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哈尔滨

洪光

<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我是黑龙江人。生在黑龙江,长在哈尔滨,对这片黑土地充满了无限的眷恋。尽管我离开故乡多年,每次回到她的身边,我都会四处走走看看,留意她的每一点变化。前几天又回去办事情,顺便去松花江边看看。月是故乡的圆,水是故乡的甜。每次回到这里,就仿佛投进了母亲的怀抱,感受她的体温,聆听她的心跳,感到异常的兴奋。</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松花江畔,这对母子依旧立在这里,身上披着厚厚的积雪,看来今年冬天的雪还是很大的。</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马路怎么这么干净?雪都去哪儿了?聪明的哈尔滨人越来越会“玩”了,他们把积雪堆积起来,做成雪人。即美化了城市,又可以让更多的人学习雪雕技艺,真是奇思妙想,好主意!</span></p> <h3><font color="#010101">小雪人各具情态,非常可爱。</font></h3> 这个洋妞有点胖。 <h3><font color="#010101">防洪纪念塔前是每年冬季冰雪娱乐的中心,今年也是如此。</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冰灯雕刻的栩栩如生,引来无数游人欣赏。</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松花江上成了欢乐的海洋,人们在这里尽情享受冰雪带给他们的乐趣。</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长长的冰滑梯直通松花江的江心。</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喜欢玩点刺激的,可以来一个冰上“漂移”。</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各种各样的雪人到处可见。</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雪人也戴“绿帽子”吗?</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道路干干净净,雪人矗立两侧,多么美丽的冬日风光啊!</font></h3> 千里冰封的冬日,马路上却看不到雪花。政府特别注重百姓冬日的出行安全,清雪的力度越来越大。 <h3><font color="#010101">哈尔滨的标志性建筑江畔餐厅。</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今年的雪很大,不去雪乡也能欣赏到 它的踪影。</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有人想来弹一曲吗?</font></h3> 太阳岛上的雕塑。 太阳岛上的俄罗斯风情小镇。 <h3><font color="#010101">冬天在哈尔滨人到眼里不算什么事,老同志们找个暖阳照到的地方照样可以玩起来。</font></h3> <p><br></p><p>这是著名的防洪胜利纪念塔,在夜色和灯光的映衬下,显得更加迷人,更加雄伟壮丽。它是为纪念哈尔滨人民战胜1957年的特大洪水,于1958年建成的,是这座英雄城市的象征。设计师为巴吉斯、李光耀、兹耶列夫。哈尔滨人民防洪胜利纪念塔获中国建筑业最高荣誉奖。<span style="color: rgb(1, 1, 1);">纪念塔由立体塔身和附属的回廊组成 。塔高22.5米,塔基用块石砌成,意味着堤防牢固、坚不可摧 ,塔基前的喷泉,象证勇敢智慧的哈尔滨市人民,正把惊涛骇浪 的江水,驯服成细水长流,兴利除患,造福人民。塔下阶表示海拔标高119.72米,标志1932年洪水淹没哈尔滨时的最高水位;上阶表示海拔标高120.30米,标志1957年全市人民战胜大洪水时的最高水位。</span></p> <p>站在防洪纪念塔前眺望中央大街,最吸引人的地方就在前边的灯火阑珊处。<span style="color: rgb(34, 34, 34);">中央大街是哈尔滨最有历史的街区之一,可以说每一栋建筑都饱含厚重的故事。不管你是细读它们的历史,还是仅仅好奇地欣赏它们充满异域风情的外观。这里都值得你流连。1898年哈尔滨开始大规模地修筑铁路和城市建设,来自关内及邻省的劳工大量涌入哈尔滨,原松花江沿江地段是古河道,尽是荒凉低洼的草甸子,运送铁路器材的马车在泥泞中开出一条土道,这便是中央大街的雏形,于是中东铁路工程局将沿江荒地拔给散居哈尔滨的中国人,至1900年即形成“中国大街”意为中国人住的大街。在狭窄的街道两旁是阴沟,铺上木板,铁板,供人行走,在各十字路口架着木桥,走在这条大街上的是骡马驾驭的车子。晴天尘土飞扬,雨天泥泞不堪,由于埠头区的建立,这里俄人的铺子也多了起来,牌匾多用俄文,他们经营杂货、修表等,所以虽称“中国大街” 但两侧多为欧式建筑,商业也多为外国人经营犹如外国城市一般。