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滑县历史上,这祖孙三代竟然相继任“一把手”

数九寒天

<h3><br></h3><h3> 李若谷祖孙三代知滑州</h3><h3> 中国历史上世家大族官宦之家屡见不鲜,父子祖孙世代为官也不乏其人 ,但祖孙三代能够先后在同一地并且担任同一官职的确算是奇迹了。这事就发生在我们大滑州,他们就是北宋时期曾经官拜宰相的李若谷及其儿子李淑、孙子李复圭。他们祖孙三人都做过滑州知州。</h3><h3> 北宋天圣年间李若谷知滑州,接下来是庆历年间李淑,然后隔了八年李复圭到滑县任职。李淑在任的时候,接已经退休的父亲李若谷到滑州小住。李老爷子来到自己当年做官的地方,故地重游的他很是高兴。挥笔就在府衙的墙上写了一首诗:“滑守如今是世官,阿戎出守自金銮。郡人莫讶留题别,孙息期同住此看。”意思就是说,如今的滑州知州成了我家的世袭官位,我们家阿戎(在这代指李淑)是皇上亲自任命的。大家不要惊讶我这样写,将来我的孙子也会住到这座府衙,看到我留下的诗文。李老爷子的得意之情溢于言表。你还别说后来的一切还正如其所料。</h3><h3> 李若谷,字子渊,徐州丰县人,历仕宋太宗、宋真宗、宋仁宗三朝,后来一直做到宰相(龙图阁直学土兼开封府知府,拜参知政事)。晚年以“耳疾”为由,解去相位。八十岁去世,追赠为太子太傅,谥号“康靖”。据记载,他在担任度支员外郎、权三司户部判官出任京东转运使时,行至滑州正遇黄河在此决口,需向州县征调堵塞决口的物料。同他一同执行任务的同事卢士伦顺从三司的指示,对下属催逼甚急,要求十分严苛,州县不堪侵扰。而李若谷对属下要求比较宽松,惹得卢士伦很不高兴,向朝廷说打了他的小报告。于是朝廷就把李若谷调任陕州任知州去了。当年他以太常少卿、集贤殿修撰来任滑州知州之日,又恰逢黄河遇险 。河水侵蚀滑州韩村堤防,情况十分危急。李若谷立即出发,由汴京驱马连夜赶往滑州河防前线。到达以后,顾不上休息,随即指挥土兵用秸秆 、芦苇捆扎大埽,保护堤岸免受水流冲刷,结果到第二天早晨河堤就修复完好,有效地防止了一场水患的发生。</h3><h3> 李淑,字献臣,号邯郸,从小就有“神童”之称。他十二岁那年,宋真宗去亳州巡视,他去行在(皇帝出行时的临时住所)向真宗投献自己的文章。真宗看后,很为他的聪慧而惊奇,又让他当场作诗,诗也作得很好。于是真宗称赞他为神童,当场赐予童子出身。后来经寇准推荐,授校书郎,累迁龙图阁学士、馆阁校勘。李淑不仅做官屡居高位,而且还是一位文学家、学者和藏书家。《宋史》说他:“警慧过人,博习诸书,详练朝廷典故,凡有沿革,帝多谘访。制作诰命,为时所称。”共著有文集一百余卷,一生博览群书,对目录学深有研究,与宋祁等人编成(《崇文总目》六十六卷,并就家藏图书编成《邯郸图书志》,是北宋最重要的私家藏书目录之一,在中国古典目录学史上有着重要地位。</h3><h3> 李淑曾任滑州知州的事,未见《宋史》,这应属《宋史》的疏漏。因为此事除了见于《青箱杂记》之外,还见于《将请总龟.纪实门》。这两部书都是宋人著作。当朝人记述当朝事,年代相去未远,可靠性比较大的。此外,从李若谷的题诗看,“阿戎出守自金銮”一句也与《宋史)所记李淑的身份相符合。“阿戎”明里是指西晋“竹林七贤之一”的王戎。《世说新语.雅量》篇记载,王戎七岁时曾与同伴在路边玩耍,见道旁有结满果实的李子树,其他人争相去摘,只有王戎站着不动。别人问他为何不去摘,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必苦李也。“摘来一尝,果然如此。后来王戎就成了“神童’的代称。李淑既是宋真宗“钦点”的“神童”,所以李若谷在其题诗中拿王戎来称李淑是非常恰切的。另外还有一条旁证,这首诗还被收在清代厉鹗所编《宋诗纪事)一书中,题作《题滑州廨》,署为李淑所作,这也说明编者也认为李淑曾在滑州任职,否则他就不好去“滑州廨”里题诗了。在李若谷看来,儿子李淑继自己之后来滑任知州,已经是一个巧合而且值得骄傲的事了。所以他在题诗中以不无得意的口气说“滑守如今是世官”——滑州 “太守”(汉代称州的长官为太守)如今成了我们家世代相传的官职了。接着,他又以很自信的口气说:“郡人莫讶留题别,孙息期同住看。”滑州人不要为我留下的题别诗感到惊讶,我还期盼我的孙子也同样会住进这座官厅并且看到我的题诗。他的言外之意是说:我的孙子也会来滑州做知州的!</h3><h3> 还真是让李若谷言中了,天下还真有这么巧的事!在李淑任滑州知州八年之后,李若谷的孙子,即李淑的儿子李复圭也踏着乃祖、乃父的足迹,来任滑州知州了。</h3><h3> 李复圭,字审言,仁宗庆历初赐进士出身,历知滑、相、泾、庆、曹、蔡、沧等州,湖北两浙淮南、河东、陕西、成都六转运使。关于他在滑州的治绩,《宋史》)本传的叙述比较简略,只记他一件事。一次,滑州的兵卒与工匠争斗,其中一人挥起手中的铁槌,把对方打死在官署的厅堂上,李复圭当场就把杀人者斩首了。《宋史》作者大概是要用这个事例来表现李复圭做事的干练果断吧。《宋史》对他评论说:“复圭临事敏决,称健吏,与人交不以利害避。然轻率躁急,无威重,喜以语侵人,独为王安石所知,故既废即起。”</h3><h3> 李氏祖孙三代知滑又同任一职,除了封建时代的“恩荫”,不能不说是历史的巧合。但无论如何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李氏祖孙,在滑县历史上都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h3><h3> 参考文献:杜冠章《历史名人与滑县》</h3><h3>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去</h3><h3> ​</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