专心致志的行着笔。一侧悬挂着书写好的许多春联。</h3> <h3> 出了三坊七巷,乘坐缆车登上谓之“ 闽山第一”的鼓山。景区多<span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由花岗岩经长期剥蚀、风化、崩塌、堆积而成,千姿百态。</span></h3> <h3>  我们着重游览了引人入胜的鼓山摩崖题刻, 自宋迄清共300 处,有宋代蔡襄、李钢、赵汝愚、朱熹等人的手迹,可谓一座书法艺术宝库。</h3> <h3>  位于鼓山半山腰的万寿塔,从建筑风格上推测,疑为清代石塔,单层,四角,实心,通高3.65米,塔身四面各雕一尊佛像,南面佛龛横额楷书“万寿塔”。</h3> <h3> 当天我们驱车来到莆田,这里的海鲜美食久负盛名。慕名来到一家挂有“莆田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名为“老莆鲜”匾额的食铺,当时已食客满满,整个厅堂张灯结彩,喜庆异常,那一桌桌男女老少一边佐以美食,一边饶有兴趣的听着当地的古戏莆仙戏。</h3> <h3>  <span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次日在匆匆浏览了作为“滨海禅武丛林”,“南拳祖庭”的武林圣地~南少林寺,以及妈祖故里历史文化名村后,</span>中午13点,我们缩减了行囊乘轮渡前往湄洲岛。</h3><h3> 入住一家 挨着妈祖庙的民宿,用完餐,店里一小伙计就开着游览车带我们一路游览起湄洲岛, 因为淡季人少,成了我们的专车。</h3><h3> 看上去是个 憨厚的小伙子, 言语并不流畅,一路上,他尽可能的向我们 介绍着。一开场便说,你们去过鼓浪屿吗?我们的湄洲岛有八个鼓浪屿大。湄洲岛陆域面积14.35平方公里因形如眉宇,故称湄洲,亦名湄屿。<br></h3><h3> </h3> <h3>  作为中国四大国际中转港之一的湄洲岛,有融碧海、金沙、绿林、海岩、奇石、庙宇于一体的自然风景名胜三十多处,更有世界妈祖庙之根的妈祖祖庙,是世界3亿多妈祖信众的妈祖文化发祥地,拥有“东方麦加”之誉。</h3> <h3>  车行一路,所见岛上除了植物繁茂、规划有序,整洁清新,还有许多在繁华都市难得一见的,风格各异的四、五层楼的整栋别墅洋房。小伙子告知岛上有很多年轻人在外读书打拼,而这些都是打拼多年,积蓄丰厚的经商人士回岛自建住房。由于所有的建筑材料都要从岛外运进,所以一幢房子的造价远高于岛外。我想也许百年之后这些建筑,会成为下一个鼓浪屿历史建筑风貌区。</h3><h3> </h3> <h3>  当天分别游览了鹅尾海蚀地质公园、妈祖文化影视园和黄金沙滩。</h3> <h3>  鹅尾海蚀地质公园位于湄洲岛的最南端,三面临海,形貌似鹅尾而得名,山体由花岗岩组成,经4.1亿年地壳活动,海蚀作用等地貌变迁,形成形态各异,神情俱佳的自然景观,被誉为“奇石盆景园”。</h3> <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nbsp; &nbsp; &nbsp; &nbsp;沉浸在海边令人陶醉的景致中,以至都不愿意登那只有海拔60多米的鹅尾石山。</h3> <h3> </h3><h3> 2013年被评为第27届中国电视金鹰奖的优秀电视剧《妈祖》,让湄洲岛上的妈祖影视城名声大噪。一进妈祖文化影视园,“ 天下妈祖祖在湄洲”的石碑映入我们的眼帘。园内仿古建筑,与绵延的沙滩、大海相映成趣,让人有真实版的宋代渔村体验感。</h3> <h3>  有“天下第一滩” 的黄金滩堪与夏威夷相媲美, 是岛上最长最大最迷人的沙滩。