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后宫,皇帝很累!</b></h1><h3><br></h3><h3><br></h3><h3> 在文学作品中,我们经常看到“三宫六院,七十二嫔妃”、“六宫粉黛无颜色”、“后宫佳丽三千”之说法,因而人们很是羡慕。其实,皇帝很累。故文。</h3><h3> 《礼记》言:“王后六宫,诸侯夫人三宫也。”因此,六宫是指天子后妃之居所,三宫是指诸侯夫人之住所。</h3><h3> 对此,《周礼·天宫·内宰》亦言:“王后帅六宫之人。”郑玄注六宫曰:“正寝一, 燕寝五,合为六宫。”故,六宫为皇后居住之所,所以往往用六宫代指皇后。</h3><h3> 随着王朝的建立,诸侯的消亡,三宫的含义有所变化。比如:汉代,以皇帝、太后、皇后合称为“三宫”,而唐代,太皇太后、太后、皇后合称为“三宫”。</h3><h3> 而至唐代,“六宫”已非专指皇后,是泛指后妃了。比如:白居易《长恨歌》:“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李贺《贝宫夫人》:“六宫不语一生闲,高悬银牓照青山”之所言“六宫”皆指后妃,而不是专指皇后。</h3><h3> 从明代起,则泛称后妃为三宫六院,其始源于故宫的建筑。</h3><h3> 故宫内,以乾清门为界,南为外朝,北为内廷(即:皇帝和他的后妃们起居生活的地方)。</h3><h3> 这里,“三宫”,指中路的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又称“后三宫”。</h3><h3> “六院”分别指:东路六宫:斋宫、景仁宫、承乾宫、钟粹宫、景阳宫和永和宫;西路六宫:储秀宫、翊坤宫、永寿宫、长春宫、咸福宫和重华宫。因各宫均为庭院格局建筑,故称为“六院”。</h3><h3> “三宫”与“六院”合起来,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三宫六院”.</h3><h3> 所谓七十二嫔妃,不是实指嫔妃七十二个,而是虚指皇帝后宫人数的众多。比如:《管子·小匡》:“九妃六嫔,陈妾数千”。</h3><h3> 然而,较完备的后妃体制及其等级划分实际执行于汉代,其后妃爵列八品,即:1、皇后;2、夫人;3、美人;4、良人;5、八子;6、七子;7.长使;8、少使。</h3><h3> 又自汉武帝、汉元帝始,又后宫嫔妃扩至十四个等级,即:1、昭仪;2、婕妤;3、(女圣)娥;4、容华;5、美人;6、八子;7、充依;8、七子;9、良人;10、长使;11、少使;12、五官;13、顺常;14、无涓、共和、娱灵、保林等。</h3><h3> 故,又有“后宫佳丽三千”一说。这里,“三千”依然是个虚数。</h3><h3> 此后,尽管历朝历代有所变化,但均是指皇帝实行多妻制,用来形容嫔妃成群,美女如云。</h3><h3><br></h3><h3><br></h3><h3> 面对如此多的女人,做皇帝是件辛苦的事。这里,我们以唐代为例:</h3><h3> 一、皇后;</h3><h3> 二、四夫人:贵妃、淑妃、德妃、贤妃;</h3><h3> 三、九嫔:昭仪、昭容、昭媛、修仪、修容、修媛、充仪、充容、充媛;</h3><h3> 四、二十七世妇:婕妤、美人、才人,各九人;</h3><h3> 五、八十一御妻:宝林、御女、彩女,各二十七人。</h3><h3> 总计,皇上除皇后外,另有121位妾侍。</h3><h3> 这里,陪侍御寝就很麻烦了。还好,我们古人聪明,按照月圆月缺来定。</h3><h3> 每月的前十五日为渐满,后十五日为渐缺,所以从初一到十五就由地位低的轮到高的,十六到月底前则反由地位高的轮到低的。</h3><h3> 这样,皇后及夫人有优先权,九嫔以下则“九九而御”,即每九个人共同承恩一夜。</h3><h3> 具体来说,初一到初九是八十一御妻每九人共享一夜,初十到十二是二十七世妇每九人共享一夜,十三是九嫔,十四是夫人,十五、十六就是皇后独享,十七是夫人,十八是九嫔,十九到二十一是二十七世妇每九人共享一夜,二十二到三十则是八十一御妻每九人共享一夜。整体来说,就是皇后两夜,夫人两夜,世妇六夜,御妻十八夜。</h3><h3> 这个制度,对嫔妃而言是公平的分配,然而对于天子来说,既不能自由选则,又要一次应付好多个,实在麻烦的事。</h3><h3> 虽然后宫嫔妃入侍寝宫的规定细致,但因为嫔妃数目众多,且不时有人因身体不适或月事到来,所以选择每一夜的当班人很烦杂费事,易起弊端,因此宫内多半设置“女史”,专管嫔妃入侍寝宫的顺序。</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