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俄罗斯13世纪时还是金帐汗国管辖的莫斯科公国,为蒙古人战时当马仔,平时遛遛马,随时提供佳丽充实大汗的后宫。但沐浴着东欧荒原凄厉风雪长大的俄罗斯人有着与北极熊一样的性格:能忍受最恶劣的条件,能接受一次次失败,认准目标就绝不放弃。再加上一点点运气,短短几百年俄罗斯就混成了威震世界的超级帝国。</p><p> 然而风水轮流转,俄罗斯的好运气到了头,出了一个奇葩领袖戈尔巴乔夫,受西方的蛊惑挥刀自宫,没练成绝世武功,把自己变成了一个大号的沙特阿拉伯,靠卖石油天然气矿石为生。几天前为了把天然气卖给德国,甚至屈辱地赔偿了乌克兰几十亿美元。今天的俄罗斯,只能说还活着。</p><p> 但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几百年的望族,总能留下点家底,让后人品味,或者凭吊。我也是怀着复杂的心情,游览莫斯科。</p> <p> 莫斯科的主要景点集中在红场周围,这座双塔是进入红场的“复活之门”,大门右边是俄罗斯国家历史博物馆,左边是俄法战争胜利纪念馆,这里的主色调变成了红色,莫非红场就是“红色的广场?”</p> <p> 塔前面地上有块特殊区域围了很多人,看介绍是“莫斯科零公里”:莫斯科有大大小小的街道4000条,这里是它们共同的起点,站在圆圈上就是站在了莫斯科的中心。有趣的是不时有人站在零公里处往身后扔硬币,据说这样能为他带来好运。</p> <p> 导游介绍俄语里“红色”这个词是“美丽、漂亮”的意思,红场的本意是“美丽的广场”,跟色彩无关,也跟红色的历史无光。这是站在历史博物馆下从北向南看红场,它南北长695米,东西宽130米,虽然不如天安门广场宽阔,仍然是我游历了英德法意等十几个国家后见到的欧洲最大的广场,展现着一个大国的磅礴气势。</p> <h3> 红场南部尽头是经常出现在新闻画面里的瓦西里大教堂。它是伊凡雷帝为了纪念战胜喀山汗国在1561年修建的。教堂中间是一个象征着上帝的尖顶教堂冠,8座形状、色彩各异的洋葱头错落有致地分布在它的周围。传说战争中俄罗斯军队得到了8位圣人的帮助,因此8个圆顶分别代表着一位圣人。教堂用红砖砌成,穹窿顶上金光闪烁,配以鲜艳的红黄绿色,洋溢着浓烈的节日气氛。</h3><h3> 然而在这华丽的背后却有一个悲惨的故事:为了让它独自拥有这份美丽,教堂建成后伊凡雷帝弄瞎了设计师的双眼。沙皇的雄心建立在无尽残忍之上,不知道俄罗斯广袤的土地上还隐藏着多少血泪。</h3><h3> 教堂前面是两位1612年领导俄罗斯打败波兰的英雄雕像,雕像旁边一个圆形的平台是宣读沙皇令的地方,同时也是行刑的场所,就是俗称的断头台。 </h3><h3> 这样的安排意味深长:听话的进入天堂,反对的立刻五马分尸。帝国的统治者就是这么赤裸裸:前面是胡萝卜,后面就是大棒。</h3> <h3> 再从南向北看红场。广场由条石铺成,地面上白色、黄色的分道线是俄罗斯“胜利日”阅兵时留下的产物:每逢重要节日的群众集会、阅兵都在这里举行。苏联是个喜欢搞大型庆典活动的国家,红场是个绝佳的舞台,这这里发生了一系列改变俄罗斯历史的大事。</h3> <h3> 红场北面尽头的三层红砖楼是俄罗斯国家历史博物馆,建于19 世纪,收藏了450 万件展品。大楼有8座尖顶塔楼,是典型的古代俄罗斯建筑。</h3> <h3> 博物馆东侧这座漂亮的建筑是喀山大教堂,典型的东正教风格建筑:镀金的屋顶,大红大绿的墙面。教堂也是为纪念1612年击退波兰军队而建,斯大林出于政治考虑1936年下令拆除,苏联解体后教堂于1993年重建。俄罗斯与波兰恩怨几百年,至今仍纠缠不休,弄得波兰对与俄罗斯友好的中国都充满着恨意,在国际事务上处处与我们为难,看到这座羞辱波兰的建筑我倒是很开心。