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的枪(守望亲情)之三(纪念邢全孚诞辰一百周年诗文专辑之十七)

学聪

<h1><b style="font-size:22px;"> 父亲有一支乌黑发亮的手枪,是美式还是苏式,我不知道,但那是个货真价实的家伙,我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期亲眼看到的。</b></h1><h1><b style="font-size:22px;"> 手枪有我的小手掌大,用红绸布包着,插在棕红色的牛皮枪套里,牛皮套穿在宽宽的牛皮带上。那时我很为父亲有一支手枪而骄傲。父亲只在下乡或出差时才戴上它,佩在腰间,英俊潇洒,像个军人。休息天,父亲有时还拿出来摆弄摆弄,将手枪的弹匣卸下,用抹布擦干净,又重新装上。父亲他指着一处对我说:“这儿是手枪的保险,上了保险,子弹就射不出去了。平时要上保险,有紧急情况时才能将保险打开。”从此我认识了手枪,深知此物的利害,见到它,总是怕兮兮的,所以从不去摸。</b></h1> <h1><b style="font-size:22px;"> 大概在1964年“四清”前夕,一天下午,父亲和往常一样在摆弄手枪,擦拭完毕。父亲用手抚摸着手枪,又仔细地端注手枪片刻。提着手枪,然后转身大步向门外走去,父亲紧握手枪,对准墙角,抠响手枪扳机“呯呯”就是两枪。我被枪声吓了一跳,心里很纳闷,父亲为什么要浪费子弹。我当时不明白。父亲告诉我:“手枪要上交了。”我现在想起来了,父亲连发两枪,是因为伴随父亲二十多年的手枪,要上缴了,他内心的痛苦,我无法描述。也算是和手枪作最后的告别吧!是因为……,还是国家进入太平盛世,不需要手枪了,我一概不知,只知道手枪在他手中消失了。</b></h1><h1><b style="font-size:22px;"> 其实父亲早就有枪了,他1941年参加革命,当了一名八路军的战士,那时背的是步枪。在淮海战役中父亲率领300多名民工运粮支援前线腰里插的是手枪。在百万雄师下江南时,用的是手枪和步枪。到浙江浦江打土匪时,握的是手枪。在义乌县人民政府当财粮科长时,父亲备有手枪,我在整理父亲的遗物时,发现了由义乌县人民政府颁发的《持枪证》,持枪人是父亲。到建德县担任副县长十余年,父亲也有手枪。那时候持枪是有级别的,县长有手枪,部长、局长不知是否有呢?</b></h1> <h1><b style="font-size:22px;"> 父亲是成千上万八路军中的一名战士,是成千上万中国人民解放军中的普通一兵,是成千上万南下干部中的一员,是成千上万离休干部中的一名白丁(父亲自称白丁),也是县人民政府中的一名官员(古时的七品芝麻官)。父亲从参加革命起,用枪消灭多少日本鬼子,消灭多少敌人,他没有说过。他对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有过多少功劳,他也没有说过。我记得民间流传的一句顺口溜是这样说的:“没有功劳,有苦劳;没有苦劳,有疲劳。” 父亲的苦劳和疲劳是有的。他对我说过,他随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部队,从山东南下到浙江,全靠步行。有时一天行军几百里,有时晚上都得行走,有时累得不行了,他就闭上眼睛走路,到了宿营地,倒头就睡。那宿营地也许是坟地、山沟、也许是河边、路旁,幸运就是村旁。他们过的是风餐露宿的生活,真是天当被地当床。在艰苦的战争年代里,父亲患有关节炎,胃病等,身体体质不太好。解放后父亲又患上许多疾病,如慢性肝炎,冠心病、动脉硬化等。父亲是一边工作,一边治病,与病魔作长时间斗争,总算活到了68岁(1924—1992)。</b></h1> <h1><b style="font-size:22px;"> 小时候,我和父亲做游戏,给父亲扎小辫,发现他的后脑勺上有一块像解放军帽徽五角星一样大的伤疤。我问父亲伤疤的来历,他说:“是被子弹打的。”幸亏子弹从头皮穿过,没有打中要害部位。我常想父亲是从枪林弹雨中过来的人,能活到解放后,能当我的父亲,实在是不容易了。</b></h1> <h1><b style="font-size:22px;"> 解放初期,国民党的散兵游勇及土匪仍然很多,常有南下干部被害的事。我曾经听父亲说过,有一姓马的县长,住在县委宿舍楼上,一日,听见有人在楼下用当地的土话叫“马县长”,于是他抬头看窗外,听“嘡”的一声,马县长就被匪徒的子弹射中,永远地长眠在江南这块土地上。父亲的战友江大伯告诉我,在刚解放时,南下干部下乡执行任务时,常遭遇土匪袭击,走在山岗上、树林里,常会有子弹飞来。土匪活动猖狂,一些干部、战士牺牲了。父亲的文章《浦江回忆》,由我编写的《黎明前的战斗》,就是讲述打土匪的故事。上世纪六十年代,蒋介石叫嚣反攻大陆,祖国沿海常有台湾特务登陆,那个时期枪是非常需要的。“枪杆子里面出政权”,是毛主席的著名论断,中国近百年来,开展了反对外国侵略的战争和国内的革命战争。在毛主席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小米加步枪打败日本侵略者,打败了国民党部队。枪在那个时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b></h1><h1><b style="font-size:22px;"> 这么多年过去了,父亲离开我们有十五年了,但父亲摆弄手枪的情景,还时常浮现在我眼前。</b></h1><h1><b style="font-size:22px;"> </b></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span><b style="font-size:22px;">注:父亲邢全孚,1924年生于山东文登,1941.3参加革命,1943.7加入中国共产党。1949年随部队南下。先后在浦江、金华、义乌、建德工作,曾任义乌财粮科长。建德县副县长、城工部长、建德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县政协主席、杭州市政协常委等职。因长期为党工作,积劳成疾于1992.7.2因病逝世。</b></h1> <h1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部分照片来自网络致谢!</b></h1><h1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 感谢朋友光临指导!</b></h1><h1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 谢绝聊天!</b></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