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2020年1月14日,在这个临近农历新年的日子里,学校为我们准备了饕餮大餐——“食育”,这一餐让我收获满满,下面就把我的感受分享给大家。<br></h3> <h3>活动开始的结组,因为人数关系我们和一年级组分到了一起,全校共分为四队;“红烧排骨队”口号是以食育人、以文化人;“食为天、育为先队”口号是饿了么,我们不送外卖了,只做教育;“食之有味队”口号是食之有味、食之有道、食之有礼;“食光小队”口号是食育修身。</h3><h3>我们是“食之有味”队,回顾我们这组,真是能写善画,人才济济,通过紧张激烈的讨论,决定了张主席为主持人,由赵晓慧绘图,魏洪军执笔,分为四个板块,两人一组负责各自的板块。我们组主要从食之道、食之行、食之理和食之传承四个方面来阐述。<br></h3> <h3>食之道是告诉孩子们有关吃的礼仪和卫生。礼仪包括餐盒的摆放,食不言,不挑食,合理饮食;卫生包括个人卫生和班级卫生,个人卫生要注意餐前洗手和餐盒的清洗消毒;班级卫生包括分工合作和主动分担。食之行分为参与、自立;礼让、互助;担当、感恩。参与是从学校号召营养餐的准备活动开始,学校形成了自上而下的教育共识,由校长带头发起倡议,先从老师节约粮食、践行光盘行动开始,营造浓郁氛围。有老师带动学生、家长,选餐盒,定标语,达到了全员参与。就餐地点从食堂到教室,就餐方式也从食堂人员打饭到“小厨师”自主取餐、打饭,老师由帮到放,相信孩子,增加了学生的自立能力。礼让互助,通过一段时间的在校就餐,学生的礼让互助意识增强,例如,生活委员经管打饭,组长组织洗手,看见餐盒不干净的主动提醒;饭菜不足时,主动礼让,尤其关照长托、有困难的孩子。通过孩子长期的取餐、打饭和餐前领诵等活动,增强了学生的担当、感恩意识。说感谢之话,怀感动之情,做感恩之事。<br></h3> <h3>食之理告诉孩子怎样吃的健康和安全。健康要少吃快餐,少油,少盐,少糖等,切记不能狼吞虎咽和暴饮暴食。安全包括餐盒要干净,定时消毒,饭后不做剧烈运动,在取餐、打饭时要排队,守秩序等。食之传承是告诉孩子们一些关于食物的知识和文化,例如传统的菜系以及每个菜系的特点和代表名菜,并让孩子们试着去做一些简单的饭菜,培养挖掘他们的动手能力。中华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可以在一些节日和节气,适当扩展特色食物的来源和典故,让孩子们来了解中国传统饮食文化,增加孩子的知识储备和学习兴趣。<br></h3> <h3>我还细心聆听了其他队的分享,让我感触最深的是赵晓梅班的孩子。一个不关心集体,不理会他人的孩子通过一段时间的营养餐食育教育,慢慢的改变了自己,能为他人考虑,自觉的让出排骨给其他同学吃。也让我想到了自己班的孩子,自觉的为“小厨师”打饭,这种无需提醒的自觉也感染着我,让我想到真的不能低估每一个孩子。</h3><h3>今天的食育大餐让我收获满满,更让我重新认识了食育,也更加明白了食育的重要性。领导的点睛之语,更是让我茅塞顿开,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