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曙春评时空演诵

小朦艺术学校135785

<h3>把语言艺术拓展为三维视觉——评时空诵读表演《春江花月夜》<br>写诗须创造意境,读诗也要体味意境,即“作者得于心,览者会以意”(梅尧臣)。而观赏诗词诵读,能够切身感受精典作品的审美意象,得益于语言艺术运用诵读方式为人们创造的现场感,使人置身深远意境之中,继而引发强烈共鸣。<br>吉林市小朦语言艺术学校所创作表演的时空诵读《春江花月夜》,就让观众看到了诗中的动人场景,达到了表演者以奇幻的时空穿越所创造出的立体三维视觉,使古代诗人和表演者与观众“有共同的眼睛通过灵魂的窗户向世界寻求意境”(艾青)的神奇功效。我在这里所说的“立体三维视觉”只是一种比喻,并非技术论述,是想通过借用立体视觉这种人眼对看到的景象具有的深度感知能力,说明“时空诵读”的艺术创意。</h3> <h3>“时空诵读”,是朗诵艺术的新形态,是运用舞台背景、音响效果和场景变幻,将文字的语言艺术声音表现,转化为形体、色彩、景物等实体画面,把意念中的情绪流动,塑造成舞台上的视觉,组合成特定系列的动态画面,从而更形象真实地表现精典作品中深邃的时空意境。这种语言艺术表现形式的新形态,让静止不动的文字和无法具象化的声音,在观众眼中活起来,“如兵家之阵,方以为正,又复是奇;方以为奇,忽复是正。出入变化,不可纪极。”(《白石诗说》)比如,读者在默读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时,一定会为那些动态的句子蛊惑得坐不住了。“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诗人得到喜讯,哭得鼻涕一把泪一把,妻子胡乱收拾书本高兴得要发狂。他白天放声高歌痛饮美酒,飞也似地乘风破浪回家乡去了。这是老杜诗中绝无仅有的生平第一快诗,惊喜若狂的激情抒发,主要是通过动作描写来表现的。动态手法的运用,把惊喜和急切融化在诗中,使诗作达到了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手法浑然一体。试想,如果诵读这首诗,一定也是一种狂态。</h3> <h3>《春江花月夜》上演的穿越动态,也同样是在小朦校长率领表演团队真正领会作品深远意境之后,通过时空诵读方式展现出来的。分析作品内涵,可得知,这首千古名作,是诗人张若虚站在江边赏月观潮,有感而发,赞颂了江南水乡景色清幽如诗的意境之美。再看作品手法,又明了,这是沿用陈隋乐府旧题,全诗共三十六句,每四句一换韵,运用富有生活气息的清丽之笔,以月为主体,以江为场景,描绘了一幅幽美邈远的春江月夜图,抒写了游子思妇真挚动人的离情别绪以及富有哲理意味的人生感慨。<br>有评论家说,此诗表现了迥绝的宇宙意识,创造了深沉、寥廓、宁静的境界。<br>小朦艺校的这场诵读表演,运用场景移换造成时空穿越再现作品情境。利用舞台灯光分区,设置三个地点,即母女三人在家中、祖父和父亲分别在远方。<br>表演从母亲循循善诱地教女儿读诗开始,随着诵读进程,灯光移动把表演中心区变换为父亲也在远方吟诗,接着又再次变换为意象中的祖父也在吟诗。如此反复变幻,同时舞台背景也跟随内容移换,直到作品全部诵读完成,一场游子与思妇的共同思念牵挂由此扩展开来,汇成一种远在天边近在眼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情景交融。<br>诵读表演设计成一家人的夜读情景,这种方式在表演形式上超越了单纯朗读作品的固态模式,在传统朗诵中,注入了新的元素和涵义,凭借形体动作和场景、时空变幻,以春江花月夜为抒情对象,尽情赞叹大自然的奇丽景色,讴歌人间纯洁的爱情和浓于血的亲情。</h3> <h3>先是母女三人娇翠欲滴温文而雅燕语莺声,珠圆玉润,悠扬婉转,娓娓动听;时而潺潺流水般浅吟低唱,独具风韵;有时凄美若露滴竹叶般玲玲作响,耐人寻味。优美的诵读和段落的接续,把对远方亲人的思念,通过对春、江、花、月、夜这五种事物的诵读,集中体现出来,深邃美丽的艺术境界隐藏在惝恍迷离的艺术氛围之中,使表演过程仿佛笼罩在一片空灵而迷茫的月色里。<br>然后是祖、父二人远在他乡,同样思念牵挂亲人,于是,千里共婵娟,同诵一首诗。男性音质同样感人至深,字正腔圆,抑扬顿挫;时而浑厚得如雄鹰展翅时的一声长鸣,振聋发聩;时而委婉得似深情交融时的一行热泪,扣人心灵。