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2:邂逅最美日落

北冰洋渔夫

<h3>  在缅甸的游览一晃就进入第六天了,今日行程十分紧凑。我们来到曼德勒的金色宫殿柚木寺,它是曼德勒最古老的僧院。整座寺庙由267根名贵柚木柱子支撑,雕梁画栋,它曾是金碧辉煌的宫殿,但由于年代久远,金色已慢慢退掉,只剩下黑色的油漆,但外表的木雕层层叠叠,整个建筑每个角落都缀满了繁复的纹饰和人物雕塑,使这座经历了150多年风雨的寺庙成为木构建筑的经典。</h3><h3><br></h3><h3> 柚木寺最初位于皇宫之中,是贡榜王朝敏东王和王后的寝宫,也是敏东王驾崩的地方。他的继任者锡袍王为避讳,把整座建筑搬到了这里,并将柚木寺改做僧院。</h3> <h3>  柚木寺共三层,为方顶重檐结构,最底层由267根柚木立柱支撑,形成悬空高架的底盘,这种设计有利于通风防潮。第一层是主殿,外围一圈木质回廊,往上逐级收拢两层,外围是四重檐结构,木雕层层叠叠,立体感极强。</h3><h3><br></h3><h3> 金色宫殿柚木寺是原曼德勒皇宫仅存的部分,因为,在二次世界大战中,整座曼德勒皇宫被战火波及,烧成废墟。说起这事,还要感谢敏东王的继任者锡袍王,当年,若不是他觉得柚木寺不吉利,将其迁出皇宫,无意之中得以保存,柚木寺早与皇宫一同化为灰烬,那些巧夺天工的雕梁画栋,再想恢复恐怕都难了。</h3> <h3>  整座柚木寺外表早已黯然失色,只有内部还能见到昔日辉煌的影子(由于寺内光线太暗,没有留下影像),除了那位威严端坐的佛像仍然金光灿灿,寺内所有内饰物件,如同风烛残年的老者,已失去原有的光泽,但柚木寺那些炉火纯青的木雕艺术珍品,任凭岁月无情磨砺,也不会失去它应有的价值。</h3> <h3>  在前往曼德勒皇宫的路上,经过曼德勒山,它位于曼德勒市区北部,是缅甸著名的佛教胜地。此山只有236米,但却是整个曼德勒市最高的地方。曼德勒山虽然不高,但从山脚下直达山顶的1700多个台阶,还是让大多数游客望而却步(还好现在有缆车直达)。最好还是徒步登山,因为,在上山的途中,可见八大寺庙,每走一段路就有一座庙宇,游客走走停停,倒也不会感到枯寞。</h3><h3><br></h3><h3> 曼德勒的名字来自于曼德勒山,据说当年释迦牟尼宣扬佛法时路过此山,他望着山下广袤的土地,预言在2400年后,这里会出现一座繁华的城市。果然,曼德勒在敏东国王的统治下,在缅甸的历史长卷中,留下了30年的浓墨重彩。只可惜,时间关系,我们的行程没有包括游曼德勒山。还是那句话,留有遗憾,下次再来。</h3> <h3>  曼德勒皇宫距离曼德勒山不远,原来是缅甸贡榜王朝的皇宫,1859年建成,整个皇宫呈正方形,为木结构建筑,雕梁画栋,十分精美。宫内大小共有89个大殿,104座庙宇,曼德勒皇宫内的博物馆陈列着许多国王用过的物品、家具和服饰等。现在看到的皇宫,是缅甸政府于1989年依据历史图片和资料重建的,于1996年9月竣工并对外开放,原物在二次世界大战中毁于战火。</h3><h3><br></h3><h3> 参观皇宫前,应该回顾缅甸曾经被侵略和殖民的历史。1885年,第三次英缅战争爆发,经过前两次战争,缅甸的元气大伤,加之皇室内部的争斗,军中士气涣散,根本无力抗衡英军。英军长驱直入曼德勒城,占领皇宫,押解缅甸国王和王后,并将其流放印度。至此,缅甸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土崩瓦解,成为英属印度的一个省,缅甸进入全新的殖民时代。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多灾多难的缅甸未能幸免于难,英国的米字旗被日不落的膏药旗取代,曼德勒皇宫遭盟军狂轰滥炸,烧成灰烬。现在看到的皇宫,虽然是复制品,但基本保持了原貌。</h3> <h3>  皇宫正门前面放置着两门古炮,仿佛告诉人们,这里曾经受到血雨腥风的洗礼,饱受战争蹂躏。</h3> <h3>  曼德勒皇宫呈四方形,长宽各为2000米,宫殿广场上的房屋层层递进,分为东西两部分,东面住着男眷,西面住着女眷,两部分之间那座最宏伟的金銮殿,正中高高地安放着神圣的国王的狮子宝座,宝座下面的大厅就是国王举行典礼和接见外国使者的地方。宝座后面的内厅供奉着“奈特”一一“马哈吉里”的雕像,“奈特”是缅甸的神灵,有天、地、山、水等等的自然神灵,也有家族和部族的祖先,甚至还有奴隶。</h3> <h3>  登上121级楼梯,站在这座33米高的瞭望塔上(古时,是座水塔),皇宫全貌以及曼德勒市的部分美景尽收眼底。</h3> <h3>  皇宫的建筑是典型的蒲甘风格,层层向上,一层比一层小,总体看起来像蒲甘的佛塔。皇城的城墙高9米,底部宽3米,每隔200米就有一个塔楼。宽为60米的护城河外的木栏杆,把皇城和外界隔开。