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如果诸葛亮跟随了曹操,只能说是诸葛亮的不幸。</h3><h3><br></h3><h3>曹操是历史上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军事家,自身素质一流。在东汉末年的乱世,曹操兴义兵,在短短的几年内就灭了袁绍、扫了袁术、斩杀吕布、破了张绣,平了荆州刘表,基本上统一了中国北方,使这一地区的人民免遭战火,恢复了生产,人民得到了休养生息的机会,某种程度上曹操可以说是功高至为。</h3> <h3>曹操善于挖掘人才,曾经发布过两次招贤令,并且用人不拘一格,只要是人才都能为我所用。曹操麾下的谋士如云,荀彧、荀攸、郭嘉等等,猛将也是那个时代最多的。</h3><h3><br></h3><h3>老板本来就这么牛,在老板手下打工估计不会出太大的成绩。荀彧、郭嘉都是当时最牛的谋士,这些谋士对曹操都是赞叹有加。如:刘备投靠曹操,谋士荀彧等就建议曹操乘机杀了刘备,曹操不同意。《三国志。武帝纪》中记载:程昱说公曰“观刘备有雄才而甚得众心,终不为人下,不如早途之。”公曰“方今收英雄时也,杀一人而失天下之心,不可。”过了一段时间,曹操派刘备讨伐袁术,《三国志。程郭董刘蒋刘传》中记载:“公前日不图备,昱等诚不及也。今借之以兵,必有异心。”太祖悔,追之不及。</h3> <h3>根据以上文字我们知道,程昱等谋士也意识到了前几天建议杀刘备的想法确实不如曹操有远见,但程昱等认为曹操派遣刘备领兵出征是放虎归山,曹操有点后悔了。当然了,这只是后话。</h3><h3><br></h3><h3>无论如何,曹操都是一个雄才大略的政治家,其远见和胆识确实不是一般人能理解的。陈寿对曹操的评价就非常高:汉末,天下大乱,雄豪并起,而袁绍虎锯四州,强盛莫敌。太祖运筹演谋,鞭挞宇内,揽申、商之法术,该韩、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终能总御皇机,克成洪业者,惟其明略最优也。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h3> <h3>太祖运筹帷幄,高瞻远瞩,东征西讨,足迹遍九州,运用申不害、商鞅的治国之方,兼采韩信、白起的奇谋妙策,视才授官,克制自己的感情,不计私怨,最终能够总揽朝政大权,完成建国大业,是因为他的聪明才智超出常人的缘故。他也真可以称得上是一个非凡的人物,超绝一世的豪杰吧!</h3><h3><br></h3><h3>再来说说诸葛亮。</h3><h3>《三国志》记载:亮少有群逸之才,英霸之器,身长八尺,容貌甚伟,时人异焉。</h3> <h3>亮之素志,进欲龙骧虎视,包括四海,退欲跨陵边疆,震荡宇内。又自以为无身之日,则未有能蹈涉中原、抗衡上国者,是以用兵不戢,屡耀其武。然亮才,于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干,优于将略。而所与对敌,或值人杰,加众寡不侔,攻守异体,故虽连年动众,未能有克。昔萧何荐韩信,管仲举王子城父,皆忖己之长,未能兼有故也。<br></h3><h3><br></h3><h3>亮之器能政理,抑亦管、萧之亚匹也,而时之名将无城父、韩信,故使功业陵迟,大义不及邪?盖天命有归,不可以智力争也。</h3> <h3>诸葛亮年轻时就显露出超群才华、英雄气概,他身长八尺,容貌伟岸,当时的仁人志士都对他甚为看重。然而诸葛亮的才干,长于整治训练军队,奇谋制敌方面却有所短缺。治理百姓之才干,强于他为将的谋略,诸葛亮治理国家的才能或许和管仲、萧何差不多。可惜蜀汉没有城父、韩信那样的名将,致使自己的功业难成,恢复汉室的理想不能实现。</h3><h3><br></h3><h3>想想也是,曹魏集团的一个司马懿已经就让诸葛亮精疲力尽了,诸葛亮的才能和曹操手下的荀彧郭嘉差不多。如果诸葛亮跟随了曹操,以曹魏集团的根基和壮大,再加上曹操的胆识和胸襟,诸葛亮只会湮没在曹魏集团的人才库中。如果发挥的好也是多了一个郭嘉式的人物而已。</h3> <h3>刘备蜀汉集团人才匮乏,诸葛亮才能体现出作用。刘备几次大的行动诸葛亮甚至都没有参加。尤其是刘备死了以后,诸葛亮的作用才越来越明显,成为了蜀汉的栋梁。但谋士就是谋士,再牛的谋士也比不过老板的雄才大略,历史也不会随着一个人的改变而改变。还是诗中说的好“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