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年味儿

王淑君

<h1>散文 年味</h1><h1>  文/王淑君</h1><h1> 小的时候,一进腊月,孩子们就开始期盼,盼着春节早点到来!在小孩子眼中,年来了,吃喝玩乐就都有了!</h1><h1> 忙年的第一步,是从杀年猪开始的,下雪了,猪肉能冻住,街坊邻居就开始杀年猪,那是农村人的一件大事,从此,年味儿也开始在各家各户荡漾了。我家也如此,杀年猪那天仪式是很隆重的,早早的帮忙的就上来了,父亲领人去抓猪,一群壮汉拿着棍棒绳索齐上阵,气氛有点恐怖。每年这样的场面,我都躲的远远的,不敢也不忍看。母亲则是和几个帮忙的邻居,在厨房里热火朝天的开始切酸菜,为这顿丰盛的杀猪宴做准备。到了中午,整个院子里就弥漫着浓浓的肉香味。爸爸的同事们,还有亲朋好友都过来了,大家团团圆圆坐在炕上,一起推杯换盏,大块的吃着猪肉、血肠,谈天说地,言古论今,欢声笑语中夹杂着乡邻之间幽默的调侃,煞是热闹。那浓浓的乡情,也伴着肉香,混着白酒的醇香,氤氲在乡村的暮色里,久久的回荡。吃完了丰盛的杀猪宴,父母就把猪肉分部位切割冻上,于是半个冬天的餐桌上就终日散发着猪肉的香气。 </h1><h1> 第二项忙年的大工程,就是淘黄米,蒸粘豆包,这个工程也很大,父母起早就开始淘米,然后去磨坊把米撵成面,再用两个大盆,把黄米面发酵。经过一天一夜的发面过程,面可以用了。用烀好的红豆做馅,馅里面放上糖。做豆包这天,同样也要找几个邻居帮忙,大家团团围坐在炕上,一边开心的聊着家常,一边包着豆包。屋子中间的炉火红彤彤的,每个人的脸上也全是幸福的红晕,一会功夫,就包好了一帘子,然后放到锅里去蒸,随着香气的弥漫,金灿灿黄亮亮的粘豆包就出锅了。这时你轻轻用筷子夹开一个豆包,甜甜的,糯糯的,融化在嘴中,却甜在了心中。那味道现在还回味无穷!接着把蒸好了的豆包冻上,和做好的馒头,一起作为半冬的干粮收藏起来。这两项大工程结束了,还有其他忙年的事务要做,但是工程相对就简单了。 </h1><h1> 过了腊月二十三,平日冷清的满井街,逐渐开始热闹起来了,人们从四面八方涌到这不到一公里长的小街上,村民们互相打着招呼,喜悦满满,小街顿时人声鼎沸,这边叫卖着对联福字,那边游说着他漂亮的年画。于是窄窄的小街道挤的水泄不通,客车路过没办法,只好改到别的路去走。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供销社,选年画的,买糖果的,买烟花爆竹,买新盆新碗的,买新布料的,沸沸扬扬,幸福祥和的喜悦挂在每个人的脸上,毕竟一家老小忙了一年了,哪怕是一双新袜子,也算是对自己的一个犒劳,更是对下一年顺心顺意的一种祈盼。</h1><h1> 这时候我家开始清扫墙壁,然后用白纸重新把墙裱糊一遍,最重要的要把在供销社精心筛选的年画贴在墙上最显著的位置,贴了年画,屋子里瞬间明亮了起来,年的味道立刻出来了,家人的心情也随之明亮了!进入腊月二十七,家里的十几只公鸡都被宰杀完毕,母亲把鸡收拾干净了,和豆包,猪肉,馒头一起放在一个缸里面,到这步,大项的也是最辛苦最累的忙年活动就结束了,然后就是去街上买些冻梨,冻鱼等等的年货,小时候物质生活贫乏,家家的年都是如此备着,收拾妥了,只待过年!</h1><h1> 物质生活贫乏的岁月里,除夕的晚宴也就是几样简单的农家菜,但是味道却是很纯正,真正的溜达鸡溜达猪,除夕成年人出去玩玩纸牌,小孩也就是用玻璃瓶装个小蜡烛,穿件新衣服,和小伙伴东家走西家,尝尝各家的糖果味道,欣赏一下邻居家的新年画,然后回家坐在收音机的旁边,听听中央广播电台的春晚节目。虽然除夕的乐趣也不过如此,但是在一个孩子心里,却是无比开心的,年龄在孩子的眼中是没有概念的,只要有好吃的,好玩的就是快乐!</h1><h1> 到了正月初五,对全乡人来说,是一个最快乐的日子,也是春节很重要的一个重头戏。各村的秧歌队都要集中到公社所在地,举行秧歌汇演。全公社的男女老少,全都是盛装出行,尤其是未婚的俊男靓女更是精心打扮,因为这天也是他们的“七夕”,是他们呼朋引伴,眉目传情的日子。人们一路欢声,从十里八村的路上奔涌到小街上。于是鞭炮声,鼓乐声,人们的欢笑声,还有演员色彩艳丽的服饰,俏皮的装扮,汇成了一片欢乐的海洋!