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古城人文故事。</h3><h3>一一记段滋明老师。</h3> <h3>平遥古城是平遥先民的建筑实体、生活载体和历史文化载体。因其处于中华民族发祥地黄河中游腹地,山西省近中心原点的优越地理位置,其历史文化含量,绝不仅仅是“中国汉民族城市在明清时期的杰出范例”,而是具有多种文化碰撞、融汇、升华的优势,积淀了中华民族的诸多元素和标志,是实证中华文明历程的重要支点。其承载的文化,具有中华民族的根祖性、高端性、代表性特征。</h3><h3>平遥古城,因1997年12月3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而光照全球。</h3><h3>今天我们带你认识一位“平遥古城保护突出贡献奖”获得者——段滋明老师。</h3> <h3>平遥文化人杰之一:段滋明老师</h3><h3>段滋明,1940年2月出生,平遥县段村人。他是平遥二中的一名教师,多次被省、市、县评为优秀教师,荣获山西省社会主义劳动竞赛一等奖,山西省优秀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h3><h3>退休后,段滋明觉着自己还没有到走不动路、干不动活的时候,于是他把大部分精力投入到了家乡文化遗产保护的事业中。</h3><h3>平遥文化人中的三杰之首;</h3><h3>平遥古城是一座有着27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为人们展示了一幅非同寻常的汉族文化、社会、经济及宗教发展的完整画卷,1997年12月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h3><h3>段滋明一直热心于平遥文化的研究与探索。为更好地了解平遥古城的整体情况,段滋明常年奔波在古城的每个角落,四大街八小街七十二条蚰蜒街,都留有他的足迹和身影。他查阅历史资料、走访专家学者,对平遥各个时期的照片进行搜集、整理,然后再去实地临摹。用近3年的时间写画平遥,终于在2007年9月正式出版了《平遥真本书画集》。精制的图画、篆刻,优美的文字、诗歌,把平遥古城的文化浓缩在了这本小小的读物中。</h3><h3>1997年2月,平遥古城申遗工作正在筹备中,段滋明为联合国考察平遥古城的专家田中淡先生篆刻了一方“田中淡鉴赏”印章。这看起来似乎不是一件什么大事,但他把心血和才华都凝注在了方寸之间。他用了二十多天的时间,对印章从内容到形式,从立意到审美、从书法到刀法进行了精心设计和制作。在印章的侧面还用微雕的形式,记录了平遥古城的特色、内涵和对田中淡先生的祝福语。所选字则是用的大篆古文字,这是一种高雅的具有古老风格的文字,造型巧妙,贴近生活,象形可爱,可以体现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得到这一方印章后,田中淡先生赞赏道:“段滋明先生篆刻品格卓越,书法高超,敬佩甚之。”</h3><h3>平遥县段村是段滋明的出生地,历史悠久,名人聚集,曾是古代商贸重镇,整个村落的街巷形式丰富,建筑种类繁多,包括民居、商贸、文化、防御、祭祀等,是一处明清时期乡村集镇的代表村落,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与文化价值,2014年被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单》。由于村民不懂保护,古民居日渐破败,段滋明看到心痛不已。他不辞辛苦地奔走于父老乡亲中,征求村民意见,制定村规民约,和村委工作人员一起编写顺口溜,发放宣传资料,撰写宣传标语,竖立保护标志,让全村村民都有了保护家乡古迹的意识。</h3> <h3>段滋明老师还节衣缩食,自费外出调查收集史料,寻访知情线索及相关文物,收集整理资料,进行历史研究,编撰出版了<span style="line-height: 1.8;">《</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段村古镇探源与发展方略》一书。