一家人三地诵读交相呼应,由景至情而达理,依次展开,犹如一条生命纽带,通贯上下,诗情随着月轮的生落而起伏曲折。<br>月在一夜之间经历了升起、高悬、西斜、落下的过程,而月光下,江水、沙滩、天空、原野、枫树、花林、飞霜、白沙、扁舟、高楼、镜台、砧石、长飞的鸿雁、潜跃的鱼龙、不眠的思妇以及漂泊的游子,组成了完整的诗歌形象,展现出一幅充满人间真情的感人画卷。<br>创作者和表演者,巧妙而又奇幻地运用舞台调度和场景变幻,搭建了一条时空隧道,一家人虽然相隔千里,却在一首诗的意境里团聚了。听到这时,看到这里,不由得让人驰骋想象,李白那句“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倏然而出,三地分隔,瞬间变得近在咫尺了。<br>时空诵读所营造的动态画面以及角色的感情涌动,形成了电影中神奇的“蒙太奇”。</h3> <h3>“蒙太奇” 是电影镜头之间的组合关系,是创造三维视觉艺术的重要手段。<br>小朦艺校时空转换演诵的表演作品,可以说是语言艺术表现的“蒙太奇”。蒙太奇的作用,在于把不同景别、视角或运动的一个个单独的镜头,依照一定顺序进行联接、组合,借以展开情节冲突,表现人物相互关系,传达作品主题。就每个单独的镜头言,都只是局部的画面;就一组镜头言,却已是统一的完整的形象。<br>时空演诵表演与蒙太奇异曲同工。它跟蒙太奇一样,展示了画面,并且也是动态画面,对不同的局部画面进行各种方式的排列,以及一定顺序的衔接;画面与画面之间也同样既有跳跃,又有连续。<br>时空演诵的要义,就在于把一个个浸透角色思想感情的局部画面组合成动心弦、荡魂魄的完整形象。时空诵读所组织的“镜头”,把人物的神情动态、环境的形状气氛等逼真地呈现在舞台上,让观众顿生如入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在场感”。<br>这种画面感与情景感,不是用摄影机拍摄,而是用语言来表达,从语言转化过来的画面,不是直接呈现在观众眼前,而是在观众的想象中浮现出来。如马致远《秋思》,全篇没有一句写“思”,只是排列孤零零的景物,用三句话写出两类九种景物。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六种景物的组合,描绘出一幅萧条凄凉的秋天景象,这也正是远离家乡的游子悲凉心境的写照。小桥、流水、人家三种景物的组合,让宁静优美的生活与游子四处飘零的生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更加深了游子思乡的哀愁。<br>小朦艺校创作时空演诵作品《春江花月夜》,也正是用这种镜头组合变幻的蒙太奇,让语言表达的所有景、物、情,都变成了真实可触的三维视觉具象,古人诗评里经常论及的似与不似、形似与神似,在诵读中得到再次实践。蒙太奇有多种组合规则,舞台表演不可能都能实现,《春江花月夜》的诵读,主要是采用“叙事蒙太奇”和“抒情蒙太奇”手法。叙事蒙太奇,是由美国电影大师格里菲斯等人首创,是影视片中最常用的一种叙事方法,它的特征是以交代情节、展示事件为主旨,按照情节发展的时间流程、因果关系来分切组合镜头、场面和段落,从而引导观众理解剧情。这种蒙太奇组接脉络清楚,逻辑连贯,明白易懂。<br>舞台上的叙事,讲述的就是一个一家人在夜晚远隔千里共诵《春江花月夜》的故事,以不同时空发生的一条情节线,集中概括思念和思乡情感,产生强烈的艺术感染效果。在叙事的同时,又运用抒情蒙太奇技巧,恰当地切入象征情绪情感的镜头,即演员表演时空中的情感交流,绘声绘色地渲染梦境、回忆、闪念、幻觉、遐想,形象生动地展示出人物的内心世界。这种蒙太奇技巧的运用,促使观众感到了“等待”和“离愁”,极大地丰富了时空诵读的表现力,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感染力。</h3> <h3>这部情景剧最大的亮点,就是阔大恢宏的气势。在有限的舞台空间,编导精心设计,把这首穿越历史风云两千年的诗作的文字和诵读的语言艺术,化为可视的形体艺术,以多门类艺术互相交融为载体,加上舞美设计,新颖而又别致的视频效果展示,让地域之美、民族之美、历史之美、山河之美创造一个强烈的气场,形成一波强过一波的冲击波,也体现出多元价值。