各个村之间要展开竞赛,秧歌的服饰,扭秧歌的技巧,都要比一比,各个秧歌队也都努力的扭出自己的风采。你看吧:五颜六色的服饰,把冬日沉闷单调的街道,装扮成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有的演员扮成滑稽的老头老太形象,手中拿着夸张的大烟袋,额头上还要点缀着俏皮的一点红,弯着腰,故意蹒跚着三步一走,五步一退,惹得村民们阵阵喝彩和叫好。还有的扮成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美丽形象,美丽的长裙,好看的头饰,深情对视相依,有模有样的;还有的村把演员扮成《西游记》里的人物,孙悟空顽皮逗乐,上蹿下跳,猪八戒憨态可掬…这些把孩子们的眼球牢牢吸住,小脸冻得通红,也不肯跟妈妈回家。这个时候,演员们都格外的卖力,女演员飘曳的服饰,轻快扭动的腰肢,似仙女下凡。男演员幽默的表情,夸张的腮红,充满了喜庆,乡村的年味至此达到了一个顶峰!</h1><h1> 青春的岁月里,我有了自己的小家庭,到了腊月,仍旧是开始忙年,但是,已经不似父母那般辛苦了!我们所谓的忙年,就是拿了钱出去买一些东西,老人给准备了猪肉、鸡肉、豆包,自己再备点小吃货,给老人孩子和自己准备几件新衣,就开始过年了。年不那么忙了,但是,年轻的单纯心却是快乐满满的,初一开始,带着孩子和双方父母一起,这个时候,年味儿就是欢乐祥和的亲人团聚!</h1><h1> 而今,人到中年,住进了楼房,墙壁年年一个色调,看看满屋的现代化设施,忽然感觉,一张年画和一个大福字都没有了恰当的位置了!于是,屋子里年复一年也没变化,心中竟然会有一丝失落,那些代表年味的年画,已经从我们的年俗文化中渐渐隐退了。</h1><h1> 现在,大街上的年货越来越精致,对联品种多样化,彩灯五光十色,令人眼花缭乱。超市里的年货更是琳琅满目,南国的各色蔬菜水果,全国各地的特色小吃,应有尽有,年货相当齐全。可是看了半天,却觉得没有买的冲动了,因为这些东西平时想吃就吃,不像小时候,只有春节才能看到,才能吃到。现在的男女老少的服饰更是讲究品味,随时更新,无需等到过年换新衣了!</h1><h1> 二十年前,除夕的晚上,全家人守着一台小黑白电视,目不转睛的看着春晚,唯恐错过一个节目,每个节目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开心至极!现在的春晚,似乎成鸡肋了,一是平时电视台已经捧出了太多的娱乐节目;二是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高了,不满足于看别人表演,现在转为全民自己演,看着身边熟悉的人演更有趣,更接地气!</h1><h1> 千百年来,每到腊月,人们都在为年而忙碌着。我们需要这个民俗文化。忙碌一年了,需要慰劳一下自己,休息几天,调整好状态,投入下一年的工作学习!一年忙于工作学习,疏忽了和亲人的沟通,需要找个时间,让家人团聚在一起,增进亲情!</h1><h1> 年味越来越淡了,时代在飞速发展,满眼的繁华,已经让人应接不暇,铺天盖地的信息充斥着人们的耳目。我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已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新高度。科技的发达,给年文化又增添了更多过去无法比拟的新的内涵!</h1><h1> 淡了的是旧时的年味,浓了的却是新时代新春的气息。我们怀念着旧时的年味,因为里面有淳朴的乡情,浓郁的东北农村风情。我们也更喜欢现在的年味,人们生活富足,吃穿应有尽有,想吃啥有啥,穿戴时髦靓丽,光彩迷人!</h1><h1> 年,就这样匆匆而来,匆匆而去,一年一年,贯穿了中国人的一生!我们仍旧在盼年,我们盼的永远是:家人的团聚,亲情的温馨,这一切,永远在我们的记忆中,从未走远!</h1><p class="ql-block"> 2021.1.21</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