沙滩绵延3000米,纵深300~500米,坡度5%,呈波浪状缓缓斜入大海,是天然的海滨浴场,据说盛夏时人滿为患。</h3> <h3><span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nbsp; &nbsp; &nbsp;那天岛上风力很强,坐在电瓶游览车上,我一直将冲锋衣的帽子带上,小导游说岛上台风季时进出岛的轮渡都会停航。但是外面风再大,到了黄金滩就平息了。果不其然,黄金滩的风恰似春风拂面,轻柔飘逸。</span></h3> <h3>  踩着干燥松软的金黄色的细沙双脚可陷入沙中,走着走着,就走上了那被海水浸润过的沙滩 ,表面上并无水渍,平整光亮的像一面镜子,脚踩上去 就像踩在健步道上,连脚印都没有。在江南的人一生能有几次和海水、沙滩相拥呢?那辽阔的沙滩,温柔相推的海浪,以及那泛着泡沫的白色海浪在金黄色沙滩上的任性涂鸦, 其视觉的冲击力,让人像着了魔似的想去感知她的魅力。</h3> <h3>  那时的我正如一位作家所言(大意):勇敢不是不害怕,而是腿在颤抖,仍然继续向前走。整个海滩只有家人,和一个骑着自行车过来的,好似当地的女拍摄者,我壮着胆子超过她,把家人也远远的甩在身后,一直跑到海边前面的一块礁石上拍海浪,持续了十多分钟,远处家人的呼唤声,完全被我的专注和海涛声淹没,直至意犹未尽的转头一看,啊!涨潮了,海水已没过一大块滩地,那块礁石也被淹去了三分之二。虽然海浪并不是那么汹涌,然而想想还是有点后怕。</h3> <h3>  当天晚上, 粗粗地浏览了一下湄洲岛的夜景。</h3> <h3>   次日一早,我们步行至不远的妈祖祖庙。其实,从小在南京下关第一中心小学(南京天妃宫遗址)长大的我,对校园内的妈祖遗存就有些许记忆。</h3><h3> (图为在小学原址上修建起的南京天妃宫)</h3> <h3>  初建于宋代雍熙四年(公元987年)的湄洲妈祖祖庙是世界上最早的妈祖庙,故有“祖庙”之尊。目前,全世界45个国家和地区共有上万座从湄洲妈祖祖庙分灵的妈祖庙,有3亿多人信仰妈祖。</h3> <h3>  妈祖文化肇于宋、成于元、兴于明、盛于清、繁荣于近现代,妈祖文化体现了中国海洋文化的一种特质。</h3><h3> 历史上宋代出使高丽、元代海运漕运、明代郑和下西洋、清代复台定台,这些都涵盖了海洋文化的特征。</h3> <h3>  初进圣地, 脑中盘旋着一些疑惑:妈祖是神,岂不是带有迷信色彩?世界各地的妈祖信众何以会有3亿之多?妈祖文化何以被列入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 这让我回想起昨天小导游所言:“你们是很难理解我们海边人对妈祖的信仰和崇拜”。看来妈祖文化是和海洋文化相关联。</h3><h3> </h3> <h3>  中国民间在海上航行的船舶,启航前要先祭妈祖,祈求保佑顺风和安全,在船舶上立妈祖神位供奉。人类对真善美的追求是妈祖信仰传承千年之根。</h3> <h3>  20世纪80年代,联合国有关机构授予妈祖“和平女神”称号。2009年9月,“妈祖信俗”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016年3月,妈祖文化写入“十三五”规划纲要。湄洲妈祖祖庙也入选中国“海上丝绸之路·中国史迹”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首批文物点。</h3> <h3>  材质为缅甸巨型翡翠玉石的翡翠妈祖,高1.33米,重 1.6吨。</h3> <h3>  天下第一印的妈祖印,是清代御赐宝玺。上刻有“湄洲祖庙,天上圣母,护国庇民,灵宝符笈”字样,是祖庙的镇庙之宝,2000年为了展示这一珍贵文物的神圣和大气,摹勒于一块天然巨石上,比原物放大近350倍。