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雪纷落喜红年

低智商

<h3>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h3><h3> 街面上出现了卖春联的摊位,单位也张罗着挂灯笼、插彩旗,集市上的人比平日里多了很多……时间过得真快,又要过年啦!如今这把年纪除了年节的工作假期外,还没什么让人兴奋起来的事情了,小时候盼过年,老来怕过年;儿时我们所处的那个年代,过大年是最受重视的节日了,过年的说道也挺多的。我们往往提前一、两个月就数着日历,给过年倒计时了!如今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压力,以及生活水准的富足,人们对过年己经是很淡定,己经忽视了年节的一些风俗……</h3> <h5><b>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沥沥拉拉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炖大肉;二十七杀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初二满街走。</b></h5><h3> 这句顺口溜道出了过年的民俗风情,咱们赤峰地区从腊月初八 ,“年”就算开始了,家家开始筹备过年的打算。最高兴的莫过于小孩子们,穿新衣放鞭炮,解解嘴馋、收压岁钱,这期间你就算犯了什么过错,也不会再挨揍的。儿时过年的影像,镌刻在记忆的深处,成为我们一生的时光情怀……</h3> <h3>  那时的冬天寒冷至极,腊七腊八冻伤俩三,小时候我们真的好皮实;过了腊八就要杀猪宰鸡了,杀完猪肉分割成小块储藏在仓房的大缸里,往往能吃上一冬天,最具特色、最解馋就属灌血肠和杀猪菜啦,新杀的五花肉与冬天凉晒好的干白菜炖,不用特意放其它佐料,越炖越香,烫上一壶小烧酒,香到能把你吃腻了。那个年代肉类凭票供应,月供人均也就那么半斤八两,菜里放点油腥已经是很奢侈的佳肴啦!条件好的人家开春抓上一头猪仔喂上一年,只为过年的时候改善生活。</h3><h3></h3> <h3>  临过年这几天,赶集买年货是头等大事。把过年期间吃的用的置备齐全,并且买的很多。年货一般包括小孩的新衣服,花生瓜籽、烟花爆竹、写春联的大红纸、凭票的烟酒糖果;称上一块肉,抓上一条鱼,顺便打上二斤高粮酒,挑选上一本大明星挂历。有时还要顶风冒雪,骑自行车走十几里外的乡村赶大集,那个年代哪有象样的公路呢,沙石路算是A级的啦,穿树趟走田埂,如此这般也乐此不疲,想想那时是哪来的这份精神头呢!</h3> <h3>  手巧的母亲忙着缝制过年的新衣服,男孩子们每天穿梭于商店,从父母那讨要点少得可怜的零钱买些小挂鞭,回来拆散后,鼻涕拉塌的满胡同嬉耍;约上小伙伴揣上几个二踢脚,工村之间,分伙开始“吊炮”战斗,有炸伤眼睛的、崩糊衣服的;赌运气的延时黄烟炮,惹事的自制小拉炮,这是淘气孩子的本能,给过年的快乐平添了一份不和谐的插曲。文静的女孩们穿新衣戴花饰,三五成群东家进西家走,交换着糖果,臭美的不要不要的;没啥事的人们吆喝着聚到谁家赢点小钱,带回满脸的纸条子。那个年代生活虽然很清贫,可人们热爱生活的态度确很高调。</h3> <h3>  到了腊月二十三小年,有点规模的鞭炮声就陆续从街巷传来。这一天也是祭灶神的习俗,人们祈愿新年风调雨顺、丰衣足食。咱们赤峰有种“木头糖”,本意就是供奉灶君的,黏黏的粘住他的牙,使灶君到天上汇报时不能油嘴学舌说咱的坏话,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象不象西游记里的故事。</h3> <h3>  腊月二十四,家家户户开始掸尘扫房子、贴年画。从屋里到院落、犄角旮旯、洗洗涮涮,贴上花花绿绿的炕裙纸,从单位搜罗些旧报纸裱糊墙面,条件好的买些大白纸。闲暇之余孩子们玩着在墙面报纸上寻找标题的游戏,看看过时的报纸内容也挺有意思!洗完挂在院子晾衣绳上的衣物几分钟就冻硬了,敲起来就象敲在木板上;大人们千叮万嘱不让动,生怕将其折断。家家打扫干净迎接新年,有除陈布新、驱除病患的寓意。顺便插一句,大地都冻裂的那个季节,你试过用舌头舔自来水管的好奇事吗?结局真尴尬!</h3><h3></h3> <h3>  过年期间家家还要蒸馒头、蒸豆包撒年糕,也是存它一大缸,豆腐也要冻上一水筲,粘糕沾白糖撑得饱饱的。年糕,年年高的谐音,寓意着人们生活一年比一年高,前人有诗曰:“年糕寓意稍云深,白色如银黄似金,年岁盼高时时到,虔诚默祝望财临”。