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br></h3><h3> 因为伊朗最后一个国王巴列维的腐败以及宗教斗争使得社会矛盾激增,最终在宗教领袖霍梅尼的领导下爆发革命,结束了巴列维家族对伊朗长达半个世纪的统治,1979年4月,以霍梅尼为代表的神职人员成立“伊朗伊斯兰共和国”执掌政权,借助伊斯兰什叶派从意识形态改造伊朗,禁止西方文化。</h3><h3><br></h3><h3> 在霍梅尼政府的暗示和怂恿下,1979年11月4号那个震惊文明世界的清晨……</h3> <h3> 早上八点,美国驻伊朗大使馆的工作人员正准备开始新的一天的工作,突然,上千名混迹于学生中的伊朗革命卫队队员包围了使馆并翻墙而入撬开使馆大门……12点20分,美国驻伊朗大使馆被伊朗人彻底占领,超过50名美国公民被扣押作人质,以此要挟把刚刚被推翻的流亡到美国的前国王巴列维引渡回伊朗。给巴列维政治庇护的美国政府断然拒绝并对伊朗实施经济制裁 : 终止从伊朗进口石油;超过80亿美元的伊朗人在美国的资产被冻结;同时发出希望和平解决争端的信号。但霍梅尼政府软硬不吃,要把人质当做讨价还价的筹码和宣传的道具。</h3><h3><br></h3><h3> 接下来发生的事情让整个“伊朗人质事件”一波三折、峰会路转。</h3><h3><br></h3><h3> 先说在伊朗人冲击大使馆的混乱之中,有6名美国公民从后门仓惶逃出,躲在加拿大驻伊朗大使Ken Taylor家里获得庇护。在革命卫队挨门逐户搜索的危险关头,由CIA(美国中情局)参与的解救行动开始了。经过一个多月的无数次讨论,否定了预设的三套解救方案,最终决定以加拿大剧组去伊朗拍电影这个伪装,由CIA特务托尼 . 门德斯作为剧组制片人的身份进入德黑兰,找到那六个人后,开始了艰苦卓绝的逃离德黑兰之路……今天我们看到的电影《逃离德黑兰》内容扣人心弦,情节跌宕起伏,整部影片真实地再现了那恐怖又惊心动魄的日日夜夜。在1997年克林顿解除这次解救行动的机密级别后,托尼 . 门德斯被授予“情报之星”,成为CIA历史上最优秀的50名特务之一而被载入史册;奥斯卡奖得主、化妆师约翰 . 钱伯斯则获得CIA颁发的最高平民奖。直到今天,“逃离德黑兰”这个故事仍然是政府之间国际合作的不朽典范。</h3><h3><br></h3><h3> 再说另外几十名美国公民还扣押在伊朗革命军手里作为人质。外交渠道走不通,武力解决可能伤及人质性命,此时的美国卡特政府只剩下一个选择 : 派出特种部队秘密解救人质。经过几个月的详细周密计划部署,代号为鹰爪行动的特种作战方案正式启动!突击队员由美国三角洲反恐特种部队精英组成。</h3> <h3> </h3><h3> 1980年4月24号六架C-130运输机载着97名突击队员、武器装备以及油料超低空秘密潜入伊朗国境,于晚上十点半到达预定地点沙漠一号,但按原计划前来会合的载运180名突击队员的八架RH-530海上种马直升机只到了六架并且迟到了70分钟!令雄心勃勃的突击队员沮丧的是,当晚因突如其来的沙尘暴造成两架直升机的发动机失常而被迫返航;另一架虽然到达但却因恶劣空气环境受损无法再次起飞,剩下的五架种马直升机显然不能完成任务。经请示卡特总统批准,剩下的飞机和人员迅速撤离伊朗。然而,让突击队员狼狈不堪的是,在撤离过程中又发生了运输机与直升机相撞事件,更要命的是在慌乱中,这次行动有关的绝密地图侦查照片、无线电通信呼号和频率都丢在了现场,曾经八面威风的三角洲特种部队官兵带着无奈与遗憾黯然回到美国。这个长达五个月的周密计划和精心准备的鹰爪行动折戟伊朗沙漠,美军解救人质计划失败。万般无奈之下,4月25号美国政府向新闻界公布了这一消息令世界哗然,卡特总统因此而尴尬,导致连任无望。</h3><h3><br></h3><h3> 7月,伊朗前国王巴列维在美国病逝,伊朗绑架的美国人质已无人可换;此时两伊战争正处于僵持阶段;再加上美国总统换届选举,终于,美伊签订了《阿尔及尔协议》。1981年1月19号,新任美国总统罗纳德 . 里根宣誓就职几分钟后,伊朗释放了余下的人质,此时,距离“伊朗人质事件”已444天!</h3><h3><br></h3><h3> 我在正午酷热的阳光下漫步于美国驻伊朗大使馆原址一带,透过铁栏杆看过去,院内杂草丛生,毫无生气;临街面的墙上骷髅状的自由女神、打碎了玻璃加上久未修缮而摇摇欲坠的瞭望塔楼和反美宣传标语及漫画显得特别刺人眼目。</h3><h3><br></h3><h3> 是的,“他们”的确逃离了德黑兰----他们的妻儿老小带着财产早就变成了“外国人”……</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