以其时空的恒古不变,内涵的至高无上和外观的硕大无比,被誉为“天下第一印”。</h3> <h3>  每年的3月23日妈祖诞辰日,和九月初九妈祖升天日,祖庙都会举行盛大的中国三大传统祭典之一,妈祖祭祀大典,彰显其作为中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魅力。</h3> <h3>  祖庙建筑群,规模庞大,雄伟壮观,楼庭交错,包括西线和南线两组建筑群,共有56处之多,具有“海上布达拉宫”之称誉。</h3> <h3>  .妈祖信仰在诸多方面适应了人类对真、善、美的认同,如扶危济困,治病救人,赐人以平安吉祥等等。这既是一种文化的传播,更是一种观念的教化。</h3> <h3>  1.12.抵福建省内经济最发达的城市~泉州。宋元时期泉州就一度成为世界第一大港。那时,泉州风樯鳞集,海舶穿梭,蔚为壮观,是举世闻名的东方巨港。如今泉州是联合国唯一认定的海上丝绸之路起点,列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先行区。</h3> <h3>  作为东亚文化之都的泉州素有“泉南佛国”,“闽南蓬莱”之名。留有大量的胜迹文物。文化积淀深厚,被誉为“世界宗教博物馆”,曾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世界多元文化展示中心”。</h3> <h3>  泉州大开元寺始建于公元686年,占地面积8万平方米,规模宏大,构筑壮观,景色优美,是历史文化名城泉州的象征。</h3> <h3>  寺内巍峨的镇国、仁寿两个宋代石塔,俗称东西塔,堪称全国无双,寺中桑莲经历1300多年沧桑,至今仍生机盎然,被列为世界之最。拜庭两旁古榕参天,大雄宝殿雕塑技术高超,尤其是梁槽间的24尊木雕飞天,在国内古建筑中罕见。</h3> <h3>  寺内古榕叶绿苍翠,郁郁葱葱,气根蜿蜒飘逸,蔓根盘根错节,块根古态盎然。使千年古刹更添古韵。 </h3> <h3>  古塔人物和大照壁上的麒麟栩栩如生。<br></h3><h3><br></h3><h3></h3> <h3>  古寺内石刻的一个心字让人若有所思。人心是个很灵敏的东西,心脑相通,心里装的琐事越多,头脑就越复杂,人生的脚步就越沉重。而心中放下一点,人生就会轻松几许。从某种意义上讲,人的幸福指数,和放下的多少成正比,放下越多,人生的幸福感就越高,与高低贵贱没有直接的相关性。</h3> <h3>  寺内的泉州湾古船陈列馆,展示了1974年夏天,在泉州湾后渚港发掘出的一艘沉没的古代木帆船。科考证明这是13世纪泉州造的三桅远洋商船,运载着大量香料、药物及其他商品从东南亚归来,它揭开了一段辉煌的历史,宋代中国的造船业和航海业十分发达,而造船技术在同一时代领先于世界的就是泉州。</h3> <h3>  走进寺内 的《弘一大师纪念馆》,一首耳熟能详的《送别歌》在耳畔荡起:“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h3> <h3>  弘一大师俗名李叔同,浙江人,生于天津。系艺术教育家、一代高僧。大师才华横溢,诗词,文章,书画,金石,戏剧,音乐无不精妙,在诸多文化艺术领域都曾开风气之先,被称为 20世纪我国一位全能艺术大师。大师于1918年在杭州虎跑寺出家,生活简朴,严持性遮,精研律学,被称为律宗第十一代宗师,出家后拒绝艺事,但仍继续写字弘法。</h3> <h3>  展室中了陈列了一幅1939年徐悲鸿为祝弘一大师六十寿辰所创肖象画(复制) 。徐悲鸿本人对这幅画很重视,时隔八年,1947年他又为此画亲笔补写了题记一则,表达了他对弘一大师的敬仰之情。