</span></p><p><br></p> <p><span style="color: rgb(34, 34, 34);">1924年5月,由俄国工程师科姆特拉肖克设计,监工,中国大街铺上了方石,顿时显得华贵起来,当时中国大街上的外国商店、药店、饭店、旅店、酒吧、舞厅不计其数,其中道里秋林分公司、马迭尔旅馆在整个远东地区也是颇有名气的,在这条哈尔滨最时髦的街上,俄国的毛皮、英国的呢绒、法国的香水、德国的药品、日本的棉布、美国的洋油、瑞士的钟表、爪哇的砂糖、印度的麻袋、以及各国干鲜果品均有出售,不亚于一个国际商品博览会。</span></p> <p>铺在地上的方型花岗岩石块,是哈尔滨街道的特色。这种石头俗称“面包石”。过去,哈尔滨很多街道都是用它来铺路的。到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随着柏油马路的普及,它逐渐在人们的视线里消失了。现在只有少数几条街道还可以看到它的踪迹。中央大街是保留最好的一条街。为什么要用这种石块来修路呢?这与哈尔滨的气候和地质条件有关系。哈尔滨地处松嫩平原,土质松软肥沃,含水量高。冬季和夏季温差极大。冬天极其寒冷,气温低到零下三十多度。土壤里的水份聚集形成冰块。春天到来以后,溶化成水,使地下的泥土变软,形成泥浆,俗称“翻浆”。这时候车辆走在上面会陷下去。维修的办法是把路面扒开,刨开泥浆凉晒,等坑里面的水气蒸发了,土壤干燥了,再重新填平。这种石块特别适合马路的反复拆装,又特别结实,所以过去修路都是用它来铺装路面。这一块块石块在这里静静地躺了一百多年,见证了这座城市的屈辱和重生。</p> <p>哈尔滨是一座美丽的城市,一座英雄的城市。它是东北解放最早的城市,为东北的解放,为辽沈战役的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建国以后,哈尔滨市成为全国面积最大的省会城市。经过“一五”的发展建设以后,成为国内知名的重要城市。著名的“三大动力”、轴承、量具刃具、工具、机床机械、亚麻纺织、军工、化工、制药、轻工业都是国内的支柱产业。再配上“东方的小巴黎”的美誉,是当时人们非常向往的城市。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东北林业大学、东北农学院、哈尔滨医科大学、黑龙江大学等等,都是当时国内知名的学府。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她渐渐失去了往日的辉煌。</p> <p>冰雪的城市到处都可以欣赏冰雪带来的奇观。</p> <p>洁白的冰块经过精心的雕琢,再配上多彩的灯光,把我们带进梦幻般的世界。</p> <p>尽管天寒地冻,这里的夜市依然十分红火!坐在冰块雕成的冰桌,冰椅上,再来一杯哈尔滨啤酒,好不惬意!</p> <p>夜色中,遍布中央大街的<span style="color: rgb(34, 34, 34);">俄罗斯式、折衷主义风格、巴洛克风格和新艺术风格的各式建筑,带给你视觉的盛宴,仿佛身在异国他乡。</span></p> <p>夜幕下的哈尔滨,如梦如幻。这条百年老街带给你无尽的遐想。</p> <p>望着这些精美的各式风格的建筑,感叹人类在建筑艺术方面的奇思妙想,东西方文化的交流,给这座城市带来了浓浓的西方色彩。</p> <p><span style="color: rgb(34, 34, 34);">这是一座砖木结构的仿文艺复兴风格的浅黄色小楼,是哈市二类保护建筑。建筑不但在空间布局有独特性,它的立面形式上也很有特点,面向中央大街两层,街角和街面都设有入口,而且长度很长,在立面上作了艺术处理,墙体的平行线与精致的托座屋檐线丰富和谐,组成了建筑的韵律和节奏感。 这座俄罗斯小楼建成于1914年,原为秋林商行道里分行,它是最早到中央大街落户的百货商店之一。</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34, 34, 34);">这是闻名遐迩的马迭尔宾馆(原名马迭尔旅馆,俄文合名为модерн,意为摩登的、时髦的、时兴的、现代的,音译“马迭尔”,设计师为C•A•文萨恩,始建于1906年,1913年竣工,砖混结构,新艺术运动建筑风格。起初由俄籍犹太人约瑟•开斯普经营。影视作品《夜幕下的哈尔滨》、《悬崖》等作品里,都有它的影子。</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34, 34, 34);">这座精美的仿巴洛克式建筑是中央大街上最早的建筑物之一。它被2004年住建部与中国工程科学院评为中国历史最有代表性的100座建筑之一。其前身是日本商人水上多喜雄创办的松浦洋行。由阿·阿·米亚科夫斯基设计,是具有巴洛克特征的折中主义建筑。1909年落成开业。俄国侨民会也曾占有此建筑,解放后为书店,现在是哈尔滨游客服务中心。</span></p> <p>雕塑,仿古马车。</p> <p>这是中央大街南端街景。</p> <p>在一个商店的门口,看到了商家摆放的几只火烈鸟的模型。火红的颜色吸引了我的眼球。不由得想起了上世纪费翔唱的那首歌《冬天里的一把火》。这首歌引发了大兴安岭的森林大火。但愿这些美丽的火烈鸟带来好运,重新让哈尔滨火起来,红起来。让这座老工业基地焕发出勃勃生机,重振昔日的雄风。願我的故乡变得更加美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