</h3> <h3> 喀山大教堂南,红场东侧的巴洛克风格建筑是莫斯科最大的商场古姆百货商店。把商场建在国家行政中心一侧,很有创意,可惜营业员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很淡薄,有一种沉淀在骨骼中的傲慢。</h3> <h3> 历史博物馆西侧,有一条宽敞的大街,当年阅兵时苏联的红色铁流就是从这条路驶向红场的。</h3> <h3> 红场西侧是克里姆林宫的红墙。九月的莫斯科已是秋风乍起,一面俄罗斯国旗在凛冽的秋风中猎猎飘扬,</h3> <h3> 宫墙正中有一座由红色、黑色长石建成石头台,这就是著名的列宁墓。陵墓一半埋在地下,一半露出地面,墓顶是一个平台,当年举行重要仪式时苏联领导人就站在平台上观礼。列宁墓的正后方是建于1491年的参政院塔楼,它是克里姆林宫最古老的塔楼,直接建在了城墙上;再后面的穹窿顶建筑是当年的元老院。</h3><h3> 在国家重要典礼场所安葬名人,又是俄罗斯的特色。斯大林的遗体最初也安放在列宁墓里,后来被赫鲁晓夫给挖走了。当年纳粹德军兵临莫斯科城下时,斯大林顶着漫天风雪在列宁墓上从容不迫地检阅了即将奔赴战场的红军将士,显示了俄罗斯人绝不屈服的精神。不料世事波诡云谲,斯大林竟然无法安眠。</h3><h3> 时光不能倒流,对或错是历史争论的话题,斯大林的记忆里还是昨日的辉煌,俄罗斯的记忆里,不知道还有没有这位格鲁吉亚硬汉。</h3> <h3> 克里姆林宫红墙的另一侧建有第二次世界大战牺牲的无名烈士墓。几十年了过去了克里姆林宫城头变幻大王旗,烈士墓前的鲜花依然鲜艳,圣火还在熊熊燃烧,守陵的卫士庄严肃穆地陪伴着那些不屈的灵魂。</h3> <h3> 无名烈士墓北面,历史博物馆西侧立着二战苏军主将朱可夫的雕像。俄罗斯是个崇拜英雄的民族,他们的偶像朱可夫仍然扬鞭纵马驰骋在俄罗斯大地上。然而造化弄人,枪声远去了,朱可夫呕心沥血保卫的很多苏联领土也与他一起远去了。</h3> <h3> 历史博物馆北面,复兴门的另一侧,一座威严的红色建筑是俄法战争胜利纪念馆,用来纪念俄罗斯1812年打败拿破仑的战争。参观的观众大部分是学生,好像是老师领来的。如果不是唐导介绍,我还以为这是一所学校:俄罗斯努力地向后人宣传着自己辉煌的历史。</h3> <h3> 在俄罗斯经常能看到纪念历史事件的建筑,它们像一群孤独的守望者,在俄罗斯变换莫测的风雪中讲述着那些惨烈的旧事。旅行社也入乡随俗安排了参观二战胜利广场,不巧广场正在翻修不让进去,好在不远处就是莫斯科凯旋门,一个不大不小的景点。凯旋门顶是背有双翅的胜利女神,手执月桂花环乘着六马战车向前奔驶;女神像下层是几位手持利剑的武士;高高的柱子之间也有四尊身着古时盔甲,执枪持盾的俄军士兵雕塑。</h3><h3> 莫斯科凯旋门与我在巴黎看过的凯旋门很相像,只是没有巴黎的那座复杂,意义更是大相径庭:莫斯科的凯旋门是为纪念俄国在1812年战胜法国,却山寨了法国的凯旋门,多少有些黑色的幽默。</h3><h3> 俄罗斯是个好战的民族,历史上和周边所有的国家都发生过战争,虽然俄罗斯大都笑到了最后,但几乎每次都是打的尸横遍野,血流成河,俄罗斯开拓的每一块土地上,都游荡着无数的孤魂野鬼,确实应该给他们找一块安息的地方,烧些香烛纸钱。</h3> <h3> 再回到无名烈士墓,它的旁边是皇室的后花园亚历山大花园。喷泉水花搭建的辉煌依然璀璨夺目,不知道水花能坚持多久,水花凋零后是怎样的一个世界。</h3> <h3> 红场边最著名的建筑是克里姆林宫,它是一组不等边的三角形堡垒式建筑群,始建于1156年,当时是莫斯科河北岸用木头搭建的一座小城堡,15世纪改为砖砌。14到17世纪的300年间它是俄国历代君王的宫殿,俄罗斯政治中心,东正教中心。