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吟诵教学五步法

王錦伟

<h3>何妨吟诵且徐行——中学古诗词吟诵教学五步法</h3><h3><br></h3><h3> 一、山重水复疑无路</h3><h3> 常常在古诗词的教学中碰壁,学生学习古诗词,背也匆匆忘也匆匆,收效甚微。和其他老师交流得知,这也是让大多数老师头痛的问题。我们今天语文课堂最常见的办法就是朗读。集体朗读古诗词节奏不明、千篇一律,毫无美感,更不用说声情并茂,且学生还容易分心。我苦苦思索:如何走出古诗词教学的困境?</h3><h3>二、柳暗花明又一村</h3><h3> 直到遇见吟诵我才找到答案。湖南平江五峰私塾朱执中老先生尽管已是发稀齿落的耄耋之年,儿时诵读过的诗词歌赋却仍能倒背如流,吟诵起古典诗文来仍然金声嘹亮,深究背后原因,朱老先生认为:“最主要得益于吟诵法,不同于现代古诗词教学,靠精细的分析和繁琐的讲解让学生记住,古人以吟唱的方式教学,一旦学会,便终身难忘。”</h3><h3> 这给我很大的启发,四年前我把吟诵带进语文课堂,基于对学生特点的考虑,我选择华调吟诵。因为华调本身具有简洁明快、端庄大气、节奏分明、声情并茂、语言融通南北,易学易会,举一反三的特点,一经推出,大受学生欢迎。</h3><h3>三、何妨吟诵且徐行</h3><h3> 根据初中语文课程标准和初中学生的特点,我摸索出一讲、二诵、三吟、四背、五用的古诗词吟诵五步教学法。下面以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为列,进入我们的吟诵课堂吧。</h3><h3>环节(一)创设情境,诗意导入</h3><h3>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对月亮就有着独特的情感。李白一生与月亮结下了不解之缘,有幼年时对月亮稚气的认识:“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也有饮酒兴起时的“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更有游子思乡时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在其现荐的一千余首诗作之中,涉及月亮的就达380余首,数目之多,可谓唐诗之冠。今天我们将走进李白的月亮的世界,体会“明月千里寄我情”。</h3><h3>环节(二)知人论世,讲解背景</h3><h3> 1. 作者简介、解题:以学生展示为主,教师补充为辅。</h3><h3> 2. 讲解李白与王昌龄的友谊。</h3><h3>环节(三)诵读诗歌,格律分明</h3><h3> 1、诗歌动听是旋律之美的体现,请同学们标出这首七言绝句的平仄,找出它的韵字。</h3><h3> 2、这首诗的格律非常工整,押的是平声“八齐”韵,属于仄起七绝,我们按照平长仄短、平低仄高、入声高促,平声韵字平缓延长的规则诵读,把这首诗跌宕起伏的音韵美呈现出来。</h3><h3> 3、听读——听老师诵读,要求: 注意诵读的字音、节奏、语气、轻重、高低等。</h3><h3> 4、学生自由诵读,然后抽读指导,提升诵读表现力。</h3><h3> 5、译读。要求:对照课下注释,读懂诗的意思。</h3><h3> 6、全班诵读。</h3><h3>环节(四)吟唱诗歌,深情动人。</h3><h3> 此诗是李白为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以抒发感愤,寄托慰藉,表达对王昌龄怀才不遇的惋惜与同情之意。下面让我们在诵读的基础上吟唱这首诗,我相信你的心里一定会泛起波澜。</h3><h3>1、学习一二句音韵,感受时节景物特点,体会韵字的情感。</h3><h3> 首先,教师示范吟诵,引发学生的情景想象:接着,请大家像老师一样,在诵读的基础上试着来吟诵这两句诗。