</h3> <h3>  “朴拙圆满,浑若天成”的书法艺术造诣。</h3> <h3> 开元寺一则的西街早在宋朝就已经象征了泉州的繁荣,它还是泉州市区保存最完整的古街区,保留着大量具有历史原貌的建筑。沿街滿目老字号商铺和闽南名吃。</h3> <h3>  13号一早,来到 “满山都是文化,满山都是历史”的清源山。它是中国自然与文化双遗产地,总面积62平方公里,海拔615米,素有北有武夷,南有清源之誉,其中享有“中国之最”的文物景点有四处:宋代石雕老君造像,元代梵式石雕三世佛佛造像,唐代伊斯兰圣墓和宋代祈风石刻群。这些弥足珍贵的人文圣迹和秀甲东南的自然景观融为一体,交相辉映,令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h3> <h3>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无为,无所为,无所不为”……回味着《道德经》上的这些经典理念,我肃然起敬地仰望着眼前的老君岩造像。这是一尊中国现存最大的道教石雕, 雕刻于10世纪。呈 坐姿,高 5.63米,宽8.01米,厚6.85米,席地面积55平方米。老君身披道袍,席地而坐。左足上屈,右足平屈至前身,左手依膝,右手平几,食指 与小指轻弹几下,整座雕像非常生动地雕刻出太上老君独有的仙风道骨和独有的慈祥安乐的神态,极具神韵。</h3> <h3>  易中天感言:堪称“老子天下第一”,然而却丝毫没有“老子天下第一”的气派,他是那样的超凡脱俗,那样的和蔼可亲,那样的淡泊宁静,那样的飘然不俗,有神仙气度却无神秘色彩,他甚至没有眼珠,却能让人看到他那深邃的目光,这么伟大的智者为何竟有眼无珠呢?也许是因为“大音稀声,大象无形,大言不辩,大智若愚”,可见大视即 是无视。</h3> <h3>  清源山最高峰有一座天湖,从外围绕上山还有一段车程才能抵达,恰逢天气晴朗,&nbsp;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青山环抱,湖水清澈, 微风吹过,青波荡漾……</h3> <h3>  一景一物如诗如画让人 陶醉。</h3> <h3>  原先设想车行上山代步, 步行下山观景,年轻人登山取车后在山下汇合。然而,且不说那山体之大,真正应验了那一句“上山容易下山难”的千古名言。石头铺就的下山之路多处凸凹不平,有的阶梯间的高度更是有三十多公分,每走一级阶梯,膝盖就会受创一次,没走多久,膝盖就疼痛难忍。总以为快要走到尽头的我们,却也没有过分介意,沉浸在眼前的山色美景之中,一路赏着古迹名胜,不知不觉中竟然走了三个多小时的山路。</h3><h3> </h3> <h3>  一路古迹丰厚。<br></h3> <h3>  随处可见摩崖石刻</h3> <h3> 建于1952年3月的弘一大师舍利塔</h3> <h3>  引人入胜的是2011年4月落成的弘一法师石雕坐像,雕工精湛,将弘一法师慈善、泰然的神情传递的栩栩如生,无论从哪个角度瞻仰,仿佛都能感受到大师的目光抚慰,让人心生宁静与安祥。</h3> <h3>  面对泉州如此丰厚的历史文化,我们无暇细看,期待下次专程细读。</h3> <h3>  1.13.下午我们驱车直奔鼓浪屿,上了渡轮太阳已西下,离岸不久,只见厦门岛楼宇显有仙鹤、花卉等图案的大型灯光已璀璨如画。踏上鼓浪屿夜幕已临, 刚刚还燥热的一颗心,被海风凉丝丝的吹着,顿觉神清气爽。入住酒店后,放下行李,寻着岛上的美食, 接着不顾上午游清源山累积的腿脚重乏,直奔海边赏景。</h3> <h3>  鼓浪屿是一个面积只有1.78平方千米的小岛,与厦门岛隔海相对,素有海上花园,万国建筑博览馆和音乐之岛,钢琴岛之美誉。鼓浪屿海岸线蜿蜒曲直,坡缓沙细的天然海滨浴场环布四周,鬼斧神工的岩石奇趣天成。