彼得大帝把首都迁往圣彼得堡后曾寂寞过一段时间,十月革命后布尔什维克把首都迁回到莫斯科,克里姆林宫成为苏联的中南海,俄罗斯总统府就驻在宫里。</h3> <h3> 克里姆林宫被2235米长的红色围墙拱卫着,墙厚6米高14米,墙上错落地分布着18座塔楼,5座最大的塔楼上安放着红宝石的五角星,这就是曾经照亮了半个寰宇的“克里姆林宫的红星”。</h3><h3> 这是克宫东南角莫斯科河与护城河交汇点的别克列米谢夫塔楼,墙内是直升机停机坪,普京总统经常坐直升机上下班,很拉风。</h3> <h3> 曾几何时克里姆林宫是一个极其神秘的地方,现在最大限度地向游人开放了,为窘迫的俄罗斯联邦赚点外汇。旅行社安排我们进去走走,看看,发一番感慨。有钱,真好。</h3><h3> 通过一座横跨护城河的砖桥,进入克里姆林宫。迎面是建于1495年的特罗伊茨克塔楼(三圣塔),塔楼高80米,是克里姆林宫最高的塔楼,底部的特罗伊茨克门是当年皇帝和军队凯旋时走的大门,我们这些游客享受了当年贵宾的待遇。</h3> <h3> 救世主塔楼,建于1491年,高71米,是克里姆林宫最壮观、最著名的塔楼,莫斯科的标志性建筑。塔楼底部的门是总统、要员和贵宾出入的通道,今天大门紧闭还有哨兵站岗。塔楼中部的四个大钟与天文台的校时钟相连,每15分钟报时一次,很多书籍里经常提到的“克里姆林宫的钟声”就来源于此。</h3><h3> 但让我仔细端详的,是塔楼顶部那颗闪闪的红星。从第一颗红星安装到塔楼上已经过去八十年了,红星还在,克里姆林宫早已物是人非。眼前的景象给我的感觉不只是雄浑,还有一种说不清的苍凉。塔楼在寒风中依然坚强,从塔楼底部向上看去,一群又一群的乱云从空中掠过,今天的俄罗斯阴晴不定。</h3> <h3> 克里姆林宫内有很多世界之最,这是造于1586年的炮王,重40吨,炮口的直径达0.92米,三个人可以同时爬进去。炮前陈列有四个堆在一起的炮弹,每个重为两吨,要是打在哪个倒霉蛋身上,这家伙剩下的只能是器官零件了。</h3> <h3> 钟王,高5.87米,直径5.9米,重约200吨,于1735年铸成,号称世界第一大钟。但它铸成后敲第一下时就出现了裂痕,然后,就躺在这让大家抚摸了。</h3> <h3> 克里姆林宫内有很多宫殿、政府大厦和博物馆。这是俄罗斯总统府,普京就在此办公。总统很忙,今天不接客,也就不让我们参观了。</h3> <h3> 克里姆林宫内的建筑气宇轩昂,教堂广场周围的建筑最具代表性。红石铺成的教堂广场是俄罗斯最古老的广场,建成于15世纪,因为广场四周被教堂环绕而得名。这里是俄罗斯东正教举行各种典礼、皇帝加冕以及招待外国使节的地方,现在也经常举行各种的仪式。广场不大,却是游客最多的地方。图中心是建于1479年的圣母升天大教堂,按俄罗斯东正教的说法,中央的圆顶代表耶稣,其他4个圆顶代表耶稣的四名福音书师徒。</h3> <h3> 从1547年到1896年俄国历代君主的加冕仪式都在圣母升天大教堂举行,教堂里还保存着1551年建造的精美木雕伊凡四世的宝座。教堂的墙壁和屋顶上有很多彩色浮雕画,很漂亮。教堂里不让拍照,这张图取自网友的美篇,我从不轻易挑战规则。</h3> <h3> 圣母升天大教堂旁边的小教堂是圣母法衣存放教堂,也是皇帝做礼拜的地方。两座教堂间的特雷姆诺伊宫很不起眼,但它风格独特:顶上的十多个金色小洋葱头造型独树一帜。</h3> <h3> 拉近了看这些金色小洋葱头,很神秘很可爱,也很奢侈。</h3> <h3> 广场另一侧的天使报喜大教堂。顶端有9个造型美观的金色圆顶,它是皇室教堂,皇族子孙洗礼与结婚的地方。</h3> <h3> 对面是天使大教堂。为了祭祀俄罗斯军队的守护神天使长而建,据说教堂里面陈列着46口铜棺,安卧着沙皇或大公的遗体,让教堂成了陵寝。这些俄罗斯的亡灵与我无关,我就没进去参观。</h3> <h3> 十二使徒教堂,17世纪兴建,是克里姆林宫总主教官邸的一部分,现在是展示圣具、金银工艺品的博物馆,导游没带我们参观,有些遗憾。