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墨书香自怡然

淄流齐韵

<h3><br></h3><h3><br></h3><h3>平素喜欢"舞文弄墨",仅仅是喜欢而已,从未奢想过成为什么什么家。已届天命之年,虽被戏挂上"文人墨客"的名头,却无有什么建树,惭愧!</h3><h3>年轻时那些信誓旦旦的锋芒,早已架不住岁月沧桑的磨砺,渐渐销钝在柴米油盐的平常日子里了。</h3><h3>时时怀想那些青葱时光,健壮的身体,充沛的精神,现在细细想来,年轻真好。高兴时,可以捧本书一读就是半天,没有眼花的烦恼,没有颈椎的痛苦,无非份之臆想,无琐碎之烦务,无忧无虑,全身心地投入。眼眸逐行捻字间,心情随着情节的跌宕而起伏,随人物的悲喜而哀乐。书捧于手,如牛奶面包脯肉琼浆,如饥似渴,颇有些大块朵颐的味道。书,是我此生的最爱。古人云"腹有诗书气自华",的确,读书潜移默化着人豁达的心胸和目光的高远,静静倾听智者的人生感悟,享受与乐趣并行。</h3><h3>逛商店,我最大的嗜好便是围着新华书店的书架转来转去。眼前一本本崭新整齐的图书带着油墨的清香,如同一阵阵春风扑面而来,让人陶醉不已。</h3><h3>记得那年秋天,十四岁的我推着爷爷收获的一车香菜,徒步十七里路去南仇赶大集。天亮启程,推车丈量在行人稀少的沙石马路上,十几里的路程竟然没有感觉到身累与否,不知不觉便到了。</h3><h3>一身书生气息的我,对买与卖的营生颇有些难为情。硬着头皮在熙熙攘攘的大集上练摊,只想尽快地把菜卖掉好早早赶回家。毕竟有些心浮气燥,我有意把菜价要得比别人低一些。看到我一个小孩子卖菜实诚,人们纷纷围扰过来,不一会儿一车菜就被一扫而光。我长长吁了一口气,带着几分喜悦和成就感,把口袋里分分毛毛的菜钱仔仔细细清点,总共卖了差不多五块钱。要知道,那时一个壮劳力出去干一天活也就挣两三块钱。带着凯旋的喜悦,我推着小车,顺便扎入了齐鲁石化胜利书店,醉心流连于琳琅满目的各类书刊。踟蹰良久,我还是咬了咬牙,掏四块钱买了一套心仪已久的《红楼梦》。细细抚摸着厚厚的名著,捻着飒飒作响的书页,俯首闻着阵阵油墨的熏香,心情感觉如此爽快。</h3><h3>把书回到家,爷爷并没有多说什么,只是提醒我尽量少看闲书。闲书是爷爷对学校课程外书籍的称呼,父亲去世后,爷爷曾对我的前程寄以厚望。他说只有认真学好功课,将来才会有出息,有盼头。有了好的前程,自然有的是时间看闲书。后来的我,终究没能够跳出农民与土地的圈子,现在想来特别愧对老人家对我的殷殷期望。</h3><h3>对于爷爷的忠告,我似乎并没有听进去多少。或交换、或借阅,四处搜寻可读之书。一部部文学大家的作品,像磁石般深深吸引和触动着我。当然,那时读书多半以看热闹为主,并没有过多考虑什么文笔构思之类的事情,但它们都如良师益友潜移默化中慢慢影响着我,对书的情感真可谓情有独衷。</h3><h3>我们家在村里也算是半拉书香门第吧。小时候,记得老宅屋梁上藏着好多旧版的四书五经之类的书籍,据说是老爷爷传下的。文革时破"四旧",那时的乡下干部基本都是大老粗,斗大的字不认识几个。上面的号召一下来,那些旧时代的东西,包括架上的古书,屋檐下的雕栏画栋,庙宇古墓等一概列入"封资修"的范畴,或烧掉、或砸掉、或刨掉。</h3><h3>爷爷偷偷地把一部分古代典籍藏匿在隐蔽的房梁上,这些书算是躲过了一劫。</h3><h3>八十年末,我爬上房梁把那一大摞落满灰尘的线装书搬了下来,细细地把泛黄的纸页小心清掸干净。仔细盘点,里面除清代版四书五经等应对科举的书籍外,还有《龙文鞭影》等启蒙书籍,并夹杂有几本明版乐府诗和几本书法拓本。</h3><h3>据爷爷讲,这几个法帖拓本是老爷爷年轻时花了多少吊钱从某地淘来的。我对文绉晦涩的四书五经提不起任何兴趣,倒是对这几本书法拓本兴致颇浓。其中有宋代大书法家米芾的《潇湘八景诗并序》和黄庭坚的《梨花诗二十首》,还有被世人誉为"天下第二行书"的颜真卿的《祭侄文稿》拓本,和一些书法大家零散的碑帖拓片。</h3><h3>爷爷翻开米芾的法帖,摇头晃脑地吟诵起里面的"远浦归帆"诗: “汉江游女石榴裙,一道菱歌两岸间.贾客归帆休帐望,闺中红粉正思君"。</h3><h3>爷爷对书法非常推崇。那时的乡下,人们对掌管红白喜事的帐房先生很是尊重,敬如上宾。帐房先生必须有统筹协调能力,更主要的要有一手漂亮的毛笔字。或基于此道,爷爷极力建议我把书法练好,或许可以成为一名账房先生,那样在村里会得到人们应有的尊重。</h3><h3>好在我对书法没有什么排斥心理,便欣然接受了爷爷的建议。没有老师指导,对于书法的练习只有凭借感觉和锲而不舍的韧劲。我用笨拙的笔法在纸上写下了"冬练三九,夏练三伏"的座右铭,郑重其事地挂在墙上,借以鞭策自已。</h3><h3>书法的练习非一日之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漫长过程。有闲暇时间,我便寂寂地端坐于桌前,饱蘸浓墨,在旧报纸上不厌其烦地提按转使。时间久了,拱按笔管的无名指竟然磨上了一层薄薄的茧子。别人看来枯燥无味的静坐,现在想来,于我更是一种修行,一种精神的提升。龙飞风舞的激荡,中规中矩的沉稳,点划间行云流水,运笔间墨润着心田。</h3><h3>每到春节的前几天,爷爷就会拿出一张叠好的黄裱纸,让我在上面工整地书写"天地三界十方万灵"的神位,算是年底对我书法水平的检查。后来我又尝试着写春联,羞哒哒贴于门外。面对村里人在门前的注足评说,此时的爷爷便捻须观瞻,眉开眼笑颇为自豪。再后来,我稀里糊涂地混进了"帐房",成了村里人所谓的"帐房先生"。</h3><h3>"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日月如梭,寒来暑往。现在的我,为了生活整日在两点一线中奔波忙碌。枯燥乏味的日子里,渐渐淡漠了早些年对翰墨书香的狂热。闲暇之余的挥毫弄墨、捧书览读只为尊享那份澹然与宁静。偶有灵感闪逝,遂效仿先贤之韵,形诸笔墨,以飨闲情逸趣。</h3><h3>妻常常取笑于我,这个也能当饭吃?穷酸!我憨憨一笑,自吟道“静坐听鸟语,闲步观花黄。雨过琴书润,风来翰墨香。闻鸡舞长剑,灯下读华章。”平淡如水的日子里,我在寂寥中自乐于斯,陶然于斯矣。</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