最高峰日光岩是厦门的象征,有“未上日光岩不算到厦门”之说。举目四望,树木繁茂,鸟语花香,空气清新,山海相拥,自然造化和人工雕作,相映成趣。尽管是第二次上岛, 尽管有些神疲力乏,却依然登顶日光岩,依然被眼前的海浪,沙滩,奇石,植物、花卉、建筑沉浸着、感动着而流连忘返。</h3> <h3>  凌空而立的日光岩将鼓浪屿一览无余</h3> <h3> 登高揽胜一幅幅美轮美奂的画幅尽收眼底。</h3> <h3> </h3> <h3>  姹紫嫣红的鼓浪屿</h3> <h3>  由于历史原因,中外风格各异的建筑物在鼓浪屿被完好地汇集保留,因此鼓浪屿有万国建筑博览馆之称。</h3> <h3>  曾去过鼓浪屿的名人有郑成功、秋瑾、鲁迅、郭沫若,林巧之、林语堂、恽代英、丰子恺、邓小平、尼克松……</h3> <h3>  鼓浪屿上有很多中国之最:中国最早的富人岛,中国最早的现代足球场,中国最早的全日制学校,中国最早最长的海底电缆,戴笠在鼓浪屿的谍报网网络率先破译即将偷袭珍珠港的情报,鼓浪屿上有十三国领事馆,比同期的上海还多5个……</h3> <h3>  历史风貌建筑与与鲜艳的花卉相辉映</h3><h3><br></h3><h3></h3> <h3>  一幢1897年建筑的门楼和路灯</h3> <h3>  1月14号正值学生放假,之前我们上岛时轮渡游人稀疏,而次日到处人头攒动。举家带孩子和老人的,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集体活动的、旅行团的、三三两两结伴行的,鼎沸的人声与海浪共鸣,格外彰显出鼓浪屿迷人的魅力。</h3> <h3>  1月14 日傍晚,下了鼓浪屿我们就直奔电影《云水谣》 拍摄地,万万没想到厦门至漳州南靖的行程是如此令人刻骨铭心,短短五、六十公里的盘山路,开了三个多小时。</h3><h3> 当时夜幕已经拉开,黑灯瞎火中,狭窄的盘山道起起伏伏,曲曲折折,少有人烟,几乎没有会车,室外的温度也在下降,窗外悬崖边一两米高的枯败的阔叶植物,在风的鼓动下疯狂的摇曳着,感觉挺瘆人的,副驾已开启晕车模式,还没到目的地,就冲下车,痛苦的呕着,吐着……</h3><h3> 抵达后下车举目四望,除了几间亮着灯的民宿,看上去是一个较为贫困的山区村落。网约一家最好的民宿,且不说住宿条件,空调未能正常启动,那一夜睡的<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冷飕飕的。</span></h3><h3><span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nbsp; &nbsp; &nbsp; &nbsp;</span>昨日还沉浸在鼓浪屿的万种风情,转瞬间犹如换了人间。其实人生就是这样,一个选择,美好的期待和不堪的过程常常是相生相伴。</h3><h3> </h3><h3> </h3> <h3> 次曰清晨,简单的早歺后很快抵达景点。这是个山坳里的古老村落,原名长教古镇,因曾经拍过荣获第26届金鸡奖的电影《云水谣》而更名。先后有七部影视剧在此取景。 </h3> <h3> </h3><h3> 这里有幽长古道,百年榕树,神奇土楼,更有那灵山碧水,无不给人以超然的感觉, 置身其中,你不能不赞叹电影《云水谣》导演的选择独具慧眼。 </h3><h3><br></h3> <h3>  溪岸边,由13棵百年、千年老榕组成的榕树群蔚为壮观,其中一棵老榕树树冠覆盖面积1933平方米,树丫长达30多米,树干底端要10多个成人才能合抱。</h3> <h3>  榕树群底下到处都是喝功夫茶的茶座。腿不停脚的我们,在溪岸边的古榕树下小憩,溪水潺潺,古榕成荫,抿了两口红茶,顿觉口腔中滋味满满,如饮甘泉神清气爽。