无论是时空诵读《春江花月夜》,还是历史情景剧演绎《松花江放船歌》,小朦导演都把语言声音化作视觉艺术,从而更加具有强烈的震撼力。同样是历史题材,一个是小家亲情,一个是大国胸怀,通过编导和演员精心创造,使历史真实变为艺术真实。但是,历史剧毕竟不是历史,不是历史教科书或者历史文献,既然是艺术,就需要进行大量艺术虚构。编导者没有偏离真实的历史,重大的历史事件没有虚构、假造,但是在历史细节上,根据艺术规律的需要,取舍发生过的历史事件,做到“本质不虚,细节不拘”。《春江花月夜》的时空感,完全是虚构情景,但却又通过作者想象构思进行艺术创作,完全符合历史上那个时期的真实。小朦艺校创作的历史情景剧《松花江放船歌》的情景再现,也同样有虚构情节,也同样塑造了那个千古帝王所具有的家国情怀,这就是历史真实和艺术真实,是能够经受历史考验的高水平的艺术作品。</h3> <h3>四反复回味小朦艺术学校的表演,又想到“诗者,不可言语求而得,必将观其意焉”。苏轼这句话意思是,理解一首好诗,不能局限于“读“和”听”,还应通过想象形成三维视觉,“看”到其意境中的内涵,捕捉“象外之象,景外之景”,体会那言外之意。诗歌意境创造不仅贯穿于作者的创作过程,而且还贯穿于读者的欣赏过程。当一个诗人在现实生活中因某种因素的突然触发,引爆了他灵魂深处感情的火花,他的灵感顿时高度活跃,兴奋地“用形象思维”, 调动联想、想象,创造出幻觉里的三维意境。读者在阅读作品时,同样产生联想,用自己的方式进行意境画面的再组合、再创造,再想象,从而真正读懂作品。《春江花月夜》运用时空诵读的创意,无论是声音艺术,还是时空穿越所形成的三维视觉,都表现了作品意境的两重性,即听觉一重,视觉一重。观众从双重展现中,看到并切身感受到作品深邃的意境。虽然他们的诵读只是声音表演,但因为给了演员角色,设计了剧情,这又超出了作品本身的范畴,让这首家喻户晓的千古名作,从字面和声音,变成形象化的故事,进而让观众在听觉和视觉中,双重感受涌动的情绪,直到自己的心灵也随之震颤。这首好诗诵读完了,表演完了,作为声音形式的艺术可能稍纵即逝,但他们所创造的精湛的三维视觉艺术却被保存在观众的心中。除此之外,时空诵读,也成功地通过极具美感的舞美和灯光的结合,配合声音蒙太奇和光线、画面蒙太奇的组接,对诵读表演起到补充、深化、烘托和渲染的作用,并赋予时空形象以更丰富的内涵力。因此,我也想到,每一次诵读表演,都应该有这样的创新和创意,把语言艺术的一维听觉,拓展为三维具象,不断提高诵读表演的艺术水准,增强艺术感染力量。</h3> <h3>【作者简介】宋曙春,中国散文诗学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理事,吉林省作协会员,吉林市作协理事。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发表作品,迄今已在国内外发表作品百万字。出版散文诗集《第五个季节》,散文随笔集《悠斋自在心》,公安题材长篇小说《红蔷薇白蔷薇》,军事历史题材长篇小说《保卫毛泽东专列》在网络和报刊连载,主编《解放以来吉林市文学作品精选(短篇小说卷)》,出版东北民间抗战题材长篇小说《狼刀》。</h3> <h3>【吉林市小朦语言艺术学校】吉林市小朦语言艺术学校始建于2007年,是一所集播音主持、影视剧、舞台表导演、国学、舞蹈、声乐于一体的综合性的艺术学校。学校由毕业于中国艺术界的最高学府-中央戏剧学院的导表演硕士王小朦老师创建的,十几年以来培养出了一大批影视表、导演、播音主持方面的人才,让更多的学生们走进了自己理想的大学校园...</h3> <p class="ql-block">王小朦,毕业于中国艺术界的最高学府——中央戏剧学院(导表演硕士),师从著名导表演艺术家-徐小钟和林阴宇先生。小朦老师16岁考入吉林市话剧团,成为一名专业演员。曾在40余部影视剧中担任主要角色,代表作品:《离开雷锋的日子》《大雪无痕》《都市外乡人》《绝不放过你》……2007年创办小朦艺术学校,多年来潜心研究导、表演及演诵和诵读艺术,把35年来的舞台实践经验有机贯通到编与导及诵与演当中,创作出像《职责》等作品荣获全国电网杯小品大赛金奖;以及大型历史情景剧/松花江放船歌已荣登电视春晚的舞台!在建党百年之际我们首创了情景诗歌舞剧/百年华诞等经典原创作品,受到广大观众和同仁的称赞与认可!艺无止境,我们还在路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