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原铁道兵第11师53团</p><p>老兵徐章土(沧海)</p> <h3> 今年是铁道兵响应毛泽东主席关于“三线建设要抓紧”的号召,进驻襄渝线修建襄渝铁路五十周年。 </h3><h3> 1970年初我们部队按照上级指示,需奔赴陕西省安康地区参加修建襄渝铁路大会战。在做好大量移防准备工作后,于1970年2月21日离开了原驻地福建省,乘军列北上,在军列上度过三天三夜,于2月24日下午5时左右到达西安火车西站,当晚直接进驻长安县。在长安县修整一天后,于1970年2月26日部队开始连续七天徒步行军到达驻地安康,行程600多华里。</h3> <h3> 徒步行军的第一天,我们就是翻越横贯中国中部,东西走向的大山脉——秦岭山脉中段终南山。终南山海拔2600多米,山势险峻,山体雄伟,势如屏壁,《史记》中说“秦岭 天下之大阻也”,因此素有“九州之险”称号。第一天行军全程105里,其中翻越秦岭的路程就达70多里,上山40多里,下山30多里。</h3> <p> 2月26日早上,天还没亮,全体指战员在集合号令下,背上了行装,扛起枪,雄壮的队伍浩浩荡荡地沿着秦岭终南山的秦楚古道向秦岭腹地进发。虽是二月天,但秦岭地区还是非常寒冷,一路行经,除被大部队穿越的古道没有积雪外,古道两边尽是被一片白茫茫的大雪封盖着。路旁一些落光了叶子的树枝上挂满了毛茸茸、亮晶晶的冰条。风一吹,一坨坨的冰雪散落下来,扬起一阵阵雪雾。有的冰雪就直接砸在战友们的身上,落在领子和帽子上的冰雪还不时地往脖领里钻,冷得大家直发抖。为了鼓动士气,有的战友还顺手抓起路边的一个个雪团扔上天空,再落到战友们的身上,常常引来一阵阵欢笑声。行军初始,大家感动高兴,还有些新鲜感,渴了就随手抓一把雪往嘴里送。但慢慢的,山越爬越高,路也变得又窄又陡,行进速度开始慢下来。随着高度不断增加,气温也不断下降,空气显得越来越稀薄。当我们走到半山腰上的一个茶水站时,大家都感到有点累,就坐在雪地上休息起来。有的战友爬山后浑身发热,到了休息地就脱去棉衣棉裤,可是万万没想到在高寒地带是绝对不能脱衣裤的。和我一起行走的团宣传队我的一位同乡战友,刚坐下来就脱去棉裤,过了一会儿他就叫了起来“啊呀,腿不听使唤了.”我们听到后七手八脚地帮他按摩的按摩,穿裤的穿裤,我接过他的背包,一人背着两个背包,并迅速地扶起他由慢到快地向前走动,还好发现及时,处理果断,经过一段路的行走,他的双腿总算恢复自如,后来想想,真是有点后怕啊。</p><p> 午后,天下起大雪。落雪形成一条条白色斜线,到处都是灰茫茫一片,能看清的唯有穿着草绿色军装的行军队伍,象一条绿色的长龙沿着“之“字形路向山顶移动。下午2点左右终于登上山顶。山顶上的风雪更大,天地融成了白色一体,只听见风呜呜地吼叫着。漫天飞舞的雪片迎面扑打过来,眼睛也睁不开,战友们不一会儿都成了一个个活雪人。行走的路也积着厚厚的雪,踩在上面就象走在一块松软的白色地毯上,脚下还发出咯吱咯吱的响声。大家摇摆不定地在风雪中缓慢行进,一不小心就会被风刮倒在地。最艰难的要算经过一个叫黑风口的地段,气温下降到零下20度,刺骨的寒风伴随着大片大片的雪块迎面扑来,使人眼睁不开,脚站不稳,整个脸面被风雪挡住使人似乎感到窒息。大家只有三五成群相互拉着慢慢地、摇摇晃晃地一步一步地往前移动,有的干脆背朝前退着走。这时我更是挺不住了,一阵大风过来竟把我刮翻在雪地上,这个情景我至今仍记忆犹新,人向后仰翻,人和背包都深理在雪中,战友的背包则被甩到边上,引得战友们哈哈大笑,几位战友围上把我拉起来,我的老乡战友也迅速捡起他自己的背包和我并肩继续前行。</p><p> 通过黑风口就是下山的路了,下山就不象上山那么难了,风雪也逐渐减弱,行军速度开始加快。遇到陡坡,大家干脆避开“之”字路直接坐在雪地上往下滑。营长还风趣地说:“我们都成了滑雪健将了”。下山可热闹了,坐着的、趴着的向下滑,有的甚至躺着向下滚的……。有的滑下去了背包却被树枝挂着原地未动,只得无功而返,继续上山。有时棉帽掉下比人还快地往下滚,甚至还滚到叉道上去,还得多走一段路捡回来,整个山坡上又响满了一阵阵的哄笑声……。天渐渐暗下来,在天黑之前我们终于到达宿营地——陕西省榨水县营盘镇。</p> <h3>千年秦楚古道迎来了铁道兵战士。</h3> <h3>铁道兵战士的身影象一条条绿色的长龙在雪山中穿行。</h3> <h3>五十年前曾留下铁道兵战士足迹的秦楚古道。</h3> <h3>到达终南山顶接近黑风口时,风雪特别大,气温达摄时零下20度。</h3> <h3>当年一片荒凉的黑风口、秦楚古道如今已通汽车,开发成为旅游之地了。</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