仿佛又如剧中人在体悟着剧情…</h3> <h3>  由鹅卵石铺就的云水谣古道是历史上闽西南主要通道,长达十公里的悠悠古道,在大榕树下,显得格外的淳朴与厚重,它串连起世界文化遗产和贵楼和怀远楼。</h3> <h3>  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和贵楼,构建于公元1732年,为方形土楼,通廊式土木结构,占地面积1547平方米,建筑面积3574平方。</h3> <h3>  楼高五层,21.5米,别小看这个数字,这是个“世界之最”,是已知所有福建土楼里个头最高的。</h3> <h3>  每一个角度都淋漓尽致的展现着闽南人的智慧。</h3> <h3>  楼正中开一个大门,东西南北四方各有楼梯上下。</h3> <h3>  无意间走进另一座土楼,院内一座造型迥异的瓦猫塔顿时吸引了我们的眼球。这种陶制的屋顶神兽,为当地人用来护院驱邪。它们个个咧着大嘴,尖牙外露,面目狰狞,似乎唯有如此,才可驱鬼避邪,消灾免祸。所以瓦猫又被称着镇脊虎、吉祥虎。由于瓦猫口尾相通,有吸财之意,海边地区还有台风报警器的作用。</h3> <h3>  形态迥异的瓦猫</h3> <h3>  一侧的锣鼓声响起,原来是一个提线木偶戏台,我们一行人登台在当地艺人的指导下,尽兴地学着用双手十指操纵的木偶,乐享快乐之旅。</h3> <h3>  来到世界文化遗产地,中国最美乡村洪坑, 一幅书写着客家人田园牧歌诗意的土楼群画幅呈现在我们眼前。中西合璧式的土楼王子振成楼,其官帽外形是福建土楼中独一无二的;似猛虎下山的宫殿式奎聚楼,让人惊叹建造者因势制宜的智慧;而袖珍的圆楼如声楼,置身其中,令人有“井底望天”之感;远眺福裕楼,秀外慧中,气宇不凡……</h3><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nbsp; &nbsp;&nbsp;</h3> <h3>  溪水潺潺,古道悠悠</h3> <h3>  土楼有圆形、方形、交椅形……</h3> <h3>  当年在外有倭寇入侵,内有年年内战的情势之下,举族迁移的闽南人选择了这种既有利于家族团聚,又能防御战争的建筑方式。</h3> <h3><br></h3><h3> 由土、沙石、竹木,甚至是红糖及蛋白等建筑材料建造的外墻厚达一米至二米的土楼,坚固得可以抵御野兽或盗贼攻击,亦有防火抗震及冬暖夏凉等功用。</h3> <h3>  土楼外的家园散发出浓郁的乡土气息</h3> <h3>  整个福建有上万座土楼,但仅有46座被列为世界遗产。</h3> <h3>  土楼王子振成楼 由内外两个环楼构成,外环是土木类结构,内环是砖木结构,外墙高16米,共4层。</h3> <h3>  中西合璧</h3> <h3>  据当地的导游介绍,四层的圆形土楼,从一楼到四楼为一户的单元楼。一楼为厨房,二楼为粮仓,三楼、四楼为卧室。楼下的每一户都有饲养家禽的地方。并有两间公用洗澡间,男左女右,泾渭分明。</h3> <h3>  <span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木材材质构筑的厅堂、</span>镂空屏风门窗古朴典雅</h3> <h3>  宽敞几进的厅堂,</h3> <h3>  院落中的一口古井,影映下年代的变迁,时代的脚步。</h3> <h3>  不出土楼照样可以融入大自然,尽享阳光雨露、白云蓝天</h3> <h3>  “大家族,小社会”式的土楼内,同一屋檐下的几十户几百人,同祖同宗同血缘同家族,过着共门户、共厅堂、共楼梯、共庭院、共水井的和睦生活。这种聚族而居的生活模式,反映了客家人的传统家族伦理和家族的亲和力。