然后再请同学来吟诵,大家听一听在同学轻重缓急、抑扬顿挫的吟诵中会浮现出什么样的画面?学生自吟感悟。</h3><h3> 学生反馈自己的体悟,谈感受,自己吟诵表达,其他学生补充,教师借机指导:</h3><h3>“杨花——”拖长,状柳絮之多,“落尽”,两个仄声字,强调了杨花飘落的飘零之感,“子规——啼———”拖长,状许许多多的杜鹃鸟,一声声不断啼叫着“不如归去”,让人心里非常哀伤。“闻道龙标——过五——溪————”“闻道”,仄声,表示惊惜。“龙标”长吟,龙标这里指王昌龄,流露诗人一直都很牵挂朋友。“过五溪”,五溪,两个字都拖长,状迁谪之荒远,道路之艰难,此句看起来平淡,实际对好友的牵挂同情蕴含其中。</h3><h3> 然后教师追问:思考:前两句写杨花落尽和子规啼长吟,有什么作用?</h3><h3>(学生独立思考,回答,教师和其他学生倾听点评。)</h3><h3>明确:杨花(象征离散漂泊),子规(象征凄凉、哀伤、思归)择取两种富有地方性特征的事物,描绘出了南国的暮春景象,烘托出一种哀伤愁恻的气氛,融情入景。</h3><h3>过渡:让我们再往下唱下去,也许更能体会诗人此时的心境。请同学们一起吟唱,再次感受寄游在外的诗人,时当南国的暮春三月,眼前是纷纷飘坠的柳絮,耳边是一声声杜鹃的悲啼。此情此景,已够撩人愁思的了,何况又传来了好友远谪的不幸消息?此时此景,诗人复杂的心情。</h3><h3>2、学习三四句音韵,走进李白的内心世界,体会李白想象手法的精妙和对友人思恋与关怀之情。</h3><h3>教师示范吟诵,请孩子们仔细聆听,你能从老师的吟诵声里读最后两句,看作者抓住了什么意象?表现了作者的什么样的感情?在指名反馈的环节,主要解决两个问题:</h3><h3>(1)抓住意象,体会情感。</h3><h3> “我寄愁—心——”,愁心拖长,仿佛心里的愁很多很多,诗人为什么满怀愁思呢?不妨说,这里既有对老友遭遇的深刻忧虑,也有对现实的愤慨不平。“明月”,“明月”的月是入声字,读得要高声短促。“意在特别强调,强调我寄愁心是与“明月”不是其它,李白是说自己心中充满了愁思,无可告诉,无人理解,只有将这种愁心托之于明月,惟有明月分照两地,自己和朋友都能看见她,因此,也只有依靠她才能将愁心寄与,别无它法。最后“随君——”和“夜郎西————”要长吟,状自己的“怀念和同情”它竟会随风逐月,随着朋友不离不弃,直到辽远的夜郎之西,。</h3><h3>教学实际中,这个环节学生只听老师的吟诵感悟还不够,请学生自己反复吟诵体悟之后再回答。</h3><h3>(2)齐吟全诗,探寻情怀。</h3><h3> 人生在世,心绪万千,满怀深情,不知付于何人之时,月亮便是最好的选择。请学生齐吟古诗,感受李白的忧愁、惆怅,对朋友的同病相怜和深切关切之情。</h3><h3>(五)学以致用,举一反三</h3><h3> 诗仙李白发挥了自己丰富的想象,并将自己独特的人格魅力和深刻的哲理精神融入月亮中,使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月亮意主题提升到一个新的境界。李白的咏月诗创造出了优美的意境,更呈现出一种超凡的境界。</h3><h3>作业:一样的明月,不一样的李白。</h3><h3>请学习《夜泊牛渚怀古》、峨眉山月歌,对比异同。</h3><h3>四、路漫漫其修远兮</h3><h3> 经过一讲、二诵、三吟、四背、五用的吟诵学习,无需死记硬背,在优美吟唱中,学生感受到了这首诗的情感和意境,重要的是,它很容易记住,因为是以声音的方式拨动心弦。苏轼词云:“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我们的语文教学有时也会风雨凄凄,但只要我们在语文课堂上不焦不躁,不急功近利,静心思考、苦心求索、找到古诗词的韵味,带着学生慢慢去品味诗词之美,我们的语文教学会迸发出勃勃生机。琅琅书声,便是对我们最美的回应。</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