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历史村镇专业委员会主席张杰为该书题序时写道:“段滋明先生以赤子之心对自己的家乡段村的保护与发展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利用业余时间撰写了《段村古镇探源与发展方略》一书……作为一个专业人员,我非常钦佩段先生对自己家乡的保护与发展所表现出的执着与辛勤耕耘。”</span></h3><h3>目前,段老正琢磨着,如何利用当地资源进行文创开发,将平遥古城文化特色体现在旅游纪念品中,进一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忆昔日发启蒙智教学子以天下为己任,看今朝探奥求真为国家怀匹夫忧乐心”,这副挂在忍冬斋书房的自撰联正是段滋明的真实写照。</h3> <h3>他是一位没有任何官衔职位的普通老百姓。然而他又是最早参与、并在重要关节点上,特别是在学术定位和学术观念上,为保护平遥古城做出突出贡献的实干家之一。他也是平遥县内最早也是唯一的既是山西省优秀专家,又是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他既是一位优秀教师,又是我国教育科研领域有独特教育思想的教育家。他被国家教育工具书《教育科研手册》列入全国20名“著名教育家教师”词条,其“段氏地理揉合式教学法”被选为该书唯一的地理学科先进教学法推广全国。他的教育、地、史、医、方志、训诂、书画篆刻等,书画篆刻等多学科成果震惊英国官员,将其传略成果编入《世界五百杰出人物》书典,并授予“世界五百杰出人物”勋章、勋带、证书。中国国学研究会授予他“对人类社会进步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国家五部委联合评授其“全国自学成才奖”,获“山西省社会主义劳动竞赛一等功”。</h3> <h3>段老的三部代表著作,通过各种传播媒体,以及广大著作持有者,获得了广泛的认可。特别是古城内《光顥汉学文化宫》这个窗口,段老师的作品和学术思想,得到了较全面的展示。通过这个窗口,展示了平遥古城别具特色的具有中华民族代表性、根祖性特征的一些高端文化元素,给了国内外游客耳目一新的感觉,学术界专家和广大游客一片叫好之声,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平遥古城的文化底蕴和社会影响力。从而也从文化层面保护了平遥古城。</h3><h3>三部著作是:</h3><h3>1.《段滋明平遥真本书画集》(大8K开彩印,山西出版集团山西古籍出版社,2007年出版)本书卷首“撩起面纱看平遥真本”一文,阐释了本书特色。</h3><h3>2.《段滋明十二生肖新解》(大16K彩印,山西出版集团,山西人民出版社2010年出版),此书是平遥人运用唯物主义和科学发展观,对中华生肖文化破天荒的、合情合理的新解和推进。也是平遥县和平遥古城的文化特色和文化高度。</h3><h3>3.《段村古镇探源与发展方略》(大16K彩印,70万字,山西出版集团,三晋出版社2017年10月出版)</h3><h3>本书卷首篇就是“国家文化安全背景下的段村古镇文化研究与传承策略”其突出成果是:指出官沟河文化带是平遥古城之母。平遥段村古镇的战国马市,是丝绸之路袖里乾坤商道文明之肇端,是晋商之源头。当然也是平遥古城的文明源头,指出并论证了段村古镇是伟大哲学家老子流寓,及中华多种文明碰撞融会处。其十大亮点和十大文化特色,都具有中华文明的根祖性、代表性特征,因而也是孕育和滋养平遥古城并使之具有的文化特征。因而也更加提升了平遥古城的文化高度,拓展了其宽度。</h3> <h3>为联合国专家精制礼品,友情联谊,助力申遗。</h3><h3>1997年1月,联合国决定派日籍专家田中淡先生考察平遥古城申遗事项。只派一名专家,一人说话算数,事关重大。我国各级政府高度重视。段老师受命于平遥县人民政府,为田中淡先生篆刻礼品印章。面对小小印石,他深感其份量之重。