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2019岁末,辞旧迎新之时,云阳幼儿园党支部“导师双带”一校一品项目暨“党员领学”书记项目成果交流会如期举行,研究小组的全体成员齐聚一堂,回顾与展望,迎接新希望。</h3><h3> </h3> <h3> 云阳幼儿园党支部坚持以党建促发展,将党建工作与学校工作紧密结合,有效发挥支部政治思想引领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在一校一品“双导师项目”和“党员领学”书记项目推动下,成功开启了“领衔式项目小组”研究模式——党员行政领衔、全员自主参与、自成研究小组。分别成立了“读写区”“科学区”“建构区”等项目组,线上学习与线下教研结合,理论学习与实践研究结合,自主研究与示范辐射结合,掀起了你争我赶的研究热潮,成效日渐显著。</h3> 政治引领 <h3> 带领全体师生高唱红色歌曲 为祖国70 周年献礼</h3> <h3> 带领年轻教师爱国基地实践学习悟初心</h3> <h3> 导师政治引领,带领年轻徒弟颂红色经典</h3> <h3> 读红色家书</h3> <h3> 传承红色基因,激发爱国热情</h3> 业务引领 <h3> 党员导师组织建构区研究组理论学习</h3> <h3> 党员导师带领科学区项目组研讨交流</h3> <h3> 读写区项目组在党员导师指导下,现场教研。</h3> <h3> 一次次基于教师日常工作中的问题研讨</h3> <h3> 思维碰撞</h3> <h3> 互动学习</h3> <h3> 案例分析</h3> <h3> 研究广度与深度在拓展延伸</h3> 读写项目分享 <h3> 在成果推进会上,读写区项目组成员代表分享了《基于儿童视角,创设有准备的环境》为题的案例。</h3> <h3> 从“不安静的读写区”现象寻找问题根源</h3> <h3>从环境与材料,儿童的活动,儿童的学习等对比有准备的环境的基本条件</h3> <h3> 从一次次的活动中不断反思与调整</h3> <h3> 有准备的环境变得更为丰富,孩子们的学习更为专注……………</h3> <h3> 大区小角设置,有效区域牌的调整让孩子更加自律,学习更为深入………</h3> 建构项目分享 <h3> 建构区小组代表呈现了《当“熊出没”遇见建构区的案例。</h3> <h3> 从“熊出没”的玩具引发孩子感兴趣的话题,来自于动画片中熟悉的角色,生活中对于故事场景的迁移,让整个活动变得充满情景,孩子们的建构区充满故事,一次次新情景带动了建构区更为深入丰富的学习,而社会交往也在建构活动中充分体现,建构不是单一的活动,更增添了充满了吸引力的魔幻色彩,而这些,缘于教师在儿童本位基础上的“后进”支持,教师的放手,让孩子的学习更有效。</h3> 科学项目分享 <h3> 科学项目组代表分享了《与棉邂逅之旅》。在孩子们与棉花的邂逅中,一路追寻探索关于棉花的种种秘密,从花到果,再到棉球与棉籽,勾起了棉花糖的遐想,也激发了孩子对自然世界的充分好奇,自然环境资源与课程的链接更为紧密。</h3> 总结与展望 <h3> 建构项目组党员导师陈迎回顾了小组研究过程中的每一次活动和问题解决的重点:1.建构区出现的问题怎么发现的?如何呈现出发现的问题?问题是怎么解决的?2.建构区需不需要幼儿带着计划和任务进入?需不需要幼儿设计图?3.如何制定建构区的规则?(包括材料的归类收方、游戏时的行为规范等,幼儿制定还是教师制定?)4.建构区在什么年龄段添加辅助材料比较合适?怎样添加辅助材料?同时对接下来的研究做了规划,将考虑与各领域的融合研究。</h3><h3><br></h3> <h3> 读写项目组党员导师步宛翀用三句话概括了项目组研究的过程:“研讨足迹随时随地”、“人员补位随物应机——— 随研、随记、随改”“反思成长随感而发”。 提出下学期研究要求:真实地观察、要有内化地读书、要有快速行动,做有准备的教师,用所有的美好辞旧迎新!</h3> <h3> 党员导师张丽君对科学项目组活动开展进行回顾,同时提出下学期的新展望:1.做实项目:在有准备的研究中,在观察和实践中,依托观察量表开展有目的有实效的研究;2.做真研究:问询书本找到理论的支撑,立足实践形成经验共享,基于问题深入项目研究。</h3> <h3> 项目组负责人王红花书记对各项目组案例进行了一一点评,肯定了各组导师和成员立足实际问题下的扎实教研,从环境与材料的改变体现了教师理念的提升,从幼儿的有效学习看到了教师专业支持的力度。她提出,研究的目的是为了解决问题,点要更聚焦,踩实每一步才能走得更稳更深入。研究的过程会遇到很多挑战,要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精神坚持做对的事情,相信,只要坚持就一定会出成效。</h3> <h3> 云阳幼儿园党支部“双导师领飞志愿工程”和“党员领学”项目推动了学校的发展,促进了教师的成长。党员志愿者在各项开放活动中勇挑重担、辐射引领,带领年轻骨干教师走上专业研究之路,对外跟岗开放和丹阳市项目共同体大组开放中频频展风采。同时,书记带领党员将志愿者服务向园外延伸,承担对“2019丹阳市新教师培养工作室”的新教师的义务指导重任。</h3><div><h3> 所有过往皆为序章,踏着2020 年的脚步,我们将牢固树立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坚守初心,不辱使命,以刀刃向内的自我革新精神,保持向上的斗志和决心,深入学习和研究,引领教师专业成长,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h3><h3><br></h3></div><h3></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