</h3> <h3>   封闭式的土楼好似巍峨苍朴的古堡,它的主人们籍助于红红火火<span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园园满滿的大红灯笼向世人敞开心扉。</span></h3> <h3>   福建之行的重头戏已进入尾声,1月15号名闻遐迩的沙县小吃吸引着我们来到三明市。历史上,由于中原人的大举南迁,中原的饮食文化也随之传播到沙县,在民间具有浓厚的历史文化基础,以品种繁多,风味独特和经济实惠著称。</h3><h3></h3> <h3>  </h3><h3> 走进沙县小吃文化街,2019年中国(沙县)小吃旅游文化节(每年公历的12月8日)刚刚落下帷幕,然而乐此不疲的食客们,依旧将这浓浓的氛围弥漫着,飘散着……</h3><h3><br></h3><h3><br></h3><h3><br></h3> <h3><br></h3><h3> 先后慕名来到两家沙县小吃技艺传承人食铺,扁肉 ,烧麦,肉包,米冻,喜粿,拌面,云吞,蒸饺,酸辣粉,炒面……数十种小吃让行色匆匆的我们无暇细细品尝,只能解解馋作罢。</h3> <h3>  和沙县小吃文化城相连的淘金山舍利塔,景区内林木葱郁,奇花名木众多,有千年铁树群,宋代桂花树。</h3> <h3>大型卧佛石雕</h3> <h3>  1.17.早晨小年这一天,我们从安徽屯溪出发,昨晚似乎下过一场透雨,空气湿润,清新宜人。车行高速,从一侧望去,远处绵绵不绝的山脉云雾缭绕,象一个个揭了盖的蒸锅,雾气腾腾,山墨雾白,与浓淡相宜的云天相映衬,山脚下一排排错落有致,粉墙黛瓦的徽派民居,一副水墨画卷呈现眼前,离家的脚步也越来越近,顿觉神清气爽,连日来的舟车劳顿忽的烟消云散,心中开始咀嚼起那年的味道,遥想着生肖之首的吉祥鼠,伴随着人们度过又一个春夏秋冬……</h3> <h3>  部分文字摘自于网络和旅游资讯</h3> <p>  一场大疫荼毒神州,阻隔了人们自由行的步履。当阴霾 即将退却,春回大地之时,感恩万千专家医者,感恩无数大爱仁心之士,他们拯救的不仅仅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更是拯救了人们自由呼吸,拥抱自然的身心。</p><p>己亥末与家人九天福建行,时值病毒肆虐之初,所幸未遇染点。返家六日后疫中封城。“惊回首,离天三尺三”。怀着一颗感恩之心我们将笑迎庚子……</p><p>  后记:武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最早发生于12月8号,当时被称之为不明肺炎,事实上那时已存在人传人的现象,只不过因未被正式确认及人为误导而使疫情迅速蔓延。1月20号钟南山院士确认人传人,1月23日武汉被确定正式封城。之后党和国家举全国、全军、全民之力打响了一场与病毒和死神赛跑的没有硝烟的战争。至2.13.全国已确诊近6万例,死亡1368人。</p><p> 而我们此行是1月9号出发,1月17号返程,是旅游的淡季,所到之处除鼓浪屿1.14.正值周末和学生放假人多外,其余景点游客均门可罗雀。返程时春运高峰已经开始,高速路上和服务区已经人满为患,车满为患,服务区内连男厕都开始排队。所幸我们选择的线路远离疫区武汉。据悉一私家车在 武汉区域的服务区过境( 正常情况下,也就10~20分钟左右)竟然被感染上新冠病毒肺炎。原先我们还准备返回后休整一下,春节期间去重庆自驾游,后来想想节日期间到处人满为患,也就打消了此念。否则,且不说被感染,就说一家人被隔离在外也令人不堪言状。</p><p> 在为新冠病毒患者祈福的同时,也感恩幸运之星眷顾了我们。</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