他意识到他是在完成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的使命,也是他之夙愿。于是,自觉奋蹄投入工作。在20天的工作中,殚精竭虑。他把印面选刻了适用于专家的“田中淡鉴赏”五个大篆古文。巧妙布局,精用刀工。又在四面边款上精刻了平遥古城作为遴选世遗的特色内涵。四体皆备,字有大小,数约300,小字如米粒,清晰利落。还把自己的国际获奖作品《平遥古城》也复刻于石。末了又撰写了此印章之册页,参与设计制作了推光漆包装盒。田中淡先生莅平考察时,县长刘志杰给田中淡先生赠送礼品时说:“这是世界名人,山西省优秀专家给您刻的章”。(当时还未获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荣誉)强调了礼品的份量。田中淡先生对印章酷爱之心情,见于百忙之中拨冗对段老师的约见,溢于言表,并见于在段老师自留文稿上的留言。(辑录微文)</h3> <h3>段老师对平遥古城的学术定位幸获认可。</h3><h3>1997年2月20日,晚上10点,一直为申遗工作周密策划的李有华同志给段老师来电话,和段老师商量请马上莅平的田中淡先生给平遥写句什么样的话比较好?段老师立即回答:“咱们想到一处了,我已经琢磨好几天了,就写‘平遥古城甲天下’吧”。李质疑,段解释,最后有华说:“对,就这样办”。2月23日,田中淡先生来到平遥,24日下午,有华来电告段老师:“对了,田中淡先生认可咱们提出的说法,写下‘平遥古城甲天下’了”。从此,由段老师第一个给平遥古城定位发声的的“平遥古城甲天下”,就变成了联合国专家田中淡先生对平遥古城的学术定位。并于同年12月3日,联合国在那不勒斯表决平遥古城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会议上,亲自考察的田中淡先生因故不能参加,并由未参加考察平遥古城的联合国官员来介绍平遥的情况下,此“甲天下”的定位,对平遥获得大会表决的通过,应该是起了重要作用的。</h3><h3>激情会见田中淡先生,助力申遗。</h3><h3>1997年2月25日傍晚,李有华给段老师来电话说,26日早晨7点至7点半,田中淡先生要会见段老师,让段老师届时到县招待所北楼202室参加会见。段老师约了摄影师武可文陪同照相,翌日不到7点就到了招待所。李有华陪段武二人来到202室时,田中淡先生和翻译李百浩先生已等候。进室后,田中淡先生立即站起,和段老师又是握手,又是鞠躬互致尊敬之忱。会见期间,田中淡先生数次动情地表示对段老师作品的喜爱和对段老师的感谢,并在段老师自留的《田中淡鉴赏印文稿》册页上,用汉字题词曰:“段滋明先生篆刻水平卓越,书法高超,敬佩甚之。”又落款:“日本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教授田中淡,一九九七年二月二十六日于平遥。”田中大先生在印章与文稿上兴致很高,话语不断。段老师趁隙转话锋道:“我赞赏先生您对‘平遥古城甲天下’的学术定位,希望先生按此定位在联合国努力,务求平遥古城申遗获得成功!”田中淡先生随即表态:“我一定会以此定位,全力以赴,一定不辜负您和平遥人民的希望。”田中淡先生为平遥古城的申遗成功付出了真诚而卓有成效的努力。</h3> <h3>本文所述三部著作全部是段老师自费考察研究完成的。步行和汽车路程计10万里。披览文献资料7千万字,笔记手稿500万字,写生测绘图稿500余张,出版物版面文字量130万字,已免费捐赠家乡和社会各界140万元出版图书。段老师把退休后的金色晚年,全部献给了党和人民。</h3> <h3>摄录视频。</h3><h3>助力平遥古城于1986年被批准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h3><h3>人类社会发展的现代化速度,给人类社会文化遗产和自然环境所带来的惊人破坏,在上世纪后半叶引起了联合国的警省和关注,保护机构不断成立和健全,并体现在我国中学教科书上。段老师作为一名高中地理教师,首先敏感地意识到保护平遥古城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从1978年就开始和县文物局李有华等部分政府干部交流,把自己保护平遥古城的看法转化为政府干部的认可。