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骨瓣减压术常应用于重型颅脑损伤的患者,部分患者术后会出现有占位效应的硬膜下积液,严重时还可能进展为硬膜下血肿,影响患者的康复,需要积极进行医疗干预。我科近期收治外院去骨瓣术后多发硬膜下积液患者一例,经治疗后好转,现汇报诊疗过程如下。 男性患者,32Y,因“重型颅脑损伤”行“右侧标准去大骨瓣”术后一月,出现脑内多发硬膜下积液,中线偏移,意识浅昏迷,遂行左侧硬膜下积液外引流后患者意识转至嗜睡,随即于2019.12.27日转入我院继续治疗。 12.29日:入院后给予骨窗弹力绷带加压包扎。包扎2天后由于外院引流管已安置7天,遂拔除引流管并复查头部CT,发现去骨瓣侧硬膜下积液及纵裂池积液明显减少,中线仍稍偏移,患者意识同入院,无明显加深。 12.31日:拔管2天后,复查头部CT提示左侧硬膜下积液加重,中线偏移加重。患者意识嗜睡,未明显加深,家属提出尽量保守治疗,考虑再三,决定继续观察,向家属交代手术可能性。 2020.1.2日:拔管4天后,复查头部CT提示左侧硬膜下积液继续加重,纵裂池积水再次出现,中线偏移无好转。患者意识嗜睡,与患者家属沟通后决定行硬膜下腔—腹腔分流术<br>。 2020.1.4日手术后患者意识逐渐清醒,复查头部ct提示脑内积水明显减退。 2020.1.8日,患者意识清醒,生命体征平稳,恢复可,准备出院。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小结</b></h3> <p> 据国内数据统计,去骨瓣后硬膜下积液发生率可达16%,多在术后1-2个月时发生。去骨瓣同侧及对侧均可能发生,发生机制可能与蛛网膜破裂及活瓣形成,血脑屏障破坏,脑脊液吸收障碍,脑内压力梯度改变等多种因素相关。一旦发生,均需要医生进行积极的跟进,观察和处理。治疗方法根据病情的发展趋势可以采取保守治疗及手术治疗。</p><p> 1:对部分早期少量的无明显占位效应的硬膜下积液可以采取观察处理,这种硬膜下积液可能随着病情的好转而自行消退。</p><p> 2:对骨窗下的硬膜下积液,通常采取弹力绷带加压可取的较好疗效。对纵裂池及对侧积液的患者也有一定的作用。在加压时应该注意加压的压力不可过低,一般以恰好能塞进一个手指为宜。包扎时长为1周至一个月。</p><p> 3:对于包扎效果不佳的患者可以尝试外科干预,包括钻孔外引流及腰大池引流,但这两种操作方式均具有时效性,在患者病情不能自愈时不建议长期应用。</p><p> 4:对顽固性硬膜下积液的患者,上述处理方式均无效的情况下,可以采用硬膜下腔—腹腔分流术。手术方式类似普通的脑室腹腔分流术,分流泵阀门出于安全考虑仍建议使用,但通常可以调至最大。(袁轶恺)</p><p><br></p>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