</h3><h3> 十二使徒教堂、圣母升天大教堂、天使报喜教堂、天使大教堂:沙皇从出生、洗礼、结婚、加冕,到死亡、安葬,一生主要仪式都在这个小小的教堂广场上走完了。看来,沙皇是个爽快人。</h3> <h3> 克里姆林宫里还有很多引人瞩目的建筑,这是多棱宫,克宫内除教堂外现存的唯一建于伊凡大帝时期的建筑,造型优美简洁,清晰明快,建筑的正面镶满了削成四面体的白石,多棱宫由此得名。这里是皇家举行庆功盛典以及接见外国使臣的殿堂。唐导没带我们入内参观,原因不明。</h3> <h3> 伊凡大帝钟楼,建于16世纪初,高81米,是克里姆林宫最高的建筑,呈八面棱体状,每一棱面的拱形窗口里都有自鸣钟。全楼共有21座大钟,30多座小钟。</h3> <h3> 在克里姆林宫的古典建筑群里有一座异类照片左边的克里姆林宫大会堂,这座现代建筑是赫鲁晓夫管事时力排众议的作品,当年人民代表开大会的地方,现在是剧院。它和周围的建筑风格格格不入,给我一种强烈的狗尾续貂的感觉:赫鲁晓夫,这个农民。</h3> <h3> 不知不觉游览完了克里姆林宫。走出大门,回望克宫,塔楼、教堂、宫殿,还是充满了异域的神秘。</h3><h3> 别了,我心中曾经的圣地。</h3> <h3> 红场附近还有许多著名建筑,这是国家大剧院,世界上最著名的剧院之一,剧院正面竖立着八根高达14.8米的古希腊式圆柱,门廊上方装饰着四匹奔驰的青铜战马和司掌音乐的古希腊神花美男阿波罗的雕像。俄罗斯的芭蕾舞很出名,这里是最主要的演出场所。</h3> <h3> 剧院对面是曾经大名鼎鼎的革命广场,为了纪念十月革命胜利而命名的。广场中心是卡尔•马克斯的雕像,雕像的基石上刻着一句俄文,我把它拍下来请地接导游翻译,那是马克思曾经响彻世界的一句口号:“全世界的无产者联合起来!”</h3><h3> 在俄罗斯还能看到,有一种恍如隔世的感觉。</h3> <h3> 红场附近还有莫斯科宾馆、国家杜马下议院、大都会宾馆,以及建成于1835年的彼得喷泉,景色一般。坐了一段车上了麻雀山,据说这是观看莫斯科全景的最佳地点,今日莫斯科多云,莫斯科的美丽景色藏在了暮霭中。</h3><h3> 观莫斯科大学。莫斯科大学是俄罗斯最古老、历史最悠久的一所大学,世界十大名校之一。俄罗斯是个很注重教育的国家,曾经培养了很多人才,只是不知道今天还有多少人留在了自己的祖国。</h3> <h3> 大巴路过的艺术家公寓,当年苏联政府能提供的最好的住宅,分配给高尔基、肖洛霍夫等文学家、艺术家居住。一般人都知道肖洛霍夫的作品《静静的顿河》,其实他的《一个人的遭遇》同样精彩,在世界文学界获得了好评,只是因为评奖者的偏见,与诺贝尔文学奖擦肩而过。</h3><h3> 很遗憾。更遗憾的是,苏联,这个巨无霸式的红色帝国,在一个寒冷的夜晚,轰然倒塌。</h3><h3>苏联曾经在东欧亘古的荒原上建立了一座座城市,打败了席卷世界的纳粹德国,给一个衰败的东方民族送去了重新崛起的思想,与美国并驾齐驱几十年。</h3><h3> 苏联,享年六十九载,创造了无数的辉煌,一生,足够精彩。</h3><h3> 苏联的活法与众不同,死法更是惊世骇俗:虽身处寒带,却并非冻饿而死。“ 八一九事件”,紧急状态委员会调动了塔曼师、坎捷米罗夫卡师来到街头平乱,这些部队曾在卫国战争中立下了赫赫功勋,荣获了“近卫”等荣誉称号,是国家的支柱。然而数万精兵没放一枪,就那么看着自己的政权轰然倒塌。这样的死亡,失尽了尊严,留下了无尽的演绎,也留下了无尽的警醒,或者叫做思索:原来,死亡是这种感觉。</h3><h3> 或许有一天,后人无意中瞥见了那道伤疤,才会触碰到某些记忆,某段泪痕,但我,真心希望不是仅此而已。</h3><h3> 我的北欧、俄罗斯之行,就在这一番感慨中结束了。言尽于此,留白于世。</h3>