恰逢1980年同济大学阮仪三教授带领12名学生考察平遥,并写了《平遥古城保护规划书》,得到国家建设部郑孝燮、文化部罗哲文“刀下留成救平遥”的批注支持,形成了山西省建委的正式批准文件。逐渐成为政府和全民的保护行动。致平遥古城于1986年被批准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得到有法律支持的保护和修复。这是平遥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基础和前奏曲,没有这一步,不可能有平遥古城的辉煌后来。在平遥古城启动申遗的初期,段老师的书法作品《平遥古城》又参加了1995年6月首展于日本东京的“第三届国际书法艺术展”,把平遥古城及其亮点,用深蕴中华文化元素的大篆笔法,展现于大会,并获“国际银奖”。用点滴的个人行为,推动平遥古城的国际认可。</h3> <h3>建言献策、保护古城。</h3><h3>目睹平遥古城面临的建设性破坏,面临的资源和环境危机,面临的短期功利观驱动的急功近利的操作,以及不良的政治生态,为了保护平遥古城文明的永久性,为平遥创建国际性旅游城市,段老师经过认真的考察研究,于2005年3月5日,撰写了《平遥建设节约型社会刻不容缓》为题的建言,并加冠词“为平遥创建国际性文明旅游城市建言”,直送当时县委李定武书记。</h3><h3>深挖历史,保护平遥古城。</h3><h3>段老师坚定地认为,要更好的保护平遥古城,必须避免时潮性的喧嚣和平庸化,必须提升它的文化高度,拓展它的宽度,必须重视孕育平遥古城的伟大母亲——平遥县的县域历史。段老师在参与并力挺了平遥古城申遗成功后,又先后出版了三部著作,都是深挖和展示平遥文化特色的,从而以无可争辩的学术成果,提升了平遥古城的文化高度和宽度。</h3> <h3>传承红色文化,倾力奉献公益事业。</h3> <h3>中华文字功夫演义、底蕴颇深,视频录。</h3> <h3>段老为“好人燕居谦”书。(右为该子燕立平)</h3> <h3>创意书法作品录。</h3> <h3>2020、1、12日,段老读书有获,书三则于册页。见图如下:</h3> <h3>段老(前坐)与工艺美术师永亮(后右),左为作者。</h3> <h3>2009年夏,应邀参加平遥三中25班(64届)师生联谊会(宁固合影)。前坐中者为李兴茂老师与段滋明老师(左)</h3> <h3>段老为美篇作者宋宝林的家书(图文集)题写的封面。</h3> <h3>段、康夫妇,教书育人,俩老合影。</h3> <h3>审视他的书法作品。</h3> <h3>古城迎熏门楼。</h3> <h3>光辉岁月、永载史册。</h3> <h3>段老与交城文史研究院张院长(左)合影。</h3> <h3>段老创意书作的赠品,由美篇作者收藏。</h3> <h3>交城吕梁英雄广场门前照,右三为段滋明老师</h3> <h3>段老(右)与他的学生宋宝林,在华陵纪念馆书展室。</h3> <h3>师生联文书作品视频。</h3> <h3>在纪念馆内,向英烈志哀。(着红上衣杉者为段老)</h3> <h3>段老为庞泉沟抗战老兵纪念馆书写照。</h3> <h3>段老的家父段敬一先辈。</h3> <h3>段老与三晋红色文学作家(笔名安子、左)王京利同志(2018感恩中国年度人物)在一起。</h3> <h3>深入边山老区,食宿简朴,实地采风。</h3> <h3>平遥三中25班(64届)学生宋建国、师一忠与段老师合影。</h3> <h3>段老为学生创意作品。</h3> <h3>学子宋建国喜获段老师书法作品。</h3> <h3>教书育人、师德文明。段老深受学子们的拥戴,平遥三中25班六四届宋建国、师一忠俩学生现已七秩,敬师动感传真一一“属兔吉相”画面(师82、生70、同属兔)</h3> <h3>段老乐见学子探访,书房采风(视频)。</h3> <h3>“讲好中国故事,增强民族文化自信。一个人,一座城,一段往事。”</h3><h3>美篇记叙了段滋明老师的故事,下图为作者宋宝林登门拜望。</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