</h3> <h3>  整个皇宫为木结构建筑,建筑以红色、金色为主色调,远看光彩夺目,金碧辉煌;近瞧雕梁画栋,精美绝伦,宏伟壮观。</h3> <h3>  皇宫的建筑材料使用缅甸特有的珍贵树种一一柚木建造而成,柚木的特性是不易开裂,耐腐蚀。缅甸王朝将抽木定为皇家木材,皇宫、皇城均用柚木建造。</h3> <h3>  皇宫里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见证了当年的风雨飘摇,有莺歌燕舞,有勾心斗角,有阴险的杀戮,也有当朝天子的文韬武略,民族大义。随着花开花落,岁月流逝,最终都湮没在了历史的长河中。</h3> <h3>  傍晚,我们来到马哈木尼寺,寺内以当地游人为主,我估计这里吸引他们的,不只是那座金色大佛,还有寺内回廊内众多商铺及琳琅满目的商品。</h3><h3><br></h3><h3> 马哈木尼寺是曼德勒声望最高的一个寺庙。寺内有一座释迦摩尼佛像,高约4米,全身贴满了金箔,每天不断有虔城的信男善女及世界各地游客前来朝拜,拜佛的同时,还可以将金箔贴在大佛身上,不过要尊重寺庙的清规戒律,只允许男人贴,女人不能靠近佛身,只能在外面拜佛。</h3><h3><br></h3><h3> 马哈穆尼寺每日凌晨四时,都会上演缅甸宗教传统中的经典大戏一一“大佛洗脸”仪式:由特定的僧人使用专用工具虔诚地为大佛擦洗面颊,这一仪式,每天都吸引了无数当地佛教徒前来参拜。</h3> <h3>  无论从哪个角度观看大佛,佛面始终是微笑的。这座大佛原本位于若开邦,当时的缅王征服若开之后,将其作为战利品带回了曼德勒的寺庙之中。19世纪末,一场大火,几乎烧毀了整座曼德勒城,这尊佛像却奇迹般的留存下来,由此人们更加相信它的伟大与神奇。</h3> <h3>  寺院内有一巨大的水池,佛塔倒影在水面上,气势磅礴。水中有鱼儿游来游去,人们拜佛的同时,以投食喂鱼取乐。</h3> <h3>  跟团到缅甸旅游,进店购物是躲不掉的,缅甸是宝石和翡翠的主产地。还好当地导游并不强制大家购物。在外旅游多了,该买的东西都买了,但不知出于什么心理,还是买了一个翡翠挂件,也不知真假,留作纪念吧。</h3><h3><br></h3><h3> 终于盼到缅甸旅游上演的重头戏一一乌本桥观日落。乌本桥是缅甸的网红打卡地,没有游客会错过这里。乌本桥位于阿马拉普拉古城附近,横跨东塔曼湖。它建于贡榜王朝的敏东王时期,由珍贵的柚木建造,历经百年风雨而不朽。</h3><h3><br></h3><h3> 乌本桥的桥头、桥中和桥尾共建有六座亭子,象征佛教的“六和精神”。“六和精神”是僧侣的准则,即戒和同修(戒律面前平等),身和同住(行为上互不侵犯),口和无争(言语上和谐),意和同悦(精神上志同道合),见和同解(在思想上有共识),利和同均(经济上均衡分配)。</h3> <h3>  乌本桥橫跨湖面,雨季的时候湖水上涨,湖滨成为泽国。当年,敏东王为了解决当地交通困难,修建了这座木桥。为了防止桥梁腐朽,使用了珍贵的柚木建造。乌本桥建于1851年,是世界上最古老和最长的(全长1.5公里)柚木结构桥。整座桥由1086根柱子支撑,没用一颗铁钉,全凭斗榫,真是个奇迹。</h3><h3><br></h3><h3> 我们到此正处缅甸的旱季,老百姓在桥下的滩涂上种了向日葵。要想进去拍照吗,必须留下买路钱,缅币1000元(人民币5元)。</h3> <h3>  据说,缅甸人恋爱时会不远千里来此登桥,为的是让爱情更长久,因此,乌本桥也被当地人称为“情人桥”。</h3> <h3>  乌本桥横跨东塔曼湖,是唯一一座连接两岸的桥梁。此时,恰逢日落,桥面上来往的行人及游客,络绎不绝。</h3> <h3>  游人也可选择乘坐马车巡游</h3> <h3>  因为,我们三个人都是摄影爱好者,在哪个位置拍日落最佳,早已心中有数,此时,一拍即合,租了小舟,划向湖心(租船需2000缅币,合100元人民币),静待日落美景显现。</h3> <h3>  由于,我们去的早,占据了有利的位置。后来,不断有船只从前方经过,正好成为我们拍摄的前景,使画面看上去更美观。在等待日落期间,还不失时机地抓拍了许多有趣的画面。</h3> <h3>  落日余晖在不经意间出现了,整片天空被染的血红。我还从未见过如此壮美的落日,此时,心脏狂跳,激动不已。</h3> <h3>  有人说,缅甸乌本桥的日落,是世界上最美的,原先,我还将信将疑,眼前的景色让我彻底信服了。说起来还要感谢缅甸的导游,要不是他将前后两天的行程调换,如此美妙的日落,恐怕要与我们擦肩而过了(后面的天气不好)。</h3><h3><br></h3><h3> 世上的事情往往就是这样,一心想得到的东西,偏偏就得不到;而遇事心态平和,不急躁不强求,往往能带来意外的惊喜和收获,所谓,无心插柳柳成荫。</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