这时的米面加工厂就彻夜难眠了,生意火的一塌糊涂;自行车上驼着大袋小袋加工好的面粉,心情喜悦、睡眼朦胧,这可是咱排了一晚上的成果呢,一锅锅、一帘帘、热气腾腾、把土炕烧得暖暖的,懒得你都不愿起床。</h3> <h3>  时间过得好快,即刻来到大年三十,噼噼啪啪爆豆式,短促而连成片的鞭竹声把人们从梦中唤醒,“年”正式开始啦!早上家家就要把对联挂钱、窗花贴好,挂上自已糊制的灯笼,突显出了中国红这抹亮丽的新年。</h3><h3> 请来门神保平安,猪圈上贴“肥猪满圈”,出门墙壁贴上“出门见喜”,就连家里的大缸小罐都贴上“福”字和“粮食满仓“,祈福来年五谷丰登。印象深刻的见过鸡窝上写“鸡肥蛋大”的,这谐音觉得哪不对劲吧,没文化真搞笑!那时的春联都是自己写,不管字写得咋样,那个认真劲还挺象模象样的呢;春联以简练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的愿望,是中国特有的文学形式。闲时,走街串巷去欣赏观摹写的好的对联,从中受益。用钢锯片磨上两三把刻刀,刻上几版简单图案的“挂钱”,分发给亲朋,特有自豪感!</h3><h3></h3> <h3>  在这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的除夕夜,家人团聚,茶点瓜果摆满一大桌,一盆凉水拔透的冻梨,敲碎一层冰咬上一小口,酸甜可口,这东西还有解酒解腻的功效呢,现在想想都流口水,敢说给个蟠桃都不换。</h3><h3> 入夜,各家各户传出的砧板声,大街小巷传来的爆竹声夹杂着处处的欢笑声,洋洋盈耳交织成过年的气氛。天色擦黑就着手准备包饺子了,饺子里放上几个硬币,谁吃到来年会交好运,因饺子形状象元宝,象征着新年发大财、元宝滚滚来之意。餐桌上鱼也是必不可少的,象征年年有余,吃酱猪蹄寓意能抓钱,一年一度的年夜饭体现了家庭团圆、成员的互敬互爱!过年这几天,大姑娘小媳妇也不顾及自己的形象,甩开腮帮子可劲地造了,那个营养不良的年代没有减肥这一说词吧……</h3> <h3>  除夕之夜,无论城市与乡村、华街与陋巷,处处是爆竹的声音,焰火的壮丽,此起彼复,真是火树银花不夜天。红楼梦中描述爆竹是,“能使妖魔胆尽摧,身为束帛气为雷,一声震得人方恐,回首相看已成灰”。今天人们燃放鞭炮己无驱魔逐怪之意,只是为些特殊日子增加点气氛,成了华夏大地一道独有的符号;那个年代能放挂一千响算是家境好的啦,有种十响一咕咚的真是带劲!那时最爱的双响炮威力小,人们手持燃放能玩出许多花样,偶有质量问题、操作失误而崩人的!为减少环境污染,防止事故和火灾,现在很多地方出台了禁放烟花爆竹的规定,冲淡了传统的年味!除夕夜还有“守岁”的习俗,既有对如水逝去的岁月含惜别留恋之情,又是对来临的新年寄以美好的希望。</h3> <h3>  咱赤峰这噶哒只要不出正月都算年,过了初五就可以打破一些小心翼翼的忌讳啦。除夕到正月十五外面的灯要通宵点亮,有益寿延年、香火不断的寓意;正月十五是春节的又一高潮,各种焰火和花灯把夜空装扮的耀眼美丽,社火、大秧歌舞上了街头、村镇和厂矿;放孔明灯、撒灯接神,人们许下最美好的愿望。还有初一初二不能扫地倒垃圾,这样会把财气、好运扫走;再就是正月不能剪头发,那句不吉利的话就不便说了,就算戗毛拉碴也得熬到二月二龙抬头的习俗日,剃龙头、吃猪头以示一年都有好兆头,过年的习俗延续至今;虽然这些都是封建迷信,是人为制定的产物,最终制约了我们自己,我们一代一代人不停地拷贝翻版,演化的越发灿烂,但这里寄托着人们追求生活美好、健康平安的夙愿!更是中国几千年文化的积淀,先辈们异乎寻常的智慧,成就了人们生活的丰富多彩。</h3> <h3>钟表可以回到起点却已不是昨天</h3><h3>日历撕一页简单可岁月不能停留</h3><h3> 过年是一个渗透到社会每一个方向,每一个层次的节日,小时候过年的经历,以不能复制,更不愿复制。民安国泰逢盛世,风调雨顺颂华年,如今,我们亲历祖国日益繁荣昌盛,处在人民生活幸福,每天都象过大年,历代皇帝都汗颜的新时代。就把“过年”当作一个时令节气,一种文化传承,做为非遗文化珍藏在我们的脑海里吧!</h3><h3><b><br></b></h3><h3><b style="font-size: 20px;"><i> 祝您 鼠岁吉祥!新年快乐!</i></b></h3><h3><br></h3> <h5><i><br></i></h5><h3><i><b>小时候过年的欢乐未曾远去!</b></i></h3><h3><i><b>───致元宝山儿时的小伙伴们</b></i></h3> <h5><br></h5><h5>文字叙事:沈康平</h5><h5>染色剪纸:沈康平</h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