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海信广场的超级文和友,很红,红得一天有20000号桌排队等着吃饭。实在等不到号的就在店里蹭参观蹭拍照,店家不但不会给你白眼,还会有小哥举着棋子向你介绍店面的走向和布局,让你不至于在这20000㎡,7层老楼,人家近100户,商铺20余间中迷失自己。</h3> <h3>文和友使用了20多万口老砖重新修砌房屋,再将其破坏使其成为一个回到过去被废弃的静止时空。</h3> <h3>我们幻想着穿过这个“虫洞”来到时光商店购买失去的光阴,聆听那些不为人知的老长沙故事。</h3> <h3>文和友竖向塔楼向空中延展至300多米,还原了一条300米长的街道与其“对抗”。永远街原是城中心一条连接下河街与坡子街的小街,如今已经消失,它代表了长沙人记忆中充满了故事和人情味的地方,文和友在三楼走向四楼的位置重建了“永远街”。</h3> <h3>永远街当然必须要有那个年代永远的味道,比如冬瓜山肉肠的香辣酥软。</h3> <h3>毛姨鸡爪的软若无骨。</h3> <h3>下岗牌臭干子的亦臭亦香。</h3> <h3>街头巷尾叫卖了几十年的“甜酒,小钵子甜酒…”</h3> <h3>站在永远街抬头往上看,林林总总的各种老式招牌让人仿佛坐上了时光穿梭机回到了八九十年代的老长沙。</h3> <h3>下河街曾经是我年轻时经济窘迫又有强烈购买欲时常去的地方,花三五十块钱就可以在那里的小商品市场将耳环戒指项链全套首饰置办齐全,一身bling bling的可以让人惊艳好几天。</h3> <h3>那个年代,每座城市好像都有一家叫“青春照相馆”的照相馆。名字虽俗,但它真的替很多人留住了当时青春不俗的记忆。</h3> <h3>在潇洒歌舞厅招牌下,一位妆容精致穿着考究的女子对我说:小妹,帮我在这里拍一张,你可能不懂,这是我们那个年代的东西。我那日的装扮是减龄神器马尾和双肩包,加上昏暗灯光的掩护,导致那位精致的女士没发现这位“小妹”其实年龄跟她相当,年轻时也曾在这种潇洒歌舞厅放荡形骸的潇洒过😎🤩。</h3> <h3>“大龄青年”、“搞对象”是80年代使用频率特别高的词汇,而解决大龄青年的婚姻问题几乎是全社会的共识,<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 font-family: Arial, Helvetica, sans-serif; font-size: 18px; white-space: normal;">用“齐抓共管”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婚姻介绍所正是在当时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新生事物”。它与现在的很多交友平台有本质上的区别,它是冲着结婚去的,严格执行了毛主席的教导:“所有不以结婚为目的的恋爱都是耍流氓”。</span></h3> <h3>九十年代初,大哥大是身份与财富的象征,才上市时一台要上万元,4380已经是走下坡路时的价格了,但对人均工资百来块钱的年代来说这样的价格也算是没天理了。所以拥有者绝对不会轻易埋没它的金贵,一般会把它紧紧的撺手里随身携带,如果手上实在有活撺不了,就把它放到皮包里也要把天线扯出来昭告天下——大哥我有大哥大😂😂😂。</h3> <h3>几台老式游戏机摆放在街角旮旯弯处,隐蔽而又充满诱惑,一看就是坏学生喜欢的藏身之地。</h3> <h3>文和友利用收集到的几十万件建筑旧物与日常物品,重新还原了一个过去的生活场所,一个消失的生活场所。</h3> <h3>这里的一砖一瓦,一桌一椅,对于每一个走近它的人来说,几乎都是一种不着痕迹的延续。</h3> <h3>细节决定成败,斑驳红砖墙上的电话号码也不露痕迹的改回了那个年代的七位数。</h3> <h3>在这里,人们对老长沙的记忆一点一点的被唤醒。</h3> <h3>对于这种完美的打卡圣地,你说“绝对碰头”,我也绝对要钻过去拍几张,要不浪费了手中这张时光穿梭机的机票😀</h3> <h3>吃过猪肉但没见过猪跑的花季少女们在活色生香的肉摊前显得格外兴奋,脑洞大开的设计各种拍照姿势……如猛虎生吞猪肉状</h3> <h3>小媳妇挎肉回娘家状</h3> <h3>文和友六楼有个小小的美术馆,每年举办四场定期艺术展览,让艺术走进市井的大众生活之中,也提醒人们在逛吃逛吃之余不妨更上一层楼来个更高级点的艺术SPA。</h3> <h3>2019年五一假期,文和友因7000号人排队而冲上热搜,第二天再次刷新纪录,达到了16000人次排队,一举刷新了餐饮界排队记录。到了国庆假期,文和友以20000人次再次刷新排队记录,继续成为全中国“最多人排队的餐厅”。百闻不如一见,我在一个普通的周末晚餐时间便见识了文和友里面座无虚席,外面长龙摆尾的盛况。</h3> <h3>为什么文和友会成为长沙如此炙手可热的商业地标和网红打卡地呢?原因有很多,但我个人比较倾向某位哲学家很早以前就给出的一个答案:“人一生的目的,就是在找回失去的东西。”而在我们寻找的过程中,文和友恰如其分的给了我们一场酝酿已久的复苏!</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